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单元练习卷(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单元练习卷(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8-07 18:02: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单元练习
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
1.除南极洲外。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
A.亚洲、欧洲 B.南美洲、欧洲 C.非洲、欧洲 D.亚洲、大洋洲
2.世界上人口最多和人口最少的大洲分别是( )
A.亚洲和非洲 B.亚洲和大洋洲
C.非洲和欧洲 D.非洲和大洋洲
3.从世界人口分布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稠密地带主要位于( )
A.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 B.湿热的雨林地区
C.北半球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 D.大陆内部平原地区
读漫画《沉重的负担》,完成下面小题。
4.该漫画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
A.城市化加快,乡村衰弱 B.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均匀
C.生态环境恶化,死亡率上升 D.世界人口数量多、增长过快
5.漫画所反映的问题产生的后果是( )
A.各国国防兵源不足 B.劳动力严重短缺 C.资源短缺环境恶化 D.人口老龄化加重
华灯初上,在有人口聚居的地方就有灯光闪烁,下图为全球夜间灯光亮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全球夜间灯光明显是( )
A.东半球亮于西半球 B.亚洲亮于北美洲
C.北半球亮于南半球 D.亮度与经济水平无关
7.①地区夜间灯光亮度小的原因是( )
A.沙漠广布,人烟稀少 B.丛林密布,地广人稀
C.沼泽广布,无人居住 D.冰天雪地,荒无人烟
8.下列四个国家中,属于亚洲又位于印度洋板块,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的发展中国家是( )
A.日本 B.澳大利亚 C.埃及 D.印度
9.人种肤色的大致分布规律是( )
A.由极地向赤道逐渐变浅 B.由赤道向极地逐渐变浅
C.由高纬向低纬逐渐变浅 D.与自然条件无关,没有明显的规律
2010上海世博会上,来自世界各地不同人种的朋友相聚在一起。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我国的小朋友属于( )
A.白色人种 B.黑色人种 C.黄色人种 D.混血人种
11.图中的黑色人种小朋友最有可能来自( )
A.亚洲东部 B.亚洲西部 C.欧洲西部 D.非洲南部
12.图中的白色人种小朋友最有可能来自( )
A.亚洲东部 B.非洲南部 C.欧洲西部 D.亚洲东南部
13.某跨国公司专门为黑种人配方生产的化妆品,下列国家中最可能有销售市场的是( )
A.南非 B.俄罗斯 C.日本 D.沙特阿拉伯
14.“圣诞节”起源于哪个宗教(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印度教
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好,现在很多的外国人都喜欢来我们国家旅游、工作。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5.来我国旅游、工作的有图中c和d地区的人,这两地区主要是( )
A.黄色人种、白色人种 B.黄色人种、黑色人种
C.混血人种、白色人种 D.黑色人种、白色人种
16.语言是人们互相交流的工具,宗教是人们的精神信仰。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b地区信仰佛教,其创始人是释迦牟尼
B.e地区主要说阿拉伯语,信仰教徒人数最多的伊斯兰教
C.d地区主要说使用人数最多的英语,信仰基督教
D.伊斯兰教、基督教和佛教都是起源于阿拉伯半岛
17.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看做圣地的是( )
A.麦加 B.贝鲁特 C.加尔各答 D.耶路撒冷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欧洲.2020年3月12日.中国派出抗疫专家组飞赴意大利,协助防控疫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中国抗疫专家在与意大利居民的交流中发现,当地的人种和他们信仰的宗教主要是( )
A.黑色人种与基督教 B.白色人种和基督教 C.黄色人种和佛教 D.白色人种和伊斯兰教
19.中国抗疫专家从欧洲小册子上看到下列四幅景观图,其中属于欧洲的有(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为了防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蔓延扩散,欧洲西部-一些国家采取了“让民众保持社交距离”“关闭边境”等措施。欧洲西部受此影响最大的产业是( )
A.机械制造业 B.畜牧业 C.旅游业 D.海洋捕捞业
民居与当地气候密切相关。下图所示民居是东南亚特色民居“高脚屋”。完成下面小题。
21.它反映当地气候特点( )
A.高温多雨 B.寒冷干燥
C.温和湿润 D.低温少雨
22.“高脚屋”较弱的防护功能是( )
A.防洪涝 B.防台风
C.防虫害 D.防炎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将福建土楼列入《世界遺产名录》。根据下图及文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23.下列关于环境对图中传统民居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帐篷样式的传统民居有利于避暑
B.图乙中土楼这种传统民居主要分布在闽西南一带的山区,有圆楼、方楼、五角楼等多种形状
C.图丙中的窑洞位于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具有冬暖夏凉的优点
D.图丁中的四合院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
24.福建土楼“申遗”成功,有利于促进当地( )
A.种植业的发展 B.工业的发展 C.旅游业的发展 D.畜牧业的发展
25.下图为亚洲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这三个地区的共同特征是( )
A.都位于热带地区 B.都位于湿润地区
C.都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 D.都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二、非选择题
26.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纬度看,人口稠密地区主要位于______纬度地区。
(2)从沿海和内陆看,人口大部分位于______地区,从地形看,人口多分布于______地区。
(3)将下列人口稀少地区代号与各自的原因用直线连接起来。
2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________。
