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5-29 11:2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世界现代史是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相互对抗;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
材料一:一战中的俄国军需供应情况
1914年8月,俄国缺少30万支步枪;10月,缺少87万支。 1916年,因燃料匮乏,炼铁炉被迫停火,结果使冶炼厂只能供应军工所需金属的一半。前线每年需30亿发子弹,而年生产能力则为5亿发;每月所需炮弹为150万发,而生产能力仅为5万发。另外食品供应紧张,军队仅能得到原来供应量的一半。
二月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一战期间俄国工人罢工情况
1914.8---12月 68次 3.5万
1915 1000次 54万
1916 1500次 100万
时间
罢工资料
参加人数
二月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
材料三: 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
——列宁
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1500万成年男子被征入伍,200万匹马被征军用,但是,俄军在前线却接连失利,伤亡数百万人;由于农业失去了将近一半的劳动力,大量农田荒芜,粮食产量剧减;战争也让俄国大量企业倒闭,国家债台高筑,经济濒于崩溃;物质匮乏,粮食奇缺,民众饥寒交迫。工人、农民、士兵和知识分子对沙皇政府深恶痛绝,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二月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
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时间
结果
革命性质
影响
1917年3月(俄历2月)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政权名称 支持者 实力
工兵代表苏维埃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工农群众
和士兵
资产阶级
拥有武装力量
掌握各级行政机关
二月革命
二月革命后的两个政权
  1917年3月,革命群众在焚烧象征沙皇权力的标志。
二月革命期间莫斯科经战斗遭枪炮破坏的楼房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实行的政策
对外: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对内: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
说明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政权
列宁1870年生于教师家庭,幼时聪明活泼,中学时代曾因品学兼优获取金质奖章.
17岁入读大学法律系,进校的第一学期就因参加学运被捕并被学校开除。
18岁参加马克思主义小组。从此列宁的名字就和俄国革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1870年—1924年
列宁从青年时代起就接受了马克
思主义,决心用社会主义的方式改
造俄国.1903年,在刚成立的俄国
社会民主工党代表大会上,选举党
的领导机关时,拥护列宁的人占多
数.在俄文中,布尔什维克的意思是
多数派.从此,一列宁为首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诞生.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
列宁的口号
结束战争,土地归农民
权力归苏维埃,工作归
 失业者.
土地、面包、和平
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列宁提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四月提纲
表明社会主义革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成为革命发展的方向。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第一阶段向革命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高,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的手中,第二阶段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1917年二月革命以后,在彼得格勒的几十万群众示威游行,遭到临时政府的镇压。
七月流血事件
俄军在前线的惨败, 使国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
二月革命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工兵代表苏维埃
四月提纲
继续战争
七月事件
十月革命
一战
掘沙皇
指方向
抛幻想
现曙光
起义目的
发生时间
领导力量
影 响
结 果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1917年11月6日夜至7日
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
揭开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
苏维埃政权在各地纷纷建立起来。
11月7日,冬宫被攻占,标志着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工人、士兵向冬宫进攻
冬宫,俄国沙皇的宫殿,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设于此。
攻打冬宫
1917年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午夜,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彼得格勒的武装工人、士兵发动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
斯莫尔尼宫
冬宫
阿芙乐尔号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今天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工人赤卫队和革命士兵攻打冬宫
武装起义者攻打冬宫后的留影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俄国社会矛盾激化
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
俄国的十月革命有何特征?
武装暴动起义的形式
中心城市--中小城镇--农村地区
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
革命两个紧密相连不同性质的阶段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目的
性质
结果
影响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出现两个政权并存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
苏维埃政权
结束了封建王朝专制
统治
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有哪些区别
全俄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列宁宣布苏维埃政权成立。
列宁(1870—1924年)
全俄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困境:
内部: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国内的反革命叛乱
外部:战争还没有结束、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
措施:
1、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
2、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实行工人对企业的监督;
3、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4、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5、1918年,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6、加强红军建设,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一切政权转归苏维埃,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土地的要求。
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和平的要求。
影响:苏俄粉碎了国内外的叛乱和干涉,政权得以巩固。
1918年3月3日,苏俄同德奥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苏俄由此摆脱了帝国主义战争。
苏俄为什么与德奥议和并退出大战?应当如何评价?
退出战争的原因:
1、由新政权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决定的,不退出帝国主义战争,新生的苏俄政权就有被颠覆的危险。
国际形势:协约国的武装干涉;
国内形势:被推翻的地主、资产阶级不甘心失败,竭力反扑。
2、另外是人民政权的性质决定的。
新政权代表着俄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
3、国内人民渴望和平。
评价:
利:摆脱了帝国主义战争,赢得了巩固政权的宝贵时间。
弊:丧失了大片领土。
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作用
⑴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⑵工业:中小企业国有化
⑶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内容
为反击国内外敌人的进攻,保卫苏维埃国家
背景
1918~1920年
时间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列宁同志清扫地球
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
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思考自己的问题,走俄国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
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有何影响?
概述三位伟人在革命理论方面的重大贡献及其特点?
思维拓展:
课后继续探究:
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与俄国十月 革命
的道路有何不同?为什么?两者有何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