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神经调节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3 神经调节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8-06 15:0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3神经调节-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为某人手指被蔷薇刺扎到后迅速缩手的反射孤,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射属于简单的反射
B.该人被蔷薇刺扎扎到后的疼痛感觉形成于脊髓
C.该反射中,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是:①→③→④→⑤→②
D.若某人只是⑤处受损,用针刺一①处,此人有痛觉,无缩手反射
2.人体的生命活动既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也受到激素的调节。下列有关生命活动的调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单细胞动物接受刺激和发生反应不依靠神经系统来完成
B.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由反射弧来完成
C.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引起糖尿病
D.神经系统控制激素的分泌,而激素又控制神经系统的调节
3.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入神经及神经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肢体(  )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4.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神经系统由脑、脊髓、神经组成
②周围神经系统由脊髓和脊神经组成
③中枢神经系统由脑、脊髓组成
④周围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建立下列复杂反射的正确顺序是(  )
①铃声响,狗就分泌唾液 ②吃肉时,狗分泌唾液 ③铃声成为条件刺激 ④吃肉时,铃声响,狗分泌唾液 ⑤多次反复
A.②④③⑤① B.①②③⑤④
C.②①④⑤③ D.②④⑤③①
6.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依次是(  )
A.神经元、反射弧
B.神经元、反射
C.神经中枢、神经细胞
D.神经、神经细胞
7.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B.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C.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脑发出的神经组成
D.神经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8.下列反射活动中,与“阅读文学作品时,随故事情节潸然泪下”相同的是
A.聋哑人打手势 B.鹦鹉学舌 C.宠物狗算算术 D.膝跳反射
9.下列植物的运动中,与植物激素调节有关的是( )
A.含羞草受触动后叶片闭合
B.合欢在夜幕降临时小叶闭合
C.衣藻游向光强度适宜的地方
D.水平放置的幼苗的根向下生长
10.某生物学习小组利用甲、乙、丙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动物甲、乙、丙完成绕道取食前的尝试次数分别是165次、32次、5次。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的学习能力从低到高的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甲→丙→乙
二、填空题
11.“男生女生向前冲”是安徽电视台推出的一档全民健康榜样节目,深受全国各地观众的喜爱。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Three,two,one!Go!”随着一声口令,选手迅速起跑,开始闯关。选手听到口令立即起跑,这属于____________反射,完成反射的感受器位于_________中(填数字),参与调节的高级神经中枢有___________(填数字);
①听觉神经;②大脑中的听觉中枢;③脊髓;④鼓膜;⑤耳蜗;⑥听小骨;⑦支配肌肉的神经;⑧躯体运动中枢;⑨与起跑有关的肌肉
(2)在“翻转空间”一关,选手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主要依靠__________(填“小脑”、“脑干”或“脊髓”)的调节功能;
(3)选手在比赛中消耗的能量是体内细胞通过____________作用释放出来的。该生理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由_____________排出体外;
(4)不论距离远近,观众席上的小强都能看清楚选手的每个动作。这是因为眼球结构中的_____________具有调节作用,能够使外界物体形成的物像正好落在__________上,并最终在______________形成视觉;
(5)活动现场,观众们时而为选手的成功欢呼,时而为选手的失败叹息。他们体内的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出现呼吸加快、心率加速等现象,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不仅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还受到________的调节。
12.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简称F1,与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并称为“世界三大体育盛事”。比赛中赛车的速度极快,车手们不断地进行互相超越,观众看得热血沸腾,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脸颊发热,这是大脑皮层高度兴奋,同时体内分泌的____增加的结果,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受到__的共同作用。
三、探究题
13.激素调节是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动物代谢,促进动物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下面是用蝌蚪进行的甲状腺激素作用的实验探究,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组别
实验动物
饲养环境
饲料
实验结果
甲组
正常蝌蚪
池塘水
普通饲料
正常发育成正常的成蛙
乙组
正常蝌蚪

添加甲状腺激素的普通
提前发育成很小的成蛙
丙组
破坏甲状腺的蝌蚪
池塘水
普通饲料
停止发育
丁组
破坏甲状腺的蝌蚪

添加甲状腺激素的普通饲料
正常发育成正常的成蛙
(1)甲、乙、丙、丁四组蝌蚪,除表中列出的不同处理外,还要求它们的数量、大小、生长发育状况必须 ,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2)表中的①是 。
(3)该探究实验的结论是:甲状腺激素具有 的作用。该结论来自 的对照。
(4)实验结束后,应把实验动物放归适宜 。
14.为了探究小白鼠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科研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两只健康的、性别与生理状况相同的成年小白鼠,并标记为甲、乙;
②用一定的方法破坏甲鼠的下丘脑,乙鼠不做处理;
③把甲、乙两鼠置于人工控制的温室中,室内温度调为0℃,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1)若甲鼠体温 ,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则下丘脑与体温调节有关;若甲、乙两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则下丘脑与体温调节无关。
(2)以上实验步骤中还存在两点缺陷,这两点缺陷是 。
四、简答题
15.如图表示某正常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手臂皮肤血管内血液在单位时间内的流量变化。在A分钟时刻,室内温度由15℃快速上升至40℃。这个温度维持了50min,然后在B分钟时刻又迅速下降至15℃并一直持续至C分钟时刻。
(1)在A时刻到B时刻期间,皮肤血管的血液流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有什么作用? 。
(2)从A至B期间,皮肤还发生了其他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_。
