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课件(20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课件(20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06 19:0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课程标准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475年
~公元前221年




东周的历史分期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
农业:
生产工具:
铁制农具出现
性能优越,更加锐利、耐用;
成本低廉,便于广泛的使用;
铁制农具
《管子》记载:春秋时齐国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
耕作技术:
牛耕出现
冉耕(孔子弟子),别号伯牛;
司马耕(孔子弟子),字子牛;
姓牛名子耕(晋国大力士);

尊(春秋?晚期)
重量:10760g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宗庙之牺,为畎亩(quǎn
田间,田地)之勤。”
——《国语
·
晋语》
思考
铁器、牛耕的使用,它的意义何在?
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也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冶铁业发展
2.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勾践剑
漆木豆
手工业得到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出现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
“(齐桓公时)宫中七市”
——《战国策·东周》
生产工具改进
——铁制农具使用
耕作方法改进
——牛耕的使用
农业发展
手工业发展
商业发展
经济发展给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名称




财力、人口
天子与诸侯关系
西周
直辖方圆千里
直辖14万人以上
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天子在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
东周
直辖方圆百里
直辖几千人
人口所剩无几,财力减少
天子成为傀儡,依靠强大的诸侯
思考:东周王室实力与西周相比有什么变化?
二、王室衰微
东周和西周王室实力对比表
诸侯国不在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分封制的逐步瓦解
诸侯国设置县、郡,诸侯直管
诸侯愈强
诸侯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周王室衰微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周王无地可封给诸侯
王室愈弱
诸侯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
周王财政陷入困境,依赖诸侯国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春秋争霸的实质是什么?
原因: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实质:诸侯国之间为争夺土地、人口和支配别国的权力展开的斗争。
三、诸侯争霸
1、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哪些?
2、第一个霸主是谁?他首成霸业的原因有哪些?























周王城
各诸侯国都城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秦穆公
宋襄公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齐桓公首成霸业的原因?
春秋首霸
齐桓(huán
)公
1.任用管仲为相——(政治)
2.改革内政——(政治)
3.发展生产——(经济)
4.训练军队——(军事)
5.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
号令诸侯。——(对外)
讨论
春秋争霸的影响?
影响1:战争不断,社会动乱,人民生活困苦。
春秋初,大小诸侯国有一百四十余,经过三百年的兼并和战争,到春秋末只剩下了秦、楚、齐、燕……等十几个大国、强国。
——《文物春秋战国史》
影响2:小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大。
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区域性的局部统一。
(齐桓公)把山戎的冬葱和胡豆引进中原......
——《文物春秋战国史》
“齐桓公救燕,遂伐山戎。”
——《史记·齐太公世家》
影响3: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重耳出亡到狄,狄人给他很好的礼遇,并将季隗(kuí)嫁给重耳。”
——《文物春秋战国史》
1.我国春秋时期,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原因不包括(

A.铁农具的应用
B.牛耕的推广
C.水利工程的修建
D.金属货币的流通
2.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国君很傲慢
C.诸侯之间来往十分密切
D.周王室地位衰落
D
D
课堂检测
3.下列哪一位诸侯国的国君打着“尊天子,攘四夷”旗号,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A.晋文公
B.秦穆公
C.楚庄王
D.齐桓公
4.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叙述正确的是(

①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 ②战后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 ③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④周天子坐收渔利,权力渐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