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到抗日战争的胜利 同步检测(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到抗日战争的胜利 同步检测(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06 18:0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44600011036300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到抗日战争的胜利同步检测
一、单选题
1.毛泽东对骁勇善战的彭德怀评价甚高,曾经赋诗颂扬:“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奔驰,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在1940年,“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指挥了
A.平型关大捷 B.徐州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2.《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与祖国隔离。台湾重新回归祖国怀抱是因为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清政府设台湾府
C.南京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 D.抗日战争胜利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大革命时期建立的统一战线的共同点是
A.都以国共合作为基础 B.都有共同的政治纲领
C.都采取党外合作的方式 D.都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4.《八路军军歌》唱道“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其中“慷慨悲歌奔战场”指的是:
A.发表《八一宣言》,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民族抗战
C.回击皖南事变,打退国民党反共高潮
D.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5.美国《时代》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其中粉碎了日本侵华时间表的是
A.卢沟桥抗战 B.淞沪会战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6.“蹈厉”一词,原指周初《武》乐的舞蹈动作,后比喻奋发有为、意气昂扬。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说“民族精神,随抗战的发展而蹈厉。民族意识,受抗战的洗炼而纯一。”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郭沫若1937年诗中的“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一句来纪念抗日战争。材料体现出
A.抗战的胜利促进了国家团结且引领了政局的走向
B.国共两党合作是抗战最终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C.抗战时期各党派的矛盾因服从抗战大局日渐消除
D.抗战所激发的民族精神超越了党派与时代的限制
7.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在沦陷区进行了敌后游击战,据统计,到1940年前后,国民党敌后游击战达到鼎盛时期,人数达100万人左右,一度成为日军重点进攻的对象。这反映了当时
A.国民政府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B.国共两党亲密合作共同抗战
C.国民党的敌后抗战牵制了日军的力量
D.国民党军队坚持抗战成为中流砥柱
8.雅虎知识堂评价某战役“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从阎锡山接受周恩来建议,建立战地动员会,到八路军吸收友军阵地战、阻击战经验,整个战役过程中无不闪烁着民族团结精神的光辉……同时也为新形势下的国共合作积累了经验。”依据所学,可得知此战役名称是
A.平型关战役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9.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大公报》的一篇社论说:“三年多的抗战军事,‘应战’二字可以尽之,敌军来攻,我们应战;敌军不攻,我们转战;敌军此处攻,我们他处不战,形式上几乎完全是被动的。这次北线之战,敌军未战,我们先攻,敌军将南侵,我们先北战,这在战略上讲,也是一种进步。”“北线之战”指的是( )
A.太原会战 B.百团大战
C.徐州会战 D.平型关大捷
10.英国《每日先驱报》曾对1937年的某军事行动作如下评价:“那是一种山地上的运动战,但它展开了中国抗战的新局面,防守的军队在这里第一次采用主动的战术,用积极的进攻的行动回答日军。”这一军事行动应是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伏击战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11.下表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A.五四大潮的洗礼 B.长征 C.上井冈山 D.新民主主义的理论
12.1938年4月12日《纽约先锋论坛报》评论中国的某一战争:“中国方面为保卫徐州所作的苦斗,显系此次中日战事最大的会战。其结果华方已获完全胜利。”该外媒评论的是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武汉会战
13.如图是中国著名漫画家廖冰兄于1938年创作的一幅漫画。其体现的主旨是
A.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抵抗 B.抗日战争即将转入反攻阶段
C.日本侵华必将以失败告终 D.中国共产党是抗战中流砥柱
14.1938年10月,中共《新华日报》社论指出:保卫武汉的战斗,固然愈久愈好,但决不能在长期保卫武汉的条件尚未具备的今天,作孤注一掷的侥幸的尝试。这不仅对于保卫武汉并无大的帮助,而且对于继续长期抗战是有害的。该社论表明
A.武汉会战打破日本速战速决战略 B.国民党抗战策略需要做适当调整
C.国民党由积极抗战走向消极抗战 D.武汉会战推动抗战走向相持阶段
15.辛亥革命后,川军因军阀割据和派系互斗,军纪涣散、装备拙劣,被认为是“最糟糕的军队”。然而,从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开始,川军40万人出川抗战,此后8年中,加上各种支援人员共计350万人,伤亡64万人之多,居全国之首,足迹遍布主要抗日战场,赢得“无川不成军”的赞誉!这有力地证明了
A.四川已经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B.四川为抗战付出了惨重代价
C.抗战时期民族意识空前增强 D.川军已成为各战场抗战主力
16.台儿庄战役前,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曾请周恩来、叶剑英商谈作战方针。战役爆发后,李宗仁采取“固守据点,各个击破,要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把敌人歼灭在台儿庄”的作战方针。张云逸所率新四军一部积极配合淮河沿岸的国军部队,阻击日军北犯。这表明当时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揭开国共军队协同抗战的序幕