(2)根据世界人口发展数据显示,世界人口从20亿到60亿期间,人口每增加10亿所经历的时间在________(缩短或增加)。
(3)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预计在2050年________人口将超过该国。
(4)世界上人口数量大、增长速度快的国家主要是________(发展中或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哪些社会问题(回答出两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
28.《海底两万里》是法国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他引领读者登上“鹦鹉螺号”,随着尼摩船长和他的“客人们”去饱览变幻无穷的海底世界,探索引入入胜的自然奥秘。读鹦鹉螺号航行路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鹦鹉螺”号在①国当地居民的欢送下,开启了探险之旅。①国居民以___________人种为主。
(2)“鹦鹉螺”号在经过②大洋前往③大洲的途中,遭遇了土著人的袭击,尼摩船长参加了因重伤而死亡的船员的海底葬礼。图中②是___________洋,③是____________洲,④是____________洲,⑤是____________洲。
(3)当“鹦鹉螺”号到达南极大陆时,他们发现在冰雪覆盖的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请运用大陆漂移假说的有关观点解释这一现象。
29.读下图回答问题。
(1)①地居民的主要人种是____,主要信奉____教,通用____语。
(2)②地居民主要为_____人种,信奉_____教,通用_____语。
(3)③地的主要民族是_____族,通用_____语。
(4)④地的主要人种是_____人种,居民通用_____语。
(5)⑤地居民主要信奉_____教,通用_____语。
30.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聚落划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大类,图甲所示的为________聚落。
(2)按照聚落的划分,图丙中A、B、C三处聚落均属于________聚落,三处聚落选址的共同点是________。
(3)A、B、C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答案】1.C
【解析】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低,比如,欧洲的德国、匈牙利等国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这是因为 欧洲经济发展水平高,人的素质高,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养老条件好,人们的生育观念较先进;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高,如非洲经济落后,人口增长快,粮食不足,人的素质较低。根据分析可知,七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是非洲和欧洲,C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2.B
【解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亚洲(全球人口过亿的14个国家中,亚洲占了7个,而且中、印两个人口过十亿的国家都在亚洲),人口最少的大洲为大洋洲。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人口分布在各大洲的情况不尽相同,各大洲分布的人口数量也不同。世界各国人口数量排行榜:亚洲45.4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非洲:12.8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6%,欧洲:7.4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0%,北美洲:5.5亿(北美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人口3.6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南美洲:3.9亿(拉丁美洲贫穷国家,包括墨西哥、古巴、加勒比海等国家人口6.51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5.5%大洋洲(澳大利亚加新西兰加太平洋各岛国):0.41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0.5%。南极洲:南极洲仅有一些来自其它大陆的科学考察人员和捕鲸队,无定居居民。
【答案】3.C
【解析】从世界人口分布图中可以看出,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例如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人口稠密;极端干早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大陆内部的平原地区,不适合人类居住,人口稀疏。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B、D错误,C正确。故选C。
【答案】4.D 5.C
【解析】4.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近几十年来,随着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婴儿死亡率逐渐降低,人的寿命不断延长,这样就促使世界人口迅速增长,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如图,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主要是世界人口数量多、增长过快导致的,D正确;ACD错误;故选D。
5.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图,为了供养越来越多的人口,人们开始大规模地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和开采矿产,在许多地方导致资源短缺、工业污染,引发了各种灾害,生态环境恶化,结果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威胁 ,C正确,各国人口年龄结构存在差异,国情不同,并不一定会出现兵源不足,劳动力短缺,老龄化加重等问题,ABD错误;故选C。
【点睛】世界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给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多问题,为了供养越来越多的人口,人们大规模地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和开采矿产,在许多地方导致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造成了工业污染,引发了各种灾害,结果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威胁。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还有一部分国家则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答案】6.C 7.A
