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9340011468100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同步检测
一、单选题
1.洛川会议是1937年8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召开的扩大会议。该会制定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其“路线”是指
A.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广泛发动群众,实行人民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
2.一位原日本侵华战犯遗愿是将自己的骨灰撒在夏县骡马市场让牲畜踩踏,以赎他在中国山西犯下的罪恶。他所犯下的罪恶主要应该是
A.对平民烧杀淫掠 B.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
C.参与南京大屠杀 D.实行殖民统治
3.“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A.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 B.南京大屠杀惨案
C.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 D.重庆大轰炸惨案
4.“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这首《松花江上》反映的历史事件成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这一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西安事变
5.1936年,范文澜在《大丈夫:范文澜说英雄》序言中写道:“每当外力入侵中国的时候,总有许多忠臣义士,用各种方式参加民族间悲壮的斗争……他们拼出血和生命,去保证民族的生存。”作者发表上述言论的目的是
A.呼吁民众弘扬民主精神 B.强调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C.督促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D.唤起民众抵御外来侵略
6.20世纪30年代初,一群东北作家流亡到内地,他们创作的一批描写东北遭到异族蹂躏的作品迅速流行。这批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B.局部侵华,东北沦陷
C.全国性的抗战爆发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7.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迅速涌现出“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东北抗日救国军”“抗日义勇军”“军民自卫义勇军”“民众自卫团”等各种武装。这表明
A.东北民众自发抵制日寇侵略 B.抗日救国组织得到广泛支持
C.政府需要联合各种抗日力量 D.东北民众贯彻全面抗战路线
8.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刻有:“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让屠刀化铸为警钟;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哭泣,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沉重愿望是
A.以史为鉴,科学发展 B.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C.正视历史,历史不容篡改 D.牢记历史,牢记仇恨
9.1943年美英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他们的一切权利。国民政府要求机关、学校等放假三天,“以资庆祝”;而治外法权在道光时代的人眼中,不过是“以夷制夷”的一种策略罢了。该变化体现出
A.中国外交体制走向近代化 B.主权观念和国家地位变化
C.国民党利用美英抵制日本 D.中国成为列强争夺的重点
10.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一败再败,南京沦陷,“唯武器论”、“亡国论”甚嚣尘上。台儿庄战役之后,“唯武器论”不攻自破,“最重要的是我国军民人心认识对日本人还可一战”。这说明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A.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B.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扭转了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
11.面对列强的屡次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谱写了一曲曲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下列有关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描写按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黄海有幸葬忠骨,马关耻辱血泪飞。”
②“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③“二十九军民族光,挞汝倭国军阀狂
④“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②①④③ D.②④①③
12.1936年9月中共中央指示:目前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在日本继续进攻,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一方面继续揭破他们的退让、妥协,丧权辱国的言论与行动,另一方面要向他们提议要求建立抗日的统一战线。这表明
A.蒋介石抗日态度已根本转变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形成
C.中共党内“左”倾错误得到纠正 D.中共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
13.抗战前,中共在其领导下的地区实行苏维埃制度,全部权力“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1939年,《陕甘宁边区选举体例》规定:“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和文化程度之区别,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反映出,陕甘宁边区政府
A.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B.推动国共合作实现
C.实行统一战线政策 D.实践武装割据思想
14.杨奎松在《实事求是地总结抗战史的经验与教训》中说:“抗战之伟大,原本在于近百年来一盘散沙、四分五裂,倍受列强欺凌侵略的中华民族,终于有了举国一致奋起抵抗的一天……”这实质上反映了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 B.中国获得了真正的民族独立
C.中国一直处于分裂状态 D.抗战期间各派别彻底放弃前嫌
15.某同学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文字:“1937年9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宣言,声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中共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该同学不知该材料的真伪。以下是对此材料真伪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A.应该是真的,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始终坚持三民主义
B.应该是真的,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共再次合作而做出了努力
C.应该是假的,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的目标是反对日本侵略
D.应该是假的,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与三民主义格格不入
16.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
B.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C.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D.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
二、材料分析题
17.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量的、客观的历史事实就是如此:从九一八事变、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后,包括中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队在内的中国民众,正式揭开了抵抗侵略的抗日战争。哪里有日本的侵略,哪里就一定有中国人的抵抗。尽管在卢沟桥事变前,中国民众的抗日战争几乎未能得到国民党政府的支持,但是,此时的抗日战争仍然沉重地打击了侵略者。
——李殿元《抗战八年当为十四年论》
材料二 中共中央再郑重向全国宣言:
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
……
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起来,为巩固民族的团结而奋斗!为推翻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而奋斗!胜利是属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胜利万岁!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观点。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卢沟桥事变前中国抗战的特点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宣言发表有何意义。中国共产党在斗争实践中是如何落实以上内容的?