C.国共合作战略战术运用灵活 D.抗日战争由此进入了相持阶段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甲午中东一役,主客之势中东劳,重寨之形中强东弱,乃日人一举而扫平,再举而夺旅顺,三举而逾鸭绿,四举而出九连,五举而越分水,六举而破,七举而降成海。中国虽有军兵,不可得而用,虽有火药不可得而施,虽有炮台不可得而守,虽有战舰不可得而济,虽有军粮不可得而食,谋臣智士无所展其才,烈胆忠肝不能显其勇,東手待婷如鸟在笼,俯首乞怜如鱼困陆,索重款而不敢辞,割全台而不敢问,遂今ニ十三省如几上肉,任与国之取求,四万万人如阶下囚,听外人之笑骂。
——摘编自郑大华《新政真诠一何启、胡礼垣集》
材料二 四行仓库位于苏州河北岸,与公共租界隔苏州河相望。淞沪会战中,英美等国在中日冲突中严守中立,因此,上海的租界就成了上海战区市民和外地难民避难的场所,仅八一三事变当天就有6万中国难民躲进租界。1937年10月27日,四行仓库的西、北、东三面已被日军占领,坚守四行仓库的400多名士兵成为孤军。此时,英国军人同情他们,认为孤守无益劝他们退入租界。中国士兵只要放下式器,就能保全性命。但我等军人绝未作此想。
——摘编自孙元良《谢晋元与八百壮士
材料三 1945年9月9日上午9时15分。何应钦令网村宁次等退席,后者再一掬躬后,缓缓退出会场。日方人员退场后,何应钦发表讲话,并由翻译人员现场译述后直播全世界,其大意是教告全国同胞及全世界人士,中国战区日本投降仪式已于9日上午9时在南京顺利完成,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意义的日子,是八年(现说十四年)抗战艰苦奋的结果,是对东亚及全世界人类和平与繁荣从此开始新的纪元。我们中国将走上和平建设大道,开创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
——摘编自金满楼《抗战胜利日:被定格的日本投降时刻》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海战中国战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谢晋元和八百壮士身上体现了怎样的品质?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材料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二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三 恩格斯1893年10月10日给俄国友人尼丹尼尔逊复信中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的典型例证。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
(3)通过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说明材料三观点的合理性。
19. 材料 1941到1942年,在敌伪顽的联合进攻与封锁下,根据地的面积缩小了1/6,人口和军队减员严重,财政经济和军民生活都发生极大困难。中共中央号召军民,自立更生,自己动手、克服困难。大生产运动首先在部队展开。1941年春,八路军三五九旅开进了荆棘丛生的南泥湾,实行战斗、生产、学习三结合,除了垦荒、发展农业外,还创办了纺织厂、肥皂厂、造纸厂、磨坊、油坊、盐井等。经过奋斗,粮食也做到了全部自给,并向边区政府上缴粮食。原来的荒原被改造成了“陕北江南”。
毛泽东及时总结军队大生产的经验并推广到各根据地。大生产运动使解放区军民战胜了严重物质困难,人民的负担减轻,收入增加,生活得到了改善,这就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物质基础。大生产运动也增强了解放区党、政、军、民的团结,培养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积累了经济建设的经验,造就了一批经济工作干部。
——摘编自陈旭麓《五四后三十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生产运动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生产运动的作用。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日本政府提交的和平条款汇聚了国内不同集团的各种要求。陆军坚持割占辽东半岛……海军希望取得台湾……财界要求中方赔偿白银2亿两……日本政府将这些观点综合为一个十条和谈方案,而把重点放在赔款、割地、朝鲜的独立,以及商业与航海方面的特权上。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
——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日军侵华历史》
材料三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 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从宏观的视角看,它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在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获得了平等地位。抗日战争中,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日本提交的和平条款《马关条约》”中获得“商业”特权的内容,并说明这一时期列强侵略中国的方式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指出打破日本“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的幻想的事件是什么?“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两场中日战争的不同结果,并分析两次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基本了解,百团大战是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由彭德怀指挥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战役,故D选项正确;平型关大捷是1937年八路军在平型关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林彪、聂荣臻指挥的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故A选项错误;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陇海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徐州会战开始于1938年,主要指挥官是李宗仁,故B选项错误;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正面战场最大的胜利之一,战役开始于1938年,主要指挥官有李宗仁、白崇禧、孙连仲、汤恩伯等,故C选项错误。
2.D
【详解】
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于1945年10月光复,重回祖国怀抱,故D正确;AB项都在《马关条约》签订前,排除AB;C项没有涉及台湾问题,排除C。
3.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大革命时期建立的统一战线都有国共合作,故A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共同的政治纲领,故B排除;大革命时期建立的统一战线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故C排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不是反封建,故D排除。
