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2220011811000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同步检测
一、单选题
1.马克思把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比作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法宝,其中推动大航海时代到来的法宝是
A.火药 B.指南针 C.造纸术 D.印刷术
2.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关汉卿《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他最可能是下列何时何地的商人( )
A.东汉的洛阳 B.唐末的长安 C.北宋的开封 D.明初的南京
3.宋代一直被人认为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至成熟的重要阶段,下列史实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A.火药开始被应用于战争 B.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
C.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 D.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
4.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宋朝人们不可能见到
①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②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③关汉卿的《窦娥冤》 ④曹雪芹的《红楼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5.据《五代会要》载,后唐政府敕令国子监集博士儒徒,将“西京石经本”抄写注出,仔细看读,然后雇召能雕字匠人,各部随帙刻印,广颁天下,如诸色人等要写经书,并须依所印敕本。这一记载说明
A.民众不再使用手抄经书 B.雕版印刷用于官方刻书
C.政府推动印刷技术革新 D.活字印刷推动文化发属
6.现在流行的影视穿越剧,因其许多剧情与历史事实不符,而遭到不少学者批评。下列电视剧情节中可能符合史实的是( )
A.唐玄宗派玄奘西行天竺 B.张仲景在写《千金方》
C.白居易的诗用雕版印刷刻印 D.王羲之点评颜真卿的书法
7.南宋思想家陈亮曾言:“为士者耻言文章行义,而曰尽心知性;居官者耻言政事书判,而曰学道爱人,相蒙相欺,以尽废天下之实,则亦终于百事不理而已。”陈亮批评的是
A.理学空谈心性无益于世 B.士人耻于修养世风日下
C.阳明心学尽废天下之实 D.官员以实践理学为风尚
8.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核心主张,同时他还强调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 )
A.不畏权贵,忠君爱国 B.淡泊名利,无为而治
C.格物致知,自我修行 D.自我克制,廉洁奉公
9.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此处“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
A.使欧洲告别了骑士时代 B.加速了欧洲文化进程
C.为欧洲人的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条件 D.引发了欧洲的社会转型
10.汉代中医著作《汤液经法》把方剂命名为大小青龙汤、白虎汤,玄武汤、朱雀汤等,宋代官方主编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出现了藿香正气散、四君子汤等新的方剂名。这反映了中医
A.理念发生变化 B.深受主流思想影响
C.具有迷信色彩 D.主要关注人的品行
11.元末明初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贵由赤》记载:“贵由赤者,快行是也,每岁一试之,名日‘放足’,以脚力便捷者膺赏……在大都,则自河西务起程;若上都,则自泥河儿起程。越三时,走一百八十里,直抵御前,俯伏呼万岁。先至者赐银饼,余者赐段匹有差。”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是发生在元朝行省范围内的体育盛举 B.是朝廷组织彰显民族习俗的体育运动
C.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国际马拉松比赛 D.是文学作品的夸张描述没有史料价值
12.与唐宋瓷器不同,国内销售的元青花瓷出现大量人物故事题材图案。以下解释准确的是
A.杂剧故事被移植到青花纹饰中 B.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设计
C.推动京剧由北京走向全国各地 D.反映了文人画表现个性的特点
13.文人画最初被苏轼称为士人画,是“能文而不求举,善画而不求售,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苏轼所说的士人画
A.从侧面反映了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与市民阶层的迅速壮大相关
C.继承了传统工笔画技巧 D.展现北宋士人的意境和情怀
14.“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天人感应
15.以下是中国古代重大科技成果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例表,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具有连续性特点
C.中国古代科技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
D.中国古代科技重视生产经验的总结
16.《明史》记载,朱元璋读《孟子》,看到“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句,说:“非臣子所宜言。”随后命儒臣修《孟子节文》。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①《孟子》已成为官方儒学;
②朱元璋想避免草芥与寇仇式的君臣关系;
③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④《孟子》中具有某些限制君权的要求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二、材料分析题
