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二课时强化训练备考卷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一、选择题:本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1春?丰台区期末)如图是17世纪早期欧洲的一本书中的插图,介绍了凤梨、马铃薯和木薯,这些物种在16世纪之前,并不为欧洲人所知晓。之所以会在书中出现这些插图,主要是由于( )
A.欧洲农作物栽培技术进步
B.原产美洲的物种传入欧洲
C.欧洲的印刷技术水平提高
D.跨太平洋贸易的不断发展
2.(2021春?山西期末)16世纪初,欧洲人大量移民美洲,亚欧大陆的牲畜、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特产流入世界各地。同时,欧洲人也将疾病病原体带入美洲和大洋洲。上述现象说明( )
A.人类历史打破彼此孤立的状态
B.美洲在世界交往中居于中心地位
C.殖民掠夺对美洲传统文明的破坏
D.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促进文明进步
3.(2021春?张家口期末)新航路开辟之后,旧大陆的马、牛、猪等家畜出现在新大陆,由于缺少天敌以及条件适宜,草场的自然生长根本赶不上这些牲畜的生长与繁殖速度。玉米在中国传播,增加粮食产量的同时,也因肆意种植而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据此可知,新航路开辟( )
A.改变了世界的自然环境状态
B.造成了世界人口的衰减
C.开阔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
D.搅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
4.(2021春?工农区校级期末)新航路开辟后,新旧大陆的物种交换引发了一场全球饮食革命,带来世界性的人口爆炸;同时生物交换也把传染性疾病从欧洲和非洲带入了新大陆,致使成千上万的印第安人死亡,材料意在强调( )
A.殖民扩张的残酷性
B.世界市场形成的弊端
C.外来移民的破坏性
D.物种交流的多元影响
5.(2021春?会宁县校级期末)全球史学家麦克尼尔指出,马铃薯、玉米、番茄、花生等我们习以为常的食物,16世纪后“征服了欧洲和全世界”“改变了世界历史”。这说明麦克尼尔认识到( )
A.丝绸之路的价值
B.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C.工业革命的作用
D.世界市场的形成
6.(2021春?扬州期末)16世纪起,新旧两个世界之间出现了动植物物种的大交流。这种交流是双向的、长期的,新大陆的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被引进欧洲与亚洲;旧世界也向美洲传输了许多物种。这主要得益于( )
A.生产技术革命性变化
B.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C.世界紧密地连成一体
D.大众消费水平的提高
7.(2021春?成都期末)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后全球物种在西方殖民扩张的背景下完成了全球性的生态扩张和重新布局,为新一轮的全球农业革命和人口扩张提供了现实可能。这一观点意在强调全球物种交流( )
A.得益于西方殖民扩张
B.引发全球性生态危机
C.导致全球性人口问题
D.有利于全球经济增长
8.(2021?湖南学业考试)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各种美洲高产作物传入欧洲,仅土豆一项就使欧洲人口在1700﹣1900年两百年间增长25%,使欧洲城市化率增加27%到35%,并帮助催化工业革命的产生。由此可知( )
A.人口的增长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B.欧洲的饮食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C.地理大发现给欧洲带来深远影响
D.开辟新航路是为了获取高产作物
9.(2021春?郑州期末)哥伦布在航海日记中记载了巴哈马群岛“全年都可种植和收获玉米以及其他作物。”历史学家艾尔文?约瑟非也说:“今日世界食物总量中几乎一半的作物是美洲印第安人种植的,而白人只是在1542年以后才知道它们。”由此可知,新航路的开辟( )
A.促进了全球物种的交换
B.改变了商业的经营方式
C.增加了全球商品的种类
D.造成对美洲资源的掠夺
10.(2021春?安徽月考)如图为16世纪人们绘制的一些物种图画。对此,最合理的历史解释是( )
A.对外交流促使各国艺术风格发展
B.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观念更新
C.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的有机统一
D.艺术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间联系
11.(2021?辽宁模拟)“哥伦布交换”造成了世界历史上最悲惨的人口灾难,1500年至1800年之间,可能有1亿以上的人口死于传播到美洲和太平洋岛屿上的疾病,但是由于粮食作物和牲畜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从长期来看,人口增长是大于人口损失的。这反映出物种交流( )
A.起源于新航路开辟以后
B.推动世界市场不断扩大