4.D
【详解】
据材料“《八路军军歌》……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路军的称号出现于1937年8月,当时国共第二次合作,八路军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故D正确;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故A排除;卢沟桥七七事变之后,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民族抗战,故B排除;皖南事变与新四军有关,故C排除。
5.B
【详解】
材料“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的信息说明此次战役指的是淞沪会战,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B正确。A项是在北平, C项是在山西,D项是在山东。
6.D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从蒋介石到习近平总书记均引用“蹈厉”一词以阐述抗战时期的爱国民族精神,故D项符合题意。A项,题干与抗战胜利对政局的影响无关,排除。B项,题干并未强调国共合作对抗战胜利的影响,排除。C项,题干未涉及抗战时期各党派的矛盾问题,排除。
7.C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抗战相持阶段沦陷区国民党军队担负起打击日本殖民统治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有效牵制日军军事力量,故C项正确。A项,国民政府坚持片面抗战路线,排除。B项,题干未体现国共合作,排除。D项,共产党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成为抗战中的中流砥柱,排除。
8.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的典范”“阎锡山”可知该战役应为太原会战。在此次战役中,八路军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平型关大捷。故选A项。
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伟大的抗日战争·全民族的抗战
9.B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三年多的抗战军事”,由此可判断相关战役发生在1940年。结合所学,太原会战发生在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0月至11月,排除A;徐州会战发生在1937年12月到1938年6月,排除C;平型关大捷在1937年9月,排除D。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秋,故选B。
【名师点睛】历史的本质是时间和空间。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即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答案立得。
10.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时间1937年以及材料中“山地上的运动战,第一次采用主动的战术,用积极的进攻的行动回答日军”说明是敌后战场的战役,故本题选择B。A、D均属于正面战场战役,C时间与题干不符。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11.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参加了重庆谈判,参与筹备架设新中国,因此该人物是毛泽东,结合所学可知,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的理论》,故选D;1919年五四运动,1934年红军长征,1927年毛泽东带领部队走上井冈山,A、B、C时间都在1937年以前,不符合题意,排除。
12.C
【详解】
1938年3月14日到4月15日的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历史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第一次胜利,属于徐州会战的一部分,故C符合题意;淞沪会战时间是从1937年8月到1937年11月,时间不符合,故A不符合题意;1937年9月25日的平型关大捷属于太原会战的组成部分,时间不符合,故B不符合题意;武汉会战时间是1938年6月到1938年10月,时间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
13.C
【详解】
考查抗日战争。根据漫画文字“大和武士已经支持不住了”,意味着中国必将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故C项符合题意;漫画中并未体现出全民族抗战以及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的重要作用,A、D两项不符合题意;1943年10月,中国抗日战争即进入局部反攻阶段,晚于题干中的时间“1938年”,B项不符合题意。
14.B
【详解】
根据社论中的分析,保卫武汉是长期的斗争,当时不具备长期保卫武汉的条件,不能为了保卫武汉一城不计后果,孤注一掷,而是要调整策略,做好长期抗战最终达到保卫武汉的目的,B项符合题意;打破日军速战速决战略的是淞沪会战,材料中肯定的是国民党抗战的进步性,但没有明确武汉会战与整个抗战进程的关系,ACD三项错误。
15.C
【详解】
考查抗日战争。抗战爆发使“最糟糕的军队”转变为积极出川抗战、赢得“无川不成军”的赞誉,反映出抗战时期民族意识空前增强,故C项正确;四川军民出川抗战,四川不是抗战主战场,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民族意识,而非对川军的同情,B项不是材料主旨,错误;川军足迹遍布主要抗日战场,不能说明川军是各战场主力,故D错误。
16.C
【详解】
从材料中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曾请周恩来、叶剑英商谈作战方针”“固守据点,各个击破,要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等信息,可以看出当时的国共合作和战略战术运用方面的灵活性,故答案为C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的标志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排除A项;太原会战时国共军队已经协同作战,排除B项;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是1938年武汉会战结束,排除D项。
17.(1)原因:统治阶级软弱无能,没有反抗到底;军备废弛军队战斗力低下;
(2)品质:抗击日本侵略,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情怀;军人服从命令的品质;面对外来侵略,不退缩的品质
(3)启示:民族独立是一切发展的前提;懂得责任与担当,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团结协作是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详解】
(1)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统治阶级软弱无能,没有反抗到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军备废弛军队战斗力低下。
