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2 氨的转化和生成
一、氨气
1.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水溶性
熔沸点
无色
刺激性
气态
ρNH3<ρ空气
易溶
沸点高、易液化
特别注意:
NH3极易溶于水,可由喷泉实验证实,实验室收集NH3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2.化学性质
(1)实验探究:
实验装置
操作
打开止水夹,并挤压滴管的胶头
撤去玻璃片
现象
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红色喷泉,瓶内液体呈红色
集气瓶内产生大量白烟
结论
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白色固体
(2)氨气的性质
特别注意:
NH3遇HCl产生白烟现象,可用浓盐酸检验NH3;NH3遇H2SO4无白烟现象,原因是H2SO4不易挥发。
3.用途
(1)工业上:主要应用于氮肥工业和硝酸工业
(2)生活中:NH3易液化,常用作制冷剂。
【对点练习】
1.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氨水呈碱性,是因为NH3溶于水发生反应:NH3+H2ONH+OH-
( )
(2)NH3中N元素为-3价,故NH3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通常表现还原性
( )
(3)NH3溶于水能导电,因此NH3为电解质
( )
(4)蘸有浓氨水和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会在中间产生大量的白烟
( )
3.氨水的性质
重难突破:喷泉实验
甲 乙
[问题1] 用上图甲装置完成喷泉实验的操作方法是什么?
[提示] 挤压胶头滴管,打开止水夹。
[问题2] 根据实验现象可说明NH3具有哪些性质?
[提示] NH3极易溶于水,NH3溶于水后的溶液呈碱性。
[问题3] 若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NH3的喷泉实验,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液体不能进入烧瓶。不能形成喷泉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操作可形成喷泉?
[提示] 导管中存在一段空气使NH3与水不能接触,因此不能形成喷泉。可使NH3受热膨胀,排出导管中空气,使NH3与水接触;或使NH3受冷收缩,使导管中的空气进入烧瓶,水与NH3接触,均可形成喷泉。操作方法有:用热毛巾捂住圆底烧瓶底部或在烧瓶底部淋一些热水。
[问题4] 若利用装置甲均充满气体分别进行NH3和HCl的喷泉实验,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否相等?
[提示] 相等。液体充满烧瓶,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实验后溶液体积相等,所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1.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及装置
(1)原理: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度很大,在短时间内产生足够的压强差,则打开活塞后,大气压将烧杯内的液体压入烧瓶中,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
(2)装置
2.实验成功的关键
(1)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烧瓶和气体必须是干燥的。
(3)氨气充满整个烧瓶。
3.两类常见喷泉的形成实验
(1)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或易溶于水的气体(NH3、HCl、SO2等)与水可形成喷泉。
(2)酸性气体(HCl、SO2、NO2、CO2、H2S等)与NaOH溶液也能形成喷泉。
拓展:新型防倒吸装置
(1)倒吸:由于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如将气体通入溶解度大的试剂时、冷却加热过的仪器等),大气压大于内部压强将水压入容器内,形成倒吸。
(2)常见防倒吸装置
【对点练习】
2.如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
A.CO2(NaHCO3溶液)/无色喷泉
B.NH3(H2O含酚酞)/红色喷泉
C.CO2(NaOH溶液)/无色喷泉
D.HCl(H2O)/无色喷泉
3.已知NH3极易溶于水,却难溶于有机溶剂CCl4,有关装置中不可作NH3吸收装置的是( )
A B C D
4.关于如图进行的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甲烧瓶内是氨气,要产生喷泉,则烧杯中溶液一定呈酸性
B.若乙烧瓶内是二氧化碳,烧杯中是碱溶液,用热毛巾捂热烧瓶片刻即可产生喷泉
C.若丙装置中X为HCl,则烧瓶内可产生白雾
D.若丙装置中通入气体为Cl2,则烧瓶内一定无喷泉产生
5.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实验。
