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学习目标
1.概述西晋的兴亡过程,知道“八王之乱”的基本经过。
2.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基本史实。
司马懿
266年,司马炎篡夺皇位,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一.西晋的建立
263年,魏国灭蜀。
266年,司马炎改魏为晋,
西晋建立。
280年,西晋灭吴。
“三国尽归司马氏”
诸葛亮死后,蜀国以蒋琬、费祎、董允等人相继为相,因循守成而已。景耀元年(258年)以后,宦官擅权,政治腐败。大将军姜维北伐,劳而无功。
魏灭蜀
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利用蜀国内部混乱的机会,派邓艾、诸葛绪、钟会率大军分三路攻蜀。后主刘禅出降,蜀亡。
晋伐吴图
晋灭吴统一中国
279年十一月,晋大举伐吴,步骑二十余万分五路直指建业、夏口、
江陵等地。王浚率水军自巴蜀顺江而下,直逼吴都建业。
280年三月,吴主孙昭向晋将王浚投降,吴亡。经过九十年的分裂混战,至此中国又重新统一。
西晋能够统一的原因
(1)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比较迅速,国力充足。
(2)南方蜀、吴两国的统治者日益腐朽,国力日趋衰落,且蜀国已被魏国所灭。
(3)从客观上看,统一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人民愿望。
石崇
斗
富
统治集团腐化堕落,社会黑暗。
王恺
历史短剧
二、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与西晋实行的分封制有直接关系吗?
西晋实行分封制使宗室诸王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强大。八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互相混战。所以分封制是导致八王之乱的原因之一。
据《晋书》记载,晋武帝分封诸王,“以郡为国。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邑万户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五千户为小国,置一军,兵千五百人”
。
西晋初年晋武帝为何实行分封?实行分封会造成怎样的危害?
原因: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
危害:随着诸侯实力的增强,容易导致地方割据,威胁中央统治,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破坏社会生产,给人民带来灾难。
“八王之乱”的危害
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①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使西晋元气大伤。316年,被内迁的匈奴人所灭。②中原人口纷纷南迁,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
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
敕勒川狩猎图
内迁时期:
东汉、魏、晋时期
内迁少数民族:
匈奴、鲜卑、羯、氐、羌族
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西晋灭亡后,北方地区陷入严重的战乱,内迁少数民族和中原地区的汉族先后建立了十六个政权,统称为“十六国”。
西晋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1)统治集团迅速腐朽
(奢侈之风盛行,统治者昏庸腐败)
(2)统治集团争夺帝位的“八王之乱”
耗竭西晋国力;
(3)民族矛盾激化,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压迫)起兵反晋。
王
猛
苻
坚
王猛改革有哪些内容?对当时的局势有什么影响?
内容:
王猛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兴办学校,提倡儒学。
影响:
前秦力量不断强大,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同时也促进了民族交融。
课堂小结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西晋的建立
八王之乱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习题演练
1、在讲三国结束的历史时,老师用幻灯片展示了三国鼎立示意图,并按灭亡的顺序依次删除。老师删除的顺序应该是(
)A.魏—蜀—吴
B.蜀—魏—吴
C.吴—魏—蜀
D.魏—吴—蜀
2.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
A.“八王之乱”
B.定都洛阳
C.“七王之乱”
D.西晋迁都
A
B
3.“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句话里的最后一个“合”指的是 (
)
A.秦始皇统一六国
B.司马炎建立的西晋
C.汉武帝的大一统
D.匈奴人灭掉西晋
4.西晋后期,数以十万计的中原人迁往江南,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与这一现象直接有关的是(
)
A.统治阶级的昏庸腐朽
B.“八王之乱”的结果
C.汉族文化的吸引
D.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5.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哪一政权总称为“十六国”
(
)
A.成汉
B.西秦
C.北燕
D.后赵
B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