(2)品质:谢晋元和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抗击日本侵略,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情怀;守四行仓库而不撤退,是军人服从命令的品质;孤军守土,面对外来侵略,不退缩的品质。
(3)启示:开放性试题。从民族独立、责任担当、家国情怀。珍爱和平、团结协作等角度分析即可。
18.(1)细菌战、毒气战、南京大屠杀、强征劳工和慰安妇等。
(2)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美国投放原子弹;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作用;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等。
(3)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抗日战争的胜利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详解】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从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实行细菌战、毒气战、南京大屠杀、强征劳工和慰安妇等方面回答。
(2)据材料“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可知,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据材料“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并结合所学可知,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美国投放原子弹;结合所学还可从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作用、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等方面回答。
(3)据所学可从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抗日战争的胜利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等方面回答。
19.(1)特点:①从部队开始,军民兼顾。②战斗、生产、学习三结合。③各种产业协调发展。④成效显著,经验丰富。⑤先试点后推广。⑥有坚强的领导。
(2)作用:①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改善了解放区军民的物质生活,为抗战的胜利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②增强了团结意识,培养了延安精神。③积累了经济建设经验,培养了经济工作干部。
【详解】
(1)特点:根据“中共中央号召军民,自立更生,自己动手、克服困难。大生产运动首先在部队展开”得出从部队开始,军民兼顾。根据“实行战斗、生产、学习三结合”得出战斗、生产、学习三结合。根据“除了垦荒、发展农业外,还创办了纺织厂、肥皂厂、造纸厂、磨坊、油坊、盐井等”得出各种产业协调发展。根据“经过奋斗,粮食也做到了全部自给,并向边区政府上缴粮食。原来的荒原被改造成了“陕北江南”。”得出成效显著,经验丰富。根据材料可得出先试点后推广、有坚强的领导。
(2)作用:根据“大生产运动使解放区军民战胜了严重物质困难,人民的负担减轻,收入增加,生活得到了改善,这就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物质基础”可得出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改善了解放区军民的物质生活,为抗战的胜利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根据“培养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积累了经济建设的经验,造就了一批经济工作干部。”得出增强了团结意识,培养了延安精神。积累了经济建设经验,培养了经济工作干部。
20.(1)内容: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变化: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
(2)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逐步发展为全面侵华战争。
(3)淞沪会战政治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军事上,正面战场大规模会战和敌后战场相配合。(答具体会战、百团大战、少数民族武装等可酌情给分)
(4)结果:甲午战败,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影响:甲午战败,使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洗刷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成为了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详解】
(1)内容:根据材料一中“(甲午战争后)日本政府提交的和平条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的“商业”特权主要有两个,一为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一为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列强侵略中国的方式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
(2)依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主要有,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逐步发展为全面侵华战争。
(3)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打破日本“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的幻想的事件是淞沪会战。表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凝聚力”对抗日战争的深刻影响在政治上的表现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等,在军事上表现主要为,正面战场大规模会战和敌后战场相配合。
(4)结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两场中日战争的结果分别是甲午战败,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败使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根据材料三中“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洗刷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在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获得了平等地位”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成为了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