(1)实验室中常用图甲装置进行NH3的喷泉实验。用该装置完成喷泉实验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图乙装置进行NH3的喷泉实验,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液体不能进入烧瓶。请写出引发喷泉实验的一种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图甲装置中胶头滴管和烧杯中液体改为NaOH溶液,能用改动后的甲装置进行喷泉实验的一组气体是________(填字母)。
A.HCl和CO2
B.Cl2和CO
C.O2和SO2
D.NO2和NO
二、铵盐
1.化学氮肥
2.铵盐
(1)概念:由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盐。
(2)物理性质:铵盐都是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3)化学性质
预期转化
铵盐(NH)→氨气(NH3)
实验装置及操作
现象
试管中固体逐渐减小,试纸变蓝
固体逐渐减少,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试管口有白色固体生成
试管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纸变蓝
结论
NH4HCO3分解产生NH3
NH4Cl分解产生NH3
NH4Cl和NaOH
反应生成NH3
①不稳定性:铵盐受热易分解,写出碳酸氢铵、氯化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NH4HCO3NH3↑+CO2↑+H2O
NH4ClNH3↑+HCl↑
②与碱反应
铵盐与碱反应产生氨气,这是铵盐的通性。铵盐与碱液加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OH-NH3↑+H2O。
重难突破:铵盐的性质
[问题1] 氯化铵受热分解成气体,该气体又能生成固体氯化铵,该过程属于升华吗?
[提示] 不属于。升华是物理变化,氯化铵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气体,氯化氢和氨气生成氯化铵属于化学反应。
[问题2] 铵态氮肥为什么不能与草木灰混用?
[提示]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K2CO3,其水溶液呈碱性,铵盐能与碱反应生成氨气逸出,从而降低肥效。
[问题3] 如何证明某种溶液中含有NH?
[提示] 取少量溶液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加热试管,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试纸变蓝色,证明溶液中含有NH。
1.铵盐受热分解不一定产生NH3,如NH4NO3N2O↑+2H2O。
2.铵盐与碱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的三情况
(1)常温、浓溶液:NH+OH-===NH3↑+H2O
(2)常温、稀溶液:NH+OH-===NH3·H2O
(3)稀溶液、加热:NH+OH-NH3↑+H2O
3.检验NH的答题规范
(1)实验操作:取少许待测液或晶体于小试管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微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者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放在试管口。
(2)现象、结论:试纸变蓝色(或者冒白烟),说明是铵盐或待测液含有NH。
【对点练习】
6.现欲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混合物,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入NaOH溶液
B.加入AgNO3溶液
C.加热并冷却
D.加入水
7.为了检验某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NH,则需选用下列试纸或试剂中的( )
①蒸馏水 ②NaOH溶液 ③红色石蕊试纸 ④蓝色石蕊试纸 ⑤稀硫酸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⑤
8.能把Na2SO4溶液、NH4NO3溶液、KCl溶液、(NH4)2SO4溶液这四种无色溶液区分开的一种试剂是(必要时可加热)
( )
A.Ba(OH)2溶液
B.NaOH溶液
C.NaCl溶液
D.Ba(NO3)2溶液
三、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反应装置
3.验满方法
(1)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立即变蓝;
(2)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时产生大量白烟。
4.收集方法
向下排空气法。
重难突破:NH3的实验室制法
根据氨气的制备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 制氨气时,能用NaOH、KOH代替Ca(OH)2吗?为什么?
[提示] 不能用NaOH、KOH代替,原因是NaOH、KOH具有吸湿性,易结块,不利于产生氨气,在加热条件下还会严重的腐蚀试管。
[问题2] 干燥管中的碱石灰是干燥氨气的,能用无水CaCl2、P2O5代替碱石灰作干燥剂吗?