C.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D.限于欧亚大陆和南北美
12.(2021春?南阳期中)17世纪,甘蔗被移植到英属的巴巴多斯岛和法属的马提尼克岛,加勒比海大大小小的岛屿被开辟成甘蔗种植园。甘蔗在美洲生产,在欧洲销售。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
B.价格革命的影响
C.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D.工业革命的推动
13.(2021?山东学业考试)如图是“明清高产作物推广路线与分布图”。据图可以推断出( )
A.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商业城市大量涌现
B.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但仍然占统治地位
C.海上丝绸之路发达,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D.世界日益连成整体,中国人口迅速增加
14.(2021春?湖南月考)1492年之后,甘蔗种植园逐步遍及整个美洲。蔗糖产量的增加,导致欧洲糖价不断下降。之前只有贵族才吃得起的价格昂贵的调味品,到1800年左右已经成为普通人的日常必需品。以蔗糖为代表的食物在欧洲的普及,意味着“吃什么”已经不再是一种权力或特权的象征。这说明,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范围内的物资交流,对欧洲的重大影响是( )
A.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B.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
C.导致贵族阶层走向没落
D.带来社会关系上的革命
15.(2020秋?菏泽期末)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其陪嫁包括221磅红茶和精美的中国茶具。皇后高雅的品饮表率,引得贵族们争相效仿。这说明( )
A.物种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B.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联系
C.饮茶成为欧洲人的一种时尚追求
D.国民对茶叶的依赖日益增强
16.(2021春?合肥期末)如表是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之间的事物扩散和交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类型
人口
动植物
疾病
动物
植物
举例
美洲族群混合
牛
玉米
天花
影响
民族融合、新民族形成
农耕技术的传播
有利于人口增长,贫瘠地区得到开发
造成大量美洲和大洋洲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解体
A.殖民活动推动了美洲族群混合现象的出现
B.人口迁移促进世界动植物向美洲大量迁移
C.传染病是美洲原有社会秩序瓦解的主要原因
D.全球物种大交换根本上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
17.(2021春?湖南期末)据历史记载,物种交流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就已经开始,但往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范围主要局限于欧亚大陆。16世纪以来,物种交流的速度大大加快,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到欧洲,经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土豆等。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使其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新航路开辟给殖民地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和破坏
B.新航路开辟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C.新航路开辟带来的物种交流助推了社会近代化
D.新航路开辟促使新旧大陆经济发展的优势互补
18.(2021春?镇雄县校级期末)可可树原产于中南美洲,16和17世纪时被移植到东南亚和非洲。18世纪时可可在欧洲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饮料。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文艺复兴的兴起
B.早期殖民扩张
C.世界市场的形成
D.人们需求的推动
19.(2021春?天津期末)16世纪初期,玉米在中国被称为“番麦”“西天麦”“玉蜀黍”等。最初玉米在中国种植不广,一度是皇家御用贡品,直到18世纪中期,玉米才在中国逐渐推广,并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材料可用来说明( )
A.饮食习惯决定物种的传播
B.中国比美洲更加适宜种植玉米
C.明朝时期玉米已传到中国
D.玉米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