17.陈寅恪在《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中说:“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定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宋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活力,熠熠生辉……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生存的宋文化,明显地具有过渡性、义理性、务实性、普及性、兼容性和整合性等特点。
——姚兆余《宋代文化的生成背景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朝发生商业革命的原因。
(2)试从科技、文学、艺术、思想等角度,指出材料二中宋文化具有的“过渡性、义理性、务实性、普及性”特点的主要表现。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组别
材料
结论
战国组
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
(《韩非子·显学》)
战国时期儒学受到各诸侯国国君的普遍重视。
唐代组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唐武帝“灭佛”。(《中国通史》)
从唐代儒、释、道三者地位来看,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宋代组
游酢和杨时去拜访老师程颐,程颐正用佛家打坐法瞑目而坐。游、杨二人遂恭敬地站在其身旁,等候良久,直到程颐发觉。(朱熹《近思录》)
中国古代有尊师传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每个小组的结论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2)本次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儒家思想的演变”。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儒家思想在战国、唐代、宋代三个时期的变化。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
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
——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依据材料一,归纳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指出宋代各地印书种数与进士人数所呈现的关系。
20.儒学对中国古代文化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学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主干,还在于原始儒学本身的多因素多层次结构所具有的包容性质,这使它能不断地吸取融化各家,在现实秩序和心灵生活中构成稳定系统。由于有这种稳定的反馈系统适应环境,中国传统思想一般表现为重“求同”。它通过“求同”来保持和壮大自己,具体方式则经常是以自己原有的一套来解释、贯通、会合外来的异己的东西,就在这种会通解释中吸取了对方,模糊了对方的本来面目而将之“同化”。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中国科举大事记
——据翟国璋主编《中国科举辞典》整理
材料三平遥文庙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平遥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平遥文庙的历代修建扩建,都力求最大限度地达到左右对称。平遥文庙的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掩映相称,内部陈列有大量礼器和祭器,历代对从祀者都有严格的等次排位。其中的“明伦堂”是文庙学宫的主要教学之处,也是施行儒学教育的重要场所,“明伦”取“存天时,明人伦”之意。
——据柳雯《中国文庙文化遗产价值及利用研究》等整理
(1)材料一认为儒学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请以荀子思想、宋明理学为例加以说明。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科举制演变的趋势。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作答:①科举制度和儒家思想密切关联。请你简述科举制对儒学和儒生的影响。②请你以平遥古城和平遥文庙为例,简述这些建筑中所体现的儒家思想文化内涵及观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推动“大航海时代”到来即为新航路开辟提供技术条件的是指南针的发明和传播,B项正确;火药并未给新航路开辟创造条件,A项错误;造纸术的发明并未推动大航海时代的到来,C项错误;印刷术的发明与新航路开辟无关,D项错误。
2.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出现最晚的就是《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作品,因此最早只能出现在元朝后,结合选项可知D正确,ABC排除。故选D。
3.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宋代科技的状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东汉时期的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北宋时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明朝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所以答案选C。
4.B
【详解】
关汉卿是元代的,曹雪芹是清代的,故③④符合题意,B正确;①②都是宋代的,ACD不符合题意。
5.B
【详解】
根据“然后雇召能雕字匠人,各部随帙刻印”等信息可知后唐政府组织匠人进行雕版印刷用于官方刻书,故选B;当时官方使用雕版印刷不代表民众不再使用手抄经书,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印刷技术的革新,排除C;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时期,排除D。故选B。
6.C
【详解】
根据所学,唐朝有雕版印刷术,因此白居易的诗用雕版印刷刻印是有可能的,C正确;唐太宗派玄奘西行天竺,排除A项;张仲景是东汉的,排除B项;王羲之是东晋的,排除D项。
7.A
【详解】
