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练习题
一、单选题
如图所示,温度计按甲、乙、丙三种方式测得的液体温度分别是、和,则液体较准确的温度是
A.
B.
C.
D.
秋季,小明在两个盆里放入等量冰块,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一段时间以后,小明观察发现甲盆中的冰熔化得快,乙盆中的冰熔化得慢,如图所示.则
A.
甲盆中水的温度高
B.
乙盆中水的温度高
C.
两盆中水的温度相同
D.
不用温度计测量,无法比较两盆中水的温度的高低
如图所示,为医用氧气瓶。若以表示氧气分子,瓶内氧气分子的分布为图中的
A.
B.
C.
D.
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都一样,甲和乙玻璃管的内径相同,甲玻璃泡的容积比乙大,乙和丙玻璃泡的容积相同,乙的内径比丙细,由此可判断这三支温度计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
A.
甲最长
B.
乙最长
C.
丙最长
D.
一样长
如图是酒精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酒精的沸腾属于液化现象
B.
酒精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
C.
酒精沸腾过程中要放热
D.
酒精在任何情况下的沸点都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的水是不能变为水蒸气的
B.
炎热的夏天,在地面洒水降温是利用了液化放热
C.
用高压锅更快煮熟食物是利用了液面上方的气压增大沸点降低的规律
D.
将新鲜的黄瓜装入保鲜袋再放入冰箱冷藏是为了减慢水分的蒸发
以下实例中,液化方法与其他选项都不同的一项是
A.
煤气罐中的液体
B.
一次性打火机中的液体
C.
烧水时锅盖内侧的水滴
D.
推压活塞,注射器内重新出现液态乙醚
在烧瓶中注入刚刚沸腾的水,塞紧瓶塞,将烧瓶倒置,再用冷水浇烧瓶的底部,可以看到水又重新沸腾起来,如图.该实验现象说明了
A.
沸腾过程需要吸热
B.
沸腾过程需要放热
C.
水的沸点与环境温度有关
D.
水的沸点与水面上方气压有关
下列物质中,全都属于晶体的是
A.
松香、萘、冰
B.
石英、蜂蜡、冰
C.
水银、食盐、海波
D.
铁、铜、玻璃
水结成冰的条件是
A.
水和周围的温度都是
B.
水和周围的温度都低于
C.
水的温度是,周围的温度低于
D.
水的温度可以高于,周围的温度必须不高于
用质量相等的的水与的冰冷却热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二者冷却效果相同
B.
冰比水好,因为冰在冷却物体时熔化吸热
C.
冰比水好,因为冰比水冷
D.
冰比水好,因为冰比水使用方便
冻肉刚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由于?
?
?
A.
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所致
B.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所致
C.
冻肉中的冰熔化成水所致
D.
冻肉中的水凝固成冰所致
图甲为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为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装置.已知标准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和对比两实验有以下判断:冰和碘都经历了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冰和碘在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这两个判断
A.
只有正确
B.
只有正确
C.
都正确
D.
都错误
下面是“水”的几条“旅行”路线:水冰水蒸气冰水水蒸气水蒸气水冰水蒸气冰水,你认为“水”的这几条“旅行”路线中可行的是?
?
?
A.
只有c
B.
只有b
C.
只有b和c
D.
四条路线都可以
江、河、湖、海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入高空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悬浮在空中,这就是云.两个“凝成”所指的物态变化分别是
A.
汽化?
升华
B.
液化?
凝华
C.
凝固?
凝华
D.
升华?
熔化
二、填空题
我们学过有关物质的知识,对物质的存在形态有了一定的了解。如图所示是形象地描述物质存在形态的一种模型,甲图描述的是??????????体,乙图描述的是??????????体,丙图描述的是??????????体。
如图所示为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它们都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其中体温计的读数是??????????,寒暑表的读数是??????????。体温计??????????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梅雨季节空气特别潮湿时,墙壁瓷砖上有一层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形成的.开启电风扇,经过一段时间小水珠消失了,这是??????????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在晴朗的冬日,气温骤降,雪花飘飞,道路维护者迅速行动,撒盐除冰如图,这种除冰的原理是降低_________某同学上网搜索“盐水浓度与凝固点的关系”如表所示.
盐水浓度
小于
11
15
23
25
26
凝固点
0
0
分析数据得出简要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影泰坦尼克号较真实地还原了该邮轮在大海上撞到冰山后沉没的场景,该海域的海水可以看成的盐水,难怪许多落水者无法忍受寒冷,因为那里的海水温度约为________.
随着科技的发展,“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我国北方地区曾出现过严重的干旱,为了缓解旱情,多次实施人工降雨.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则高空中的水蒸气??????????成为小冰晶,这些小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为雨点落到地面上.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如图所示,分析水循环可知,地表水吸收热量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蒸气;云中的小水滴遇冷凝固为小冰粒的过程要______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高山顶上的积雪终年不熔化厚度却基本不变,主要是由于降雪量与冰雪因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减小的量基本相等。
三、作图题
某一天的气温为,请在图中标出液柱的位置。
如图所示,是探究质量为的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现用质量为的水重复该实验其他条件不变。请在该图中画出质量为的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四、实验探究题
亲爱的同学:你会使用下面的基本实验仪器吗?
