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生物与环境——2020、2021年山东省生物中考试题分类汇编(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2生物与环境——2020、2021年山东省生物中考试题分类汇编(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8-06 18:2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年山东省生物中考试题分类——专题2生物与环境
一.选择题(共32小题)
1.(2021?烟台)一个瓶子可能就是一个生命世界。下列装置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
B.
C.
D.
2.(2021?烟台)“碳中和”是实现全球CO2“零排放”的生态目标。以下做法不能体现低碳生活的是(  )
A.分类处理垃圾
B.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
C.用太阳能热水器
D.夏天经常开空调
3.(2021?烟台)立夏标志着夏天的开始。《礼记?月令》中的解释是:“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影响上述生物活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温度
B.空气
C.水
D.光照
4.(2021?淄博)在自然环境中,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下列属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  )
A.草履虫能净化污水
B.苔藓腐蚀岩石形成土壤
C.干旱使农作物减产
D.避役会随环境改变体色
5.(2021?滨州)地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地球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有生物生存
B.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不同的生物群体
C.生物圈具备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D.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6.(2021?滨州)任何生物都只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下列各项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  )
A.昆虫的体态与色彩往往巧妙地与环境融为一体
B.每天光照时间超过14小时,油菜才能形成花芽
C.莲藕的根状茎和叶柄内部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
D.地衣能够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地球土壤层的形成
7.(2021?青岛)下列诗句和谚语中所蕴涵的生物学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包含的食物链是:蝉→螳螂→黄雀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体现动物的繁殖行为
C.“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使水变绿的主要是藻类植物
D.“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8.(2021?滨州)中央电视台《中华诗词大会》栏目深受人们喜爱,中华古诗词中不乏对生命现象的描述。下列诗句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
A.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D.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9.(2021?聊城)当气温骤降时,有些同学因未及时添加衣物,得了感冒,但有些同学虽然也未添加衣物却并没有感冒。对这两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者说明生物影响环境,后者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B.前者说明环境影响生物,后者说明生物影响环境
C.前者说明环境影响生物,后者说明生物适应环境
D.两种现象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
10.(2021?菏泽)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下列属于受生物因素影响的是(  )
①葵花朵朵向太阳
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③荒漠中的植被稀少
④草盛豆苗稀
⑤蚂蚁合作搬运食物
⑥北雁南飞
⑦草尽狐兔愁
A.②④⑤⑦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④⑤⑥⑦
11.(2021?菏泽)“保护生态环境,共建和谐家园”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保护环境的做法中,不可取的一项是(  )
A.减少化肥使用量,多施用农家肥
B.使用效力更大的农药和杀虫剂
C.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D.垃圾分类回收
12.(2021?菏泽)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春天杨柳发芽
B.智能机器人吟诗作画
C.蝴蝶翩翩起舞
D.游人观赏盛开的牡丹花
13.(2021?临沂)下列语句所描述的生命现象与所体现的生物的特征,相符的是(  )
选项
语句
生物的特征
A
螳螂扑蝉黄雀在后
生活需要营养
B
含羞草受到触碰叶片合拢
排出体内的废物
C
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
生长发育
D
破壳而出的幼鳄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A.A
B.B
C.C
D.D
14.(2021?泰安)图1表示某平衡状态的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图2表示图1中某食物链四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由图1所示生物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B.能量沿食物链草→兔→鹰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C.图1中共有3条食物链,鹰与蛇是捕食关系
D.图2中的乙是变温动物,丙具有胎生、哺乳特征
15.(2021?临沂)2021年是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40周年,参加义务植树已逐渐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40年来,我国森林覆盖率由12%提高到23.04%,既改善了空气质量,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降水量,这说明(  )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适应环境
D.生物相互影响
16.(2021?泰安)沙漠中有的灌木常寄生在被称为猫爪藤的植物上,寄生灌木对猫爪藤的影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当干旱不严重时,三种影响程度的猫爪藤果实数相同。如图是干旱较严重时,寄生灌木对猫爪藤的影响程度和猫爪藤果实数的关系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寄生灌木与猫爪藤属于生态系统中生物因素之间的关系
