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芣苢》课件(17张PPT)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6.1《芣苢》课件(17张PPT)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6 18:53: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芣苢
诗经,一个合唱的时代,一个诗不离歌的时代!
引言:生民有疾苦,人间有冷暖!在自媒体时代的今天,在信息高度发达,工业文明占据上风的时代,阅读三千年前的一首诗歌,这本就是一种回溯,回溯一种生活的状态,唤醒一种劳动的记忆。劳动是光荣的,劳动是艰辛的,劳动是喜悦的,劳动是愉悦的,这是一种淳朴到极致的表达,这是一首人情人性的合歌!
所谓《诗经》中的“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郑樵云:“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具见《通志序》)赋指平铺直叙,比即比喻, 兴指先言他物,再借助联想引出作者要写的事物。
周南·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芣苢》呈现怎样的语言特征?
鉴赏诗歌单纯从语言角度有哪些切口?
1.词语(词性):形容词、名词、动词、叠词、拟声词
2.句式:长短、整散
3.修辞(表现手法)
4.语体风格:口语、书面语;幽默、机智 、庄重、俏皮、严肃、沉痛;方言……
字词句篇语修逻文——语文的八字宪法
《芣苢》有怎样的语言特征?
词语:形容词、名词(重复);动词(变化)
句式:句式整饬,重章叠句
修辞:突出“赋比兴”之“赋”
语言风格:清新自然、活泼愉悦

强调、突出
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朱熹: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者也
铺陈排比
对事物的特点不厌其烦地多角度地进行铺排陈述
《芣苢》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句式结构相同
前半句完全重复,后半句只有一字之差。
重章叠句: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
表达效果:重章叠句的手法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节奏,切合采摘芣苢的轻快动作节拍,表现了劳动的喜悦之情。
“采、有、掇、捋、袺、襭”有顺序吗?
采采:茂盛的样子。
薄言:发语词,无义。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
有:藏。
掇(duō):拾取,伸长了手去采。
捋(luō):用手握物而脱取。
袺(jié):一手提着衣襟兜着。
襭(xié):兜入衣襟扎并将衣襟系在腰间带子上。
“采、有、掇、捋、袺、襭”有顺序吗?
一、符合采摘的自然顺序;
二、体现民风的叙事诗特征;
三、伴随劳动的收获,采摘越来越多。
以下是《芣苢》的两种译文,你认为哪一种好?
鲜艳繁盛的芣苢呀,采呀采呀采起来。
鲜艳繁盛的芣苢呀,采呀采呀采得来。
鲜艳繁盛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来。
鲜艳繁盛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来。
鲜艳繁盛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
鲜艳繁盛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来。
咏叹之感,愉悦之感,合歌之感!
形形色色的车前草啊,于是采了它。
形形色色的车前草啊,于是有了它。
形形色色的车前草啊,于是摘了它。
形形色色的车前草啊,于是捋了它。
形形色色的车前草啊,于是张开衣衫捎了它。
形形色色的车前草啊,于是掖起衣角兜回它。
《芣苢》要拍摄一个MV视频,还原劳动的场景,你觉得远近镜头必须有什么?
1.采摘的具体场景;(近镜头)
2.众人的合唱;(远景镜头)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总集。
内容:
形式:
手法:
收入 时期的诗歌 首。
汉以前被称为 或 。
《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 的源头。
诗歌
从西周到春秋
305
《诗》
《 诗三百》
风 雅 颂
赋 比 兴
四言为主,重章叠句(复沓)
现实主义
诗经六义
常识补充
《诗经》“六义”
风 雅 颂 赋 比 兴
民歌 十五国风 160篇
贵族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 二雅(《大雅》《小雅》)
105篇
宗庙祭祀的乐歌 三颂(《周颂》《鲁颂》《商颂》) 40篇






赋比兴
《诗经》中常用的艺术手法“赋”“比”“兴” 。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即铺陈排比(物、事)。
“比”:“以彼物比此物”,就是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赋比兴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先写他物以引起真正想要歌咏的内容。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雎鸠→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