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 同步检测(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 同步检测(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06 18:0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89990012103100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同步检测
一、单选题
1.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
A.解决了人民军队的合法性问题 B.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C.达成了建立人民政府的协议 D.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2.下面框内文字出自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旅政治委员刘华清将军的回忆录,他记述的军事行动,这是一个月白风清之夜,也正是中国共产党26周年前夜,在“打过黄河去,向党的生日献礼“的口号中,我旅指战员有序地登船。
A.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C.揭开了人民军队战略反攻的序幕 D.基本推翻国民党政权的反动统治
3.毛泽东写了不少诗词,每一首背后都有一件甚或数件中国现代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下列诗句,反映南京国民政府覆灭的是
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B.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4.1947年中共中央工委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以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这表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确立 B.土地革命取得了重大突破
C.中共旨在减轻封建性的剥削 D.工农联盟在政治上趋稳固
5.图1、图2是有关中国共产党两次重要会议的图片。这两次会议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特点是
A.在独立自主的探索中走向成熟 B.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C.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D.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6.电视剧《红日》,以1947年5月人民解放军在孟良崮(位于今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境内)全歼国民党精锐军团张灵甫的七十四师为背景,通过众多英雄事迹而讲述的一个在中国战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战役。该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的
A.国民党全面进攻时期 B.中共战略反攻时期
C.国民党重点进攻时期 D.国共战略决战时期
7.一本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的台历,它用黄铜铸成,透过历史的尘埃还能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成为永恒。它的寓意是
A.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结束 B.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结束
C.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大屠杀 D.南京获解放,抗日战争胜利
8.下面是一张报纸的号外,其报道的事件
A.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全面爆发
B.表明人民解放战争已经进入决战阶段
C.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标志着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被推翻
9.某大科学家写了60年日记,对20世纪的重大事件多有记载,其中关于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记载是
A.国民党中央官吏今日下午离开沈阳,解放军即入城
B.解放军入北京城
C.国民党军放弃徐州
D.解放军三千人在江阴渡江
10.“1947年年中似乎标志着战争形势的一个转折点。……共产党军队的规模已稳步地扩大……共产党在1947年下半年发起了全面进攻。”下列属于这一“转折点”中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行动是
A.挺进大别山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1.下图所示的重大军事行动,标志着
A.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B.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开始
C.淮海战役结束 D.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12.下列人民军队佩戴过的袖标出现的历史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②③① D.②④①③
13.据统计,1945年8月,国民政府的法币发行量累计为5569亿元,三年后增至604.6万亿元。引发严重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是国民政府( )
A.偿还大量外债 B.贪污腐化成风
C.军费开支巨大 D.纵容官僚资本膨胀
14.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 )
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15.毛泽东在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时曾说:“我们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下列能够为上述经验提供实践依据的是
A.辛亥革命、南昌起义、一届人大 B.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三大战役
C.中共一大、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南昌起义、遵义会议、三大战役
16.1946年7月,毛泽东在《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指示中说:“暂时放弃若干地方若干城市,是为了取得最后胜利……此点。应使全党和全国解放区人民都能明白,都有精神准备,这一时期的人民军队采取的主要作战方法是
A.游击战 B.攻坚战
C.阵地战 D.运动战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这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的东西,就是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现在民族危机极端严重,国民党已不能照旧不变地统治下去,因而全国人民和国民党中的爱国分子,又有两党合作的迫切要求。因此,重新整顿三民主义的精神……两党重新合作,并领导人民坚决地实行起来,是完全适合于中国革命的历史要求,而应为每一个共产党员所明白认识的。
——《毛泽东选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1937 年5月)》
材料三: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
(2)比较材料二,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政策上做了哪些调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做出这一调整的原因。概括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特征。
(3)材料三中“破坏一个旧世界”的含义指什么? 毛泽东在这方面的理论上有什么独特贡献?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10月24日,胡宗南为转达蒋介石关于努力“剿共”的密令致高树勋电:“抗战胜利,日寇投降,……乃奸匪竟……企图破坏统一以遂其割据之阴谋。若不速予剿除……必遗害无穷……此次剿共为人民幸福之所系,务本以往抗战之精神,遵照中正(蒋介石)所订《剿共手本》,督励所属,努力进剿,迅速完成任务……
材料二 1945年11月6日蒋介石对高级将领说:“回想这20年来,奸匪始终是本党惟一的敌人。
材料三 (美国总统)杜鲁门回忆录:“事实上,蒋介石甚至连再占领华南都有极大困难……如果他不同共产党人及俄国人达成协议,他就休想进入东北。由于共产党人占领了铁路线中间的地方,蒋介石要想占领东北和中南就不可能……假如我们让日本人立即放下他们的武器……那么整个中国就将会被共产党人拿过去……因此,我们便命令日本人守着他们的岗位和维持秩序。等到蒋介石的军队一到,日本军队便向他们投降……这种利用日本军队阻止共产党人的办法是国防部和国务院的联合决定而经我批准的。”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态度并在材料中找到依据。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蒋介石玩弄反革命两手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于蒋介石玩弄的反革命两手,美国政府采取的态度。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开的全面的内战会不会爆发?这决定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因素。国内的因素主要是我们的力量和觉悟程度。会不会因为国际国内的大势所趋和人心所向,经过我们的奋斗,使内战限制在局部的范围,或者使全面内战拖延时间爆发?这种可能性是有的。
——1945年8月13日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
材料二 如果联合政府成立了,中共将尽心尽力和蒋主席合作,以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
——1945年9月27日毛泽东答路透社记者问
材料三 如果要使革命半途而废,那就是违背人民的意志,接受外国侵略者和中国反动派的意志,使国民党赢得养好创伤的机会,然后在一个早上猛扑过来,将革命扼死,使全国回到黑暗世界。
——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
(1)归纳材料一中毛泽东对内战的基本观点并分析“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因素”的具体内涵。
(2)材料二和材料一有何内在的联系?材料二的主张在当时能否实现,为什么?
