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金木水火土
本课是一篇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儿歌,向我们揭示了古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观念,即以自然界的5种物质——金、木、水、火、土,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五行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天地日月了。天在上,覆盖万物;地在下,衍生万物。太阳、月亮一直贯穿古今。本课插图与第一课插图合用,“人”立于天地之间,再次让学生感受到时空的浩渺,以及人在宇宙万物中的重要性。
课后安排了两道练习题。第一题“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提出了本课的阅读要求,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识字,在读读背背中积累字词。第二题“认识田字格”,教材呈现了一个带生字“上”的田字格,并注明田字格中关键的两条线,以便学生借助“横中线”和“竖中线”来把握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按照规范认真写好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1.通过听读、联系生活、看图想象等方法,认识本课生字,读准“三、四、上”的字音。
2.认识田字格,通过观察仿照范字,能将会写的字在田字格中写准位置,会写横、竖两个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听读等方法,认识生字。
教学难点
读准“三、四、上”的字音,能将会写的字在田字格中写准位置,会写横、竖两个笔画。
2课时
第一课时
1.通过听读、联系生活实际、看图想象等方法,认识本课会认的字。
2.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块一 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1.看图引出“金、木、水、火、土”。
(1)分别出示“金、木、水、火、土”5张图片。师:同学们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2)师:生活中我们遇到过它们吗?(学生发言。教师提示:金是我们生活中的金银铜铁等金属;木是我们生活中看到的树木;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滋润万物;火是会发光发热的;土是供植物生长的。我们的古人称这五种物质为“五行”)
2.出示图片“天、地”: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提示:天在上,地在下)
3.出示图片“日、月”:同学们找找图上有什么。(提示:有日有月,古代有日月,现代也有日月)
4.师:现在我们总结一下看到的东西,有“金、木、水、火、土”。数一数,“一二三四五”共五种物质;有“天地”,有“日月”。按顺序整理一下就成了一首有趣的儿歌,题目就叫“金木水火土”。(课件出示课题)
板块二 初读儿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倾听,思考每一句话讲了什么。(提示:第一句是数字,第二句讲的是五种物质,第三句讲天地,第四句讲日月)
2.教师出示课文,逐句朗读。学生自己尝试读一读,可以采用各种形式朗读,如按顺序读、倒序读、打乱读。
3.指名学生朗读。重点正音,把生字“三、四、上”读正确。
4.再读儿歌,圈一圈要认的生字,引导学生关注课后出现的生字。(提示:本课生字有“一、二、三、四、五、上、下”)
5.引导学生选生字把课文补充完整。
一二三( )( ),
金木水火土。
天地分( )( ),
日月照今古。
6.出示“一、二、三、四、五”。师:你在生活中有见过它们吗?(提示:“我们是一年级小朋友”,有“一”;“我家住二单元”,有“二”;“我的生日在三月”,有“三”;“一年有四季”,有“四”)
7.出示“上、下”。师:哪一位同学能来指一指“上、下”?(提示:桌上桌下,头上脚下,通过方位理解“上、下”)
师:“上、下”是一对意思相对的字,我们叫它反义词。你能在儿歌里再找一找这样意思相对的字吗?(提示:“天地”“今古”)
师:我们在生活中也遇到过这样意思相对的字,你能动动小脑筋,想一想吗?(提示:大小、多少、高低、胖瘦)
板块三 联系生活,巩固生字
1.结合图片,学习“一二三四五”。
(1)课件出示阿拉伯数字的1~5和汉字的一至五,让学生连线。
1 四
2 五
3 二
4 一
5 三
(2)课件出示画着不同数量动物或物品的图片,让学生数一数,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金木水火土”。
(1)出示各种金属制品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金”可以泛指金属。
(2)课件出示树木的图片和象形字,告诉学生“木”指的就是树木。
师:同学们能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是用木头做成的吗?(提示:书桌、椅子、木床、书架、木门、衣柜、木马)
(3)出示水的图片。师:水是大自然的生命之源,同学们能说说水的用处吗?(提示:结合生活实际说,如洗衣服、洗碗筷、养鱼、灌溉农田、浇花、发电、饮用)
(4)出示火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火的作用和危害。
火的作用:取暖、炒菜、烧烤食物、照明等。
火的危害:引发火灾,烧毁森林、房屋,危害生命安全等。
(5)出示土的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需要土壤。
师:“土”是植物生长的根本,如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的生长都需要土。