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有关部门要求各校师生进行“晨检”。图1中是某同学测量体温的结果,示数是______
,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______
。
在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5V,、发光时的电阻均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分别应选择为______
、______
。
小莉家中有一金属块,不知是什么金属恰逢学校举办科技周,于是她进行了如下实验:先用细线吊着金属块挂在弹簧秤上,弹簧秤的示数如图3甲;然后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弹簧秤的示数如图3乙。问:这块金属块所受的重力是______
小莉同学根据测得的数据,通过计算,初步判定这是金属铁她是根据______
来判定的。
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的步骤如图4所示。小明的操作有两处错误,分别为:调节天平平衡时,______
;称量时,______
。
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研究水沸腾时的特点.
图甲是研究水沸腾时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乙中A、B所示,其中图_______是水沸腾时的气泡的变化情况.当水温升到时,每隔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在实验中记录了下列数据.
时间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3
98
98
98
从记录的数据看,明显错误的是第_______min时的数据.
从记录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水沸腾时的温度为_______,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_.
在图丙中以时间为横轴,以温度为纵轴,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作出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在这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如图乙所示是冰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特征可判断冰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当冰熔化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冰质量__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冰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大约持续了________min.
加热到第时,物质的状态为________选填“液态”、“固态”或“固液共存”.
在加热过程中,杯口上方出现“白气”,“白气”是水蒸气________填一物态变化而成的.
在实验过程中,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而是把装有冰的试管放在水中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冰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
如图所示,将碘锤放入热水中,观察到碘锤中固态碘逐渐消失,紫色的碘蒸气充满碘锤,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可能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证实猜想,他查询了一些资料:通常情况下,碘的熔点是,碘的沸点是,水的沸点是,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是______
选填“正确”或“错误”,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
如图所示,是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实验装置图。
点燃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当水沸腾时,往瓶口的上方倾斜放置一金属盘,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金属盘的底部出现______,这是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要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可在盘内盛放适量的______冰块热水。
实验时,握住金属盘的手明显感觉到金属盘的温度______升高降低,下列生活中的哪个事例与此现象原理一致______填序号
A.夏天饮料里加冰块
B.通过洒水,给地面降温
C.蒸笼蒸馒头
?北方储存蔬菜的菜窖里常放几桶水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按甲方式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示数不准确;按乙方式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示数不准确;按丙方式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液体充分接触,操作正确,故液体较准确的温度是.
2.【答案】C
【解析】两盆中的冰都未完全熔化,都是冰水混合物,所以两盆中的水的温度是相同的.故选C.
3.【答案】C
【解析】解:由于是气体,无论质量用去多少,剩余氧气的体积始终等于氧气瓶的容积不变,且气体分子能充满整个容器,故瓶内剩余氧气分布如图C所示。
故选:C。
4.【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温度计的原理,以及精确度和什么因素有关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解答:乙和丙两支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等量的水银,故当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水银膨胀或收缩的体积相同,内径粗的丙温度计液柱短,内径细的乙温度计液柱长,它们表示的温度是一样的,因此乙的刻度比丙的刻度稀疏,由于它们量程相同、最小刻度相同,所以乙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丙要大。
甲和乙两支温度计,玻璃管内径粗细相同,甲的玻璃泡容积比乙的大,因此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甲温度计水银膨胀或收缩的体积大,因此甲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乙要大。
综合分析甲温度计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最长,故A正确。
故选:A。
5.【答案】B
【解析】解:酒精沸腾时,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故A错误;由图象可知,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正确,C错误;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方气压有关,所以“酒精在任何情况下的沸点都是”的说法不对,故D错误。
6.【答案】D
【解析】解:
A、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水的温度没有达到沸点时,水也能变为水蒸气,故A错误;
B、炎热的夏天在地面洒水降温,这是利用了水的蒸发吸热,与比热容无关,故B错误;
C、高压锅是利用增大锅内气体的压强,提高水的沸点来提高锅内温度的.故C错误;
D、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从减弱空气流动和降低温度两个方面,减慢了水果中水分的蒸发,故D正确;
故选D.
7.【答案】C
【解析】略
8.【答案】D
【解析】用冷水浇烧瓶的底部,烧瓶内气体温度降低,烧瓶内的水面上方的气体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故水又能重新沸腾,本题选D.
9.【答案】C
【解析】A项,松香是非晶体,萘、冰是晶体,故A错误;B项,石英、冰是晶体,蜂蜡是非晶体,故B错误;C项,水银、食盐、海波都是晶体,故C正确;D项,铁、铜是晶体,玻璃是非晶体,故D错误.故选C.
