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4张PPT)
飞红滴翠记黄山
柯蓝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黄山之雄甲宇内,幽秀灵齐聚后海”
白云景区之步仙桥
百步云梯
潮涌狮子峰
初入山峦
峰锁云海(西海大峡谷)
怪石
迎客松
送客松
黄山日出
黄山日落
排山倒海
七彩云霞
涛声如雷
黄山之雄甲宇内,幽秀灵齐聚后海。
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 南北约40公里,东西约30公里,全山面积大约1200平方公里,号称五百里黄山。属黄山市管辖。传说是中华祖先——轩辕黄帝修身炼丹而飘然成仙的地方。黄山千峰竞秀,万壑峥嵘。有名可指的就有72山峰,其中“莲花”、“光明顶”、“天都”三大主峰,均在海拔1800米以上,拔地极天,气势磅礴,雄姿灵秀。
黄山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争辉,尤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称著于世。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两游黄山,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赞誉。
黄山风景区被誉为国 之 瑰宝、世界奇观,已成为中华 民族壮丽山河的象征。集泰山 之雄伟、华山之险峻、恒山之 烟云、庐山之飞瀑、雁荡之巧 石、峨嵋之秀丽于一体。号称“天下第一奇山”。自然分布有原生种质植物1450种,是中国南方的植物资源宝库。黄山的高山密林溪流中,还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动物,其中鱼类有24种,两栖类20种,爬行类38种,脊椎动物300种。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和世界文化遗产地,
黄山奇,奇的令人着迷。
无论是万物复苏的春天,飞瀑点翠的夏日抑或是满山红遍的秋色,玉砌冰雕的冬景,全无人工斧凿的痕迹。
黄山美,美的令人心醉。
群峰巍峨、巧石林立、劲松苍翠、云雾缥缈、幽谷深泉、鸟语花香, 素有“人间仙境”之称。
一品黄山 神游仙境
鳌鱼驮金龟
1.标画:用()标示出课文中所写的景物及转换写景角度的词语,用“ ”圈画能表现这些景物特征的语句。
2.思考:在认真标画的基础上,归纳出黄山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各有什么特点?
3.表达:根据归纳出来的景物及特点,适当参考文中写景角度的变化,用连贯的语言有序地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一下黄山的美丽。
一品黄山 神游仙境
一品黄山 神游仙境
奇峰——高耸入云 险峻万分
古松——苍翠奇特 万古常青
怪石——巧石林立 千姿百态
云海——澜翻絮涌 皎洁柔美
日出——瑰丽辉煌 令人神往
温泉——温度适宜 温馨解乏
梦笔生花及笔架峰
猪八戒吃西瓜(北海清凉台下)
仙人背包 (北海)
黄山飞来石
西海大峡谷悬崖上修的“路”
天都晨吟
奇松怪石
黄山雪松
雪 帘
飞龙瀑
黄山天都峰
山在虚无飘渺间
温泉
二品黄山 仙境探秘
找出揭示黄山之美成因的有关章节
分析黄山之美的形成原因
1.自然的鬼斧神工:
日晒雨淋,水流侵蚀——“雕刻”“装饰”
气候变冷,冰川侵蚀—— 造型奇特
2.人类智慧的点化
三品黄山 装点仙境
松鼠跳天都
猪八戒吃西瓜
猴子观海
猴子观太平
1.为这几幅图片上的奇石各起一个名字。
2.模仿课文或影片的描述,选择其中一个写一段解说词。
黄山怪石
黄山怪石
黄山怪石
黄山怪石
请为你家乡的某个景点
写一段解说词
黄山日出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飞红滴翠记黄山》精品同步练习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
地壳 玫瑰 虬枝 云xiāo 崛起
山峦 稠密 沟hè 温馨 花苞
二、默写诗句。
1.江山如此多娇, 。 2.沉舟侧畔千帆过, 。
3.绿树村边合, 。 4.晴川历历汉阳树, 。
5. ,草色遥看近却无。6. ,各领风骚数百年。
三、三、下面是某节目主持人所说的一段话,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现在,有请歌坛新秀雨菲小姐。②雨菲小姐德高望重,演技精湛,③当上了本届十佳青年歌手的荣誉称号。④她演唱的《梦在飞翔》也荣登“十大金曲排行榜”。让我们用掌声向她表示热烈的祝贺。⑤雨菲小姐自登上歌坛以来,多年以来,一直不断地努力,终于实现了她的梦想。⑥下面,请她为我们演唱《梦在飞翔》。
