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同步检测(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同步检测(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06 18:1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98880011493500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同步检测
一、单选题
1.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汉族与边疆民族的交往空前频繁。下列对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贞观初年,唐太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 B.唐朝支持回纥在7世纪中叶灭东突厥
C.唐玄宗时曾经册封大祚荣为怀仁可汗 D.在交河故城设安西都护府管理西域
2.“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传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A.促进了经济的交流 B.加强了南北文化联系
C.巩固了封建统治 D.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
3.隋朝于公元6世纪末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历史。《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详细介绍了这一段历史。书中不应出现的内容是(  )
A.光武中兴 B.统一全国
C.科举制的创设 D.大运河的开通
4.《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小明却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小明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A.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B.在位期间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C.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发展农业生产,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5.女皇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正如胡戟先生所说:“武则天去世前后八年里,发生了七次宫廷政变,一度严重动荡的政局也未能阻止开元盛世的到来。”可见,武则天当政时期
A.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严重挑战 B.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基础
C.国家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D.开辟了唐朝前期的全盛局面
6.日本学者认为,与依靠强权将诸民族夷为平地的“罗马和平”不同,唐王朝在处理诸民族关系上则较为灵活、开放和包容,而且还承认他们的“自立”。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说法的是(  )
A.“天可汗”的由来 B.羁縻府州的施行
C.均田制度的推广 D.遣唐使船的往来
7.据史料记载,天宝十三载(754年),全国人口有5 280多万,而到广德二年(764年),全国人口只有1 690多万。导致这一时期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
A.修建大运河 B.隋末农民起义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8.如果把“大运河的开凿”“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主题的是(  )
A.国家的产生和统一 B.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9.两晋之际,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此时中原人口大量南迁,由此可见,引发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原因是
A.北方自然环境恶化 B.南方气候宜人
C.南方相对安定 D.南方统治政策宽松
10.唐朝诗人王建诗云:“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由此可知,唐代
A.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B.城市市坊制度打破
C.专制制度有所松弛 D.城市夜市比较繁荣
11.“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农民战争
A.冲击了唐朝统治 B.推翻了唐朝统治的
C.平定了安史之乱 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12.《新唐书.地理志》提到:“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着于令式。”据此可知
①羁縻府州成为唐朝管辖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度
②唐朝初年,少数民族经常骚扰唐朝边境
③中央专设理藩院处理边疆民族事务
④羁縻府州通常由都督府、都护府负责节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五代十国并非指一个朝代,而是指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关于这一时期的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A.十国是指南方地区的九个政权加上北方的北汉
B.北方政权更迭频繁,战事不继
C.南方地区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
D.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分立,阻碍了国家的统一
14.黄巢起义爆发后,黄巢曾宣布要“洗涤朝廷”,该起义爆发的原因是
①藩镇割据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 ②连年灾荒,人民生活困苦
③重用宦官高力士,致使朝政腐败 ④中央权力衰微,无力控制藩镇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④
15.唐朝开元年间被认为是古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世”,开元时期与贞观时期相比
A.经济繁荣程度更高 B.社会秩序更加安定
C.阶级矛盾更加缓和 D.国家政权更加巩固
16.唐朝诗人李敬方在《汴河直进船》诗中写道:“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该诗从侧面可以印证
A.唐政府对东南百姓疯狂盘剥 B.东南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
C.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十分严重 D.诗人辩证地看待运河作用
二、材料分析题
1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有蛮夷曰道。
——摘自《汉书》
材料二 在“天下如一”的“天下主义”观念下,唐代处理与周边部族关系的基本政策,既继承了前代的册封体制,又新创了管理体制,朝廷所授予的“都督”、“刺史”称号与其首领地位一样世袭不改。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根据材料二,列举唐管辖民族地区的举措。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简要指出在处理边疆诸问题上唐与秦的不同之处。
18. 材料一
材料二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开府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统领大宛及其以东城郭诸国,兼督察乌孙、康居等游牧诸国,颁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得发兵征讨。
——《中国历史》教材
材料三唐代交通比秦汉时期有显著进步,且为隋宋所不及,全国交通干路往还交织,干路之长,至少应在二万五千里以至二万六千里。唐驿站三十里一置,共有驿站一千六百三十九所。据《元和郡县志》记载,唐朝的都城长安为中心,基本上与各州之间都有通道,各方路线俱自长安辐射。唐代大运河的使用,提高了东南诸郡在全国的地位,在交通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唐朝的域外交通“入四夷之路,最要者七",尤其是丝绸之路上安西入西域道,安南通天竺道以及广州通海夷道,路线最远。
——结合网络材料整理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史实并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汉朝设置西域都护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交通发展特点
1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汉朝为加强对周边民族的统治,设置与内地不同的边郡,以当地民族习惯分界,因俗而治;有的加封一些当地民族的首领为王、侯、郡长等。唐王朝明确提出“华夷无别”,“华夷同重”原则,对周边各少数民族的领袖示之以礼。唐朝加强了对四方民族的优待、册封、和亲及以夷制夷政策的实施,并使羁縻府州县制度化,在形式上保留原有当地统治机构,或“华官参加”,或实行“监管制”,使民族事务管理走向制度化。
材料二 唐朝时周边各族迅速发展。突厥是兴起于阿尔泰山地区的游牧部落……隋末唐初,东突厥多次南下进攻。贞观初年,唐军大举反击,击败并俘获东突厥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后来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唐朝中央政权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七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他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大批手工艺品和多种技术,医药书籍等。……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此后,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唐玄宗统治时期,东北的靺鞨族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与汉代民族政策的差异。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边疆民族地区管理的方式及影响。
20.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具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昂扬进取的精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 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
——《中国人口史》
(1)据材料一指出,该诗人生活在唐朝的什么特殊时代?他的诗被后人称为什么?