[提示] 不能,CaCl2能和NH3反应生成CaCl2·8NH3,P2O5为酸性干燥剂也能和NH3反应。
[问题3] 装置中试管口塞一小团棉花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 棉花团的一个作用是减缓氨气和空气发生对流,使收集的NH3更纯,另一个作用是浸有的水或稀硫酸可吸收多余的NH3,防止NH3污染空气。
1.实验室制备氨气的流程
2.氨气的其他制法
方法
化学方程式(或原理)
气体发生装置
加热浓氨水
NH3·H2ONH3↑+H2O
浓氨水+固体NaOH
NaOH溶于水放热,促使氨水分解,且OH-浓度的增大有利于NH3的放出
浓氨水+固体CaO
NH3·H2O+CaO===NH3↑+Ca(OH)2,CaO的作用:①吸水后放热促进NH3的放出;②增加溶液中的OH-浓度,减小NH3的溶解度
3.实验室制取氨气注意的问题
(1)试剂选择:考虑原理可行,操作方便、安全,一般铵盐用氯化铵,不用硝酸铵和碳酸氢铵,碱用氢氧化钙,不用NaOH(易潮解,且试管易破裂)。
(2)氨气干燥:通常用碱石灰干燥氨气,不能用浓硫酸、五氧化二磷,也不能用无水CaCl2(因为CaCl2+8NH3===CaCl2·8NH3),装置如图:
(3)实验室快速制取氨气的方法:浓氨水加热或在浓氨水中加入NaOH固体(可用生石灰或碱石灰代替NaOH固体)。
【对点练习】
9.实验室制氨气常用以下两种方法:①用固体Ca(OH)2和NH4Cl晶体反应制取;②用固体生石灰与浓氨水混合制取。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用方法①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法②能够制取氨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常用于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氨气溶于水显碱性,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方程式表示)。
(5)上述制氨气的方法中,有下列装置,方法①应选用________,方法②应选用________。(填装置标号)
A B
C D
【变式旁通】 (1)实验室能否用例题中A装置加热NH4Cl制取NH3?说明理由。
(2)实验室能否用例题中C装置加热NH4NO3制取NH3?说明理由。
10.为了更简便地制取干燥的NH3,下列方法中合适的是( )
A.NH4Cl与浓H2SO4混合共热,生成的气体用碱石灰进行干燥
B.,用烧碱进行干燥
C.加热浓氨水,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D.加热NH4HCO3,气体用P2O5干燥
11.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制氨气或验证氨气的化学性质,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用装置甲制取氨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
C.用装置丙验证氨气具有还原性
D.用装置丁吸收尾气
12.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3.实验室制备干燥的氨气所需的试剂是( )
A.NH4Cl稀溶液、NaOH稀溶液、碱石灰
B.饱和氨水、NaOH固体、五氧化二磷固体
C.NaOH溶液、NH4Cl晶体、浓硫酸
D.NH4Cl固体、消石灰、碱石灰
14.试管中盛有白色晶体,检验它是否是铵盐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B.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pH试纸放在试管口
C.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放在试管口
D.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氨水的密度比水的小,且浓度越大,其密度越大
B.氨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氨
D.氨溶于水所得溶液呈弱碱性
2.有关氨及氨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H3是10电子分子,具有还原性
B.液氨、氨气、氨水是同一种物质
C.氨气是非电解质,氨水是电解质
D.氨水的主要成分是NH3
3.在1
L
1
mol·L-1的氨水中( )
A.含1
mol
NH3
B.含NH3和NH之和为1
mol
C.含NH3、NH、NH3·H2O之和为1
mol
D.含NH3·H2O为1
mol
4.为了检验某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NH,你认为下列试纸或试剂一定用不到的是( )
①蒸馏水 ②NaOH溶液 ③红色石蕊试纸
④蓝色石蕊试纸 ⑤稀硫酸
A.仅①⑤
B.仅④⑤
C.①③
D.①④⑤
5.以下三个装置均可制得NH3:
(1)实验室制NH3的装置是________。
(2)按下表写出图1、图2、图3装置中应加入的物质与反应原理。
应加入的物质
反应原理
图1
图2
—
图3
(3)图3中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ww.