⑴语言不简明的一处是 。(只填序号)
⑵语言不得体的一处是 。
⑶句子成分搭配不当的一处是 ,应改为
四、在“献给母亲的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林晓梅同学深情地赞美了自己的母亲。请你参照画线的文字,展开联想想像。仿写一个句子,同唱一首献给母亲的歌。
母亲得知我生病,急匆匆赶到我的病床前。我微微睁开双眼,发现母亲正悬祥地看着我,那是一种怎样的眼神啊!那是晨曦对娇花的沐浴,那是春风对碧水的轻抚,那是____
。
五、(一)阅读课文第17节,回答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内容。
2.“人们就屏住了呼吸,等待着,盼望着”写出了人们 什么心情。
3.“这呼声中充满了兴奋,但又带有节制”,请你分析“兴奋”和“节制”的原因。
4.文段在描写日出时把天与人交织在一起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 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语句,并进行赏析。
(二)榕树,生命进行曲(节选)
刘再复
我爱恋的榕树,不知道使多少陌生人为它兴叹过,倾倒过。
真是太壮阔了。只要你接近它,就会感到它的全身,都充满着一种最动人的东西,这就是生命。
善于思辩的哲学家说,美就是充满生命的人和物。我相信,因为榕树,我才相信。
于是整个童年时代与少年时代,我都在观赏这种洋溢着生命的大树。
我喜欢这种绿色世界在无风中的平静、雍容、丰盛、满足,像沉默的大山一样岿然而立。
我更喜欢它在风中的时刻。榕树的每一片绿叶,都像风帆那样善于捕捉最弱的微风。因此,当轻风吹拂的时候,它的叶子就会颤动起来,刹那间,树上好像千百万绿色的蝴蝶,在一开一翕地扇着翅膀,共同编织着生命的织绵。
更使我陶醉的是雄风吹动的时候。此时的榕树,瞬息间从沉默的大山变成汹涌的大海,波浪在树梢上澎湃着,时时发出拍打蓝天的沙沙响声。
有一位很重感情的北方朋友告诉我,他第一次见到南国土地上的高大榕树时,几乎吓呆了。榕树那企图笼罩大地的浓阴,那企图吞没白云的树冠,那企图饮尽地下全部水分的根群,那陡立而又弯曲多节的巨枝所构筑的殿廊、山脉、峡谷和道路,一起在放射着生命的光波与音波。这种柔和而强大的波浪,把他的心灵摇撼得很久很久。
在撼动中,他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另一种强大的生命所照明,所溶解,所征服。觉得自己完全被这种强大的生命所俘虏,并且被剥夺了身上的渺小、卑琐、颓唐与消沉。在树下,澄清的空气中,他觉得自己的灵魂升腾起来了,仿佛也变成了一只扇动着翅膀的绿蝶,也在这个充满生命的葱茏世界中快乐地翔舞。
我比这位北国的友人更了解榕树,生命里积淀着更多的榕树的碧叶。
小时候我迷恋过一棵倔强的小榕树。它就在几乎没有泥土的地方发展它的生命。它那生的征程,就在我家屋后的一块浑圆形的岩石上进行。大约三年时光,我一直追随着它的足迹,注视着它那平衡而坚实的脚步。
我不知道它是在岩缝的哪一处破芽而出,只看着它从缝穴里长出来的最初的嫩枝。这株嫩枝在岩石的悬崖上,沉着地、缓慢地跋涉,攀登,开拓着本没有路的路,本没有前方的前方。当它发现岩石身上的小坑洼处,有一点薄薄的尘土,就果断地在那里扎下了根,扎下一个营寨,然后又向前伸延,迈进,不倦地继续寻找着前方险峻的路,险峻的希望。
更使我惊讶的是,它在找不到任何营寨的时候,竟从生命深处撒出一束根须,像蚕儿抛出的银丝。柔韧的丝朝下生长,直至亲吻到地面上的小草。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所谓气根。在没有泥土的时候,气根凭借它奋发的天性,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然后把自己养育成榕树另一翼的生命线。
突破、挣扎、发展、挺进,这是一支青绿色的生命进行曲,这是一支铁流似的生命凯旋曲。
正是这支无声、无畏的歌,把巍峨的韧性,第一次灌进了我的贫穷而干旱的童年,灌进了我的还在襁褓中的人生。
1.从上文看,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情感有: (用文中词语填空)
2.“(我)生命里积淀着更多的榕树的碧叶”一句中“碧叶”的意思是:
3.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3.作者说“我比这位北国的友人更了解榕树”,作者还了解到榕树的哪些特点?
