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同步检测(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同步检测(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06 18:3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25550012471400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同步检测
一、单选题
1.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
C.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2.下列有关遵义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
A.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B.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C.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开展武装起义的方针
D.做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决定
3.流行歌曲《两只老虎》的旋律起源于17世纪的法国,传入中国后有多个不同版本的填词。其中最著名的是“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和“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这两段歌词改编的时代背景分别是
A.北伐战争、土地革命 B.土地革命、解放战争
C.北伐战争、抗日战争 D.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4.20世纪30年代,在江西和广东边界地区的市镇上,可以买到英美烟草公司的哈德门牌卷烟。1934年,一名中国记者写道:“许多村民不知道孙中山,但几乎没有地方不知道‘大英牌’香烟的”。这反映当时
A.辛亥革命对农村的影响有限 B.底层农民是外国烟草的消费主力
C.英美加强对中国的烟草倾销 D.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趋紧密
5.1930年中共机关刊物《红旗》载:“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这说明当时(  )
A.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 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
C.中国尚未找到正确革命道路 D.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
6.1935年中央大部分领导人对于中央军事指挥的错误问题.基本上取得一致意见。在这种形势下、召开一次政治局会议,总结经验教训,纠正领导上的错误的条件已经成熟。这次政治局会议
A.决定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成为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迫使红军进行战略性的转移 D.是指屮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7.“会议尖锐地批评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的单纯防御和长征中惊慌失措的逃跑主义,指出博古、李德要负主要责任。会后不久,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党的总责,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此次会议
A.造成党内分裂严重化 B.受到共产国际的遥控
C.实现决策的独立自主 D.宣告长征最后的胜利
8.德国学者特威希曾说过:“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它的最大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材料中的“一条路”是指( )
A.坚持城市中心 B.井冈山道路
C.坚持持久战 D.实行人民民主
9.抗战时期,八路军领导下的地方抗日武装,有根据地的县大队、区小队、村民兵小组等,在当时被称为“土八路”。这一史实突出体现了毛泽东思想中的( )
A.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C.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同盟军 D.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
10.1934年上海各工厂用工数下降比率
上表中的数据变化反映出
A.西方的经济危机冲击了中国经济 B.日本全面侵华不利中国经济发展
C.国共内战对民族工业发展的冲击 D.自然经济破坏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11.某文告写道:“民众自动武装起来,打倒投降帝国主义的国民党!建立民众自己的苏维埃政权!创造民众自己的武装力量!到红军中去,进行革命的民族战争!”这份文告最可能是
A.辛亥革命时期武昌起义新军的宣传
B.北伐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的宣传
C.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号召
D.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号召
12.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面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该填写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13.1927年8月20日,毛泽东在给党中央的信中写到:“国民党的旗子真不能打了,再打则必会再失败.我们则应坚决地竖起红旗。”在此,毛泽东
A.强调中共独立领导革命 B.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主张继续维持国共合作 D.近代国家统一观念传播广泛
14.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表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
A.国民革命北伐胜利进军 B.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
C.“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5.在1930年6月1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由李立三起草的《目前政治任务的决议》,决定发动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暴动,提出“会师武汉”、“饮马长江”,并认为中国革命一爆发就会“掀起全世界的大革命”。这表明
A.共产党内部在革命道路的选择上存在分歧
B.共产党内的右倾错误依然存在
C.当时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D.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出现重大失误
16.八七会议决定:“没收大地主和中地主的土地,分给佃农及无地农民”;“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会议还认为,“必须……反对已成反革命的资产阶级”。由此可知,八七会议
A.对中国革命的认识未完全成熟
B.完全符合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C.使农村革命根据地巩固和扩大
D.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我初到长沙时,会到各方面的人,听到许多的街谈巷议。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糟得很”,明明是站在地主利益方面打击农民起来的理论,明明是地主阶级企图保存封建旧秩序,阻碍建设民主新秩序的理论……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材料一出自毛泽东哪篇文章?毛泽东批判了哪种错误态度?他对农民运动是如何认识的?