20.(2021春?滨海新区期末)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猪等家禽,小麦、大麦等农作物引入美洲;美洲的特产如玉米、马铃薯、甘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这一现象说明( )
A.全球贸易促进商品流动
B.殖民扩张打破多元文明格局
C.人口迁移促进物种交流
D.商业革命促使贸易中心转移
21.(2021春?达州期末)如图是一幅与新航路开辟影响相关的示意图,请选择一个恰当的主题( )
A.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三角贸易的开展
C.新旧世界的政治碰撞
D.物种交流与联系
22.(2021春?安徽期中)如表为世界部分地区农作物的培植情况,其主要意义在于( )
地区
培育的作物
西亚
大麦、小麦、豆类
南亚
芋头
中国
水稻、粟
中南美洲
玉米、南瓜
A.促进了农业的产生
B.满足了人类食物需求
C.改变了食物的结构
D.导致剩余产品的出现
23.(2021?湖南模拟)如表是15﹣18世纪玉米和马铃薯的传播情况。据此可知,新作物的传播( )
时间
玉米和马铃薯传播情况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
开始在欧亚非大陆传播
16世纪
玉米在欧洲已经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粮食作物
17世纪
玉米已经传遍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地
18世纪
马铃薯已经成为爱尔兰农民唯一的食物。在中东地区,普鲁士、匈牙利以及俄罗斯等开始大规模种植马铃薯。
A.完全取代了原有农作物
B.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
C.促进了当地人口的发展
D.促进世界市场正式形成
24.(2021春?东湖区校级月考)美洲特有的作物玉米、甘薯、马铃薯、烟草、橡胶等传入旧大陆,后来又传入大洋洲;旧大陆的水稻、小麦、油菜籽、甘蔗、麻类等作物,鸡、猪、马、牛、羊、驴等禽畜也传入美洲,据此可知( )
A.美洲在世界物种交换中居主导地位
B.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取得重大进展
C.新航路开辟催生出欧洲新的生产方式
D.世界交往的理性化促进了文明进步
二.材料题(共3小题52分)
25.(2021春?茂名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甘薯原产于美洲,16世纪西班牙将番薯传播到吕宋(菲律宾)。据记载,明朝万历年间,多年在吕宋从事贸易的福建长乐籍华侨陈振龙见彼地“朱薯被野,生熟可茹”,便想将薯种引进国内,以济民食,但西班牙当局却禁止此物种外传。无奈,陈振龙只好设法私下购买几英尺薯藤,并向当地人学得栽种方法,于公元1593年偷偷“截取其蔓尺许,挟小盖中”,携子陈经纶回到福州。回国后,陈经纶生怕番薯不适应在当地生长,便先在“本屋后纱帽池边隙地试栽”,结果一举成功。他将收获的番薯呈献给福建巡抚金学曾,并上书“敬陈种薯之利益”,建议官府推广种植。
﹣﹣摘编自《明史?吕宋列传》等
材料二
如图为甘薯在国内的传播路线及15﹣18世纪中国人口数量的演变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甘薯由原产地传入中国的路径及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研究甘薯传播的史学价值及需要的史料类型。
26.(2021?浙江模拟)物种的交流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在人类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经常谈论政治学意义上的“再疆界化”,其实,物种的流播也有再疆界化乃至去疆界化的历程,亦即物种突破一个地区的界域传入另一个地区遂而蔓延全球的转进,其影响并不比国际政治学理念上的“再疆界化”小。
﹣﹣摘自郭卫东《丝绸、茶叶、棉花:中国外贸商品的历史性易代》
材料二:英国(棉花工业发展)的例子显示了国家有能力打造有利于工业化的条件的重要性。……促成可以动员受薪工人的变革都是至关重要的……面对其他地方的保护主义,英国成功的秘诀有双重因素。首先,英国制造商把重点放在高质量的纱线和布料上,在这方面他们无须面对其他地方的技术不太先进的制造商的竞争。其次,英国越来越依赖世界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地区的市场。
﹣﹣摘编自[德]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材料三: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纺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就使英国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
﹣﹣摘自[德]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试结合新航路开辟后的相关史实说明“物种的流播也有再疆界化乃至去疆界化的历程”,并指出其重要意义。
(2)结合所学,指出“棉花工业发展”在英国工业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英国“有能力打造有利于工业化的条件”有哪些突出表现?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应如何评价英国对印度的侵略?