B.寄生灌木对猫爪藤果实数的影响,与非生物因素中水的变化相关
C.干旱不严重时,被寄生灌木轻度影响的猫爪藤果实数最多
D.干旱较严重时,被寄生灌木重度影响的猫爪藤果实数最少
17.(2021?资阳)许多成语或诗句中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以下成语或诗句中的现象与影响因素对应不合理的是(  )
选项
成语或诗句
影响因素
A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生物
B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温度
C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土壤
D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光照
A.A
B.B
C.C
D.D
18.(2020?日照)动物的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蛔虫的体表有角质层,适于生活在小肠中
B.鱼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游泳时的阻力
C.蛇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能适应陆地干燥的环境
D.家兔有发达的大脑,能适应陆地复杂多变的环境
19.(2020?日照)叶子虫具有3对足,体色多为绿色,身体形态和体色与所栖息环境中的植物叶片相似,其个体发育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叶子虫形似树叶的现象叫保护色
B.叶子虫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
C.叶子虫个体发育类型属于完全变态
D.叶子虫栖息在树叶上可完全避免天敌捕食
20.(2020?日照)仙人掌经常浇水反而生长不好,甚至还会死亡,这说明仙人掌(  )
A.需要强光
B.不需要水分
C.不适应湿润的环境
D.叶子变成了刺状
21.(2020?日照)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荒漠
B.草原
C.农田
D.热带雨林
22.(2020?烟台)掌握生物学的思想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世界。生物体诸多生命活动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下列不属于对立统一观的是(  )
A.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B.生长与繁殖
C.遗传与变异
D.吸收与排泄
23.(2020?淄博)下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植被丰富的树林中空气清新
B.人类工业生产排放污染物,造成酸雨
C.深山阴湿的岩石上长有苔藓
D.地衣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土壤层形成
24.(2020?淄博)下列生命现象中,与“明月别枝惊鹊”所体现的生物特征相同的是(  )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含羞草叶子受到触碰后会合拢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鲸鱼常浮出水面喷出雾状水柱
25.(2020?莱芜区)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  )
A.图中甲表示生产者
B.图中的食物链是乙→丙→甲
C.图中⑥表示光合作用储存能量
D.图中⑨是指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26.(2020?淄博)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B.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相互关联
C.生物圈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多且稳定不变,自动调节能力强
D.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7.(2020?莱芜区)在我国北方,梧桐树到了秋天会落叶,这体现了生物的哪些特征(  )
①具有生长现象
②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③具有应激性
④能适应环境
⑤能繁殖后代
⑥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A.①②③
B.①②⑥
C.②③④
D.③④⑤
28.(2020?济宁)202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关爱自然,刻不容缓”。践行“关爱自然,绿色环保”的理念,下列做法符合的是(  )
A.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和杯子
B.电视机不用时经常处于待机状态
C.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D.抓捕野生动物关入笼中当宠物饲养
29.(2020?潍坊)同一株水毛茛,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和浸在水中的叶,能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叶形,这体现了生物(  )
A.能够生长和发育
B.能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
C.具有新陈代谢现象
D.对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
30.(2020?东营)下列诗词中所描述的生命现象与所体现的生物的特征,不相符的是(  )
选项
诗词
生物的特征
A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生长发育
B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能繁殖
D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排出体内的废物
A.A
B.B
C.C
D.D
31.(2020?东营)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包含的食物链为树→虫→鸟→细菌和真菌
B.树、虫、鸟、细菌和真菌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C.该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动调节能力
D.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
32.(2020?东营)“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命运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源于自然
B.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活动会影响自然
C.为丰富本地生物多样性,多引进外来物种
D.合理开发、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
二.解答题(共10小题)
33.(2021?烟台)2021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近几年来,烟台市接连实施荒山绿化、水系绿化等重点工程建设,森林覆盖率达到38%,同时加大海洋生态修复建设,着力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1)地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市连续三年累计植树造林近200万亩。种类繁多的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对维持生物圈的
 
