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古诗词中考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中考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河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29 13:2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
(一)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3.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答:
4.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答:
5、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的?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6、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二、阅读下列宋词,按要求答题。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 词下片中“卧”字可谓一字千金,试简析其妙在何处。(2分)
答:
2. 全词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情趣?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4分)
答:
三、(二十)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51—54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 ,下阕写
,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5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
53、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5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四、(二十三)读下面的诗,完成60—64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0、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项是( )
A. 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也给友人以鼓舞。
61.请选出下列对本诗解说有误的一项 ( )
A.“二十三年”,指自居易因参加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的前后时间;“弃置”指被贬谪。首联表达了诗人的无比辛酸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
B.“闻笛赋”是指西晋的向秀为怀念自己的好友嵇康所作的《思旧赋》,“烂柯人”是指晋人王质。颔联写贬谪归来后的感受,借用两个典故表达怀念旧友和人世桑沧之感。
C.颈联写诗人对未来的展望。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说明虽然处境艰难,但仍然信心百倍,积极进取。
D.“听君”中的“君”指唐代诗人白居易,“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尾联不仅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也是和友人共勉。
62.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6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五、(二十五)读晏殊的《浣溪沙》。完成66-67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66、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 、 和 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6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答:
六、(二十七)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第72—73题。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72.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3.诗中描写的景物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
七、2010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22题。(共4分)
饮酒 (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2分)
22.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2分)
八、2010年云南曲靖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3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1分)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2分)
九、(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两句诗运用了典故,涉及到的两个人物分别是 和 。(4分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201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7~9题。(5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这首诗的作者是 ;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 。(2分)
8.用“/”划分下面的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1分)
巴 山 楚 水 凄 凉 地,二 十 三 年 弃 置 身。
9.这首诗的颈联蕴涵了什么道理?(2分)
答:
十一、2010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7、诗中“太清”的意思是 。(2分)
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
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十二、4. 浣溪沙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词一开始即由景触情,流露出词人的伤感情怀。
B.“夕阳西下几时回”是说:无限美好的夕阳西下了,什么时候才回来重现斜晖异彩呢?透露出作者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往事的流恋,同时也不免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
C.“燕归来” 与“花落去”本为实笔,但和前面的“似曾相识”与“无可奈何”相联系后,便似实似虚,意味深长了。
D.词的下片直接抒发作者的寂寞和忧伤。
E.这首词看似写怀念旧人之情,实则感叹春归花落,时光易逝。
6. 读《游山西村》,做(1)~(4)题。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这首诗的作者是 时代著名爱国诗人 。字务观;自号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 的陶醉,对 的喜爱之情。
(2)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 诗,从格律看,这是一首 诗。从音律上看,此诗押的是 韵,韵脚是 等字。
(3)诗中有两句蕴含着“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 。”
(4)全诗紧扣一个“ ”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语言生动,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联的大意。
首联写 。颔联写 。
颈联写 。尾联写 。
十三、9.(广西玉林题)阅读下面一首诗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联写作者出使,已经过了属国的居延这一地方。一个“单”字,写出了他出使的孤单与无奈。  
B、颔联借用比喻,写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显得形象而生动。  
C、颈联中,“孤烟”、“长河”、“落日”,写出了大漠景色的单调与荒。“直”“圆”写出了边塞人民不惧生活艰苦,奋勇向前以圆美好愿望的豪情斗志。  
D、尾联意思是说在萧关遇到巡逻侦察的骑兵,才知道都护还在很远的燕然山。至此,并未交待“出使”结束,给人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  
E、全诗叙事与写景相结合,而重点在于写景,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画面宏大,意境开阔,景色壮丽的塞外风光图。  
阅读《使至塞上》,回答下面问题。
十四、(2007年铜仁市)
1. 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答:
2. 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答:
十五、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分)
8.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十六、2.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完成下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 ,表达了 的感情。(3分)
(2)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①这幅图画具有 美。(1分)
②美的具体表现:
(2分)
一、
(一)游山西村
参考答案:
1、 村民的热情好客 优美的景色 淳朴的风土人情(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
2、○1面对困境时。 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2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 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答出一个方面,意思对即可。2分)
3 、( l 分)“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4、( 2 分)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每问各1 分,共2分.意对即可。)
5、围绕一个“游”字展开。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山路上,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终于来到山西村。在山西村,正值社日临近,农民们衣着简朴,吹箫击鼓,结队往来,热闹非凡。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乘月色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来敲门拜访。
6、表现了诗人陶醉、留恋之情。作者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中,留恋村民的好客、热情、淳朴,对此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二、阅读下列宋词,按要求答题。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三、1.(2分)“卧”字把小儿的天真、活泼、顽皮和盘托出,跃然纸上。(答出天真、活泼、顽皮任意一词1分、任意两词2分)
2.(4分)全词充满了和谐闲适,其乐融融的农村生活情趣(2分,意思基本相同即可);表现出词人对和谐快乐、闲适恬淡的乡村生活的喜爱赞赏之情(2分,答到对乡村生活的喜爱赞赏即可)。
三、(二十)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51—54题
渔家傲 范仲淹
(二十)51、边塞秋色 思乡之情
52、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53、D
54、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四、(二十三)读下面的诗,完成60—64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二十三)60、C
61、A
62、①由低沉到高昂(或由低沉愤懑到高昂乐观)
②(画面应紧扣“千帆竞发”和“万木争春”)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63、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
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64、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
五、(二十五)读晏殊的《浣溪沙》。完成66-67题。
浣溪沙 晏殊
(二十五)66、夕阳 落花 归燕
67、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不要求面面俱到,学生能从某个角度作较深入赏析即可)
六、(二十七)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第72—73题。
饮 酒 陶渊明
(二十七)72、“心远”或“悠然”(答出其中一个即可)
73、宁静、平和、闲适、恬淡……(答出其中一个即可)
七、2010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1.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2分)
22.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意思对即可。2分)
八、2010年云南曲靖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3分)
渡荆门送别
(一)(3分)10.(3分) (1 )(1分)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2分) 答题示例:①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 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②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④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九、(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向秀;王质。
表现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乐观的胸襟。
十、201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7~9题。(5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2分)刘禹锡 白居易 (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8.(1分)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有错该题不得分)
9.(2分)蕴含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意思对即可)
十一、2010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十二、4. 浣溪沙
晏 殊
6. 读《游山西村》,做(1)~(4)题。
十三、9.(广西玉林题)阅读下面一首诗  
使至塞上  
 9.BD
阅读《使至塞上》,回答下面问题。
十四、(2007年铜仁市)
7.(2分)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8.(3分)"直"字,表现了打磨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1分);"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1分)。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1分)(意思对即可)
十五、使至塞上 王维
【答案】(1)诗人自己(或“负有朝廷使命的人”)(1分) 诗人孤独、思乡(2分)
(2)(考生能选一个角度答题,赏析合理,即给3分,否则酌情扣分)
示例一:①图画的构图美。(1分)
②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2分)
示例二:①图画的线条美。(1分)
②线条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2分)
示例三:①图画的色彩美。(1分)
②色彩艳丽、丰富: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2分)
示例四:①图画的意境美。(1分)
②诗句形象生动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大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2分)
十六、2.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完成下题。
使至塞上
1.答案: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以“蓬”、“雁”自比,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忧怨难言的激愤抑郁之情。
2.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