27.(2021?广元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何传芳《中外文化交流史》整理
解读材料,围绕“文明的交流与传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4小题)
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凤梨、马铃薯和木薯是美洲的作物,随着新航路开辟,美洲作物传入欧洲,B正确;
A和题干所列作物无关,排除;
C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
美洲作物传入欧洲是跨大西洋而非跨太平洋,排除D。
故选:B。
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考生可根据材料“16世纪初,欧洲人大量移民美洲,亚欧大陆的牲畜、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特产流入世界各地。同时,欧洲人也将疾病病原体带入美洲和大洋洲”分析。
【解答】根据“16世纪初,欧洲人大量移民美洲,亚欧大陆的牲畜、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特产流人世界各地。同时,欧洲人也将疾病病原体带人美洲和大洋洲。”可得出其强调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联系成为一个紧密的整体,人类历史打破彼此孤立的状态,A项正确;
美洲不是中心,排除B;
C项只是一个方面,排除;
D项与主旨无关,排除。
故选:A。
3.【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新航路开辟之后,旧大陆的马、牛、猪等家畜出现在新大陆,由于缺少天敌以及条件适宜,草场的自然生长根本赶不上这些牲畜的生长与繁殖速度。玉米在中国传播,增加粮食产量的同时,也因肆意种植而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解答】从材料中可知,牲畜的过快增长破坏了新大陆的自然环境,而玉米在中国的大面积种植造成中国的水土流失,故A选项正确;
高产农作物的传播,推动了世界人口的增长,故排除B选项;
开阔人们的视野不是材料的主旨,故排除C选项;
搅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属于价格革命的影响,且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故排除D项。
故选:A。
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考生可根据材料“新航路开辟后,新旧大陆的物种交换引发了一场全球饮食革命,带来世界性的人口爆炸;同时生物交换也把传染性疾病从欧洲和非洲带入了新大陆,致使成千上万的印第安人死亡”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新旧大陆的物种交换既引发了一场全球饮食革命,带来世界性的人口爆炸;又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使成千上万的印第安人因从欧洲和非洲带入的传染性疾病而死亡,这说明全球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是多元的,利弊并存,故D项正确;
“殖民扩张的残酷性”只体现了材料的部分内涵,故A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新旧大陆的物种交换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故B项错误;
“外来移民的破坏性”也只是体现了材料的部分内涵,故C项错误。
故选:D。
5.【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依据材料“马铃薯、玉米、番茄、花生等我们习以为常的食物”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新航路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原产美洲的马铃薯、玉米、番茄、花生等“征服了欧洲和全世界”,“改变了世界历史”,故B正确,排除A;
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期,故排除C;
世界市场的形成是第二次次工业革命的意义,故排除D。
故选:B。
6.【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6世纪起,新旧两个世界之间出现了动植物物种的大交流。这种交流是双向的、长期的,新大陆的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被引进欧洲与亚洲;旧世界也向美洲传输了许多物种”。
【解答】根据“16世纪起,新旧两个世界之间出现了动植物物种的大交流。这种交流是双向的、长期的,新大陆的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被引进欧洲与亚洲;旧世界也向美洲传输了许多物种”可得出其强调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逐步建立起世界的联系,B项正确;
A项是指工业革命,排除A;
紧密地连成一体的说法错误,排除C;
D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
故选:B。
7.【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为新一轮的全球农业革命和人口扩张提供了现实可能”。
【解答】材料“为新一轮的全球农业革命和人口扩张提供了现实可能”主旨是物种交流对农业革命和人口扩张这一经济增长现象的影响,D正确;
材料强调物种交流的影响,ABC三选项与题意不符,错误。
故选:D。
8.【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各种美洲高产作物传入欧洲,仅土豆一项就使欧洲人口在1700﹣1900年两百年间增长25%,使欧洲城市化率增加27%到35%,并帮助催化工业革命的产生”。
【解答】材料强调的是地理大发现以后,促进了欧洲的人口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表述的是地理大发现带来的深远影响,故C正确;
加速城市化进程,应该是工业革命的影响,而不是人口增长的结果,故A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出欧洲人饮食结构的根本性改变,故B错误;
D表述错误新航路开辟不是为了获得高产农作物,排除。
故选:C。