 起重要作用。
(2)越来越多的斑海豹、虎鲸、海江豚等国家级保护动物来烟台周围海域生息,多年不见的大叶藻,海萝等藻类重现,东方白鹳,黄嘴白鹭、渤海刀鱼等种群数量明显增多。图示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是
 
 。若鳗鱼的数量大量减少,则
 
 的数量减少最多。斑海豹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
 
 。请写出斑豹获取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
 
 。
(3)烟台海域的生物种类及数量流够较长时间保持着生态平衡,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4)每年的5月1日到9月1日,烟台周边的黄渤海进入禁渔期,实施这一举措的生态意义是
 
 。
34.(2021?淄博)《湿地保护管理规定》的出台修订,对加大湿地监督管理力度,维护全国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甲、乙、丙、丁是某湿地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根据它们占据能量的多少绘制了能量金字塔,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组成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除了图中的成分外,还包括
 
 。
(2)太阳能进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生理过程是
 
 ,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写出由甲、乙、丙、丁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 
 。
(3)湿地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碳最终以
 
 的形式返回到大气中。
(4)动物可通过
 
 等方式传递信息,有利于群体觅食、御敌和繁衍后代。正是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5)放眼全国,湿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植被更加茂盛吸引了更多种类的生物在湿地繁衍生息。由此可见,保护
 
 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35.(2021?滨州)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其生活环境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图一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二为其中某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相对含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A的生活方式是
 
 。
(2)生态系统中生物因素对生物是有影响的,鹰在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
 
 营养级,鹰与蛇是
 
 关系。
(3)丁代表的生物是
 
 ,它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4)在草→兔→狐这条食物链中,若狐获得8千焦能量,则至少消耗草
 
 千焦能量。
(5)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鼠大量增多,导致草场严重破坏,引起生态失衡。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是有一定限度的。
36.(2021?青岛)春暖花开,草木繁茂。图一表示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其中甲~己表示生物,①~⑦表示生理过程或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影响草生长的阳光、土壤、水分、鼠、蛇等因素统称为
 
 。若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生物是
 
 。
(2)图二包含了图一中的一条食物链,从发育类型来看,生物丁和戊均为
 
 。生物丁生来就会取食丙,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这种行为是由体内的
 
 决定的。图中能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生理过程有
 
 (填数字)。
(3)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弱,原因是
 
 。
37.(2021?菏泽)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某学校为了让学生体验生态建设的重要性,理解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他们让学生参与设计并建设了体现校园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校园生态系统。校园生态系统保护小组的同学绘制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该生态系统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
 
 。
(2)图中由乔木、草本植物、蝗虫、蜘蛛和杂食性鸟构成的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
(3)根据图中所示的营养关系分析, 
 属于分解者。有机碎屑被分解者最终分解成
 
 (写出2项)等供生态系统循环利用。
(4)使用杀虫药物后,蝗虫数量急剧下降,其他生物数量也随之发生变化,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使用杀虫药物前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
(5)杂食性鸟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最高,这种现象称为
 
 。
38.(2021?临沂)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循环模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为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是丙中三种生物,①、②、③、④表示甲、乙、丙的某些生理过程。
材料二: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召开相关会议,决定将福岛核污水排入海洋。如此污水中的核物质将随着洋流和食物链扩散,影响生态安全,人类健康等方方面面。因此这一问题绝不仅仅是日本国内的问题,也是涉及全球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国际问题。
(1)请写出图中C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 
 。
(2)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参与循环,通过生理过程[ 
 ] 
 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有效的维持了生物圈中的
 
 。
(3)福岛周围海域的浅水中有浒苔和石莼等绿藻,稍深处有海带等揭藻,再深处有紫菜和石花菜等红藻,藻类植物的这种分布主要受
 
 的影响。
(4)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海洋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保持自身相对稳定的能力较强,原因是
 
