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同步检测(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同步检测(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06 18:03: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40460012153900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同步检测
一、单选题
1.陆九渊认为,“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他提出求理的方法是( )
A.格物致知 B.心即理也 C.发明本心 D.致良知
2.“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 ( )
A.手工业者技术高超 B.私营手工业规模超过官营
C.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 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3.山西商人雷履泰在平遥城开设山西第一票号“日昇昌”,已被辟为中国票号博物馆,该票号是中国最早的
A.私人金融机构 B.现代银行 C.地方金融机构 D.贸易转换机构
4.公元1175年,朱熹、陆九渊、陆九龄讲学论辩于鹅湖书院,史称“鹅湖之会”,也称“千古一辩”。在千古一辩归途中,朱熹写了一首五言绝句《过分水岭有感》:“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朱熹以水流分合的情景,表达“求同存异”的哲理。这里的“同”是
A.万物的本原 B.探究天理的途径
C.儒家的纲常伦纪 D.发明本心
5.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下列有关中华文明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②《金刚经》卷子是现存最早的活字印刷品
③北宋时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业 ④《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学重要文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锤锚图》再现了我国古代手工制作船锚的情形。它来自于下列哪一著作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金刚经》 D.《西游记》
7.明清时期,我国产生了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其中影响较大的人物有
A.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 B.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
C.罗贯中、施耐庵、曹雪芹 D.苏轼、柳永、李清照
8.明朝中后期的一些科技巨著附有大量插图,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性资料。如图插图最有可能出自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资治通鉴》
9.清朝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绘画是( )
A.原始岩画 B.汉代帛画
C.中国文人画 D.民间绘画
10.顾炎武以大量史料证明,在中国古代的礼制中,“君”的称谓乃是“上下之通称”,不仅帝王可以称君,诸侯可以称君,大夫可以称君,而且女儿可以称父亲为君,媳妇可以称公爹为君,妻妾可以称丈夫为君等等。这说明顾炎武
A.怀疑君权、具有启蒙色彩 B.反对空谈、主张经世致用
C.弘扬道德、肯定传统礼制 D.教化民众、主张社会秩序
11.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以下属于他的主张的是
A.物质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B.“天下为主,君为客”
C.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2.《明史·外国传》载,永乐时,已有中国人在爪哇(印度尼西亚的岛屿)建新村,村主即广东人;万历时,闽人商贩至吕宋(菲律宾古国之一)者已数万人,“往往久居不返,至长子孙”。据此可知,明代
A.未禁绝对外贸易活动 B.官方贸易限于东南亚国家
C.已无法实施朝贡贸易 D.“海禁”政策并未真正推行
13.明朝宣德、正统年间,科举取录分为南、北、中三卷,三卷录取情况如下表,根据如表可知,明朝分卷制的实行反映了当时
A.科举制八股取士正式形成 B.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
C.全国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D.政治重心由南方移至北方
14.明朝内阁大学士张居正认为,“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这种观点实质上
A.在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B.片面地强调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C.反对提升商人的地位
D.肯定了商业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15.黄宗羲认为,为臣者,是“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这番话表明黄宗羲主张
A.天下为主君为客 B.臣子要帮助国君管理人民
C.否定君主制存在的必要性 D.君臣关系应是完全平等的
16.清代康乾时,广东地区种植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农户在“东家夸三月之青,西家矜四月之红,各以其先熟及美种为尚”的相互竞争下,弱者被排挤而日益贫困,以至破产沦为雇工,强者则成为“家有荔枝干枝”的大户,甚至雇工经营。这表明当时广东地区
A.新的经济因素向农业领域扩散 B.农业和商业发展相互促进
C.农产品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 D.传统的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7世纪传入中国的三种粮食作物
学名
别名(部分)
原产地
传入途径
玉米
番麦御麦
美洲
由西班牙殖民者带到菲律宾,再传入中国
甘薯
番薯金薯
美洲
由西班牙殖民者带到菲律宾,再传入中国