9.【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全年都可种植和收获玉米以及其他作物”、“今日世界食物总量中几乎一半的作物是美洲印第安人种植的,而白人只是在1542年以后才知道它们”。
【解答】根据材料“全年都可种植和收获玉米以及其他作物”、“今日世界食物总量中几乎一半的作物是美洲印第安人种植的,而白人只是在1542年以后才知道它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所以A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商业的经营方式,所以B错误;
材料强调全球物种的交换,没有体现“增加了全球商品的种类”,所以C错误;
“造成对美洲资源的掠夺”不符合材料主旨,所以D错误。
故选:A。
10.【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6世纪人们绘制的一些物种图画”。
【解答】伴随新航路开辟,原产美洲的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等物种不断传播了亚洲、欧洲等地,因此,当时人们绘制的这些图画恰恰体现了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的有机统一,故C正确;
对外交流虽有利于艺术风格的发展,但材料无法看出16世纪艺术风格的变化,排除A项;
B、D两项说法也同样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
故选:C。
11.【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解题的关键信息是“由于粮食作物和牲畜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从长期来看,人口增长是大于人口损失的”。
【解答】根据材料可知物种交流最终推动了世界人口的增长,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故C正确;
新航路开辟以前已经存在物种交流,排除A项;
材料并没有涉及世界市场的发展情况,排除B项;
全球范围内的物种交换包括欧亚大陆、美洲、大洋洲等世界各地区,排除D项。
故选:C。
12.【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依据材料“甘蔗在美洲生产,在欧洲销售”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加勒比海地区成为蔗糖出产区,主要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国际分工的划分有关,故C正确;
加勒比海地区出现“蔗糖革命“和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以及价格革命无关,故排除AB;
17世纪时工业革命尚末开始,无法体现工业革命的推动,排除D。
故选:A。
13.【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明清高产作物推广路线与分布图”。
【解答】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全球联系,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食物充足,中国人门增长迅猛,故D正确;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是两宋之前,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A项;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但仍然占统治地位,排除B项;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在题干时期之后,排除C项。
故选:D。
14.【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意味着‘吃什么’已经不再是特权的象征”。
【解答】A说法本身正确,但设问问的是“重大影响”,排除;
改变结构没有体现,只是说平民能吃到糖,没有说糖成了主要食物,故B错误;
贵族阶级走向没落错误,贵族阶级仍然力量强大,故C错误;
材料指出:“意味着‘吃什么’已经不再是特权的象征”使得平民的社会地位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表明社会关系的变革,故D正确。
故选:D。
15.【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其陪嫁包括221磅红茶和精美的中国茶具。皇后高雅的品饮表率,引得贵族们争相效仿”。
【解答】茶叶、中国茶具以及饮茶的行为都是来自中国,根据“1662年”可知此时是新航路开以后,说明新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从而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故A正确;
材料反映的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没有体现世界联系的加强,故B错误;
仅根据葡萄牙公主一人的行为不能证明饮茶成为欧洲人的一种时尚追求,故C错误;
仅根据葡萄牙公主一人的行为不能证明国民对茶叶的依赖日益增强,故D错误。
故选:A。
1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材料“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之间的事物扩散和交流”。
【解答】从材料可以看出,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族群间的交流,形成了新的民族,A项正确;
从材料中看不出”大量迁移“,排除B;
传染病只是原因之一,看不出是主要原因,排除C;
D项太绝对,夸大了物种交换的作用,排除D。
故选:A。
1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产生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材料“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说明新航路开辟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B正确;
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题干中并未体现推动社会近代化进程,排除C;
新航路开辟后的新旧大陆之间并不存在优势互补,排除D。
故选:B。