 。但是若将来福岛核污水排入海洋,不仅影响日本周围海域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会给全球生态环境,生态安全乃至人类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这说明生物圈是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人人有责。
39.(2020?日照)生物圈通过其结构和功能形成了地球上最大的生命共同体。图1是一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示意图,其中①②代表生理过程,A、B、C、D代表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代表的成分是 
 ,生物A、B、D间因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了 
 。
(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太阳能经过程①转化为储存能量的 
 ,各种生物又能通过过程②释放能量、产生二氧化碳,其中散失的能量X是指 
 ,由此可见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始终和 
 一起进行。
(3)若图1中的B为飞蝗,当飞蝗大发生时,所经之处的农作物会受到严重破坏,引发蝗灾。飞蝗的发生量与降雨量的关系(见图2),当雨量充沛、气候潮湿时,真菌、丝虫和蛙等大量繁殖可抑制飞蝗的发生量。请回答:
①真菌与飞蝗的关系是 
 。
②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飞蝗发生的数量变化趋势是 
 (填“变小”或“稳定”或“变大”),可能的原因是 
 。
40.(2020?枣庄)图1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成分关系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该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B、C是乙中存在着食物关系的三种生物,①、②、③、④表示某些生理过程。图2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示意图,D、E、F、G表示食物链的四个营养级,a、b1~b4,c1~c5表示能量值。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1中,甲表示的生物成分是 
 ,乙表示的生物成分是 
 ,请写出图1中的食物链 
 (用代号和箭头表示)。
(2)图1中的A对应图2中的 
 (填字母)营养级。
(3)图2中b1~b4表示图1中 
 (填数字)生理过程散失的能量,c1~c4表示各个营养级流向丙 
 的能量。据此可知,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4)生态系统类型多样,除了图示中的①草原生态系统外,我们本地还有②山亭梯田、③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④滕州红荷湿地、⑤枣庄新城等生态系统。其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是 
 (填序号)。
41.(2020?淄博)如图为某自然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
(1)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写出含有兔的所有食物链: 
 。图中的动物能把获取的有机物转化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等物质又可以被草利用说明动物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 
 。
(2)该食物网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
(3)若该自然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从总体上看,食肉动物的数量总比食草动物的数量 
 ,原因是 
 。
42.(2020?莱芜区)如图一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图二表示该食物网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草原生态系统中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光、温度、空气、水分、鼠、兔等因素统称为 
 。
(2)图一中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 
 。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此生物与鹰的关系是 
 。
(3)生长在该草原上的蘑菇,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属于 
 ,其体内储存的能量 
 (选填“能”或“不能”)传递给植物。
(4)图一中共有 
 条食物链,鹰占第 
 营养级(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叫一个营养级)。
2020、2021年山东省生物中考试题分类——专题2生物与环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2小题)
1.【解答】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有非生物部分、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和真菌)。A中没有生物部分,B中只有动物,C中只有植物,D中具有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因此是一个生态系统。
故选:D。
2.【解答】解:A、分类处理垃圾,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属于低碳生活,A不符合题意;
B、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能减少燃油、燃气等交通工具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B不符合题意;
C、用太阳能热水器可减少资源利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C不符合题意;
D、夏天经常开空调,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加重二氧化碳的排放,D符合题意。
故选:D。
3.【解答】解:立夏以后温度逐渐升高,因此影响上述生物活动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故选:A。
4.【解答】解:AB、草履虫能净化污水、苔藓腐蚀岩石形成土壤属于生物影响环境,不符合题意。
C、干旱使农作物减产属于环境影响生物,不符合题意。
D、避役会随环境改变体色属于保护色,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符合题意。
故选:D。
5.【解答】解:A、地球上只有生物圈中才有生物生存,A错误;
B、栖息地是生物圈中生物实际居住的场所,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不同的生物群体。B正确;
C、生物圈具备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C正确;
D、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D正确。
故选:A。
6.【解答】解:A、昆虫的体态与色彩往往巧妙地与环境融为一体,说明生物适应环境,A不符合题意;
B、每天光照时间超过14小时,油菜才能形成花芽,说明环境影响生物,B符合题意;
C、莲藕的根、茎内部都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里面储存着空气,以满足根、茎、叶对氧气的需要。因此莲藕根和茎及叶柄内部都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不符合题意;