(2)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材料二的数据印证了材料一中哪一句诗所描述的情况?
(3)材料二中,639—754年间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怎样的趋势?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唐朝设西州都护府,同年9月在交河城设安西都护府,D正确;唐高宗时期灭掉了西突厥,A排除;东突厥八世纪被回纥所灭,B排除;大祚荣被册封为渤海郡王,C排除。
2.A
【详解】
根据材料“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传输”可知,大运河促进了南北方经济交流,A正确;文化联系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C与题无关,排除;隋朝统一之后才修建的大运河,排除D。
3.A
【详解】
光武中兴发生在东汉时期,故A项符合题意;隋朝统一全国、创设科举制、开通大运河,故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4.D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武则天在位期间发展农业生产,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故小明称武则天并非坏皇帝,D项正确;A项,分科取士始于隋炀帝,排除;B项,“开元盛世”指唐玄宗时期,排除;C项,武则天为中国历史唯一女皇帝不能成为小明褒贬武则天的依据,排除。
5.B
【详解】
根据材料“政启开元”“一度严重动荡的政局也未能阻止开元盛世的到来”结合所学可知,武则天在位时期,发展农业生产,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为开元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央集权内容,排除A项;根据“一度严重动荡的政局也未能阻止开元盛世的到来”可知,材料重点强调“未能阻止开元盛世的到来”,并非强调武则天导致政局不稳,排除C项;唐玄宗“开元盛世”开创了唐代的全盛局面,排除D项。
6.B
【详解】
根据材料“唐王朝在处理诸民族关系上则较为灵活、开放和包容……承认他们的‘自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实行羁縻府州,这与内地一般府州不同,中央政府并不对其实行直接的统治,而以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都督。故答案为B项。A项受唐代羁縻政策影响,北方各族纷纷入朝,尊唐太宗为“天可汗”,排除;C项材料所述与土地制度无关,排除;D项材料强调的是唐代的少数民族政策,而不是对外政策,排除。
7.C
【详解】
依据材料“天宝十三载(754年),全国人口5 280多万,而到广德二年(764年),全国人口剩余1 690多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发生了安史之乱,八年战乱导致这一时期人口锐减。故答案为C项。A项在隋朝时期大运河已经沟通,排除;B项此时隋朝早已经灭亡,排除;D项黄巢起义发生于公元878年,时间不符,排除。
8.C
【详解】
依据材料“大运河的开凿”“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历史事件都发生在唐朝,从政治、经济、对外交往方面展现了唐朝的社会风貌。故答案为C项。A项国家的产生描述的是夏朝,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唐朝是一个统一的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描述的是清朝晚期,不符合题意,排除。
9.C
【详解】
依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由于北方战乱才导致北民南迁,而北民之所以南迁就是因为南方相对安定,选项C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北方战乱,南方安定,而非北方自然环境恶化和南方自然环境宜人,排除A、B;材料未体现南方的统治政策,排除D。
10.D
【详解】
材料“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是对唐朝城市夜市生活的描述,说明商业经营开始突破时间限制,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城市规模扩大的问题,A选项排除;城市市坊制度打破是在宋朝,B选项排除;中国古代专制制度是呈现不断强化的趋势的,C选项排除。
11.A
【详解】
据材料“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末农民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A符合题意;据所学可知,黄巢起义军的将领朱温降唐,被封为节度使。他与其它藩镇联合镇压黄巢起义,逐渐控制政权。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故B错误;黄巢起义发生于安史之乱以后,故C错误;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局面形成,D错误。
12.C
【详解】
从材料中的“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可以看出,羁縻府州是唐朝管辖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度;从“自太宗平突厥”等信息可以看出,唐朝初年,少数民族经常骚扰唐朝边境;从“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可以看出,羁縻府州通常由都督府、都护府负责节制,①②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项。清朝时期中央专设理藩院处理边疆民族事务,排除含有③的B、D项和说法不全面的A项。
【点睛】
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可以采用排除法解答。联系所学可知,清朝时期中央专设理藩院处理边疆民族事务,不是唐朝时期的措施,排除含有这一说法的选项和说法不全面的选项,剩下的选项就是正确答案。
13.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五代指的是北方相继建立的五个政权,其不是并立,因此选项D表述错误,符合题意;选项A、B、C是对五代十国这一时期的准确描述,不符合题意,排除。