18.【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考生可根据材料“16和17世纪时被移植到东南亚和非洲。18世纪时可可在欧洲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饮料”分析。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和17世纪早期的殖民扩张促进了美洲的物种流向世界各地,B正确;
文艺复兴与题干中所列作物移植无关,A排除;
世界市场的形成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与材料无关,C排除;
民众需求是在移植使用之后,因此不构成原因,排除D。
故选:B。
1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16世纪初期属于明朝时期,新航路开辟后玉米传入中国,被称为“番麦”“西天麦”“玉蜀黍”,故答案为C项;
物种的传播影响饮食习惯,A项中的“决定”说法错误,排除;
材料没有比较中国比美洲更加适宜种植玉米,排除B项;
材料没有涉及玉米传入中国后对中国人温饱问题的影响,“解决了”说法绝对,排除D项。
故选:C。
2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根据“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猪等家禽,小麦、大麦等农作物引入美洲;美洲的特产如玉米、马铃薯、甘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可得出其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移民促进了物种的传播,C正确;
材料强调人口迁移的作用,排除A;
材料与多元格局无关,排除B;
材料没有体现贸易中心转移,排除D。
故选:C。
2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玉米”“番薯”等原产美洲(新世界)的农作物品种运往欧亚等“旧世界”,欧亚的“天花”“牛”“小麦”等传入美洲,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新旧大陆之间生物物种的交流与联系,D项正确;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工业革命后,不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A项错误;
材料展示的并非欧、非、美三洲间围绕奴隶贸易形成的三角航程,B项错误;
新旧世界的“政治”碰撞在图片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
故选:D。
2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据图表可知,世界各地区分别培植了相关的农作物,不同的农作物丰富了人类食物的来源,从而改变了食物结构,故C项正确;
A项本末倒置,是农业产生后逐步培植农作物;
该题设问是指向“主要意义”,表格中部分农作物的出现,不等于人类的食物需求就可以得到满足,排除B项;
产品剩余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排除D项。
故选:C。
23.【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5﹣18世纪玉米和马铃薯的传播情况”。
【解答】材料反映了玉米和马铃薯的传播情况,从开始传入到广泛种植,再到成为主要食物,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但并没有完全取代原有农作物,故B项正确,排除A项;
材料没有体现新作物的传播对人口的影响,故排除C项;
世界市场正式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
故选:B。
2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美洲的特产农作物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其他地区的作物和牲畜也传入美洲,这体现了不同地区之间物种的交流,说明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取得重大进展,故选B;
材料反映的不同地区之间物种的相互交流,不能说明美洲居于主导地位,排除A;
材料没有涉及生产方式的变化,排除C;
材料只反映了物种的交流,没有涉及交往的理性化和文明的进步,排除D。
故选:B。
二.材料题(共3小题)
2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第一小问要结合新航路开辟产生的影响来分析;第二小问要结合早期殖民扩张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以及史料实证的基本原则来分析。
【解答】(1)根据材料一中“甘薯原产于美洲,16世纪西班牙将番薯传播到吕宋(菲律宾)。”陈振龙目睹菲律宾广种甘薯,向土著打听相关情况并引进藤苗及栽种之法,“建议官府推广种植。”可以得出甘薯由原产地传人中国的路径是由美洲经新航路传人菲律宾,再由菲律宾传人中国南方,并逐渐向全国扩展;根据材料“甘薯原产于美洲,16世纪西班牙将番薯传播到吕宋(菲律宾)。”、“于公元1593年”,结合所学可知,16世纪新航路开辟已经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和贸易促进了不同物种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和传播;明朝人口数量的增加;明朝海外移民及对周边存在一定影响力等。
(2)史学价值:依据甘薯的生物特性和引入后广泛种植的状况,结合明清时期经济、人口及社会发展状况可从增加粮食种植、缓解粮食短缺问题、推动土地开发与人口增长、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分析,可见,研究甘薯传播的史学价值有研究世界物种和饮食结构的变迁,解释明清时期人口变化的原因,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思路和借鉴。史料类型:研究甘薯传播的史学价值需要的史料有文献史料、口述史料等。
故答案为:
(1)路径:由美洲经新航路传人菲律宾,再由菲律宾传人中国南方,并逐渐向全国扩展。背景: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和贸易;明朝人口数量的增加;明朝海外移民及对周边存在一定影响力。(任答三点即可)
(2)史学价值:研究世界物种和饮食结构的变迁,解释明清时期人口变化的原因,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思路和借鉴。史料类型:文献史料、口述史料等。