4.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请你以读书笔记的形式,摘录两处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并作简要的点评。(友情提醒:点评,可谈语句的表达效果,可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飞红滴翠记黄山》精品预习案
(答案见配套的教案上)
学习目标
1.根据文章有关介绍,归纳黄山之美形成的独特原因。
2.能分析精彩语段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各种表达方式的含义或作用。
3.通过多项拓展性读写活动,能用语言文字表达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积累
积累字词:
了解作者:
学习纲要
1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
2.再度课文,理清本文的结构。
3.认真阅读课文,从中归纳出形成黄山之美的独特的原因。
4.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语句进行赏析(不少于两句)。
5.用精炼的语言为黄山这座自然文化遗产写一段导游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飞红滴翠记黄山
一、教学目标
1.能抓住景物特点,根据写作角度的变化,有序介绍黄山的景色。
2.根据文章有关介绍,归纳黄山之美形成的独特原因。
3.能分析精彩语段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各种表达方式的含义或作用。
4.通过多项拓展性读写活动,能用语言文字表达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多项拓展性读写活动,能用语言文字表达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长江之滨,耸立着一座堪称人间仙境的名山——黄山。它是一幅天然的画卷,一首无声的诗歌,一曲凝固的旋律。它是首批国家级十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1990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受世界保护的人类自然遗产目录,更成了全人类的瑰宝。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美文《飞红滴翠记黄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人间仙境,一起去领略黄山那份独特的美。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要能够了解黄山,到底美在哪里,为什么会这样美以及课文是怎样来表现这种美的。
教学板块之一:一品黄山 神游仙境
课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奇峰——高耸入云 险峻万分 古松——苍翠奇特 万古常青
怪石——巧石林立 千姿百态 云海——澜翻絮涌 皎洁柔美
日出——瑰丽辉煌 令人神往 温泉——温度适宜 温馨解乏
教学板块之二: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讨论并归纳: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及黄山的地理位置、面积。
第二部分(3自然段):写地质史上,黄山的形成。
第三部分(4~18自然段):写黄山诸景。
第一层(4~14自然段):写黄山峰、石、松。
第二层(15自然段):写黄山的烟云。
第三层(16~17自然段):写黄山日出。
第四层(18自然段):写黄山的温泉。
教学板块之三:三品黄山 仙境探秘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课文的阅读,神游了这座奇特的名山,充分领略了黄山“是祖国大地上的一块瑰宝”的深刻含义。那么,黄山这种独特的美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在课文的有关章节中,作者作了专门的介绍,请同学们找出这些章节并认真阅读,从中归纳出形成黄山之美的独特的原因。
1.找出揭示黄山之美成因的有关章节
2.分析黄山之美的形成原因
明确:1.自然的鬼斧神工:
日晒雨淋,水流侵蚀——“雕刻”“装饰”
气候变冷,冰川侵蚀—— 造型奇特
2.人类智慧的点化。
教学板块之四:词海拾贝
请大家灵活地恰当地运用老师提供的一些词语,运用各种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撷取某一感受最深的景点,写一段100字左右的赞美黄山的话。
灵活恰当选用以下词语,就感受最深的景点写一段话赞美性的话。
仙山琼阁 万壑藏云 千姿百态 昂首苍穹 斧劈刀削
如愿以偿 神游天外 思绪万千 浮想联翩 心往神驰
示例:黄山的迎客松屹立在有仙山琼阁之称的玉屏楼上,千百年来一任风吹雨袭,冰雪欺凌,仍然昂首苍穹,秉一份执着,带一种谦虚,携一片热情,迎接着日落日出,见证了沧海桑田。每当看到她的形象,总不免使我思绪万千、浮想联翩。
刚才大家讨论得很热烈,有的同学可能已看出了老师的问题,有的同学对老师写的可能有溢美之词。其实,老师写得并不怎的好,主要问题有两个:一、在词语的选用上,虽然做到了灵活,但并不很恰当,有些生硬,“思绪万千”和“浮想联翩”连用,有重复之嫌;二、与原文对照,老师的语言过于抒情化,缺少具体的对黄山松形态的描写,这就使后来的抒情显得突兀,没有水到渠成的感觉。
教学板块之五:体会感情
通过大家刚才的赏析点评,同学们对黄山之美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文章题目是“飞红滴翠记黄山”,同学们能根据课文内容说说“飞红”指什么,“滴翠”又是指什么吗?
