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电在我们日常生活、现代化社会中的应用:
电
是
什
么?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学习目标
1、识记摩擦起电现象。
2、识记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电荷的检验方法—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4、了解原子结构,认识电子,能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
5、知道导体、绝缘体,了解导体可以导电的原因。
小实验1
用塑料尺、笔杆与头发摩擦,再靠近碎纸屑,观察现象。
目标导学一:两种电荷
小实验2
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梳子吸引小纸片
小实验3
摩擦过的塑料梳子吸引水流
电
荷
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物体叫做带电体,或带上电荷的物体。我们就说
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带电体的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
2.接触起电
3.感应起电
与头发摩擦过的梳子能吸起纸屑
与毛皮摩擦过的气球能吸起头发
与毛皮摩擦过的气球能吸引水流
常见摩擦起电现象:
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吸引纸屑。
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吸引水流。
思考:带电物体间存在怎样的相互关系?
观察与思考
自然界中存在多少种类的电荷呢?人们是如何知道这一事实的?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什么规律?
电荷的排斥103.SWF
实验1:
用丝绸摩擦两根玻璃棒,手持一根玻璃棒,靠近被吊起的另一根玻璃棒,观察现象。
把用
靠近另一根用
。观察现象。
实验2:
丝绸摩擦的玻璃棒
毛皮摩擦的橡胶棒
两种电荷
正电荷:
负电荷:
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
“-”
结论:大量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电荷).
用Q表示
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玻璃棒带电:10-7C
实验中用________来检
验物体是否带电。
验电器一
怎样检验物体是否带电—验电器
验电器
验电器
+
+
+
+
+
A
B
A
B
金属球
金属杆
金属箔
金属杆上有了电荷的定向移动
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观察与思考
1.自制一个小球验电器
器材:细线、铝箔、玻璃杯、塑料笔杆。
2.使这个验电器带上正电。
做一做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小球。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1856-1940)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的粒子——电子,揭开了原子具有结构的秘密。
元电荷:最小电荷.符号e.
e=1.6x10-19C
目标导学二:原子及其结构
1.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原子
核外电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电中性
带正电
带负电
不带电
带正电
2.原子结构
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所带电荷量为1.6×10-19C。
原子结构
肉眼下的玻璃棒
电子显微镜下的玻璃棒
原子
原子
原子核
电子
原子核
“+”
原子
电子
“-”
质子
“+”
中子
(不带电)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8
想一想:这个氧原子带电吗?
想一想:这个氧离子带电吗?
摩擦起电的原因
得到电子
+17
2
8
8
带上负电荷
失去电子
+12
2
8
带上正电荷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铝原子
+12
2
8
2
镁原子
原子核外电子发生了转移,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1.实验研究
实验1:
用橡胶棒连接验电器
验电器A、B金属箔的张角没有变化。
验电器A的电荷量没有变化,验电器B仍不带电。
A
B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目标导学三:导体和绝缘体
实验2:
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B的金属箔由闭合变为张开。
用金属棒连接两验电器
验电器B上也带了电。
有一部分电荷通过金属棒从A移动到了B,电荷发生了定向移动。
电荷在金属中可以定向移动,
说明金属是可以导电的。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实验结论
A
B
导
体
(1)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叫作导体。
(3)常见的导体:金属、人体、大地、石墨、
酸碱盐溶液等。
(2)导体导电的原因:
导体中存在自由电荷。
归纳与记忆
绝缘体
(1)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作绝缘体。
(3)常见的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空气、
油等。
(2)绝缘体不易导电的原因:
电荷不能自由移动。
归纳与记忆
1.带电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一、电荷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三、验电器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四、电荷量
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单位:库仑(C)
六、导体和绝缘体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如陶瓷,橡胶,塑料,玻璃等
课堂小结
五、原子及其结构
原子核:带正电
核外电子:带负电
一个电子电量1.6×10-19C
2.作用规律:
作用:
原理: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如金属,人体,食盐水溶液,石墨等
1、如图所示,甲、乙、丙均是用细线悬挂的轻质小球,其中甲带正电,乙带负电,丙不带电。图中能正确反映小球静止时的情形的是( )
检测目标
C
2、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细水流,细水流发生弯曲,与此现象原理不同的是( )
A.讲台上落满粉笔灰
B.衣服上滚动的毛刷将灰尘吸入刷内
C.用久的电风扇叶片沾满灰尘
D.汽车车身容易吸附灰尘
A
检测目标
3、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会因为摩擦而起电,经检验,塑料梳子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则梳头时( )
A.头发得到一些电子
B.塑料梳子失去一些电子
C.塑料梳子得到一些电子
D.头发和梳子间没有电子的转移
C
检测目标
4、实验室里常常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可发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会因排斥而张开。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金属箔带正电,金属球不带电
B.金属箔和金属球都带正电
C.金属箔带正电,金属球带负电
D.金属箔和金属球都带负电
B
检测目标
5、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内有大量的自由电子
B.导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容易导电,绝缘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容易导电
C.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没有电荷
D.有些绝缘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变成导体
D
检测目标
课堂总结
同学们,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作业
1.再读教材,加深理解
2.
同步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