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图为浙江省举办的汉服文化周
栾川老君山——汉服小姐姐、小哥哥,衣袂飘飘、步履轻盈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学习目标:
1、了解西汉建立的基本情况,汉初的社会状况及统治者面临的
首要问题。
2、知道汉高祖休养生息政策的目的、措施及结果。
3、掌握汉文帝、汉景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措施、结果。
4、从休养生息政策的成就中,体会仁政的重要性。
西汉初期疆域
历史——我来讲述——汉之建立
汉高祖像
经“楚汉之争”,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全国。
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刘邦就是“汉高祖”
楚河汉界
“汉并天下”瓦当
假如把你送到汉朝刚刚建立公元前202年,你会看到怎样的社会情境?会听到怎样的汉朝声音?
历史——我来琢磨——汉之初期
汉高祖像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风歌》
【译文】
大风劲吹啊浮云飞扬,
我统一了天下啊衣锦还乡,
怎样才能得到勇士啊为国家镇守四方!
历史——我来琢磨——汉之初期
读史——研史——汉初社会
“汉兴,…,民失作业①,而大饥馑② [jī jǐn]。凡米石③ [shí] 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天下既定,民亡[wú ]盖藏④,自天子不能具醇驷⑤ [chún sì] ,而将相或乘牛车。” ——东汉 班固《汉书·食货志上》
【注释】
①作业:指所从事的工作、职业;
②饥馑:灾荒;指因为粮食歉收等引起的食物严重缺乏的状况。
③石:古书中读[shí]。西汉时期“石”是重量单位,1石相当于今天的30公斤。
④民亡盖藏:人民没有可盖、可储藏的东西.指人民物质匮乏,无蓄积、无剩余.
⑤醇驷:四匹马的毛色一样
材料反映了什么时期怎样的社会现状?
造成这一景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根据上述社会状况,你认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汉高祖像
(公元前256年—前195年)
汉初“休养生息”的政策
刘邦“休养生息”
罢兵归田
劝民归乡
释放奴婢
鼓励耕织
轻徭薄赋
十五税一
经济恢复发展
社会安定下来
巩固政权 稳定社会
读史—研史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wú ]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jǐ]家足①,都鄙[dū bǐ]②廪庾[lǐn yǔ ]③尽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④,贯⑤朽而不可校⑩ [jiào] 。太仓⑥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而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qiān mò] 之间成群,乘牸牝[zì pìn]⑦者摈[bìn] ⑧而不得会聚。守闾阎[lǘ yán]⑨者食粱肉; ”
——《汉书·食货志》
【注释】
①人给家足:给:富裕,充足。家家户户丰衣足食。
②都鄙:京都和边城 ③廪庾:意指粮仓。
④巨万:《史记集解》引韦昭曰:“巨万,今万万。”
⑤贯:古代穿钱的绳索(把 方孔钱穿在绳子上,每一千个为一 贯)
⑥太仓:大粮仓 ⑦牸牝:母马 ⑧摈:排斥 ⑨闾阎:泛指里巷,平民百姓
⑩校:数,计算
材料反映了什么时期怎样的社会现状?
史料对比
“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而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牸牝者摈而不得会聚。守闾阎者食粱肉; ”
——《汉书·食货志》
对比上述史料,说一说汉初社会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变化呢?
文帝、景帝继续“休养生息”
以农为本,关心农桑
轻徭薄赋,三十税一
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
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汉初“休养生息”的政策
汉文帝
汉景帝
“文景之治”
政治清明
经济发展
社会安定
国力增强
(前202年-前157年)
(前187年—前141年)
萧条、动荡
刘邦“休养生息”
经济恢复发展
社会安定下来
文景继续“休养生息”
盛世出现
文景之治
课堂总结
暴政亡国;仁政兴国
汉初社会经济的发展
好的计划、政策要有延续性,不能朝令夕改
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轻徭薄赋。首先是减轻负担,把原来的十五税一,改成三十税一;其次是慎用民力,把服役一年减为三年一次。
东汉初年光武帝的“光武中兴”。废除王莽时期的苛捐杂税,恢复西汉时期的三十税一,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唐朝前期“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唐太宗,唐玄宗统治时期,重视农业,轻徭薄赋。社会经济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清初重农政策和“康乾盛世”。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自1683年台湾郑氏政权降清之后,百余年间无大的战事,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因而称“康乾盛世”。
历史拓展
课堂延伸——请你思考
1、想一想,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
2、西汉前期“三十税一”的措施,鼓励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广大荒地逐渐被开垦出来。拥有小块耕地的农民,占农民户口中的极大多数,这是西汉前期社会繁荣的真实基础。但是,如果你是当时的商贾、官僚、地主,“三十税一”的制度会不会鼓励你兼并农民的积极性呢?西汉政府有没有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呢?这可能会对后期汉朝社会发展造成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