18.反封建、反侵略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人认为,中国的辛亥革命是失败的,其作用是表面的,它没有引起社会革命。但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成功的,它结束了整个君主政体,使之合法化的宇宙思想也崩溃了。
——摘编自《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杭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摘编自习近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等
材料三 二战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对儿子小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摘自杨天石《开罗会议前后侧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辛亥革命的意义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伟大历史意义。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孙中山)说:“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个好朋友……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
——宋庆龄《儒教与现代中国》
(1)材料一体现了孙中山的哪一政策主张?该政策是怎样得到确立的?
材料二 庐山蒋委员长钧鉴;日寇进攻卢沟桥,实行其武装夺取华北之已定步骤……红军将士愿在委员长领导之下为国家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地卫国之目的。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九人联名电报(1937年7月8日)
(2)列举中国共产党实现上述承诺的一项史实。
材料三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共产党人》发刊词
(3)联系材料一、材料二,论证“统一战线是战胜敌人的武器”。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二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三 恩格斯1893年10月10日给俄国友人尼?丹尼尔逊复信中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典型例证。
(2)据材料二,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
(3)通过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说明材料三观点的合理性。
参考答案
1.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洛川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故选D;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上制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A排除;1935年中共发表的“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B排除;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C排除。故选D。
2.A
【详解】
据材料“山西”“他所犯下的罪恶”结合可知,1937年8月日军对山西疯狂进攻同时进行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作为侵华罪犯个人,在山西犯下的罪恶主要是对平民烧杀淫掠,A项正确;“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南京大屠杀”,均与山西关联不大,排除B、C两项;“殖民统治”,这属于日本政府的行为,而不是他个人,排除D。
3.B
【详解】
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可知,这段文字反映的是南京大屠杀惨案,故B项正确;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完全沦陷,故A项错误;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指的是1937年七七事变,故C项错误;重庆大轰炸开始于1938年,故D项错误。
4.A
【详解】
根据材料中的“松花江上”“抗日战争的起点”等信息可知,这一事件是九一八事变,故选A。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均发生于1937年,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而此时日本早已发动了侵华战争,故排除BCD。
【点睛】
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地位,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材料中的空间信息及对于该事件的评价性描述。
5.D
【详解】
由材料信息“每当外力入侵中国的时候,总有许多忠臣义士,用各种方式参加民族间悲壮的斗争……他们拼出血和生命,去保证民族的生存”并结合1936年的时间信息可知,作者发表上述言论的目的是希望号召民众一起来抵御日本的侵略,故D项正确;材料信息未涉及民主精神,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建立民族统一战线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故C项错误。
6.B
【详解】
从“20世纪30年代初”“ 一群东北作家流亡到内地”“东北遭到异族蹂躏的作品”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些作品与“九一八事变”有关。1931年爆发“九一八事变”,日本局部侵华,东北很快沦陷,故B项正确;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时间在19世纪末,故A项错误;全国性的抗战爆发在1937年,故C项错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1950年,故D项错误。
7.A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东北抗战。“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因此东北涌现的抗日武装基本都是民众自发抗日行为,故A正确;B项“得到广泛支持”说法绝对,故B错误;材料未体现政府的作用,故C错误;全面抗战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1937 年洛川会议提出的,时间不符,故D错误。
8.B
【详解】
本题考查了南京大屠杀。根据“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可知题意主要反映了中国人民勿忘历史,珍爱和平的愿望。A、C项均未能全面涵盖题意,特别是没有体现出珍爱和平的题意主旨,故排除;“牢记仇恨”与题意主旨相悖,故排除D项。故选B。
9.B
【详解】
依据题干中“国民政府要求机关学校放假三天”“治外法权在道光时代的人眼中,不过是‘以夷制夷’的一种策略罢了”等信息可得出当时国人主权观念意识的增强和国家地位的变化,故B项正确;依据材料中“1943年”可得出这一时期正处于中华民族扩展时期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期,据所学可知,促进中国外交体制走向近代化应该是总理衙门的设置,故A项排除;材料中阐释的是英美放弃在中国的治外法权,与“国民党利用英美抵制日本”无关,故C项排除;结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背景,可知“中国成为列强争夺的重点”的表述不合史实,故D项排除。
10.A
【解析】
由材料“台儿庄战役之后,‘唯武器论’不攻自破,‘最重要的是我国军民人心认识对日本人还可一战’”可以得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鼓舞全国人民抗战的斗志,A符合题意;B是平型关大捷的作用;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C不正确;D与史实不符。
11.C
【详解】
“黄海有幸葬忠骨,马关耻辱血泪飞。”描写是1894年的甲午海战;“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描写的是1876年至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二十九军民族光,挞汝倭国军阀狂”描写的是1933年二十九军长城抗战;“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描写的是反割台斗争,开始于1895年。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正确的时间排序是C,排除A、B、D。
12.D
【详解】
由材料“目前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另一方面要向他们提议要求建立抗日的统一战线”可知,此时中共已经意识到联蒋抗日的重要性,其态度已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故选D项;根据材料“一方面继续揭破他们的退让、妥协,丧权辱国的言论与行动”可知,当时蒋介石的抗日态度并未根本转变,排除A项;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基本形成,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B项;中共党内“左”倾错误在1935年遵义会议上已经得到纠正,排除C项。
13.C
【详解】
据材料“939年,《陕甘宁边区选举体例》规定:“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和文化程度之区别,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知,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统一战线政策,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C正确;据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还不是执政党,故A说法错误;据材料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已经正式确立,B说法错误;D与材料无关。
14.A
【详解】
材料“原本在于近百年来一盘散沙、四分五裂,倍受列强欺凌侵略的中华民族,终于有了举国一致奋起抵抗的一天……”强调的是抗日战争推动了中华民族走向联合,这种联合体现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A选项符合题意;中国获得了真正的民族独立是在新中国成立后,B选项排除;近代中国走向分裂是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一直处于分裂的表述不符合中国的基本史实,因此C选项排除;抗战期间各派别彻底放弃前嫌的说法过于绝对,D选项排除。