D、地衣能够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地球土壤层的形成,属于生物影响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解答】解: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反映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包含的食物链是:植物→蝉→螳螂→黄雀,A错误;
B、鸟类的生殖行为一般包括:占区、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等行为。“几处早莺争暖树”是鸟类的占区行为,“谁家春燕啄春泥”中做春泥是为了筑巢,属于筑巢行为,B正确;
C、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有的单细胞,有的多细胞,但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春天来了,气温升高,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这些藻类在水中自养飘浮,使春水荡漾着绿波。C正确;
D、“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草和豆苗争夺营养,阳光等,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D正确。
故选:A。
8.【解答】解:A、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植物开花说明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属于生命现象;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说明生物能够繁殖,属于生命现象;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属于生命现象;
D、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属于自然现象,不包含生命现象。
故选:D。
9.【解答】解:当气温骤降时,有些同学因未及时添加衣物,得了感冒,说明环境影响生物;但有些同学虽然也未添加衣物却并没有感冒,说明生物适应环境。
故选:C。
10.【解答】解:①葵花朵朵向太阳、③荒漠中的植被稀少、⑥北雁南飞分别体现了太阳、水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而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④草盛豆苗稀、⑤蚂蚁合作搬运食物、⑦草尽狐兔愁都体现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故选:A。
11.【解答】解:A、减少化肥使用量,多施用农家肥,有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B、长期使用高效杀虫剂和农药不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容易使害虫形成强的抗药性,符合题意;
C、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有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D、垃圾分类回收,有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解答】解:A、春天杨柳发芽,属于生长现象;
B、机器人不具有生物特征,智能机器人吟诗作画不属于生命现象;
C、蝴蝶翩翩起舞,动物通过运动进行捕食或繁殖等,属于生命现象;
D、游人观赏盛开的牡丹花,人是动物具有生物特征,属于生命现象。
故选:B。
13.【解答】解:A、螳螂扑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螳螂、蝉、黄雀之间的捕食关系,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A正确;
B、含羞草受到触碰叶片合拢,说明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属于应激性,B错误;
C、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说明生物能进呼吸,C错误;
D、破壳而出的幼鳄,说明生物能生长发育,D错误。
故选:A。
14.【解答】解:A、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因此该生态系统由图1所示生物、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A错误;
B、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生命活动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还有一部分流向分解者,因此能量流动一般是单方向的,并且是逐级递减的。B正确;
C、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鹰与蛇是捕食和竞争关系,C错误;
D、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在该生态系统中鹰所处的营养级别最高,其体内有毒物质含量会最高;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相对含量,则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甲→乙→丙→丁,即对应图一中的草→鼠→蛇→鹰,则乙(鼠)具有胎生、哺乳特征,丙(蛇)是变温动物,D错误。
故选:B。
15.【解答】解:判断属于生物与环境的哪种关系的方法是根据影响结果而定。生物适应环境:一般是生物具有与其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或生活方式,如鸟有翅膀,鱼有鳍,青蛙冬眠等。环境影响生物:指由于环境改变使生物受到影响,如南方植物种到北方后,水果味道发生改变。生物影响环境:指由于生物的生活使得环境发生变化,如种树可以产生阴凉环境。我国森林覆盖率由12%提高到23.04%,既改善了空气质量,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降水量,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故选:B。
16.【解答】解:A、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寄生灌木与猫爪藤属于生态系统中生物因素之间的关系,正确。
B、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寄生灌木对猫爪藤果实数的影响,与非生物因素中水的变化相关,正确。
C、当干旱不严重时,三种影响程度的猫爪藤果实数相同,错误。
D、干旱较严重时,被寄生灌木重度影响的猫爪藤果实数最少,正确。
故选:C。
17.【解答】解:A、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是白蚁在大堤内挖洞影响了大堤的牢固性,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正确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正确
C、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竞争关系。错误
D、红杏伸出墙外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具有应激性。正确
故选:C。
18.【解答】解:A、蛔虫的体表有角质层,能抵抗消化液的侵袭,因此适于在人的小肠中寄生生活,A正确;
B、鱼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与水生环境相适应的,B正确;