相信同学们在课文上已经找到了答案。
明确:飞红——黄山日出
滴翠——青山苍松
黄山那么多美景,为什么作者特别青睐黄山的日出和苍松呢?我们还是有必要把课文描写日出和苍松的有关段落再来读一读。请同学们先把第16、17两个自然段再读一遍,边读边画出表示作者感情的语句,并从中归纳出作者为什么特别偏爱黄山日出的原因。这次老师和大家一起读。
(彩显天都峰图片,加背景音乐)
刚才我们一起又把课文美美得读了一段,不知大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得怎么样了?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作者在描写黄山日出时,除了进行正面描写外还与泰山日出做比较,文中这么写道:“如果说泰山的旭日东升是庄严神圣的话,那么黄山日出则是无比的瑰丽、壮观、辉煌!”这个句子实际上是把握作者感情的关键句。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理解,老师给大家链接了这么一段材料
泰山名气太大,还在于历代帝王来泰山封禅祭祀,这使得泰山成为国泰民安的象征。其实泰山“五岳之首”的荣耀并不仅仅在于泰山的“气通帝座”,而其尊贵之因也在于它雄踞于泱泱大国之东,迎喷薄朝阳、看沧桑巨变、拱护神州、不怒而威的非凡资质,更实实在在代表着炎黄儿女处惊不变、“泰然自若”的气度和彰显着华夏子孙捧日擎天、“稳如泰山”的风采。——选自《泰山秋思》
下面,就请同学们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1.作者为什么特别青睐黄山的日出和苍松?
2.从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相信大家都已经找到了答案,文中描写苍松道“无论何种姿态,都显示出顽强的万古常青的生命力,不怕长年的风吹雨打,冰雪欺压,屹立于悬岩危石之上,昂首苍穹”,读了这段文字深刻于我们脑海的相信一定是一种不屈的精神,一份顽强的意志,一种倔强的生命力!
而通过刚才的诵读,我们不难发现黄山的日出“瑰丽、壮观、辉煌”,它“给天下万物以无限的生机和柔美的抚爱”“给那些勇于在困难中奋斗的人们以新的启迪。”也正因此,作者在黄山如许景色中也就对日出和苍松格外青睐了。
与之同时,作者热爱自然,歌颂生命,勇于创新,志在超越的感情也就溢于言表、跃然纸上了。
教学板块之六:语段赏析
黛玉曾写这么一句诗,叫“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好的文章读着都就会使人有“口齿噙香”的感觉。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作批注;用圈点勾画加批注的方法进行赏析。
示例:
1.破石而出,寿逾千年,一根长枝低垂伸展,仿佛一位殷勤的主人伸出手臂在迎接远方来客,招手致意。
这段文字把黄山松描写得神形兼备,“殷勤”,“招手致意”拟人手法运用得很贴切。使人看后对千年老松顿生亲切之感。寥寥数语把黄山松的形态、气质全都展示了出来,令人顿生敬佩之情,好一个黄山松!
2.“万绿丛中,千峰竞秀,万壑藏云,郁郁葱葱,飞红滴萃”。
总写黄山的美景,四字词排列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语言简洁而景象万千。
3.“两侧斧劈刀削般的悬崖峭壁……登山的男女老少,一个接着一个,如同一条悬空的彩带,飘动在万绿丝中。”
“斧劈刀削”形象地表现了石阶的陡,几乎是垂直的了,“如同飘动的彩带”虽然给人美感,但也给人摇摇欲坠的感觉。这两句很准确地表达出黄山石阶又陡又险的特点,看后有使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4.“放眼望去,群峰起伏,云海翻涌,山峰若隐若现,就像航船、岛屿飘浮在汪洋大海上。”
作者把静态的山峰写动起来了。起伏的群峰,就像汪洋大海中的航船和岛屿。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5.“破石而出,寿逾千年,一根长枝低垂伸展,仿佛一位殷勤的主人伸出手臂在迎接远方来客,招手致意。”
这段文字把黄山松描写得神形兼备,“殷勤”,“招手致意”拟人手法运用得很贴切。使人看后对千年老松顿生亲切之感。
6.“不少就长在峭壁岩缝之中,针叶短粗稠密,顶平如削,干曲枝虬,苍翠奇特,形状千变万化,有立有卧,有挺拔,有俯仰,有斜插,有侧挂。显示万古长青的生命力,不怕风吹雨打,冰雪欺压,屹立于悬岩危石之上,昂首苍穹。”
寥寥数语把黄山松的形态、气质全都展示了出来,令人顿生敬佩之情,好一个黄山松!