3.小结:金木水火土是大自然中最基本的事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
1.认识田字格,能够按照正确的姿势书写生字。
2.会写“一、二”等4个生字。
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二、三、四、五”这几个数字卡片和“金、木、水、火、土”“天、地”“日、月”的实物图片,请学生把这些图片按儿歌里出现的顺序连起来。
2.全班齐读儿歌,指名背诵儿歌。
板块二 认识田字格,了解执笔姿势
1.过渡: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同学们认识它吗?(课件出示田字格)这就是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会更加工整美观。
师:田字格包括四条边框和横中线、竖中线。四个格分别叫作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右下格。只有在田字格中逐渐将汉字书写规范,才能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师:我们的田字格是汉字的家,有一首儿歌可以帮助我们记住它。我们一起拍手读儿歌。(课件出示《田字格儿歌》)
田字格儿歌
田字格,四方方,
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
左下格、右下格,
横中线、竖中线,
各个方位记心间。
3.同学们,要想写好字必须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姿势。谁还记得“我爱学语文”里提到的“三个一”?(随着学生的回答“一尺一寸一拳”,课件出示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执笔姿势)
正确的写字姿势:上身坐正,两肩齐平;头正,稍向前倾;背直,胸挺起,胸口离桌沿一拳左右;两脚平放在地,上与肩同宽;左右两臂平放在桌面上,左手按纸,右手执笔。眼睛与纸面的距离应保持在一尺(约33厘米)左右。
正确的执笔方法:三指执笔法。具体要求是:右手执笔,大拇指、食指、中指分别从三个方向捏住离笔尖约一寸(3厘米左右)的笔杆下端。食指稍前,大拇指稍后,中指在内侧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依次自然地放在中指的下方并向手心弯曲。笔杆上端斜靠在食指的最高骨处,笔杆和纸面呈50度左右的角。
写字姿势口诀:头正、肩开、背直、足安,一尺、一寸、一拳。
执笔姿势口诀:老大老二对对齐,中间还要留缝隙。老三垫在笔下面,老四老五藏里面。
4.引导学生一起做一做、比一比,看谁做的姿势最标准。
5.过渡:有了正确的坐姿,掌握了正确的握笔方法,让我们来练习写字吧。这节课我们重点练习写好带有笔画横和竖的字,它们是“一、二、三、上”。
板块三 认识笔画,指导书写
1.认识笔画“横”,学写“一、二、三”。
(1)(课件出示“横”)同学们,我们的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笔画吗?(提示:这就是“横”。横画要写平稳。因为横在一个字中起平衡作用,横不平,则字不稳)
(2)指导“横”的写法。(教师示范写横画)
长横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向右较轻,收笔略向右按下,整个笔画呈左低右高、向下俯视的形态。
短横的写法: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行笔,停笔即收,笔画稍向右上仰。
(3)学习书写带“横”的“一、二、三”。(书写时强调写字时笔顺是有规则的:从上到下)
教师范写“一”,边写边说书写要领。(提示:“一”写在横中线上,字要居中。书写时从左到右,要写平稳)学生尝试写汉字“一”。
教师范写“二”,边写边说书写要领。(提示:上横短,写在上半格;下横长,写在下半格;字要居中)
教师范写“三”,边写边说书写要领。(提示:中间的横最短,横与横之间距离要匀称;第二横在横中线上,比第一横略短,第三横最长)
2.认识笔画“竖”,学写“上”。
(1)出示田字格中的“上”:观察”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提示:竖写在竖中线上,短横写在横中线上方,下横要长一些)
(2)出示课件“竖”:介绍竖的特点是要写垂直,因为竖画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竖不垂直,则字不正。
(3)教师范写“上”,学生书空后描红。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在学生写完一个字后,教师及时点评,学生再练习,争取一个比一个写得好。
板块四 课堂小结,巩固提升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内容。
金木水火土
2.学生齐背儿歌。
3.布置任务:请同学们回家把这首儿歌背给家长听。
完成对应训练。
1.注重书写姿势的指导和要求,为学生夯实基础。刚接触写字的学生很容易忽略书写姿势,不注重执笔姿势,写着写着,姿势就发生了变化。因此,在写字指导过程中需反复强调书写习惯,反复纠正学生的错误习惯,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2.一年级的学生因年龄特点,注意力易不集中。教学过程中,可通过生动优美的图片和课堂互动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从视觉上对生字有全面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识字和生活结合的兴趣,提高识字效率。另外,在写字过程中,可利用动画展示生字的笔顺,利用动画突出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起到直观示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