习题练习
1.下列关于氨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氨气易液化,汽化时吸热,可用作制冷剂
B.氨气既可以用浓硫酸干燥也可以用碱石灰干燥
C.用水吸收氨气可用图1所示装置防止倒吸
D.氨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小,可用图2所示收集NH3
图1 图2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NH3的喷泉实验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B.NO和NH3均可用排空气法收集
C.NH3中的N元素只具有还原性
D.NH3遇到挥发性强酸能产生白烟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氨水和液氨不同,氨水是混合物,液氨是纯净物
B.氨水显碱性,溶液中只有OH-,没有H+
C.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产生白色烟雾
D.在反应NH3+H+===NH中,NH3失去电子被氧化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产物均有NH3
B.检验铵盐中含有NH的操作是取少量某盐放入试管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C.NH4Cl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共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OH-NH3↑+H2O
D.NH4Cl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可用升华法分离
5.下列有关氨和铵盐说法正确的是( )
A.氨和铵盐都易溶于水,都能生成NH
B.铵盐都能与碱反应,不能与酸反应
C.实验室制备氨气可用如图所示试剂和装置
D.铵盐受热分解都能产生氨气
6.某同学仿照喷泉实验原理在实验室里做了一个“喷烟实验”。如图所示,在甲、乙两个烧瓶中分别装入X、Y两种无色气体,胶头滴管中盛有含酚酞的NaOH溶液,实验时将胶头滴管内的液体挤入甲烧瓶中,然后打开弹簧夹,便可看到甲烧瓶中的导管喷出白色的烟,同时甲烧瓶中的溶液颜色逐渐变浅最后褪为无色。则X、Y分别为( )
甲 乙
A.NH3和HCl
B.HCl和NH3
C.SO2和HCl
D.NO和HCl
7.实验室可以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干燥、收集气体M,多余的气体可用水吸收,则M是( )
A.NH3 B.NO
C.Cl2
D.NO2
8.下列有关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氨分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只能升高,氨具有还原性
B.氨的催化氧化反应的方程式是
4NH3+5O24NO+6H2O
C.氨的催化氧化反应中若氧气过量则有红棕色气体生成
D.氨的催化氧化属于人工固氮
9.锥形瓶内盛有气体X,滴管内盛有液体Y。若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Y滴入瓶中,振荡,过一会儿可见小气球a鼓起。气体X和液体Y不可能是( )
A.X是NH3,Y是水
B.X是SO2,Y是NaOH浓溶液
C.X是CO2,Y是稀硫酸
D.X是HCl,Y是NaNO3稀溶液
10.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利用反应3Cl2+2NH3===N2+6HCl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管道漏气,遇氨就会产生白烟
B.该反应利用了Cl2的强氧化性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生成1
mol
N2有6
mol电子转移
11.氨(NH3)是重要的含氮化合物。为了在实验室制取干燥的氨气,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三套实验装置:
(1)实验装置和所用药品都正确的是________(填“甲”“乙”或“丙”)。
(2)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装置与实验室制备________的装置相同。
12.物质A是一种白色晶体,它与浓NaOH溶液共热,放出无色气体B,用圆底烧瓶收集干燥的B。按如图所示装置仪器,打开止水夹,挤压滴管的胶头时,可以得到蓝色喷泉。向放出气体B的溶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1)A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可用于除去B中水分的干燥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集气体B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液显蓝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用语表示)。
(4)取实验后烧瓶中的溶液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资料显示:“氨气可在纯氧中安静燃烧,生成对空气无污染的物质……”。某校化学小组学生用下列装置进行氨气还原性的实验探究。
图1 图2
回答下列问题:
(1)小组成员设计了图1、图2两个装置进行氨气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实验。将产生的氨气和过量的氧气通到装置一(催化剂为铂石棉)中,用酒精喷灯加热: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内气体变为红棕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过量的氧气与氨气分别从a、b两管进气口通入到装置二中,并在b管上端点燃氨气。