7.“‘猴子观海’是一只石猴蹲在狮子峰顶,也真难为它有这么好的耐心,千万年来一动不动地观望着眼前飘逝的烟云。”
“真难为它”“一动不动”写出了作者的怜爱之心,写出了石的巧、趣。
8.第15自然段写了黄山烟云的柔美:“轻盈”、“皎洁”、“飘舞”写出了烟云与山峰的关系,“恋人”“难舍难分”,写出了烟云使黄山成了梦幼的艺术之宫,成了人间仙境。
9.“啊,太阳!人们对它的情感,在自然界中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比拟的。……”
这段作者的情感达到了高潮,高声赞美这“给万物以无限生机和柔美的太阳”,即使是落日也“给人们留下新的启示”。黄山观日给出了作者无穷无尽的遐想。如果把整篇课文比作一首乐曲的话,黄山日出应该是最高亢、最辉煌的乐章。
教学板块之七:指点江山
黄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江山如此多娇”是毛主席给它的题词,“风景如画”是朱德元帅对它的赞誉。连我们的江泽民主席也曾为它题诗一首“遥望天都倚客松,莲花始信两飞峰。且持梦笔书奇景,日破云涛万里红。”
你能用精炼的语言为黄山这座自然文化遗产写一段导游词吗?
提供材料:
江山如此多娇——毛泽东
风景如画——朱德
请用精炼的语言为黄山这座自然文化遗产写一段导游词。
《登黄山偶感》
江泽民·
遥望天都倚客松,莲花始信两飞峰。
且持梦笔书奇景,日破云涛万里红。
板书设计:
教后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飞红滴翠记黄山》精品同步练习(答案)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
地壳 玫瑰 虬枝 云xiāo 崛起
山峦 稠密 沟hè 温馨 花苞
二、默写诗句。
1.江山如此多娇, 。 2.沉舟侧畔千帆过, 。
3.绿树村边合, 。 4.晴川历历汉阳树, 。
5. ,草色遥看近却无。6. ,各领风骚数百年。
三、下面是某节目主持人所说的一段话,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现在,有请歌坛新秀雨菲小姐。②雨菲小姐德高望重,演技精湛,③当上了本届十佳青年歌手的荣誉称号。④她演唱的《梦在飞翔》也荣登“十大金曲排行榜”。让我们用掌声向她表示热烈的祝贺。⑤雨菲小姐自登上歌坛以来,多年以来,一直不断地努力,终于实现了她的梦想。⑥下面,请她为我们演唱《梦在飞翔》。
⑴语言不简明的一处是 ⑤ 。(只填序号)
⑵语言不得体的一处是 ② 。
⑶句子成分搭配不当的一处是 ③ ,应改为 把当上改为获得。
四、在“献给母亲的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林晓梅同学深情地赞美了自己的母亲。请你参照画线的文字,展开联想想像。仿写一个句子,同唱一首献给母亲的歌。
母亲得知我生病,急匆匆赶到我的病床前。我微微睁开双眼,发现母亲正悬祥地看着我,那是一种怎样的眼神啊!那是晨曦对娇花的沐浴,那是春风对碧水的轻抚,那是____①冬天阳光对白雪的亲吻 示例②明月对清泉的细语_________ ___ 。
五、(一)阅读课文第17节,回答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内容。
黄山日出无比瑰丽、壮观、辉煌的景象。
2.“人们就屏住了呼吸,等待着,盼望着”写出了人们 什么心情。
等待日出的激动、兴奋
3.“这呼声中充满了兴奋,但又带有节制”,请你分析“兴奋”和“节制”的原因。
“兴奋”是因为“太阳露出它那耀眼的光辉”
“节制”是因为“大家都不愿意破坏这黎明前的光辉”
4.文段在描写日出时把天与人交织在一起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天”与“人”两者是紧密联系的,天色变化引发人们的神情、心情的变化,从人的神情、心情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天际的变化。
5.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语句,并进行赏析。
(二)榕树,生命进行曲(节选)
刘再复
我爱恋的榕树,不知道使多少陌生人为它兴叹过,倾倒过。