18.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近代中国与世界互动交流过程中所发生的重大事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第一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几乎全部是由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而来的。是列强的侵略,激发了中国国内急切的民主改革和革命运动;而帝国主义的压迫,又成为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祸害——军阀背后的“乱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巴黎和会的列强“分赃”丑剧,促使中国人抛弃了对资本主义国家曾经有过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对他们展开了最激烈的批判——五四运动由此爆发;而俄国十月革命及其政府的反帝立场并宣布放弃沙俄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又赢得了中国民主主义知识分子的普遍同情与好感。于是在他们中间走出了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与近代中国的关系实际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一是作为知识、思想、学说的马克思主义随着“西学东渐”而传入中国并逐步传播发展的学理性阶段;二是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实践指南,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践中探索中国革命与建设新路的实践性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对近代中国的发展道路产生了独一无二的影响;而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摘编自马勇等著《近代中国与世界》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推动中国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因素,指出这一转变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据材料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经历了哪两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的主要思想成果。
(3)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克思主义与近代中国的“互动”产生的影响。
19.中国的道路自信源于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成功实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难探索出了革命新道路,但是在一段时间里并没有被党中央认可和重视,反而遭到中央的点名批评。1930年6月9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主张城市中心论的李立三就点名批评了毛泽东。他说:“在全国军事会议中发现了妨碍红军发展的两种障碍:一是苏维埃区域的保守观念,一是红军狭隘的游击战略。最明显的是四军毛泽东同志,他有整个的路线,他的路线完全与中央不同。”
——刘宝东《从城市到乡村——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及意义》
材料二 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但是不能够同国民军打仗。因此,毛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31年以毛为主席的“江西苏维埃共和国”就成了这一努力的榜样。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大革命失败后,关于中国革命的道路党内出现了怎样的不同观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为实现“生存和发展”实践举措,简评其对中国近代革命的深远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中国革命道路成功的基本经验。
20. 阅读以下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有关的材料:
材料一蒋介石要求国民党军,对根据地“予以严密封锁,使其交通物质,两相断绝,则内无生产,外无接济,既不得活动,又不能鼠窜,固守一隅,束手待毙。”
——《处理剿匪省份政治工作报告人(1934年)
材料二粟裕在回忆第五次反“围剿”时说,十九师是红七军团的主力、战斗力强,擅长打野战,但没有见到过装甲车……部队一见到(国民党军的)两个铁家伙打着机枪冲过来,就手足无措,一个师的阵地便是被两辆装甲车冲垮。
材料三长期的战争使扩大红军指标难以如期完成。如“上杭县才溪乡,共有二千余人口,在一次一次的扩军突击后,乡里只剩下壮了七人,还要进行突击(扩大红军),这当然不现实。”
——《李志民回忆录》(1993年)
材料四粮食问题已经非常严重的摆在我们面前,谷价到处高涨,有些地方如会昌、瑞金、博生、于都等处已涨到七八元一担。应该收集的土地税和公债谷子还差着很巨大的数目。
——《红色中华》第146期(1934年)
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红军在进行第五次反“围剿”时所面临的严峻内外形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指导方针和客观形势两方面分析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根据“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可知是在国民革命失败后,根据“逃进了华南山区”、“毛泽东这时……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并结合所学可知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故选A,排除B;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C;土地革命和武装防抗国民党反对派的决议是在八七会议上,而且不是毛泽东制定的革命策略,排除D。
2.A
【详解】
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A正确;1935年瓦窑堡会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排除B;八七会议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开展武装起义的方针,排除C;七届二中全会确定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排除D。
3.A
【详解】
据材料“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可知,体现了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材料“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体现了土地革命时期的史实,故A选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故B、C、D选项错误;
4.D
【详解】
据材料“买到英美烟草公司的哈德门牌卷烟”“许多村民不知道孙中山,但几乎没有地方不知道‘大英牌’香烟的”可知,在较偏远农村地区都知道英美的香烟,本质上反映了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趋紧密,故D选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涉及辛亥革命的影响,故A选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无法得出底层农民是外国烟草的消费主力的结论,故B选项错误;英美加强对中国的烟草倾销是材料表象,不是本质,故C选项错误。