马铃薯
洋番薯、荷兰薯、土豆
美洲
由荷兰殖民者带进台湾,再从中国台湾传入中国大陆
——摘编自《中国文化与外来作物》
材料二 乾隆五十年,清廷在上谕中说:“番薯既可充食,兼能耐旱,必使民间共知其利,广为栽种,接济民食,亦属备荒之一法。”
——《清高宗实录》
材料三 乾隆年间人口统计(部分)
年度
人口数(单位:人)
乾隆十年(1745年)
169922127
乾隆二十年(1755年)
185612881
乾隆三十年(1765年)
206993224
乾隆四十年(1775年)
264561355
乾隆五十年(1785年)
288863974
(1)根据材料一,概括16—17世纪三种粮食作物传入中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它们传入中国的国际背景。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番薯“广为栽种”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总结影响农作物物种传播的要素。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哲学家们在晚周(注:春秋战国)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
——[美]泊恩斯等《世界文明史》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
——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1)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晚周时期儒家学者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2)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是怎样改造儒家思想的?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信息?分析这些“时代信息”出现的背景。
(4)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历经2000多年,虽多次经受冲击,但仍流传至今。根据你所学知识,试分析其原因。
19.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重要的转型时期,以白银货币化为核心的货币制度的变迁是这一时期结构变化的重要反映。明代中期,大明宝钞因严重贬值退出流通领域,白银以体积小、价值高、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等天然属性,于天顺以后逐渐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隆庆元年,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者,银钱兼使;一钱一下止许用钱。“这以法律形式确定其货币地位,白银货币化基本完成。万历年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标志着白银货币化的最终完成。
当白银努力冲破政府禁令的同时,世界经济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世界市场开始出现。世界贸易网络开始建立,白银成为世界货币。以白银为标志,明代中国与两个重要历史转折开端联系在一起。一是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二是经济全球化的开端。因此,白银货币化除了推动中国传统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国家财政制度和社会结构变迁之外,还促进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交流。总之,白银货币化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忽略的重要史实,因而对白银货币化的研究具有深刻意义。
——摘编自伊伊《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实行白银货币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实行白银货币化的影响。
2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明朝初年无限制地滥发纸钞,导致通货膨胀,钞币贬值。到洪武末年,商贾做买卖皆以金银定价,不用纸钞。在民间白银货币化的推动之下,到万历年间,政府最终承认白银货币的合法地位,形成白银作为主币的货币形态。
白银货币化推动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白银货币化,将社会各阶层都卷入到市场之中。赋役的货币化,使农民把收获的农产品和家庭手工业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以换取白银向官府交纳。匠户以银代役,使工匠获得独立经营手工业的条件,导致官营手工业衰落,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精美的丝瓷等商品大批输往海外,产自日本和美洲的白银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一个以白银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络逐步形成,促进了世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摘编自陈梧桐、彭勇《明史十讲》
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白银货币化”的原因和影响。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陆王心学^材料反映陆九渊认为,“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也就是可以从本体的心出发进行探求,即发明本心,故C项正确;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的方法论,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心即理也”是陆王心学的世界观,不是方法论,故B项错误;致良知是王阳明的主张,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2.D
【详解】
试题分析:注意材料中“工匠计日受值”等信息,无主之匠与机户关系更加自由,属于雇佣关系.因此说明“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答案为D.