真是太壮阔了。只要你接近它,就会感到它的全身,都充满着一种最动人的东西,这就是生命。
善于思辩的哲学家说,美就是充满生命的人和物。我相信,因为榕树,我才相信。
于是整个童年时代与少年时代,我都在观赏这种洋溢着生命的大树。
我喜欢这种绿色世界在无风中的平静、雍容、丰盛、满足,像沉默的大山一样岿然而立。
我更喜欢它在风中的时刻。榕树的每一片绿叶,都像风帆那样善于捕捉最弱的微风。因此,当轻风吹拂的时候,它的叶子就会颤动起来,刹那间,树上好像千百万绿色的蝴蝶,在一开一翕地扇着翅膀,共同编织着生命的织绵。
更使我陶醉的是雄风吹动的时候。此时的榕树,瞬息间从沉默的大山变成汹涌的大海,波浪在树梢上澎湃着,时时发出拍打蓝天的沙沙响声。
有一位很重感情的北方朋友告诉我,他第一次见到南国土地上的高大榕树时,几乎吓呆了。榕树那企图笼罩大地的浓阴,那企图吞没白云的树冠,那企图饮尽地下全部水分的根群,那陡立而又弯曲多节的巨枝所构筑的殿廊、山脉、峡谷和道路,一起在放射着生命的光波与音波。这种柔和而强大的波浪,把他的心灵摇撼得很久很久。
在撼动中,他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另一种强大的生命所照明,所溶解,所征服。觉得自己完全被这种强大的生命所俘虏,并且被剥夺了身上的渺小、卑琐、颓唐与消沉。在树下,澄清的空气中,他觉得自己的灵魂升腾起来了,仿佛也变成了一只扇动着翅膀的绿蝶,也在这个充满生命的葱茏世界中快乐地翔舞。
我比这位北国的友人更了解榕树,生命里积淀着更多的榕树的碧叶。
小时候我迷恋过一棵倔强的小榕树。它就在几乎没有泥土的地方发展它的生命。它那生的征程,就在我家屋后的一块浑圆形的岩石上进行。大约三年时光,我一直追随着它的足迹,注视着它那平衡而坚实的脚步。
我不知道它是在岩缝的哪一处破芽而出,只看着它从缝穴里长出来的最初的嫩枝。这株嫩枝在岩石的悬崖上,沉着地、缓慢地跋涉,攀登,开拓着本没有路的路,本没有前方的前方。当它发现岩石身上的小坑洼处,有一点薄薄的尘土,就果断地在那里扎下了根,扎下一个营寨,然后又向前伸延,迈进,不倦地继续寻找着前方险峻的路,险峻的希望。
更使我惊讶的是,它在找不到任何营寨的时候,竟从生命深处撒出一束根须,像蚕儿抛出的银丝。柔韧的丝朝下生长,直至亲吻到地面上的小草。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所谓气根。在没有泥土的时候,气根凭借它奋发的天性,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然后把自己养育成榕树另一翼的生命线。
突破、挣扎、发展、挺进,这是一支青绿色的生命进行曲,这是一支铁流似的生命凯旋曲。
正是这支无声、无畏的歌,把巍峨的韧性,第一次灌进了我的贫穷而干旱的童年,灌进了我的还在襁褓中的人生。
1.从上文看,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情感有:喜欢 陶醉 迷恋 惊讶(用文中词语填空)
2.“(我)生命里积淀着更多的榕树的碧叶”一句中“碧叶”的意思是:
榕树的精神品格
3. 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北方朋友为榕树的强大生命力所震撼,所鼓舞,从而使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得以升华。
3.作者说“我比这位北国的友人更了解榕树”,作者还了解到榕树的哪些特点?
顽强而默默无闻 沉稳而奋发进取
4.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请你以读书笔记的形式,摘录两处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并作简要的点评。(友情提醒:点评,可谈语句的表达效果,可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示例:①“此时的榕树……沙沙的响声。”运用比喻、夸张手法,形象表现榕树沉稳的特点,突出其强大旺盛的生命力。 ②“它在找不到任何营寨的时候……像蚕儿抛出的银丝。”“撒”“抛”两个动词,用得生动传神,表现了榕树顽强的生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