C、蛇的体表有鳞片,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而不是外骨骼,C错误;
D、家兔神经系统发达,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灵敏的反应,因此能适应陆地复杂多变的环境,D正确。
故选:C。
19.【解答】解:A、叶?形似树叶,这是拟态,A错误;
B、叶虫,头部有一对触角,具有六条腿即三对足,因此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B正确;
C、由图知,叶虫的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因此属于不完全变态果。C错误;
D、叶虫栖息在树叶上,形似树叶,不容易被天敌捕食,D错误。
故选:B。
20.【解答】解:仙人掌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浇水,土中总是含有大量的水分,水把土壤缝隙中的空气排挤出来了,使土壤的氧气过少,根毛无法呼吸,导致仙人掌的根烂掉,这个现象表明仙人掌不适应湿润的环境。
故选:C。
21.【解答】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大有小,这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选项中在所有的生态系统中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最多,营养结构最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最强,能够长期处在比较稳定的状态。
故选:D。
22.【解答】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遗传与变异、吸收与排泄都属于对立统一观,而生长与繁殖是并列关系,不属于对立统一观,可见B正确。
故选:B。
23.【解答】解:植被丰富的树林中空气清新、人类工业生产排放污染物,造成酸雨、地衣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土壤层形成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而深山阴湿的岩石上长有苔藓属于生物适应环境,C符合题意。
故选:C。
24.【解答】解: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的是生物有遗传的特性,不符合题意。
B、含羞草叶子受到触碰后会合拢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与“明月别枝惊鹊”所体现的生物特征相同,符合题意。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不符合题意。
D、鲸鱼常浮出水面喷出雾状水柱体现了生物能进行呼吸,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5.【解答】解:AB、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三类不同的生物”即分解者、消费者和生产者,生产者消费者的残体都能被分解者分解利用,图中丙有箭头指向甲,乙也有箭头指向甲,说明甲是分解者;乙指向丙的箭头代表的是乙被丙捕食,所以乙是生产者(绿色植物),则丙是消费者(动物)。食物链中没有分解者,因此图中的食物链是乙→丙。AB错误
CD、图中①④⑤表示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等,②③表示呼吸作用需要氧气,⑥表示光合作用储存能量和呼吸需要氧,⑧⑨是指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通过食物链传递,C错误,D正确。
故选:D。
26.【解答】解:A、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正确;
B、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是相互关联的,正确;
C、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很多,但不是稳定不变的,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在不断地变化着,在一般情况下,其中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物圈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错误;
D、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正确。
故选:C。
27.【解答】解:在我国北方,梧桐树一到冬天就落叶,说明了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具有应激性,这是梧桐对低温环境的适应。
故选:C。
28.【解答】解:A、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森林大量被砍伐,破坏生态环境,A错误;
B、电视机不用时没有及时切断电源,会浪费电,造成煤炭等大量化石能源的使用,污染环境,B错误;
C、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C正确;
D、抓捕野生动物关入笼中当宠物饲养,捕杀野生动物,破坏生态环境,D错误。
故选:C。
29.【解答】解:同一株水毛茛,裸露在空气中的叶与浸在水中的叶形态不同,该株水毛茛的基因型没有发生改变,是环境影响了性状表现。体现了生物对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
故选:D。
30.【解答】解:A、蜻蜓点水是蜻蜓在产卵,说明生物能够繁殖,A符合题意;
B、红杏伸出墙外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不符合题意;
C、鸟的繁殖行为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化、育雏几个阶段。“新燕啄春泥”描写了燕子繁殖行为中的筑巢行为,说明生物能繁殖,C不符合题意;
D、“新叶催陈叶”,树木落叶,说明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1.【解答】解: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所以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树→虫→鸟。A错误;
B、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树、虫、鸟、细菌和真菌共同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要构成生态系统还缺少非生物部分。B错误;
C、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弱。C错误;
D、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最重要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成一个整体,所以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D正确。
故选:D。
32.【解答】解:A、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源于自然,A正确;
B、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活动会影响自然,B正确;
C、引进外来物种,往往缺乏天敌,使外来物种对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不利于可持续性发展,C错误;
D、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资源要合理的开发和利用,D正确。
故选:C。
二.解答题(共10小题)
33.【解答】解:(1)种类繁多的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绿色植物能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形式进入大气,这样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