①两气体通入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氨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如图所示,利用培养皿探究NH3的性质。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
A
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
NH3与HCl反应生成NH4Cl固体
B
浓硫酸附近无现象
NH3与浓硫酸不反应
C
氯化物溶液变浑浊
该溶液一定是AlCl3溶液
D
干燥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NH3是可溶性碱
15.探究氨气及铵盐性质的过程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将装有氨气的试管倒扣于水槽中,液体迅速充满试管,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B.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入装有氨气的集气瓶中,试纸由红色变为蓝色,说明氨水呈碱性
C.加热NH4HCO3固体,观察到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液滴产生,说明NH4HCO3受热不稳定
D.将红热的Pt丝伸入如图所示的锥形瓶中,瓶口出现少量红棕色气体,说明氨气的氧化产物为NO2
16.下图所示是某同学鉴别NH4HCO3、NH4Cl、KCl三种化肥的过程,其中试剂甲和乙分别可能是( )
A.甲:Ca(OH)2 乙:稀盐酸
B.甲:水 乙:NaOH溶液
C.甲:NaOH溶液 乙:水
D.甲:稀盐酸 乙:NaCl溶液
17.(双选)“封管实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关于如图所示三个“封管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A.加热时,①中上部汇集了NH4Cl固体
B.加热时,②中溶液变红,冷却后又变为无色
C.加热时,③中溶液红色褪去,冷却后溶液变红,体现SO2的漂白性
D.三个“封管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18.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快速制取NH3并验证NH3的某些性质,同时收集少量纯净的氮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生石灰和浓氨水制NH3的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硬质玻璃管内黑色氧化铜粉末变为红色,盛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内出现蓝色,并且在最后的出气导管口处收集到纯净、干燥的氮气。根据这些现象,写出在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反应说明NH3具有________(填字母)。
A.碱性
B.还原性
C.氧化性
D.不稳定性
(3)洗气瓶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最后的出气导管口处收集到干燥、纯净的氮气,收集方法是________(填字母)。
A.排空气法 B.排水法 C.用气囊收集
(5)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对点练习
1.
[答案] (1)× (2)√ (3)× (4)×
2-4:ACB
5.
[答案] (1)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
(2)用热毛巾捂住圆底烧瓶底部;在烧瓶底部淋一些热水;用冰袋包住烧瓶底部;在烧瓶底部淋少量酒精等(任写一种)
(3)A
6-8.
CBA
9.
[答案] (1)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CaO+NH3·H2O===NH3↑+Ca(OH)2
(3)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瓶口,若试纸变蓝,则已收集满(合理即可)
(4)喷泉实验 NH3+H2ONH3·H2ONH+OH-
(5)A B
【变式旁通】
[提示] (1)不能,NH4ClHCl↑+NH3↑,HCl和NH3在试管口遇冷反应又生成NH4Cl。
(2)不能,NH4NO3受热易爆炸,常用于制作炸药。
10-14.CCCDA
课堂检测
1-4.
DACB
5.
[答案] (1)图3
(2)
应加入的物质
反应原理
图1
浓氨水
NH3·H2O(浓)NH3↑+H2O
图2
浓氨水和CaO
—
图3
Ca(OH)2和
NH4Cl
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3)可减小NH3与空气的对流速度,收集到比较纯净的NH3,同时避免污染空气
习题练习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A
C
A
A
A
D
C
C
11.
[答案] (1)丙
(2)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3)氧气
12.
[答案] (1)NH4Cl
(2)碱石灰(或答生石灰、KOH固体等任一种不与氨气反应的干燥剂) 向下排空气法
(3)NH3+H2ONH3·H2ONH+OH-
(4)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由蓝色又变为紫色
13.
[答案] (1)4NH3+5O24NO+6H2O 2NO+O2===2NO2 (2)①先通入O2,后通入NH3 若先通氨气,氨在空气中不能点燃,逸出造成污染
②4NH3+3O22N2+6H2O
14-16.
ADA
17.
AD
18.
[答案] (1)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促使NH3·H2O受热分解生成NH3,又由于温度升高,NH3的溶解度减小,促使NH3逸出 (2)3CuO+2NH33Cu+3H2O+N2 B (3)吸收氨气,防止污染环境并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F中 (4)C (5)吸收水蒸气,干燥NH3 检验是否有水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