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2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课时强化训练备考卷(Word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2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课时强化训练备考卷(Word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07 07:20: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高二课时强化训练备考卷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一、选择题:本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1?江苏模拟)19世纪中叶起,英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管理;1909颁布了《住宅与规划法》;1936年,伦敦郡通过了“绿带开发限制法案”,引导城市建设开发,减少对乡村环境和利益的损害。这一系列政策从侧面反映了(  )
A.城市经济建设倒退推动法制建设
B.民主政治体制建设的发展和完善
C.工业革命后城市化建设问题突出
D.政府从自由放任调整到国家干预
2.(2021?静安区二模)读图,导致全球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关键因素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工业革命的拓展
C.和平安定的国际关系
D.民主政治的进步
3.(2021?梅州模拟)同学们在学习“工业革命”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佐证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检索到下列三份材料。下列对其史料价值的评估与说明,正确的是(  )
①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1838年)
②伦敦1830年至1850年的市政档案文件
③道伊斯?沃尔夫编:《维多利亚时代的城市》(1973年)
A.①是一手史料,可信度最高
B.②是原始档案,有较高史料价值
C.③是后人所编,不具备史料价值
D.以上史料均不能当作佐证材料
4.(2019?金安区校级模拟)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国门打开,一方面中国政府从清末新政时开始引入西方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另一方面,西人主导的一整套现代市政管理开始在租界建立成型,并为华界所效仿。这客观上反映了中国(  )
A.市民生活质量的近代化
B.城市环境的改善
C.城市治理的近代化趋势
D.租界开放的差异
5.(2019?上饶一模)1983年,国家积极提倡发展集体和个体零售商业、服务业。于是,个体商业户,特别是个体零售商业、饮食业和缝纫、修理、洗染、照相等服务业在各大城镇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这一情况(  )
A.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跃
B.缓和了城镇的就业压力
C.表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
6.(2019?昆明模拟)据统计,1851年英国总人口为1800万,其中农村人口占48%,而城市人口占52%.同期,法国、美国等仍然是农村人口占较大优势,而德意志、俄国和意大利农村人口更是占绝大多数,与英国的城市化相比较,这些国家简直是些“巨大的村庄”。材料说明(  )
A.英国率先完成工业化进程
B.英国城市化居于领先地位
C.法美产业结构优于德俄意
D.德俄意尚未开始工业革命
7.(2019?天津一模)184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河道法令》,规定授权卫生管理机构对没有实施供水防污措施的机构切断供水。1848年颁布了第一部改善工业城镇环境的《公共卫生法》,1956年颁布《大气清洁法》,1963年颁布《水资源法》,1974年颁布《污染控制法》。材料主要表明英国(  )
A.环境治理与工业革命并行
B.经济发展改善了环境
C.环境治理依靠了法制力量
D.人民环保意识的增强
8.(2018?海南)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这表明当时(  )
A.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
B.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
C.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
D.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9.(2018?成都模拟)在社会发展大潮中,近现代英国乡村经历了兴旺发展、持续衰落、逐渐恢复的历史过
程。其“持续衰落”主要是由于(  )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的推进
C.混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
D.政府强有力的政策
10.(2021春?日照期末)1500年,伦敦人口仅有5万人,1605年已有22.5万人,而到1700年时,变成拥有70多万人的大都市了。伦敦城市人口的变化主要因为(  )
A.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
B.英国工业革命的大力推动
C.城市化进程的大提速
D.国际贸易与航运中心转移
11.(2021春?南平期末)如表是英国城市人口在全国占比数据。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801
1841
1851
1861
城市人口占比%
33.8%
48.3%
54%
58.7%
A.政府政策的鼓励
B.工业革命的推进
C.自由贸易的发展
D.世界市场的形成
12.(2021春?抚州期末)18世纪早期,英国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0%~25%,1801年为33%,而到1851年时英国已有580多座城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54%,英国已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英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迁移
B.工业革命的进行
C.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D.新航路的开辟
13.(2021春?新乐市校级月考)1947年年底,内蒙古城镇化率仅有12%左右,而如今农牧民纷纷进城安居乐业,城镇化率已超过60%。这一成就的取得得益于(  )