【解析】6.由图可以看出,全球夜间灯光东半球与西半球、亚洲和北美洲的亮度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北半球明显比南半球更亮,亮度与经济水平密切相关。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7.读图可知,图中①地区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区,这里由于气候过于炎热干燥,沙漠广布,人烟稀少,因此夜间灯光亮度小。故选A。
【点睛】在观察灯光图时,要明确灯光亮,说明城市、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灯光暗,说明城市、人口分布稀疏,经济发展迟缓。
【答案】8.D
【解析】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目前,全世界人口已超过70亿,分别居住在2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点不同。
【解析】印度属于亚洲又位于印度洋板块,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是发展中国家;澳大利亚位于大洋洲;日本属于发达国家,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埃及位于非洲,属于白色人种;故答案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世界人种的分布。
【答案】9.B
【解析】根据世界人种分布,黑色人种多分布在低纬地区,黑色皮肤利于阻挡强紫外线辐射,白色人种多分布于中高纬地区,毛发旺盛、鼻腔长度大,利于防寒保暖。所以人种肤色的大致分布规律是由赤道向极地逐渐变浅。B正确。故选B。
【答案】10.C 11.D 12.C
【解析】10.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西部和南部、非洲的北部,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以黑色人种为主,我国主要的人种是黄色人种,语言以汉语为主,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这里是“黑种人的故乡”。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白种人: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以及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印度北部。黄种人:亚洲东部及美洲(主要是印第安人)。黑种人:非洲、大洋洲、印度南部、美洲也有一部分黑人。世界上还有相当数量的混血人种,分布在三大人种的交界地带和人口迁移频繁的美洲,尤其是拉丁美洲。
【答案】13.A
【解析】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A正确;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以白种人为主,日本属于黄种人,B、C、D错误。故选A。
【答案】14.B
【解析】“圣诞节”又被称为耶稣圣诞节、主降生节,是基督教纪念耶稣诞生的重要节日,所以“圣诞节”起源于基督教,B正确,故选B。
【答案】15.D 16.A
【解析】15.根据世界人种的分布,图中c地位于非洲南部,主要为黑色人种,d地区为北美地区,主要为白色人种,D正确。故选D。
16.根据世界宗教信仰的分布,b地区为东南亚,信仰佛教,其创始人是释迦牟尼,A正确。e地区为阿拉伯半岛,主要说阿拉伯语,信仰伊斯兰教,但伊斯兰教教徒人数不是最多,最多的是基督教。B错误。d地区为北美地区,主要使用英语,信仰基督教,英语不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种,最多的是汉语。C错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佛教中,只有伊斯兰教起源于阿拉伯半岛,基督教起源于巴勒斯坦地区,佛教起源于南亚。D错误。故选A。
【点睛】世界人种、语言和宗教信仰的分布较为复杂,可以通过图形进行综合识记。
【答案】17.D
【解析】西亚是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发源地,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都把耶路撒冷奉为圣城,D正确。麦加是伊斯兰教最神圣的城市,不是基督教、犹太教的圣地,A错误。贝鲁特是地中海沿岸最多样化的城市,这里的宗教有基督教和伊斯兰教,B错误。加尔各答位于印度,大多数人信奉印度教,C错误。故选D。
【答案】18.B 19.C 20.C
【解析】欧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北部,北临北冰洋,西濒大西洋,南滨大西洋的属海地中海和黑海。大陆东至极地乌拉尔山脉。
18.基督教是世界第一大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西部和南部,非洲的北部,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意大利属于欧洲国家,欧洲的人种主要是白色人种,欧洲人信仰的宗教主要是基督教。故选B。
19.由图可知,①是意大利罗马斗兽场,②是埃及金字塔,③是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④是新加坡鱼尾狮塔,①③在欧洲,故选C。
20.为了防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蔓延扩散,欧洲西部-一些国家采取了“让民众保持社交距离”“关闭边境”等措施。采取以上的措施将会导致人口流动减少,严重影响旅游业的发展。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欧洲的宗教,旅游等知识。
【答案】21.A 22.B
【解析】21.由材料可知,该民居是东南亚特色民居高脚屋,东南亚以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气候湿热,它反映当地气候高温多雨的特点,高脚屋便于通风透气,既凉爽又干燥;高脚屋房顶坡度较大,利于雨水的快速倾泻,不会被雨水淹没,同时还可以防野兽。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2.高脚屋的特点是不怕水,且通风防潮,不仅可使人免受潮气侵袭,有利于健康,而且能避免蛇、蚂蟥甚至野兽的危害,因此高脚屋主要的防护功能是防洪涝,防湿热,防虫害等,防台风的能力较弱,B正确,A、C、D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高脚屋是气候湿润、雨量充沛的亚热带地区一种十分普遍的民居形式。一般的高脚屋不是多层楼房,只是分上、下两层。最初,高脚屋用竹子盖建,后来逐渐发展为以木材为主。屋的上层住人,下层无墙,只有数根木桩,用于放置家具和其他物品。高脚屋的优点是便于通风透气,既凉爽又干燥;高脚屋房顶坡度较大,利于雨水的快速倾泻,不会被雨水淹没,同时还可以防野兽。
【答案】23.B 24.C
【答案】25.C
