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命题的四种形式_教案-湘教版数学选修2-1(Word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1.2命题的四种形式_教案-湘教版数学选修2-1(Word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07 09:24: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命题的四种形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梳理命题的四种形式,运用命题的四种形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梳理、表达相应的教学内容。在梳理过程中,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不同的任务,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逐渐养成借助直观理解概念、进行逻辑推理的思维习惯,以及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感悟课程特征,适应数学学习。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会写四种命题并会判断命题的真假;(2)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
难点:(1)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2)写出原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3)分析四种命题之间相互的关系并判断命题的真假。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命题的四种形式,并且掌握这些知识的具体应用,解决相关问题。
二、讲授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命题的四种形式内容,形成初步感知。
2.首先,我们先来学习命题的四种形式,它的具体内容是:
若原命题为“若P,则q”的形式,则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应分别写成什么形式?
学生通过思考、分析、比较,总结如下:
原命题:若P,则q。
逆命题:若q,则P。
否命题:若¬P,则¬q。(说明符号“¬”的含义:符号“¬”叫做否定符号。“¬p”表示p的否定;即不是p;非p)
逆否命题:若¬q,则¬P。
巩固练习
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则这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
(2)若一个整数的末位数字是0,则这个整数能被5整除;
(3)若x2=1,则x=1;
(4)若整数a是素数,则是a奇数。
3.接着,我们再来看下四种命题的关系内容,它的具体内容是:
结合以上练习思考:原命题的真假与其它三种命题的真假有什么关系?
通过此问,学生将发现:
①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②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③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为假时类似。
结合以上练习完成下列表格
原命题
逆命题
否命题
逆否命题








由表格学生可以发现:原命题与逆否命题总是具有相同的真假性,逆命题与否命题也总是具有相同的真假性。
由此会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之间是否还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呢?
让学生结合所做练习分析原命题与它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四种命题间的关系。
总结归纳
(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2)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由于原命题和它的逆否命题有相同的真假性,所以在直接证明某一个命题为真命题有困难时,可以通过证明它的逆否命题为真命题,来间接地证明原命题为真命题。
它是如何在题目中应用的呢?我们也通过一道例题来具体说明。
例:证明:若p2 + q2 =2,则p + q ≤ 2。
分析:如果直接证明这个命题比较困难,可考虑转化为对它的逆否命题的证明.
将“若p2 + q2 =2,则p + q ≤ 2”视为原命题,要证明原命题为真命题,可以考虑证明它的逆否命题“若p + q >2,则p2 + q2 ≠2”为真命题,从而达到证明原命题为真命题的目的。
证明:若p + q >2,则
p2 + q2=[(p -q)2+(p +q)2]≥(p +q)2>×22=2
所以p2+q2≠2。
这表明,原命题的逆否命题为真命题,从而原命题为真命题。
练习巩固:证明:若a2-b2+2a-4b-3≠0,则a-b≠1。
三、课堂总结
(1)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2)它们在解题中具体怎么应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