“以尽废天下之实,则亦终于百事不理而已”说明作者讲究务实的学风,反对道学空谈心性无益于世,故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道德低下的社会风气,故B错误;王阳明是明朝时期,故C错误;实践理学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错误。
8.D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依据材料“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核心主张”“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并结合所学可知,朱熹要求国家公职人员自我克制的同时,还明确了凡事公正亷洁的重要性,故D选项正确;题干所给材料强调的是国家公职人员应该自我克制,廉洁奉公,“不畏权贵,忠君爱国”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选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为而治属于道家学派的思想主张,与朱熹无关,故B选项错误;题干材料针对的是官员个人修养和公事处理,不是修养学习的方法,故C选项错误。
9.C
【详解】
通过材料“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可知此物件是指南针,西方航海家利用指南针开辟了新航路,为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条件,C项正确;A是火药的作用;B是印刷术的影响;D是四大发明对欧洲的综合影响。
10.B
【详解】
据“汉代大小青龙汤、白虎汤,玄武汤、朱雀汤”到“宋代藿香正气散、四君子汤等新的方剂名”可得出其药剂名称的变化深受当时主流思想影响,故B项符合题意;“把方剂命名为”“出现了方剂名”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中医方剂名的变化,与“理念变化”无关,故A项不符合题意;汉代的药剂名称体现了迷信色彩,与宋代的信息不合,故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关注人的品行有一定表现,但不是主要原因,D项不符合题意。
11.B
【详解】
材料反映的“贵由赤”在蒙古语中是赛跑的意思,这一活动由政府组织,每年一次,在大都或上都举行,对优胜者给予不同奖励,具有鲜明的蒙古民族文化特征,故选B项;大都或上都在元朝归中书省管辖而非由行省管辖,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比赛的国际性质或东西方文明交流内容,排除C项;文学作品也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排除D项。
12.A
【详解】
元代杂剧兴盛,多是人物故事题材,青花瓷中出现人物故事题材,说明其受到了杂剧影响,即杂剧故事被移植到青花纹饰中,A正确;材料图片中人物故事题材内容是中国文化,并未体现出西方价值观,排除B;京剧形成在清朝,排除C;文人画重在写意,有得意忘形的特征,而青花瓷纹饰中明显呈现的是写实,有故事情节,排除D。
13.D
【详解】
根据材料“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可知,苏轼认为文人画不在于追求名利,而重在表达士人的意境和情怀,D正确;A与题无关,排除;士人阶层不等于市民阶层,排除B;题干主旨是画作创作的目的而非绘画技巧,排除C。
14.A
【详解】
材料揭示了获得“道理”的方法,即通过研究万事万物,然后得出认识,这与格物致知的含义一致,A正确;B强调内心反省,排除;C是王阳明的认识论,排除;天人感应是汉代提出的主张,具有神秘色彩,与题干中探究天理的方法不一致,排除D。
15.B
【详解】
如表中所示,先秦到两宋的一千多年间,我国重大科技成果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例长期占优势,并呈现增长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具有连续性特点,B项正确;中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说法绝对,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中国古代科技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C项错误;中国古代科技重视“生产经验的总结”与材料内容不符,D项错误。
16.C
【解析】
依据材料“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非臣子所宜言”说明孟子民本思想中有不利于君主统治的因素存在,朱元璋想避免草芥与寇仇式的君臣关系,故②④正确;①符合史实和材料;③材料不能体现,排除;故选C. ①②④。
【名师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
17.(1)生产率的提高(或:技术的进步;手工业和农业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
(2)科技:活字印刷术的使用、指南针用于航海和火药武器的广泛使用;文学:适应市民生活需要的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宋代散曲等;艺术: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清明上河图》等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亮点;思想:出现了儒学的新发展——程朱理学。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中关键信息“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定发展”“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概括即可。
(2)结合教材内容,归纳宋代在科技、文学、艺术、思想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18.(1)战国组:结论不成立
材料表明的是儒学的学术地位,结论表明的是儒学的政治地位,二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另外,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崇尚武力,儒家思想尚礼义,所以未受到诸侯国国君的普遍重视。
唐代组:结论成立。
材料表明唐代统治者因个人好恶影响了佛教和道教的政治地位,但儒学未受明显影响。另外,儒家经典是唐代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因此,儒家思想的政治地位比较稳固。
宋代组:结论不成立。
材料表明宋代具有尊师传统,结论是中国古代都有尊师传统。结论具有一般性的意义,材料论据不够充分。另外,从史学方法来看,孤证不立。