5.A
【详解】
根据材料“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可知,反映了城市中心论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相互作用,说明当时党内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故A正确;B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井冈山时期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表明中国已经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C错误;当时经过实践证明俄国革命道路不符合中国的实际,D错误。
6.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1935年”,纠正“中央军事指挥的错误”等相符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是遵义会议,这次会议成为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B选项正确;1927年毛泽东决定向井冈山进军等与纠正中央军事指挥错误无关,A选项错误;红军进行的战略转移,是从1934年10月开始的,C选项错误;中华苏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1931年召开的,D选项不符合题意。
7.C
【详解】
根据材料“会后不久,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党的总责,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结合所学可知此次会议为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的会议,故答案为C;遵义会议没有造成党内分裂,A错误;遵义会议是独立处理自己党内问题的会议,没有受到共产国际的遥控,B错误;长征结束的时间是1936年甘肃会宁会师,D错误。
8.B
【详解】
联系教材所学,毛泽东找到的这条“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之路是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之路,即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是在井冈山时期创建的,也被称为井冈山道路,故B正确;事实证明,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行不通,故A错误;坚持持久战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策略,不是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故C项错误;实行人民民主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项基本原则,与题干所述时期不符,故D项错误。
9.C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八路军领导的地方抗日武装,有根据地的县大队、区小队、村民兵小组等”可知,反映的是除了军队抗战外,还有人民群众的抗战。结合所学可知,中共的抗战路线是人民战争的路线,即依靠军队和发动农民群众力量来抗战,这与材料相符,故C项正确;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毛泽东提出的,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故A不正确;统一战线思想是指是指不同集团的人为了相同目的结成的共同阵营,这不是材料的主旨,故B项错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也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提出的,且与材料无关,故D不正确。
10.A
【详解】
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各国工业生产水平大幅度下降,工厂大量倒闭,工人失业严重,是导致此时期上海各工厂用工率普遍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日本全面侵华开始于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C选项错误,此时期国共内战并未发生在上海地区,不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D选项错误,鸦片战争之后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20世纪30年代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不是这一时期上海各工厂用工率普遍下降的原因。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11.C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信息“苏维埃政权”“红军”可知,这份文告最可能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号召,选项C正确;辛亥革命时期并没有“红军”这一称呼,排除A;北伐战争时期是国民党领导,国共合作,因此不会出现“打倒投降帝国主义的国民党!建立民众自己的苏维埃政权”的口号,选项B排除;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部队称呼不是红军,选项D排除。
12.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到1935年期间,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和逐渐成熟的时期,是开创中国革命新纪元并锻炼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阶段,B项正确;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不在所指历史阶段,A项错误;国共对峙始于1927年,不包括之前的六年时间,C项错误;中共点燃武装割据星星之火是在1927年之后,D项错误。
13.A
【详解】
根据材料“国民党的旗子真不能打了,再打则必会再失败.我们则应坚决地竖起红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革命运动失败后,毛泽东认识到无产阶级领导权和掌握军队的重要性,强调的是中共独立领导革命,A选项符合题意;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道路开辟后,B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并未主张国共继续合作,C选项排除;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广泛传播是在抗日战争时期,D选项排除。
14.C
【详解】
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1927年4月到1928年中国共产党员构成比例的变化,其中农民党员的比例迅速增加,这与中国共产党开展农村革命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紧密相关,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的结果,故C正确;国民革命北伐时间是1926—1927年,遵义会议是1935年,1937年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AB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15.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决定发动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暴动”“提出“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等信息说明李立三主张走俄国城市暴动道路,与毛泽东主张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分歧,故本题选择A。
