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2年级音乐上册第2课《聆听 快乐的罗嗦》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2年级音乐上册第2课《聆听 快乐的罗嗦》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8-06 20:33: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快乐的罗嗦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聆听《快乐的罗嗦》,感受彝族的风土人情,体会乐曲表现的彝族人民载歌载舞的生活情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熟记音乐主题旋律。
(2)通过模仿、对比等方式,感受、体验音乐情绪,能准确说出欢快活泼、优美抒情、热烈地三种不同的音乐情绪。
(3)运用对比聆听,能准确听辨不同主奏乐器。
3.“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设计不同的动作,充满激情地表现《快乐的罗嗦》。
(2)知道弹拨乐《快乐的罗嗦》是一首具有彝族舞曲风格的作品。
(3)初步认识民族弹拨乐器月琴、琵琶和扬琴的外形,了解三件乐器的演奏姿势。
教材分析 《快乐的罗嗦》是作曲家张式业根据彝族民间舞曲音乐改编而成的弹拨乐合奏曲。这是一首富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乐曲,曲调简朴、短小精悍,旋律优美、流畅,带有舞曲性的音乐给人一种轻松活泼的感觉,再现了彝族人民轻歌曼舞、歌唱美好生活的欢快热烈的场面。
《快乐的罗嗦》为D羽调式,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每个乐段都有调式调性的转换。
曲式结构如下:
结构名称
引子
A乐段
连接部
B乐段
连接部
A1乐段
乐句
aa aa aa
b c d e
a1a1 a1a1
小节数
6小节
16 16 16
4 4 6 6
16 16
节拍
二拍子
交替
拍子
三拍子
交替
拍子
二拍子
乐曲前奏简短,仅有12拍。
之后,音乐用彝族人民最喜爱的乐器——月琴奏出了这段舞曲的主题。音乐主题仅两个乐句,第一乐句几乎全由do、mi、sol三个音组成,明显地具有宫调式的明亮色彩;第二乐句却以la、do、mi为骨干音,转入了色彩柔和的羽调式。上下乐句的调式对置,色彩对比,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常见的特征。
这一主题在重复一次之后,调式转移到了G羽调式。在高音区再次重复演奏一遍。
接着又转回了D羽调式。在多次转调中,作曲家采用各种乐器反复演奏,变换着力度,给人们以新鲜和生动的感觉。
中间一段由琵琶演奏出三拍子较为抒情的音乐旋律,并运用与乐队相呼应的形式,与前部形成对比。
最后由扬琴主奏采用加花的创作手法再现了主题音调。随着音乐的速度不断加快,全部乐器都加入了演奏,舞蹈的节奏也越来越欢快,表现了人们的情绪不断高涨。音乐就在这高潮中收住,好似热烈欢快的舞蹈场面突然成了一幅静止的画面。
教学重点 采用多种方式欣赏《快乐的罗嗦》,感受音乐情绪变化。
教学难点 分辨不同音乐主题。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阶段目标:通过师生问好,初步感知乐曲主题旋律。
预计时间:2分钟
师生唱问好。
设计意图:对常态师生问好进行变化,调动学生音乐听觉思维。
(二)欣赏导入
阶段目标:通过初听音乐,建立对作品情绪的完整感知。知道弹拨乐《快乐的罗嗦》是一首具有彝族舞曲风格的作品。
预计时间:3分钟
1. 音乐与相关文化
教师结合《问好歌》和教师服饰介绍作品风格,学生聆听。
2. 初听完整乐曲
教师播放完整乐曲,学生边听边思考: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表现怎样的场景?
学生回答可能涉及:音乐的情绪是欢快地活泼地,表现了人们高兴聚会、过年……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联想的方式初步完整地感受乐曲,消除学生对音乐风格的陌生感。
(三)分段欣赏
阶段目标:通过学习简单的彝族舞蹈动作律动感受《快乐的罗嗦》主题音乐,熟记音乐主题;并设计不同的动作,表现不同乐段音乐情绪变化。
预计时间:25分钟
A乐段
教师播放完整A乐段,学生边听边思考:舞蹈、踏步和睡觉哪种律动适合这段音乐?