考点:资本主义萌芽
点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特征。富有的机户依靠雇佣工人进行生产,这就是早期的资本家;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计日领取工资的生产者就是早期的工人。
3.A
【详解】
根据材料“山西商人雷履泰在平遥城开设”,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票号是一种金融信用机构,山西第一票号“日昇昌”,是中国最早的私人金融机构,故A项正确;票号不是现代银行,故B项错误;“日昇昌”是私人创办的,不是地方金融机构,故C项错误;票号是金融机构,不是贸易转换机构,故D项错误。故选A。
4.C
【解析】
依据材料内容可知,本题考查的是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共同点。依据所学知识,二者都认同天理的存在,认同天理的实质是儒家的纲常伦纪。故选C。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主张通过格物致知以探究天理。陆王心学认为本心是万物的本原,主张通过加强内心的修养以体验天理。
5.C
【详解】
唐朝印制的《金刚经》卷子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不是活字印刷术,表述错误;①③④叙述正确,故答案为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6.B
【详解】
《天工开物》是古代手工业技术总结性著作,因此《锤锚图》来自这本著作,选项B正确;《本草纲目》是古代医药学著作,排除A;《金刚金》是佛教典籍,排除C;《西游记》是文学作品,排除D。
7.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反对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带有思想启蒙的性质,选项B正确;选项A是医学和科技领域的领军人物,不是思想领域,排除A;选项C涉及的人物主要是在小说方面取得成就,不是思想领域,排除;选项D涉及的人物不是明清时期,排除。
8.B
【详解】
根据明朝中后期的一些科技巨著插图信息:“农作物加工”“陶瓷制作”“煤炭采掘”,可以判断这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的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选项B符合题意;A南北朝时期著作,不是明朝的,排除;C是医药著作,不符题意,排除;D是历史著作,不涉及农业和手工业制作,排除。
9.C
【详解】
根据题干“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可知为中国文人画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很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故C项正确;原始岩画以原始社会生活为原本,排除A项;汉代帛画以人物为主题,排除B项;民间绘画多为风俗画,具有世俗性大众化的特点,排除D项。
故选C
10.A
【详解】
材料中,顾炎武在论证“君”不是封建帝王的专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顾炎武对君权的怀疑,具有启蒙色彩,故A项正确;材料看不出顾炎武反对空谈、经世致用思想,故B项错误;顾炎武是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抨击传统礼制,故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是论证“君”的称谓不只是帝王享有,普通百姓也可以称“君”,这不是教化百姓、主张社会秩序,故D项错误。
11.A
【解析】
试题分析:“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是一种朴素的唯物思想,“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表明作者反对君主专制。题干材料从唯物思想的角度论证了反对君主专制的合理性,故该学者为王夫之。A属于王夫之的主张,B属于黄宗羲的主张,C属于李贽的主张,D属于顾炎武的主张,故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王夫之、黄宗羲和顾炎武的思想)。
12.A
【详解】
明初中国人在爪哇建立村庄,到明中后期福建商人在吕宋的数量已经达到数万人,说明明朝政府虽然实行海禁政策,但是民间依然有人出海贸易,即政府并未禁绝外贸活动,A正确;题干所描述的是民间贸易而非官方贸易,排除B;C不符合史实,明代朝贡贸易发达,排除;D不符合史实,明代推行了海禁政策,排除。
13.C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南卷地区录取率达55%、北卷35%、中卷只有10%,结合所学可知,明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好,导致文化教育水平高;经济相对落后的北方和更为落后的西南地区,文化教育落后,进而导致录取率低,所以题干现象反映了全国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故选C;材料并未涉及到八股取士,故排除A;经济重心向南方转移在两宋时期已经完成,与题干时间不符合,故排除B;元朝以来政治重心就在北方,明朝时不涉及到政治重心北移的问题,故排除D。
14.D
【解析】
材料中“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反映了张居正“农商并重”的理念,肯定了商业对农业发展的作用,D项正确;从张居正的话中,表明他已经有了本、末同等地位的思想,AB两项错误,故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的相关史实,在封建社会前期,重农抑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业人口的稳定,推动农业经济向前发展;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但统治者把工商业与农业对立起来,运用政治手段压制工商业发展,其结果必然打乱社会经济结构的内部平衡,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农业生产长期停留在自然经济水平上,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15.D
【详解】
黄宗羲提出了为臣的原则,即为天下、为万民,“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说明黄宗羲认为君臣关系应当是完全平等的,D正确;A与为臣之道无关,排除;B的描述意味着臣子是皇帝的助手,类似于君之仆妾,B排除;黄宗羲的为臣之道中认可了君主的地位,不赞成君主专制,说明其并未否定君主制存在的必要性,排除C。
16.A
【详解】
由材料“弱者被排挤而日益贫困以至破产沦为雇工强者则成为‘家有荔枝千枝’的大户,甚至雇工经营”说明清代广东地区农业领域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农业与商业的关系,排除B;材料与集约化无关,排除C;D项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D。