16.A
【详解】
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根据“准备农民的总暴动”、“必须……反对已成反革命的资产阶级”可知八七会议对中国革命的认识未完全成熟,故选A项;八七会议将斗争矛头对向资产阶级的决议不符合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故排除B项;题意中没有体现使农村革命根据地巩固和扩大的内容,故排除C项;题意中的决议明显不符合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要求,不是对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全面贯彻,故排除D项。
17.文章:《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态度:批判了认为农民运动“糟得很”的错误态度。
认识: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要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详解】
第一小问文章,从材料一“农民在乡里造反”、“我初到长沙时”、“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可知材料一内容是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在长沙活动,故材料一应出自当时毛泽东的著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第二小问态度,从材料一“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糟得很”,明明是站在地主利益方面打击农民起来的理论,明明是地主阶级企图保存封建旧秩序,阻碍建设民主新秩序的理论”,可知毛泽东批判的错误理论是认为农民运动“糟得很”的错误态度;第三小问认识,从材料二“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可知毛泽东对农民运动的认识是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要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18.(1)因素:列强侵略,激发国内民主革命和改革;封建军阀割据混战;五四运动的推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基础。
(2)阶段:学理性阶段和实践性阶段。理论成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影响: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实践指南,使中国最终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形成毛泽东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详解】
(1)因素:依据材料一中“是列强的侵略……而帝国主义的压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巴黎和会的列强‘分赃’丑剧……对他们展开了最激烈的批判——五四运动由此爆发;而俄国十月革命及其政府的反帝立场并宣布放弃沙俄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又赢得了中国民主主义知识分子的普遍同情与好感。”信息可概括得出这一转变的历史因素。
影响:依据材料一中“于是在他们中间走出了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一转变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基础。
(2)阶段:依据材料二中“一是作为知识、思想、学说的马克思主义随着‘西学东渐’而传入中国并逐步传播发展的学理性阶段;二是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实践指南,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践中探索中国革命与建设新路的实践性阶段。”信息可概括得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经历的阶段。
成果: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的主要思想成果有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等。
(3)影响:依据材料二中“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实践指南”、“而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等信息结合所学从使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等方面概括其影响。
19.(1)观点: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李:城市中心论。
(2)举措: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影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3)经验: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实现了道路创新;中共的正确领导。
【详解】
(1)根据材料“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难探索出了革命新道路”“主张城市中心论的李立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是由南昌起义等城市起义的相继失败以及中国的国情决定的;李立三则主张城市中心论,这是由苏联城市暴动的成功经验、共产国际的指示和马列主义的经典论述决定的。
(2)毛泽东为实现“生存和发展”实践举措即为工农武装割据的具体内容,包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对中国近代革命的深远影响可结合所学知识,从促进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方面展开分析。
(3)关于中国革命道路成功的基本经验,由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来看,要尊重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20.(1)内外形势:国民党军对革命根据地的封锁更加严密;国民党军在装备上比红军强大得多;红军在兵源(征兵)、物资(粮食)等方面都已相当匮乏。
(2)失败原因:指导方针:“左”倾错误主导红军的军事指导方针,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守中的消极防御。
客观形势:敌我双方力量悬殊。
【解析】
(1)内外形势:根据“予以严密封锁,使其交通物质,两相断绝,则内无生产,外无接济,既不得活动,又不能鼠窜,固守一隅,束手待毙”得出国民党军对革命根据地的封锁更加严密;根据“没有见到过装甲车……部队一见到(国民党军的)两个铁家伙打着机枪冲过来,就手足无措”得出国民党军在装备上比红军强大得多;根据“长期的战争使扩大红军指标难以如期完成”“粮食问题已经非常严重的摆在我们面前”得出红军在兵源(征兵)、物资(粮食)等方面都已相当匮乏。
(2)失败原因:可从指导方针和客观形势两方面分析,结合所学,“左”倾错误是主要原因,敌我双方力量悬殊是失败的重要客观原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