(2)根据图示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可知:斑海豹吃渤海刀鱼,斑海豹和渤海刀鱼又都吃中国毛虾和鳗鱼,所以二者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若鳗鱼的数量大量减少,则黄嘴白鹭的数量减少最多。斑海豹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斑豹获取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即最短的一条食物链藻类植物→中国毛虾→斑海豹;
(3)烟台海域的生物种类及数量流够较长时间保持着生态平衡,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4)每年的5月1日到9月1日,烟台周边的黄渤海进入禁渔期,实施这一举措的生态意义是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生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故答案为:
(1)生产者;碳﹣氧平衡;
(2)斑海豹和渤海刀鱼;黄嘴白鹭;太阳能;藻类植物→中国毛虾→斑海豹;
(3)自我调节;
(4)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生物资源(或保护生物多样性)。
34.【解答】解:(1)图中,甲是生产者,乙、丙、丁是消费者,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除了图中的生物外,还应包括细菌和真菌,它们属于分解者。
(2)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所以食物链为甲→乙→丙→丁。
(3)有机物中的碳最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到无机环境。
(4)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有的还形成等级,具有社会行为的群体生活的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5)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了生物的栖息环境,即保护了环境中的生物,环境与生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构成生态系统,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故答案为:(1)分解者;
(2)光合作用;甲→乙→丙→丁;
(3)二氧化碳;
(4)动作、声音、气味;
(5)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5.【解答】解:(1)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真菌和细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细胞内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是异养中的腐生;
(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鹰在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四营养级,鹰与蛇是捕食和竞争关系;
(3)在该生态系统中鹰所处的营养级别最高,其体内有毒物质含量会最高,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相对含量,则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乙→甲→丁→丙,图二中的丙是最高级消费者,体内的毒素最多,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鹰,丁是是第三营养级,代表的生物是蛇,它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4)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流动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传递的效率是10%~20%,在草→兔→狐这条食物链中,若狐获得8千焦能量,则至少消耗草:8÷20%÷20%=200(千焦)能量。
(5)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鼠大量增多,导致草场严重破坏,引起生态失街。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故答案为:
(1)腐生;
(2)三、四;捕食和竞争;
(3)蛇;太阳能;
(4)200;
(5)自我(自动)调节能力。
36.【解答】解:(1)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鼠、蛇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草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图中草是生产者;鹰等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草为食,因此鹰等动物是消费者。所以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要补充的生物部分是分解者。
(2)图二中的食物链:丙→丁→戊→己→甲。对应图一中的草→吃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其中吃草昆虫和青蛙的发育均属于变态发育。丁乙丙为食物,这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控制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图二中的①④⑦表示呼吸作用,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②是分解作用,也就是分解者的呼吸作用,能提供能量。
(3)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大,“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较弱,原因是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少,食物链(或营养结构)简单。
故答案为:
(1)生态因素;分解者
(2)变态发育;遗传物质;①②④⑦
(3)生物种类和数量较少
37.【解答】解:(1)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属于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成分。
(2)图中由乔木、草本植物、蝗虫、蜘蛛和杂食性鸟构成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即乔木→杂食性鸟、草本植物→杂食性鸟、草本植物→蝗虫→杂食性鸟、草本植物→蝗虫→蜘蛛→杂食性鸟。
(3)从图所示的营养关系分析,大型真菌、跳虫属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有机碎屑被分解者最终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等供生态系统循环利用。
(4)使用杀虫药物后,蝗虫数量急剧下降,其他生物数量也随之发生变化,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使用杀虫药物前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5)杂食性鸟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最高。这是因为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越积越多,这叫生物富集。