(3)材料三和材料一、二相比,共产党在国共关系问题上的态度有什么显著变化,变化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解放战争初期,毛泽东曾非常形象地说:蒋介石两个拳头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抓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1)材料一中“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是什么?该行动的战略作用是什么?
材料二 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胜仗,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2)材料二中的“三个胜仗”指的是什么?
材料三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战役?此战役促使“一个城市解放,一个政权垮台”,请你说出这个城市的名字以及这个政权的名称。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为争取和平,1945年8月底,毛泽东等赴重庆。经过谈判,国共双方于10月10日签署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协定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保证人民权力等。但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治协议。中共通过重庆谈判向全国人民表明了争取和平的态度,并决定召开政协,保障人民权利,B项正确;人民军队和合法性问题没能达成协议,A项错误;材料所述“很大的成就”是指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没有达成建立人民政府的协议,C项错误;在解放区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D项错误。
2.C
【详解】
“中国共产党26周年生日”即1947年,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军队战略反攻的序幕,答案为C;A是1927年,B是1927年, D是1949年,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3.D
【详解】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占领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覆灭,D项正确;A项描述的是秋收起义,错误;B、C两项描述的是红军万里长征,错误。
4.D
【详解】
《中国士地法大纲》通过消除封建剥削,争取农民支持,稳固工农联盟,故D符合题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是1937年9月,A不符合题意;土地革命时期是从1927年到1937年,B不符合题意;《中国土地法大纲》旨在消除封建剥削,不是减轻,C不符合题意。
5.A
【详解】
根据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了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而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在总结了中国民主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了最可靠的保证。综上分析可知,图片的两次中共的主要会议都独立自主的解决当时的实际问题,A项表述全面准确地概括了题干的信息。故答案为A项。B项,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的是秋收起义后的三湾改编、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都与遵义会议、中共七大无关,排除;C项,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的只有中共七大,排除;D项,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是秋收起义后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排除。
6.C
【详解】
据“1947年5月”、“山东省”等信息可知此时应该是解放战争中国民党重点进攻时期,故选C;ABD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
7.B
【详解】
材料中的时间反映的是1949年4月南京解放,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结束,故B正确。
8.B
【详解】
材料中“沈阳解放东北解放”与辽沈战役有关,表明解放战争处于大决战阶段,故排除A,选B;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是在三大战役之后,排除C;1949年4月解放南京是标志着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被推翻,排除D。
9.C
【解析】
A选项“离开沈阳,解放军即入城”表明是辽沈战役, “解放军入北京城”应该是平津战役,“解放军三千人在江阴渡江”是渡江战役, 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C选项“国民党军放弃徐州”,符合淮海战役,故选C。
10.A
【详解】
此题考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相关知识点。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强渡黄河,直接插入敌人兵力空虚的大别山地区,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是这一“转折点”中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行动,故选A选项。B、C、D选项都处于战略反攻后期,故排除。
11.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右图中的“晋冀鲁豫解放军”和“大别山”反映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这次军事行动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故选A。其余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12.B
【详解】
①是解放战争时期;②是工农红军, 是土地革命时期;③是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战时期;④是建国的的抗美援朝时期。故②③①④B项正确,排除ACD。
13.C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法币发行量猛增,结合时间分析与其原因,应该与解放战争密切相关,在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军费开支巨大,国民党政府财担负担过重,为满足需要,大量发行法币,引发通货膨胀,C项正确。ABD项是长期存在的,不能反映某一时间点的重大变化。
14.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就是读懂材料,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这一举措其实是一种必要的措施,国民政府在二战之后将纺织业国有化是根据实际情况和国内外形势确定的,是为了能够统一进行生产,这就是一种政府对经济的全方位干预,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说法错误;B选项只概括出表面的问题,并没有认识到这种举措的深层内涵;C选项材料体现不出,不能通过企业合并就判断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没落。而且“开始”一说也有错误。