17.(1)特点:传入的物种原产于美洲;名称中大多带“番”字;主要是从海路传入中国大陆。
背景: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或雏形出现);早期殖民扩张。
(2)影响:缓解了因人口增长而带来的粮食问题(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粮食结构和人们的饮食习惯。
(3)要素:区域之间的交流;政府的推广;经济全球化的推动;科技的进步。
【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表格的内容可以看出,16—17世纪三种传入中国的粮食作物的特点可从原产地、名称和传入路径上进行总结。背景结合所学内容可从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等方面进行概括。
(2)影响:根据“广为栽种,接济民食”可知缓解了因人口增长而带来的粮食问题;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番薯的“广为栽种”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粮食结构和人们的饮食习惯。
(3)综合材料内容可知,农作物传播的要素主要是区域之间的交流、政府的推广、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和科技的进步。
18.(l)孔子:仁和礼;为政以德。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仁义、王道;君舟民水。
(2)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改造:董仲舒融合阴阳五行家、道家、法家思想改造儒学,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3)时代信息:抨击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提出工商皆本。背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政治腐败。
(4)原因:儒家思想自身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历代统治阶级的重视;历代儒学家的努力。
【解析】
试题分析:(1)要注意时间限制条件是晚期时期。材料中“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政治主张,结合所学史实可直接归纳。
(2)主要结合西汉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回答即可。
(3)主要考查明末清初三大著名思想家的思想内容及时代背景。
(4)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历经2000多年,虽多次经受冲击,但仍流传至今说明儒家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也足以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结合所学可知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是:儒家思想自身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历代统治阶级的重视;历代儒学家的努力。
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9.(1)原因: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原有货币制度的缺陷;白银作为货币本身的优势;白银供给来源增加;张居正的改革促进作用;对外贸易及经济全球化的兴起,使得白银功能和流通范围扩大,社会对白银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
(2)影响:白银货币化,使得明朝的商业资本趋于活跃,刺激了商品经济的繁荣;白银货币化也促进了赋税制度的改革,使之从实物和力役向货币税的转变;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促进中国的社会转型;金钱关系日益冲击着封建宗法关系;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和交流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详解】
(1)原因:依据材料“大明宝钞因严重贬值退出流通领域”可知原有货币制度的缺陷;依据材料“白银以体积小、价值高、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等天然属性”可知白银作为货币本身的优势;依据材料“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可知张居正的改革促进作用;结合所学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及经济全球化的兴起以及社会对白银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等回答。
(2)影响:依据材料“白银货币化除了推动中国传统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可知白银货币化,使得明朝的商业资本趋于活跃,刺激了商品经济的繁荣;依据材料“促进国家财政制度和社会结构变迁之外”可知白银货币化也促进了赋税制度的改革,使之从实物和力役向货币税的转变;依据材料“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可知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促进中国的社会转型;依据材料“还促进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交流”“经济全球化的开端”可知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和交流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金钱关系日益冲击着封建宗法关系等。
20.原因:纸钞贬值,商业发展。
影响:促进国内统一市场形成;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促使官营手工业衰落和民营手工业发展;促进了海外贸易发展和世界市场体系形成。
【详解】
一问原因根据材料“无限制地滥发纸钞,导致通货膨胀,钞币贬值…民间白银货币化的推动之下”可知为纸钞贬值,商业发展,二问影响根据材料“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使农民把收获的农产品和家庭手工业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导致官营手工业衰落,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快速发展…产自日本和美洲的白银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分别概括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