16.杭州城西文二路竞舟路口惨烈车祸已经发生一周年了,经过康复治疗,当时脊柱严重受伤的陈先生已经缓慢恢复知觉,有好转的迹象。如图为人的反射弧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节人体排尿活动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当时,陈先生脊髓从胸部折断,小便会失禁。原因是______;
(2)现在陈先生的手接触到叶尖,手就会缩回来,这种反射方式属______(选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人神经活动有别于其它动物,最突出的特征是______;
(3)若甲处神经受损,感受器处的刺激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传导到大脑。
参考答案
1.B
【分析】
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详解】
A.缩手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活动,神经中枢在脊髓,属于简单的反射,A正确。
B.当手受到蔷薇刺伤后,感觉到疼,疼痛感形成于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B错误。
C.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依次是:感受器、传入神经(感觉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和效应器。手指被蔷薇针刺扎到后迅速缩回的神经传导导途径为①感受器→③传入神经→④神经中枢→⑤传出神经→②效应器,C正确。
D.图示⑤是传出神经,如果此处受损,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就不会沿着传出神经传到③效应器,但神经冲动会沿上行的神经纤维传达到脑,脑中有躯体感觉中枢,能够感觉到疼痛,但不会出现缩手这种现象,D正确。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神经元、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
2.D
【分析】
(1)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调节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各项生命活动。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在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
(3)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详解】
A、单细胞动物不发生分化,没有神经系统,所以接受刺激和反应的神经传导途径,A正确;
B、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基础结构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所以说反射活动由反射弧来完成,B正确;
C、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引起糖尿病,C正确;
D、神经系统控制激素的分泌,而激素也能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二者是相辅相成,共同调节,D错误。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神经调节的有关知识点。
3.B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
【详解】
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因此反射活动不能进行即不能运动;但是神经中枢还能把神经冲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导到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感觉。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4.D
【解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正确;
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错误;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正确;
周围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正确。
5.D
【分析】
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1)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2)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
【详解】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使小狗建立“铃声--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过程是:每次喂狗以前先摇一次铃,如此重复多次。过一段时间,只要一摇铃,即使不喂食物,狗也会分泌大量的唾液,这样就建立了“铃声--唾液分泌”条件反射。所以使小狗建立“铃声--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适当方法是先给铃声,随即喂食物,因此,题干中建立狗的条件反射的顺序是②吃肉时,狗分泌唾液;④铃声响,狗吃肉并分泌唾液;⑤多次重复;③铃声变成条件刺激;①铃声响,狗就分泌唾液。
故选:D
【点睛】
知道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由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
6.B
【解析】
【分析】
考点定位: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详解】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需要一定的神经结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故选:B
7.C
【解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8.A
【解析】
【分析】
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
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聋哑人打手势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形成的复杂反射;鹦鹉学舌、宠物狗算算术、膝跳反射,都是由具体条件引起的反射,没有语言中枢的参与。因此与“阅读文学作品时,随故事情节潸然泪下”相同的是聋哑人打手势。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的特点有语言中枢的参与的反射。
9.D
【分析】
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导致根的向地性,是植物激素(生长素)两重性的具体体现。
【详解】
含羞草受到触动后叶片闭合属于生物的应激性,与植物激素调节无关,A不符合题意;合欢在夜幕降临时小叶闭合属于生物的应激性,与植物激素调节无关,B不符合题意;衣藻游向光强度适宜的地方属于生物的应激性,与植物激素调节无关,C不符合题意;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很高,生长素过多会抑制生长,比如,不论种子横放或竖放,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根下面的激素浓度比上面的浓度高,由于抑制作用,浓度高的反而长得慢,根上面部分长的比下面的快,因此,根总是向下生长,就是所谓的向地性,D符合题意。
【点睛】
根向地生长是因为地球的重力作用,注意理解生长素的两重性。
10.A
【分析】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学习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
【详解】
学习是指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经验的影响,发生行为的改变或形成新行为的过程。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所占的比重越大,利用经验解决问题能力就越强。“动物甲、乙、丙完成绕道取食前的尝试次数分别是165次、32次、5次”。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的学习能力从低到高的顺序是甲→乙→丙。
11.复杂 ⑤ ②⑧ 小脑 呼吸 呼吸系统 晶状体 视网膜 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激素