【考点定位】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特点
15.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南昌起义、遵义会议、三大战役都与中共领导的革命军队有关系,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16.D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从“暂时放弃若干地方若干城市”的信息,在结合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的作战方式可知是运动战,故D项正确;在全面内战爆发初期,由于敌强我弱,故BC项错误;游击战主要是小规模部队作战,与解放战争时期的作战特点不符,故A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
17.(1)主题:民主与独立。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2)调整: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原因:日本侵华;国民党倡导三民主义。特征:在革命政党的领导和革命纲领的指导下进行;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革命政策进行调整(革命纲领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3)含义: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推翻三座大山、结束国民党独裁统治等,言之成理即可)。独特贡献:形成毛泽东思想(或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为开展斗争的需要进行的政策调整,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归纳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根据材料中的“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来看,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题是民主与独立。依据就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2)中国共产党在政策上所做的调整,根据材料中的“两党重新合作,并领导人民坚决地实行起来,是完全适合于中国革命的历史要求”可知,是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联系所学以及材料中的“现在民族危机极端严重”可知,原因是日本侵华和国民党倡导三民主义。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特征,应当联系所学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总结出的特征来回答。
(3)联系所学可知,“破坏一个旧世界”的含义是指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毛泽东在这方面的理论上的独特贡献是创立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
18.(1)态度: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极端仇恨,力图消灭。依据:材料一体现了蒋介石剿除共产党的意图;材料二表明蒋介石的一贯立场就是把中国共产党视为“惟一的敌人”。
(2)原因:当时国民党军队大多还在西南,无法控制全国,所以蒋介石企图一手利用谈判来争取时间,另一手加紧调兵、抢占地盘,伺机发动内战。
(3)态度:全力支持、密切配合。
【详解】
(1)态度:据材料一“乃奸匪竟……企图破坏统一以遂其割据之阴谋。若不速予剿除……必遗害无穷”可知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极端仇恨,力图消灭。依据:根据材料一“企图破坏统一以遂其割据之阴谋。若不速予剿除……必遗害无穷”体现了体现了蒋介石剿除共产党的意图;根据材料二“奸匪始终是本党惟一的敌人”表明蒋介石的一贯立场就是把中国共产党视为“惟一的敌人”。
(2)据材料三“蒋介石甚至连再占领华南都有极大困难……假如我们让日本人立即放下他们的武器……那么整个中国就将会被共产党人拿过去”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蒋介石企图一手利用谈判来争取时间,另一手加紧调兵、抢占地盘,伺机发动内战等方面说明蒋介石当时为什么玩弄反革命两手。
(3)据材料三“这种利用日本军队阻止共产党人的办法是国防部和国务院的联合决定而经我批准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判断美国政府对蒋介石玩弄反革命两手的态度是全力支持、密切配合。
19.(1)基本观点:内战必然爆发,但可以控制其时间和规模。
国内外的因素包括:蒋介石坚持内战独裁但准备尚未完成;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呼声高;美国为控制中国以实现全球霸权,积极扶持蒋介石;中国共产党经过抗战实力得到增强等。
(2)联系:材料二是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会见记者时的发言,它是材料一“我们的奋斗”的具体举措。材料二的主张不可能实现,因为中国共产党成立联合政府的前提就是要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
(3)变化:共产党在国共关系问题上已经掌握了主动权。条件:此时中国共产党已经基本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国民党企图以假和平作为缓兵之计。
【详解】
(1)基本观点:根据材料一“经过我们的奋斗,使内战限制在局部的范围,或者使全面内战拖延时间爆发?这种可能性是有的”可以判定内战必然爆发,但可以控制其时间和规模。因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的国共双方的情况和国际因素分析即可。
(2)联系:分析材料尼尔可知,材料二和材料一的联系体现在材二的主张是材料一“我们的奋斗”的具体措施;能否实现及原因:应结合材料一指出材料二的主张不可能实现,并分析其原因。因为联合政府是以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为前提,国民党不会放弃一党专政,因而不可能实现材料二的主张。
(3)变化: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将革命进行到底》是毛泽东发表的1949年新年献词,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即将胜利,共产党在国共关系问题上已经掌握了主动权;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根据1949年初的战局变化和国共两党态度的变化思考作答即可。
20.(1)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2)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3)渡江战役;南京,南京国民政府。
【详解】
(1)军事行动:根据材料中“大别山”可知,这一军事行动指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作用:根据材料“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抓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2)三个胜仗:根据材料“在西柏坡的小院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是在1948年5月份抵达西柏坡的,因此三个胜仗指的是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3)战役:根据图片中船只可知,这一战役是渡江战役。城市和政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