2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英国的殖民扩张和英国工业革命。第一问结合物种的流播也有再疆界化乃至去疆界化的历程和意义作答;第二问结合“棉花工业发展”在英国工业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和英国“有能力打造有利于工业化的条件”的表现概括;第三问结合英国对印度侵略的影响总结。
【解答】(1)关于史实说明,根据材料一“物种的流播也有再疆界化乃至去疆界化的历程,亦即物种突破一个地区的界域传入另一个地区遂而蔓延全球的转进”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马铃薯等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后又传到世界其他地区。关于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影响世界各地的经济生活方面思考作答即可。
(2)关于作用,根据材料二“英国(棉花工业发展)的例子显示了国家有能力打造有利于工业化的条件的重要性”可知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技术进步推动工业发展方面思考作答。关于表现,根据材料二“英国制造商把重点放在高质量的纱线和布料上,在这方面他们无须面对其他地方的技术不太先进的制造商的竞争。其次,英国越来越依赖世界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地区的市场”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推行自由贸易、控制殖民地、大力兴办教育、发展科技等方面思考作答。
(3)关于评价英国对印度的侵略,根据材料三“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可知破坏了印度国内的棉纺织业及国外的棉纺织品市场;根据材料三“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可知加剧了印度的贫困与落后,迫使印度卷入了世界近代化的进程。根据材料三“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纺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就使英国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加速了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英国的工业革命方面作答。
故答案为:
(1)举例: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马铃薯等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后又传到世界其他地区。
意义:影响了世界各地的经济生活(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2)作用:英国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开始,纺织技术革新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表现:维持资本主义自由劳动力市场;对外推行“炮舰政策”,强制推行自由贸易;控制殖民地市场;英国企业界大力兴办教育,传播科技,改进技术。
(3)评价:加速了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英国的工业革命。破坏了印度国内的棉纺织业及国外的棉纺织品市场;加剧了印度的贫困与落后;迫使印度卷入了世界近代化的进程。
2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对世界文明交流产生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图示内容,拟定论题观点为: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人口迁移和物种大交换。结合所学知识,从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两个角度进行论证,如欧洲白人、非洲黑人迁往美洲,使得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等;同时人口迁移促进了世界动植物大交流,如欧洲、亚洲和美洲的物种交流,丰富了人类的生活等。最后总结升华。本题为开放试题,可多角度概括观点并进行论证。
故答案为:
观点: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人口迁移和物种大交换。
论述: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往来,推动了人口迁移。随着欧洲人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美洲的印第安人锐减;与此同时,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并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欧洲白人、非洲黑人,以及其他混合血统的人,共同生活在这里,使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等地区也有族群混合的现象。人口迁移促进了世界动植物大交流。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猪、养鸡等家畜家禽,小麦、燕麦、大麦等农作物,橄榄核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的特产马铃薯、玉米、番茄、花生、南瓜和可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丰富了人类的生活。总之,1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以往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人口迁移和物种大交换使人类日益联系为一有机整体。
(说明:考生可以从文明交流的特点、内容影响等多角度立论,如古代中西文明交流具有双向性,中西文明交流具有不均衡性或阶段性,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文明交流的广度,文明交流是实现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等;所拟定的论题为观点;须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