【分析】
(1)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简单反射(非条件)和复杂反射(条件)。
(2)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3)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人体的生命活动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影响。
【详解】
(1)选手听到口令声后立刻起跑,此反射有②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和⑧躯体运动中枢参与,属于复杂反射(条件)。在此反射中,选手听到枪的感受器位于⑤耳蜗内。
(2)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
(3)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为线粒体,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4)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睫状体内有平滑肌,晶状体依靠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5)人体生命活动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调节.活动现场,观众们时而为选手的成功欢呼,时而为选手的失败叹息.他们体内的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出现呼吸加快、心率加速等现象是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点睛】
掌握反射的类型以及神经调节等。
12.肾上腺素 神经和激素
【解析】
【分析】
人体的生命活动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作用,当我们情绪激动时,神经系统高度兴奋,体内的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伴随着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脸颊。
【详解】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项生命活动要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协调、配合下才能完成,使人体成为统一的整体。当人情绪激动时,大脑皮层就会特别兴奋,并通过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并且促使皮肤因血管扩张而显得面红耳赤。
【点睛】
人体生命活动主要是神经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13.
【分析】
对照实验是只有一个因素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均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变量,避免其它条件对实验的干扰。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据此解答。
【详解】
(1)对照实验是只有一个因素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均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变量,避免其它条件对实验的干扰。本实验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设计了四组实验,对照组与实验组只能是除变量外的条件外,其它的蝌蚪的数量、大小和生长发育状况必须相同,以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干扰。
(2)通过分析,四组实验的饲养环境都是池塘水,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所以,表中的①是池塘水。
(3)甲状腺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具有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实验中甲和乙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是否添加甲状腺激素,结果添加甲状腺激素的乙组,蝌蚪提前发育成很小的成蛙;丙和丁形成一组对照实验,都破坏了甲状腺,变量是是否添加甲状腺激素,结果是丁组的蝌蚪正常发育成正常的成蛙。由此说明,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该结论来自甲与乙或丙与丁的对照。
(4)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做完实验后,要将蝌蚪放回适宜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点睛】
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
14.
【解析】
【分析】
此题以探究“小白鼠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这一问题为出发点,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解此题的方法是,结合题意确定实验变量和对照实验。
【详解】
(1)由题意可知,该实验是探究小白鼠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实验变量是下丘脑,破坏甲鼠的下丘脑作为实验组,乙鼠不做处理作为对照组,若甲鼠体温明显降低(或不恒定),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说明下丘脑与体温调节有关;若甲、乙两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说明下丘脑与体温调节无关。
(2)实验设计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排除非实验因素对探究的干扰,使探究具有可信度,保证探究的严谨有效;通过重复实验,或扩大样本,排除其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以上实验步骤中还存在两点缺陷,这两点缺陷是实验前要先测定甲、乙鼠的体温;要有重复实验,仅用两只小白鼠进行实验有一定的偶然性。
15.
【分析】
体温调节是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乎。据图分析,室内温度升高,血流量增加,室内温度降低,血流量减少。
【详解】
(1)据图可见:在A到B期间,血液流量增大,有利于散热,此时皮肤的血管处于舒张状态,体表温度上升。
(2)在A到B期间,血管舒张,汗液蒸发,汗腺分泌增加,出汗增多。
【点睛】
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铎、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16.脊髓下部的排尿中枢失去了大脑的控制 非条件 能够对语言、文字的刺激发生反应 能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的五部分要完整,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详解】
(1)排尿的中枢位于脊髓,排尿是简单反射,陈先生脊髓从胸部折断,小便会失禁。原因是脊髓下部的排尿中枢不能把排尿冲动传导到大脑皮层,失去了大脑的控制。这一实例说明脊髓具有传导功能。
(2)当手偶然接触到针尖,手就会立刻缩回来,此反射是中枢在脊髓,不在大脑皮层,是非条件反射。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它可以调节全身各器官的活动,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文字中枢,那么人类通过语言、文字中枢建立条件反射,动物是不可能建立的,人类神经活动最突出的特征是能够对语言文字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
(3)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的五部分要完整,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甲是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但传入神经正常,当遇到刺激时,神经中枢还能把神经冲动由白质上行到大脑形成感觉。
【点睛】
反射及反射弧的知识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要注意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