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教科版
六年级上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
教科版科学
六年级上册
2.3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教学目标:
1.“日心说”和“地心说”都是人类认识地球运动以及宇宙的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学说。
2.地球会绕地轴自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3.地球还会绕着太阳公转。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材料,认识地球的运动状态,了解“日心说”的主要观点,并利用它指导模拟实验,最终成形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解释。
认识“日心说”的科学性的证据,理解两种学说的推理过程。
复习回顾
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
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
复习回顾
昼夜交替模拟实验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当地球自转一圈时,被太阳光照到就是白天,没有的就是夜晚。
复习回顾
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设有哪些?
1.假定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球转。
2.假定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假定地球自转,太阳不动。
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光是从哪里来的?
通过上节课的模拟实验,我们发现,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可以有多种方案,它们的本质不同是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状态的不同,只有明确地球的运动状态,才能知道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原因。
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历史上人们对地球的运动有过哪些看法呢?
模拟实验告诉我们,对昼夜现象的解释有多种可能,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历史上人们对地球的运动有过哪些看法呢
情景导入
关于地球的运动状态,历史上有过两种非常经典的学说,让我们走进历史,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
同学们、你们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吗?
设置疑问
推测地球会绕什么自转?
疑问一
设置疑问
推测地球还会绕着什么公转?
疑问二
视频:太阳系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探索一:阅读资料
探索要求:方法:对比阅读两种学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要求:一边阅读一边记录关键信息。
思考:两种理论模型的科学证据有哪些,小组内交流阅读心得。
总结:地球真实的运动状态。
新知讲解
探索一:阅读资料
探索人物:最初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经亚里士多德完善,又让托勒密进一步发展成为“地心说
新知讲解
探索一:阅读资料
探索观点:1.地球是球体。
2.地球是静止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
3.所有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转。
新知讲解
探索一:阅读资料
探索依据: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
新知讲解
探索一:阅读资料
探索成就:地心说最重要的成就是运用数学计算行星的运行,托勒密还第一次提出“运行轨道”的概念,设计出了一个本轮均轮模型。
新知讲解
探索一:阅读资料
探索错误:地心说是世界上第一个行星体系,把地球当作宇宙中心是错误的。
新知讲解
探索一:阅读资料
探索人物:日心说亦称“太阳中心说”,是16世纪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近40年的研究后正式提出的。
新知讲解
探索一:阅读资料
探索观点:1.地球是球形的。如果在船桅顶放一个光源,当船驶离海岸时,岸上的人们会看见亮光逐渐降低,直至消失。
新知讲解
探索一:阅读资料
探索观点:2.地球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因为天空比大地大的太多,如果无限大的天穹在旋转而地球不动,实在是不可想象。
新知讲解
探索一:阅读资料
探索观点:3.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在宇宙中心,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只有月亮环绕地球运行。
新知讲解
探索一:阅读资料
探索依据:哥白尼用以支持他的学说的论据,主要属于数学性质。
新知讲解
探索一:阅读资料
探索成就:日心说就比地心说更进一大步,确认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行星之一,从而掀起了一场天文学上根本性的革命,是人类探求客观真理道路上的里程碑。
新知讲解
探索一:阅读资料
探索错误:第一,把太阳作为宇宙的中心。实际上,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不是宇宙的中心。第二,沿用了行星在轨道上作匀速运动的旧观念。实际上,行星轨道是椭圆的,运行也不是匀速的。
新知讲解
探索一:阅读资料
探索记录:记录学说中的地球与太阳运动特征。
地心说所有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转。
新知讲解
探索一:阅读资料
探索记录:记录学说中的地球与太阳运动特征。
日心说: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新知讲解
探索一:阅读资料
探索小结:地球绕地轴自转,周期是24小时,并同时绕着太阳做圆周运动,即公转,周期是365天。
新知讲解
探索步骤:1.改进我们的地球模型。
探索二:再次做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完善我们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
(1)用一根铁丝贯穿地球模型的南北,当作地轴。
(2)在地球模型的几块大陆上,分别贴上几个反光小圆片,并给小圆片标号。
(3)用强光照射地球模型,并让地球模型自转。
新知讲解
探索步骤:1.改进我们的地球模型。
探索二:再次做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完善我们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
(2)在地球模型的几块大陆上,分别贴上几个反光小圆片,并给小圆片标号。
(3)用强光照射地球模型,并让地球模型自转。
新知讲解
探索步骤:1.改进我们的地球模型。
探索二:再次做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完善我们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
(3)用强光照射地球模型,并让地球模型自转。
新知讲解
探索步骤:2.模拟实验,并用组图形式记录其中一个反光小圆片位置的昼夜交替全过程。
探索二:再次做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完善我们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
自转前
自转半周后
自转一周后
新知讲解
探索小结:
探索二:再次做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完善我们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1.托勒密和哥白尼的观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地心说
日心说
地球形状
球形
宇宙中心
地球
太阳
运动关系
太阳等天体围绕地球运动
地球等天体围绕太阳运动
地球自转
不转
绕轴自转
2.他们如何使自己的理论模型更具有说服力?
比较托勒密与哥白尼的研究过程和方法
基于
研究
建立
模型
形成
解释
检验
模型
相同
观测仪器
更可靠的观测数据
不同
3.再次做昼夜模拟实验与前一次做昼夜模拟实验有什么不同?
相同: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
不同:不同地区昼夜交替是不同时的。
4.现在你认为昼夜现像是如何形成的?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
课堂总结
通过阅读材料,我们知道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中有过两个非常经典的学说,即“地心说”和“日心说”。我们认为哥白尼的“日心说”与事实相符,并依据地球自转且绕太阳公转的特点,用模拟实验的方式验证“日心说”的真实性,证明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最终原因是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结合我们的生活常识,你还知道哪些相关的科学知识?
板书设计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课后作业
1.托勒密总结前人的
观点,提出(
)
图(
)为其理论
示意图,他认为(
)处
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日月星辰等所有天体都绕着(
)旋转。
地心说
甲
地球
地球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