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县火店中学·导学案 年级: 学科:
执笔: 审核: 授课人: 授课时间: 导学案编号: 班级: 学生姓名: 小组:
教师复备或学生栏 课题:《岳阳楼记》学案 课型: 课时: 教师复备或学生笔记栏
学习目标1.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结合的写法。3.积累和运用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4、能结合时代背景,体味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学习过程一、相关知识链接 我国古代的很多名胜古迹,大多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二、作者及文体简介简介。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像,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拥有宽阔的胸怀。 “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你们知道哪些?你还了解哪些不同的文体,试着归纳出来。三、初步感知,自读疏通文意。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读懂文句。 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自读时注意。重点词语与句子 实词:(名词)赋、国、景、大观、迁客、骚人、宠辱 (动词)谪、属、把 虚词: 夫、斯、其、微、则、然则 四字短语、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淫雨霏霏 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 薄暮冥冥 樯倾楫摧 虎啸猿啼 满目萧然 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 一碧万顷 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把酒临风 喜气洋洋四、课文研讨1、概括文章各段的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全文共6段,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第二部分(2~4段):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 (全文的主体)可分为两层。第一层(2段):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第二层(3~4段):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第三部分(5段):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3、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4、文章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岳阳楼的精致的?时间与空间两个角度。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教师复备或学生笔记栏 5、文中写迁客骚人的悲喜之情有何作用?“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恰,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6、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7、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 乐者,民亦乐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学习反思:三、写作特色: 1、繁简得宜,层层蓄势。2、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3、骈散结合,词语富有生命力。四、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五、教学小结: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弓!出 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 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古往今来,在我们中国,像范仲淹这样的人还有谁呢?大禹治水的时候,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心中为百姓考虑。屈原忧国忧民,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牧羊的时候,几十年仍手持汉朝旌节。明朝顾炎武忧虑国事,喊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言。孙中山为了让中华民族摆脱封建王朝,奔走呼号,呕心沥血,英年早逝。现代歌手丛飞,为了让西部山区的孩子上得起学,竟然贷款捐助,而自己却一贫如洗,乃至得了绝症无钱医治。学习反思 教法、学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