故答案为:(1)生产者;
(2)4;
(3)大型真菌、跳虫;二氧化碳和水;
(4)自动调节能力
(5)生物富集。
38.【解答】解:(1)分析题图可知,甲既能吸收二氧化碳,也能释放二氧化碳,所以图中甲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图中有2条食物链:甲→A→B→C,甲→A→C,C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即为最短的一条:甲→A→C。
(2)乙能将动植物遗体等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碳在无机环境中与生物群落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碳元素通过②光合作用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体,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因此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有效的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3)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因此福岛周围海域的浅水中有浒苔和石莼等绿藻,稍深处有海带等揭藻,再深处有紫菜和石花菜等红藻,藻类植物的这种分布主要受阳光的影响。
(4)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该系统结构简单,生物种类较少,自动调节能力弱。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海洋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保持自身相对稳定的能力较强,原因是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或全球性的),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人人有责。
故答案为:
(1)甲→A→C
(2)②光合作用;碳﹣氧平衡
(3)阳光
(4)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或全球性的)
39.【解答】解:(1)图1中,A代表的成分是生产者,生物A、B、D间因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了食物链。
(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太阳能经过程①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各种生物又能通过过程②释放能量、产生二氧化碳,其中散失的能量X是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由此可见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始终和物质循环一起进行。
(3)①真菌与飞蝗的关系是寄生。
②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飞蝗发生的数量变化趋势是变大,可能的原因是气候干旱、真菌、丝虫和蛙等的数量减少,会使飞蝗的发生量变大。
故答案为:(1)生产者;食物链
(2)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物质循环
(3)①寄生;②变大;气候干旱、真菌、丝虫和蛙等的数量减少,会使飞蝗的发生量变大
40.【解答】解:(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可以和大气之间进行双向物质交换,可以确定甲是生产者;甲和乙均有物质流向丙,丙从动植物尸体或腐烂组织获取营养维持自身生活,因此丙是分解者,乙直接消耗有机物获取营养,则乙是消费者。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图一中A数量最多,即A位于第二营养级,C的数量最少,位于最高营养级,因此生物的是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A、B、C,构成的食物链正确的是:甲→A→B﹣→C;
(2)A属于消费者,A数量最多,即A位于第二营养级,所以对应图二中的E营养级;
(3)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同时放出二氧化碳、水和能量,图二中b1,一b4表示图一中①③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1﹣c5,表示各个营养级流向丙分解者的能量。据此可知,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大有小,这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③抱犊固国家森林公园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最强,能够长期处在比较稳定的状态。
故答案为:
(1)生产者;消费者;甲→A→B→C;
(2)E;
(3)①③;分解者;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③.
41.【解答】解:(1)、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图中食物链:草→兔→鹰,草→兔→狐,草→鼠→鹰,草→鼠→狐,草→鼠→蛇→鹰,草→食草昆虫→食虫鸟→蛇→鹰,共6条。含有兔的所有食物链:草→兔→鹰,草→兔→狐。图中的动物能把获取的有机物转化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等物质又可以被草利用说明动物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根据体内是否具有脊柱,动物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柱动物两大类,食草昆虫属于无脊椎动物。
(3)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从总体上看,食肉动物的数量总比食草动物的数量少。
故答案为:(1)6;草→兔→鹰,草→兔→狐;
物质循环
(2)食草昆虫
(3)少;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2.【解答】解:(1)在生物学上,把草原生态系统中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光、温度、空气、水分、鼠、兔等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
(2)图一中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鹰的营养充足,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增多。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相对含量,则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丁→乙→甲→丙(草→鼠→蛇→鹰),图二中的甲对应的生物是蛇。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鹰和蛇都吃鼠属于竞争关系,因此此生物与鹰存在的关系有捕食和竞争。
(3)蘑菇属于真菌,能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其体内贮存的能量不能传递给植物。
(4)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其中鹰占两个营养级,即第三、四营养级。
故答案为:(1)生态因素
(2)增多;蛇;竞争和捕食
(3)分解者;不能
(4)5;三、四
第2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