14.B
【详解】
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日益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因此爆发了黄巢起义,故选B项;中央权力衰微,无力控制藩镇与黄巢起义无关,因此④错误,选项A、C、D排除。
15.A
【详解】
“盛世”主要是指经济繁荣,在经历了“贞观之治”、武则天统治后,到唐玄宗开元年间,经济有更大程度的发展,因此选项A正确;社会秩序、阶级矛盾、政权巩固并不是对经济方面的描述,因此选项B、C、D排除。
16.B
【详解】
根据题干中诗的内容可知,隋唐时期开凿运河是为了漕运的需要,说明南方经济不断发展,南粮北运以满足宫廷政府需要,B项是题干的侧面信息,符合题目要求;唐朝开通运河方便政府搜刮浙江福建东南一带的民脂民膏,A项内容是材料的直接信息,非侧面信息,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题干内容没有体现藩镇割据,故C项错误;D项也是题干的直接信息,非侧面信息,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
17.举措:设置羁縻都督府、州,当地民族首领世袭官职;
不同:秦任命官吏实行行政管理,唐则加以羁縻。
【详解】
第一小问举措,据所学可知唐朝在西域设置羁縻都督府、州,据材料二“朝廷所授予的‘都督’、‘刺史’称号与其首领地位一样世袭”可知当地民族首领世袭官职;第二小问不同,秦任命官吏实行行政管理,唐则加以羁縻,内部事务自治,并进行象征性的进贡,但是负有一些责任。
18.(1)张骞通西域
标志西域正式纳入中央版图统治;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促使西域的稳定和开发;加强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也保护商旅往来,推动东西方的交流
(2)唐代交通特点: 路线交织往还,异常发达、路线里程长;以政治、军事交通为基础;以长安为中心,相全国辐射;大运河为基础的南北交流加强;域外交通发达
【详解】
(1)史实:根据图片内容可知,材料一涉及的史实是张骞通西域。意义:根据材料“统领大宛及其以东城郭诸国,兼督察乌孙、康居等游牧诸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域都户的设置标志西域正式纳入中央版图统治;根据材料“,颁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得发兵征讨”可知,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促使西域的稳定和开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域都护设置有助于加强内地与边疆的联系;西域都护有饼旅保障商道通畅,保护商旅往来,推动东西方的交流。
(2)唐代交通特点:根据材料“全国交通干路往还交织,干路之长,至少应在二万五千里以至二万六千里”可知,唐代交通路线交织往还,异常发达、路线里程长;根据材料“。唐驿站三十里一置,共有驿站一千六百三十九所”可知,以政治、军事交通为基础;根据材料“唐朝的都城长安为中心,基本上与各州之间都有通道,各方路线俱自长安辐射”可知,以长安为中心,相全国辐射;根据材料“唐代大运河的使用,提高了东南诸郡在全国的地位,在交通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可知,大运河为基础的南北交流加强;根据材料“唐朝的域外交通‘入四夷之路,最要者七’,尤其是丝绸之路上安西入西域道,安南通天竺道以及广州通海夷道,路线最远”可知,唐代域外交通发达。
19.(1)差异:汉代因俗而治;唐代平等对待汉族与少数民族,向少数民族地区派驻官员,参与地方管理,加强对地方的监管。
(2)方式:通过战争维护边疆稳定;设置机构加强管理;和亲、会盟;册封爵位,促进友谊。
影响: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加强了内地与边疆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为后世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借鉴。(写出4点即)
【详解】
(1)差异,根据材料汉朝“以当地民族习惯分界,因俗而治”、“加封一些当地民族的首领为王、侯、郡长”等,和唐“华夷无别”、“华夷同重”、“优待、册封、和亲及以夷制夷”、“羁縻府州县制度化”、“华官参加”、“监管制”等信息概括回答即可。
(2)第一小问,方式,根据材料“击败并俘获东突厥可汗”“灭亡西突厥”、“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把文成公主嫁给他”、“吐蕃与唐会盟”、“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等信息概括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影响,从巩固国家统一、促进民族交融、加强经济文化交流、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为后世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借鉴等角度回答即可。
20.(1)特殊时代: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诗史”。
(2)社会现实:开元盛世时期国家呈现经济繁荣(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百姓富足的景象印证:“小邑犹藏万家室”。
(3)趋势:连续增长(上升)。原因:“贞观之治”(奠基);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继续发展);“开元盛世”(全盛)。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特殊时期,他的诗属于现实主义风格,被称为“诗史”。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了开元盛世时期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囯库充实的情况。材料二唐朝户数从贞观十三年到705、740、754年连连上升,可以印证“小邑犹藏万家室”的诗句。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概括回答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