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攻》课件(26张PPT)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文档属性

名称 《非攻》课件(26张PPT)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6 19:5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墨子生平简介
墨子(约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名翟,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墨子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墨子》现存五十三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记的墨子讲学辞和语录,其中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
墨子的思想主张——非攻
以“兼爱”为根据,提出的“七不”准则——
“大不攻小也,强不侮弱也,众不贼寡也,诈不欺愚也,贵不做贱也,富不骄贫也,壮不夺老也。”
这个准则是历史上最早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准则。
墨子所谴责的“攻”不是发生在本国内部,而是发生在国与国之间。
墨子反对非正义的战争——“攻伐无罪之国”,支持正义战争——“诛灭无道之君”,如武王伐纣等。
发明防御体系,有效制止战争。
提出认识客观事物应以“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作为判断是非取舍的标准。
非:非难、责怪。
大国攻小国、强国攻
弱国的战争,叫做“攻”。
非攻:谴责攻打别
国的侵略战争
认真+细致+思考
自主检测
反复阅读文本,依照示例完成下列表格。
生活现象
评判
原因
态度
不义
亏人自利
知而非之
窃人桃李
取人马牛
不义又甚
亏人愈多
知而非之
不义又甚
亏人愈多
知而非之
杀不辜人
不义又甚
亏人愈多
知而非之


大为不义
亏人最多
从而誉之
杀一人
不义
一死罪
知而非之
杀十人
十重不义
十死罪
知而非之
杀百人
百重不义
百死罪
知而非之


大为不义
罪过最大
从而誉之
攘人犬豸鸡豚
墨子反对“不义”战争的思想基础
凡是损害别人的都是不义,不义战争对人的损害最严重,罪过最大。文章以这种思想为基础,宣示了反对侵略战争的观念,认为攻打别国是最大的不仁不义。
拓展: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园圃:种树之地曰园,种菜之地曰圃。此为偏义复词,圃无义。
非:反对,指责。
得:得到,这里指捕获。
现在有一个人,进入了别人家的果园,偷走了人家的桃子和李子。大家听说了就会指责他,居上位执政的人捕获他之后会惩罚他。
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以:因为。
亏:使动,使…亏
利:名词用作动词,得到好处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损害了别人的利益而自己得到好处。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攘:偷盗。
甚:严重,厉害
至于偷别人的狗、猪、鸡等家畜家禽的人,他不道义的程度比进入别人果园偷桃李的人更严重。
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对别人的损害更大了。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兹:通“滋”,更加。
甚:严重
如果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他的不道义就更加厉害了,罪责也更加深厚。
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不辜:无罪。
扡:同“拖”,夺
至于杀死无罪之人,拿走他的衣服,拿走戈和剑的人,他不道德的程度又比潜入别人家牛栏、马厩并牵走人家牛和马的人更严重。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遇到这种情况,天下有道义的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且指责他们,说这些是不道义的。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则:却
从而:跟随他而且
誉:称赞
别:分别
现在最大的不义要算是去攻打别人的国家了,君子却不知道不对了,跟随他而且称赞它,说是道义的。这能说是知道道义和不道义的分别吗?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
若:如果这种说法
以:按照
往:类推
杀死一个人是不道德的,必会有一条死罪。如果按照这种说法类推,杀死十个人就是十倍的不道义,必会有十条死罪;杀死一百人就是一百倍的不道义,必会有一百条死罪。
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
情:实在。
遗:留给。
书:书写,记载
实在不知道这是不道义的,所以记载下来他们的话留给后世。
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奚说:怎么解释
如果知道是不道义的,又怎么解释记载那些不道义的事并把它留给后世的行为呢?
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
以……为:把……当作/认为……是
辨:同“辩”,区别。
现在在这里有一个人,黑色见到少时就说是黑色,见到黑色很多就说是白色,那么人们一定认为这个人是不知道白色与黑色的区别。
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辨乎?
则1:于是,就
则2:却
辨:同“辩”,区别。
现在做了小的错事,就分辨出来并指责它。做了大的错事,攻打别国,却不知道不对了,跟随他并且称赞他,说是道义的。这能说是知道道义和不道义的区别吗?
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辨义与不义之乱也。
是以:因此
乱:混乱
由此可知道普天下的君子们,在区分道义与不道义上是多么混乱啊。
①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明确:(如果)现在有一个人,进入到别人种植果木菜蔬的田地,偷窃别人的桃子和李子,众人听说后就会指责他,上面那些执政的人抓到后,就会处罚他。
园圃:种树之地曰园,种菜之地曰圃。此为偏义复词,圃无义。
非:反对,指责。
得:得到,这里指捕获。
②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明确:如果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他的不道义就更加严重了,罪责也更加深厚。遇到这种情况,天下有道义的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且指责他们,说这些是不道义的。
兹:通“滋”,更加。
甚:严重
③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明确:现在最大的不义是攻打别人的国家,君子却不知道指责了,跟随他而且称赞它,说是道义的。这能说是知道道义和不道义的分别吗?
则:却
从而:跟随他而且
誉:称赞
别:分别
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明确:现在做了小的错事,就分辨出来并指责它;做了大的错事,攻打别国,却不知道指责了,跟随他并且称赞他,说这是道义的。
则1:于是,就
则2:却
辩:同“辨”,区别。
⑤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明确:因此可知道普天下的君子们,在区分道义与不道义上是多么混乱啊。
是以:因此
乱:混乱
墨子的“非攻”思想在当今社会是否仍有意义?
请结合现实生活谈一谈你的看法。
答题思路:1、摆观点
2、举实例
3、谈危害
4、说意义
1、墨子的“非攻”思想在当今社会仍有积极的意义。
2、例如,叙利亚、伊拉克等战争
3、侵略的主要目的在于掠夺土地、争夺能源,真正受害的是两国人民。
4、我们反对战争,呼唤和平。我们真切地希望,“非攻”的思想主张能在天空上闪耀,让墨子的大爱陶冶和净化现代人的心灵。树立和平意识,反对不义之战,反对侵略战争,更加热爱和平的世界,让和谐的春风吹遍全球。
答案:
非攻,就是谴责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也就是反对侵略战争,这是墨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但非攻不是一般的非战,对于防御性的正义之战作者是赞成的。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那就是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并深入指出如果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进行赞誉,那就是不知义与不义之别。
儒墨思想比较
孔子对周代早期的传统典制、礼仪、艺术等抱以同情理解的态度,并从伦理上予以解释,论证它们的意义,他对古代文明的态度是理性化并加以合理化,他是位有修养的君子。
墨子与孔子相反,质疑周代传统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并力求使之简化,而且照他看来更为适用。墨子对古代文明持批判态度。他是一位充满战斗精神的布道家和游侠。
墨子是孔子之后出现的重要哲学家。其名声和思想影响在当时与孔子不相上下,但墨子对儒家是持批判态度的。
孔子讲仁义,孟子讲仁政,均从道德出发,要求不求回报的付出。
墨子讲兼爱,从利害出发,我不爱人,人亦不爱我。爱是求回报的投资。
儒家不信鬼神。
墨家信鬼神。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