【解析】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主要有亚洲东部的黄河—长江流域,亚洲西部的两河流域,亚洲南部的印度河流域和非洲的尼罗河流域。读图可知,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都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因为这里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适宜人类生存,C正确,故选C。
26.【答案】(1)中低
(2)沿海;平原
(3)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及原因;重点考察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1)读图可知,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因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从纬度看,人口稠密地区主要位于0度至南北纬60度的中低纬度地区。
(2)读图可知,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因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从沿海和内陆看,人口大部分位于临近海洋的沿海地区;从地形看,人口多分布于地势低平的平原地区。
(3)读图可知,图中B地位于撒哈拉沙漠地区,这里气候极端干旱,因此人口稀疏;C地位于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这里气候过于湿热,因此人口稀疏;D地位于高纬度的南极大陆,这里气候终年严寒,因此人口稀疏。所以B连③,C连①,D连②。
27.【答案】(1)逐年增长 (2)缩短 (3)中国 印度 (4)发展中 交通堵塞 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饥饿贫困)
【解析】人类有漫长的发展历史,公元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得相当缓慢,此后世界人口进入迅速增长时期。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
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分析可知:
(1)世界人口数量从公元930年的20亿到2013年的70亿,总趋势是在逐年增长。
(2)世界人口发展数据显示,世界人口从20亿到40亿经历了44年,从40亿到50亿经历了13年,从50亿到60亿经历了12年,人口每增加10亿所经历的时间在缩短。
(3)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人口总数排名第二的印度预计在2050年会超过中国。
(4)根据人口增长情况,世界人口数量大、增长速度快的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给社会经济造成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造成住房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
28.【答案】(1)黄色
(2)印度 非 南美 欧
(3)南极大陆在地质历史时期曾经位于南半球中纬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茂密。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丰富的煤炭资源。后来由于大陆漂移,南极大陆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解析】本题考查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人种的分布以及大陆漂移学说等有关知识。
(1)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过去叫爱斯基摩人)也属于黄色人种;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由于历史上的原因,美洲地区也有一定数量的黑色人种。据图可知,①国位于亚洲东部,所以①国居民以黄色人种为主。
(2)根据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及轮廓可知,②是位于非洲与大洋洲之间的印度洋,③是位于欧洲南部的非洲,④是位于北美洲南部的南美洲,⑤是位于亚洲西部的欧洲。
(3)煤炭是远古植物遗骸,埋在地层下,经过高温、高压及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形成的,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不适合植物生长,在这里发现丰富的煤炭资源,说明南极大陆最早位于中低纬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茂密,后来这块大陆与其他陆地分离,向南漂移至现在的位置,古老的森林经过长期的变化形成了煤。
29.【答案】(1)白色人种 基督 英 (2)白色 伊斯兰 阿拉伯 (3)汉 汉 (4)白色 俄 (5)基督 英
【解析】世界主要有三大人种,其中白色人种是目前分布最广泛的人种,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以白色人种为主,非洲以黑色人种为主。世界上的主要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
(1)图中可知,该地区位于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主要人种以白色人种为主,居民主要信奉基督教,通用语言为英语。
(2)图中可知,该地区位于非洲北部,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地区,主要是白色人种,信奉的是伊斯兰教,通用语言为阿拉伯语。
(3)图中可知,该地区位于中国的东部地区,中国东部主要的民族是汉族,通用语言为汉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4)图中可知,④位于俄罗斯地区,俄罗斯居民主要居住在俄罗斯西部的东欧平原,,其人种以白色人种为主,居民通用语言是俄语。
(5) 图中可知,⑤位于美国地区,美国人主要信奉基督教,通用语言为英语。
30.【答案】(1)城市 乡村 (2)三处聚落选址的共同点是地形平坦,沿河分布(答案合理即可) (3)B 河流的交汇处,交通便利 水源充足
【解析】本题考查聚落的分类、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等相关知识,属于理解识记方面的能力,考查内容相对简单。
(1)聚落划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大类,图甲建筑物高大密集,道路宽阔,车辆较多,是城市聚落。
(2)聚落划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大类,图丙中A、B、C三处聚落规模较小,均属于乡村聚落。由图可知,从地形看,三处聚落都位于平原地区,海拔均在100米以下,较为平坦;从水源和交通情况看,三处聚落都分布在河流附近,具有沿河分布的特点,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3)根据图中A、B、C三处的位置可知,B处有两条支流汇合,交通较A、C处便利,水源更丰富;从地形看,B处地形更加平坦开阔,所以A、B、C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B。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