(2)战国时期,儒学成为显学,发展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唐代,统治者奉行三教并立的政策,儒家思想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冲击,但其政治地位比较稳固。宋代,程颐等人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创立了理学。
【详解】
(1)是否成立及理由:材料表明的是儒学的学术地位,结论表明的是儒学的政治地位,二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另外,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崇尚武力,儒家思想尚礼义,所以未受到诸侯国国君的普遍重视,因此战国组的结论是不成立的;材料表明唐代统治者因个人好恶影响了佛教和道教的政治地位,但儒学未受明显影响。另外,儒家经典是唐代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因此,儒家思想的政治地位比较稳固,故唐代组结论成立;材料表明宋代具有尊师传统,结论是中国古代都有尊师传统。结论具有一般性的意义,材料论据不够充分。另外,从史学方法来看,孤证不立。因此宋代组结论不成立。
(2)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儒学成为显学,发展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唐代,统治者奉行三教并立的政策,儒家思想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冲击,但其政治地位比较稳固。宋代,程颐等人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创立了理学。
19.作用:促进了学术的复兴;满足了教育的需要。
关系: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
【详解】
第一小问作用,从材料一“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可知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是促进了学术的复兴,满足了教育的需要;第二小问关系,从材料一“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可知宋代各地印书种数与进士人数所呈现的关系是二者是呈正比关系。
20.(1)特点:具有很强的包容性(重“求同”)。说明: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之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儒学对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有所吸收,形成宋明理学。
(2)趋势:考试的组织越来越规范;选拔方式越来越公平;录取人数越来越多;考试形式和内容逐步僵化。
(3)选择讨论①:科举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提升了儒学的地位,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儒学因科举制而显荣,同时也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儒生既是文化舞台上的主角,也成为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儒生在地位得以提升的同时,也成了专制政治的仆从。选择讨论②: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是按照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礼制安排的,反映了当时“神人共治”和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文化内涵。平遥文庙建筑布局强调中轴对称,体现儒家等级秩序;明伦堂等建筑蕴含以儒家伦理道德进行教化的观念。
【详解】
(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原始儒学本身的多因素多层次结构所具有的包容性质……中国传统思想一般表现为重‘求同’”,得出具有很强的包容性(重“求同”)。第二小问说明,紧扣上一小问的答案——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并结合所学知识——荀子的思想、宋明理学,得出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之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儒学对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有所吸收,形成宋明理学。
(2)据材料二“唐高宗时期颁《五经正义》于天下,令每年明经依此考试……992年,糊名考校(盖住考生姓名来改卷)成为定制;1015年,始置誊录院,令封印官封试卷后,由书吏誊抄为录本”,得出考试的组织越来越规范;选拔方式越来越公平;据材料二“整个隋朝,举行了五次考试,中举者总共十余人……1124年,礼部试进士一万五千人,徽宗特令增百人额”,得出录取人数越来越多;据材料二“明太祖令“专取四子书命题试士”……明成化年间,八股文定型”,得出考试形式和内容逐步僵化。
(3)选择作答①:紧扣设问中“科举制对儒学和儒生的影响”,我们可以从科举制与儒学、科举制与儒生来思考,得出科举制与儒学——科举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提升了儒学的地位,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儒学因科举制而显荣,同时也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科举制与儒生——儒生既是文化舞台上的主角,也成为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儒生在地位得以提升的同时,也成了专制政治的仆从。选择作答②:紧扣设问中“这些建筑中所体现的儒家思想文化内涵及观念”,我们可以从平遥古城、文庙方面来思考,得出平遥古城——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是按照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礼制安排的,反映了当时“神人共治”和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文化内涵。平遥文庙——平遥文庙建筑布局强调中轴对称,体现儒家等级秩序;明伦堂等建筑蕴含以儒家伦理道德进行教化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