10.【答案】C
【解析】解:A、水和周围的温度都是,水虽然达到了凝固点,但不能放出热量,就不会凝固;
B、水和周围的温度都低于,水不能放出热量,也是不会凝固的;
C、水的温度是,达到了凝固点;周围的温度低于,水可以放出热量.所以水就会凝固;
D、水的温度可以高于,若周围的温度低于,水就会放出热量,使水的温度降低达到凝固点即,且继续放热,水就会凝固;
若周围的温度等于,水的温度降到,就不会继续放热,就不会凝固.
故选C.
11.【答案】B
【解析】解:
的冰变成的水时,需要向周围吸收热量,从而会降低周围的温度,更利于冷却食物,所以的冰效果会更好;故B正确.
故选B.
12.【答案】A
【解析】解:冻肉刚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小冰晶,附着在冻肉的表面.
13.【答案】B
【解析】解:图甲中,冰熔化吸热;图乙中,碘的熔点高于水的沸点,所以碘只会由固态变为气态,即发生升华现象,升华吸热.
14.【答案】D
【解析】解:水凝固变成冰,冰升华可以变成水蒸气,“水冰水蒸气”这条路线可行;冰熔化变成水,水汽化变成水蒸气,“冰水水蒸气”这条路线可行;水蒸气液化变成水,水凝固变成冰,“水蒸气水冰”这条路线可行;水蒸气凝华变成冰,冰熔化变成水,“水蒸气冰水”这条路线可行.
15.【答案】B
【解析】解: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是液化;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冰晶是凝华.
16.【答案】固?
液?
气??
17.【答案】热胀冷缩?
?
??
可以
18.【答案】液化?
汽化
19.【答案】熔点?
当盐水浓度低于时,浓度越大,凝固点越低;当盐水浓度高于时,浓度越大,凝固点越高?
【解析】解:除去道路上的冰雪,因不便于加热,可以在道路上撒盐,让冰在更低的温度下熔化,利用“冰上撒盐后冰的熔点降低”来除冰.分析数据得出:当盐水浓度低于时,浓度越大,凝固点越低;当盐水浓度高于时,浓度越大,凝固点越高.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为时,凝固点为,即此时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20.【答案】升华
凝华
熔化
21.【答案】汽化?
放出?
升华
22.【答案】解:
由图可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是,由于温度值是,则液柱上表面对应的刻度应是20刻度上面1格处,如图所示:
【解析】首先看清温度计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温度值确定液柱上表面的位置。
该题考查了学生根据温度值画液柱的能力,属于基本技能,难度不大。
23.【答案】
【解析】在装置相同的情况下,水质量增加,水的沸点不变,加热至沸腾所用时间变长。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水的沸腾实验的理解和掌握,知道水的质量越大,加热时间越长是解题关键。
24.【答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
?
?
?
密度?
没有将游码移到标尺左侧零刻度线处?
调节了平衡螺母
25.【答案】?;?;;不变;如图所示.
减少烧杯中的水或提高水的初始温度合理即可。
【解析】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故图A是水沸腾时气泡的变化情况.
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故第时的数据是错误的.
由数据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液体从加热到沸腾需要时间的长短与很多因素有关:水量的多少、初始水温的高低、火力的大小、是用酒精灯的外焰还是内焰加热等.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减少烧杯中的水或提高水的初始温度等.
26.【答案】晶体;减少;
吸收;3;
固液共存;
液化;
慢
【解析】
【分析】
此题是考查晶体熔化图象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注意培养自己对图象的分析能力。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
当冰熔化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冰熔化一部分,冰的质量减少;
晶体熔化的特点:吸热温度不变;
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为熔化过程。
在熔化之前为固态;熔化过程中为固液混合态;完全熔化后为液态;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利用试管加热固态物质时,将试管放入水中加热,可以使物体能够均匀受热,还能减慢冰温度上升的速度。
【解答】
晶体和非晶体的最大区别在于: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根据冰的图象特征可知冰有固定的熔点,冰是晶体;
当冰熔化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冰熔化一部分,冰的质量减少;
冰在加热后2min到第5min这段时间虽然不断的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这是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3min,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冰在熔化之前为固态;熔化过程中为固液混合态;完全熔化后为液态;由图象知加热到第3min时,是冰的熔化过程,熔化过程冰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杯口上方出现“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实验中将装有冰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样做目的是能使试管受热均匀,由于水的温度上升缓慢,所以冰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故答案为:晶体;减少;吸收;3;固液共存;液化;慢。??
27.【答案】升华?
错误?
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
【解析】解:试管中的固态碘在热水中,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过程;
由数据知,水的沸点是,而碘的熔点是,说明碘在的沸水中不可能熔化,所以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升华;错误;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需要吸收热量;
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吸收热量;
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过程,综合性较强,读懂题意,把握中心是解答的关键。
28.【答案】小水珠?
液化?
冰块?
升高?
C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