学生回答可能涉及:舞蹈。
教师出示乐谱,示范彝族摆手舞动作(摆手、拍手),学生模仿。
教师播放转调前后A主题旋律,学生思考:主题音乐有没有发生高低的变化?
学生尝试把手摆在高一点的位置,创编新的舞蹈动作。
教师播放A乐段,学生聆听并思考:音乐主题的音高还会发生变化吗?学生用手势:低——高——低表示音区的变化。
教师播放A乐段,表演自己创编的彝族舞。
教师介绍彝族民歌中经常出现衬词“阿里里”,学生将歌词带入到旋律中进行演唱。
教师介绍民族乐器月琴,学生聆听、感受月琴的音色。
教师演示课件:出示月琴演奏图片;学生发现月琴是斜抱演奏。
师生总结:A乐段 二拍子 欢快活泼地 表现了火把节人们围绕篝火载歌载舞的场景。
B乐段
教师播放B乐段,学生聆听并思考:“音乐情绪有没有变化?仍然表现的是热闹的歌舞场景吗?”
学生回答有可能涉及:音乐情绪是优美抒情地,场景变得安静些了……
教师简要介绍彝族,学生聆听。
教师播放B乐段,学生聆听并思考:“●○和●○○,哪个更合适这段音乐?
学生边听音乐边用律动感受。
师生得出结论:这段音乐拍子是三拍子的。
教师出示乐谱,学生模仿课件动画划旋律线,分析该乐段旋律特点。
学生思考这段音乐的主奏乐器还是月琴吗?学生回答:不是。
课件出示琵琶和演奏姿势图。学生观察对比月琴,说出不同;并模仿琵琶演奏姿势,随音乐律动。
教师播放A主题和B主题音乐,学生以举手的方式判断。
3.A1乐段
教师播放完整音乐,学生律动表现乐曲,并思考“乐曲的最后一个部分跟哪段音乐很像?”
教师根据学生动作,课件演示曲式结构。
教师展示扬琴实物,并演奏A1乐段,学生观看聆听后,模仿演奏动作。
教师播放A乐段和A1乐段,学生思考“音乐情绪是不是更欢快呢?速度呢?”
学生回答可能涉及:速度更快、音乐情绪更欢快。教师介绍“热烈地”
设计意图:通过采用彝族特色衬词“阿里里”哼唱熟悉A音乐主题,多次变换动作表现音乐主题,一步步渗透彝族音乐文化;通过对比聆听,学生发现弹拨乐音色的不同、为学生表演埋下伏笔。
(四)音乐相关文化与拓展
阶段目标:初步了解民族弹拨乐及合奏的演奏形式。对月琴、琵琶、扬琴的音色能用相对应的演奏动作加以区分。
预计时间:5分钟。
教师播放月琴、琵琶、扬琴音频,学生用演奏姿势进行判断。
师生一起回忆今天感受的三件乐器:月琴、琵琶、扬琴。教师介绍弹拨乐器。每件乐器演奏的音乐又不太一样,这样的形式叫做合奏。今天听到就是弹拨乐合奏《快乐的罗嗦》。
设计意图:通过检测前期学生对月琴、琵琶、扬琴三件民族弹拨乐器及演奏动作的记忆,理解弹拨乐的概念,初步了解合奏的演奏形式。
(五)检测
阶段目标:能用不同的动作,充满激情地表现《快乐的罗嗦》,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预计时间:3分钟。
教师播放全曲,学生充满激情地表现《快乐的罗嗦》。
设计意图:通过综合性艺术表演,检测学生乐曲音乐主题、乐器音色及乐曲结构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