15.B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与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表示服从国民政府,改编工农红军,据此判断,应该是真的,故B项正确;A项错在“始终”,应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的目标是反对日本侵略”,排除C项;D项“格格不入”明显错误,排除。
16.B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给出的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在山东根据地的势力范围从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不断扩大和加深的趋势,这说明国共力量对比变化的趋势逐渐加强,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的相关信息,故A项不符合题意。工农武装割据是土地革命时期的政策,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不符合题意。儿童、妇女、青年、农民、工人等本来就在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组织范围内,并不能说明统一战线范围的扩大,故D项不符合题意。
17.(1)核心观点:抗日战争历时十四年而非八年。
特点:自发抵抗日军侵略;范围广,从东北到华北以及全国;群众基础广泛,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队在内的中国民众投入抗日中来;各抗日力量没有联合起来,各自为战。
意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促进了中华民族新觉醒,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抗战实现。
实践: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改编红军,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将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详解】
(1)第一小问,核心观点,根据材料一信息及材料出处“《抗战八年当为十四年论》”可以得出。第二小问,特点,卢沟桥事变前中国抗战的特点根据“包括中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队在内的中国民众”等可以得出,即自发抵抗日军侵略;范围广,从东北到华北以及全国;群众基础广泛,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队在内的中国民众投入抗日中来;各抗日力量没有联合起来,各自为战。第三小问,意义,从促进了中华民族新觉醒,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等角度分析。
(2)第一小问,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即该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抗战实现。第二小问,实践,根据相关斗争史实回答即可,如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改编红军,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将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18.(1)辛亥革命有巨大的历史功绩,它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但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或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意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作用是表面的,没有引起社会革命。(积极性答对四点即可。局限性答对三点即可)
(2)洗刷了近代以后中国屡遭外来侵略的民族耻辱;极大地增强了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造条件);极大地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是世界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
【详解】
(1)意义:根据材料“它结束了整个君主政体,使之合法化的宇宙思想也崩溃了”可知,辛亥革命它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从政治建设方面看,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从经济发展角度看,辛亥革命后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从局限性看,根据材料“其作用是表面的,它没有引起社会革命”可知,辛亥革命作用是表面的,没有引起社会革命;从政治层面看,辛亥革命并未彻底推翻封建制度;从民族独立角度看,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从革命任务来看,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2)意义:根据材料“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杭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可知,抗日战争胜利洗刷了近代以后中国屡遭外来侵略的民族耻辱,极大地增强了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造条件),极大地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根据材料二“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可知,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是世界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
19.(1)联共: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通过了反对帝国主义和打倒军阀的主张,确认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原则,从事实上确立了联共政策。
(2)红军主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
(3)示例: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卢沟桥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全民族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可见,中国只有建立统一战线,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起来,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取得革命的胜利。
【详解】
(1)政策主张,根据材料“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个好朋友”“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联合的主张,即联共的主张;确立,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在广东召开国民党一大,通过了反对帝国主义和打倒军阀的主张,制定以党内合作方式合作的形式,确立了联共政策。
(2)根据材料“红军将士愿在委员长领导之下为国家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地卫国之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一三事变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在西北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分别任正副总指挥;把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开赴抗日前线。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共两党在中国历史上有两次合作,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重要影响。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开始,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在各地工农群众的支持下,北伐军连克武昌、九江、南昌,并收回汉口、九江以租借地,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卢沟桥事变后,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进行了全民族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可见,统一战线是战胜敌人的武器。
20.(1)细菌战、毒气战、南京大屠杀。
(2)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美国投放原子弹;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不全面。忽视了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作用。
(3)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抗日战争的胜利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解析】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其影响。
(1)结合所学史实回答即可,诸如细菌战、毒气战、南京大屠杀等。
(2)从材料我们可以归纳出美国因素(海军、原子弹)、苏联因素、综合因素等,材料显然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即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关键作用。
(3)主要理解日本两次侵华战争对于中国历史进程客观上的推动作用,这两次战争分别是中日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