A.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确立
B.内蒙古良好的工业基础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D.内蒙古特殊的经济政策
14.(2021春?邯郸期中)19世纪早期的伦敦既有住房根本无法满足城市人口增长的需求,于是伦敦出现了一种创新的“模范住宅”运动,先后有30多家公司进军住房领域,其资金来源有社会各界的慈善、王室赞助、政府贷款及民间投资。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出当时英国(  )
A.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B.住房压力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C.民主政治注重维护民众权益
D.社会保障机制得到大幅发展
15.(2021春?宁江区校级期中)“失地农民、无业游民(进入城市后)并没有完全依照当局、资本所设计的路径(成为雇佣工人)发展,城市的社会矛盾由此尖锐起来,动荡日益加剧,1789年法国大革命正是在经济裂变与社会矛盾加剧这一基础上发生的”。上述材料的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是(  )
A.城市化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
B.城市化是引起法国大革命的主要原因
C.对城市化处理不当,会加剧社会矛盾
D.法国城市化开始过早
16.(2021?上海模拟)如图显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18世纪60年代后,出现这种变迁的城市是(  )
A.伦敦
B.柏林
C.彼得堡
D.旧金山
17.(2020秋?济南期末)如图是英国1700至1959年城市化进程曲线图。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A.AB段城市化启动得益于民族国家形成
B.BC段城市化迅速发展得益于工业革命
C.CD段城市化进程加速缩小了贫富差距
D.DE段及其以后达到顶峰源于国家干预
18.(2020秋?道里区校级期末)工业革命时期,人们的休闲活动逐渐丰富,酒馆、咖啡馆、戏院、展览馆、博物馆、体育场等都成了许多人光顾的地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
A.工业化生产普遍确立
B.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C.城市化程度逐渐提高
D.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19.(2021春?招远市校级月考)二战后,美国地产商与零售商开始在城市郊区建造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购物中心。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这一新的商业组织形式逐步推广到世界各地。这一新的商业组织形式得以推广的直接原因是(  )
A.高速公路修建与汽车普及
B.城市郊区环境优美污染少
C.利润丰厚与企业盲目扩展
D.人口逐步向城市郊区聚集
20.(2020秋?海淀区校级期末)如图是关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图表。对图表信息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1949﹣1960年城市化发展集中在沿海地区
B.1960﹣1978年因政府政策出现逆城市化
C.1978年至今我国已经完成城市化
D.1949年后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迅速
21.(2020秋?胶州市校级月考)城市公共设施指的是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向城市提供的、满足居民生活需要的公共建筑或设备,可分为教育、医疗、文娱、交通、社保、社区服务等。而且,任何人增加对这些设施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所可能得到的消费水平。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公共设施(  )
A.关系到城市政府的形象
B.反映城市的整体经济实力
C.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
D.关系每个居民的基本利益
22.(2020秋?静海区校级期末)从洋务运动到国民政府在南京十年的建设,中国逐渐发展了现代的工商业,……现代工商业集中的地区,包括铁路、轮船航线所及诸处,文化与社会均呈现“都会化”现象,而且居民也趋向于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工商业均集中于政治中心
B.现代工商业发展推动城市化
C.工商业分布区域极不平衡
D.政治因素是工商业发展的根本
23.(2020秋?太和县校级期中)有学者认为,在中国的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经历了五个演变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这一演变过程说明(  )
A.政治因素始终主导城市发展
B.商品经济发展改变城市功能
C.重农抑商政策左右城市变迁
D.地方行政管理效能日渐削弱
24.(2020秋?贵阳月考)如表为1843年和1893年中国的城市化率(%)。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
地域
时间
北部地区
西北地区
长江
上游
长江
中游
长江
下游
东南沿海
两广
地区
云贵
地区
1843年
4.2
4.9
4.1
4.5
7.4
5.8
7.0
4.0
1893年
4.8
5.4
4.7
5.2
10.6
6.4
8.7
4.5
A.洋务运动受挫
B.列强侵华加剧
C.民族工业凋谢
D.经济转型缓慢
二.材料题(共3小题)
25.(2021春?湖北月考)【英国空气污染治理】
材料一:据统计,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的人口死亡是因为空气污染导致,死亡人数粗略估算是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死亡人口的4至7倍。浓雾遮蔽了城市大量的阳光,阴郁的天气还会导致城市居民出现软骨症、佝偻病、精神疾病等症状。伦敦圣保罗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以及斯特兰德区的新交易大厦都遭遇了毒雾侵蚀,国会大厦在尚未完工前,外观的石头就开始呈现脱落迹象。当时人们认为重工业城市是昆虫黑化的中心,因为烟尘覆盖了这些蛾子所吃的植物。雾霾导致的动物死亡事件在19世纪至20世纪时常出现。此外,雾霾导致绿色植物暗淡无光,甚至叶片大批掉落。
﹣﹣昊洋卜、风贤《19世纪以来伦敦和曼彻斯特雾霾的治理》
材料二:英格兰主要城市在遭遇了几个世纪雾霾的侵害后,相关法律相继诞生。到了20世纪,一系列针对空气污染的综合性法规相继出台。1938年,英国第一个《绿带法》颁布,正式以立法的形式赋予地方当局购置伦敦周围土地的权利,以控制工业用地的发展。随着20世纪60年代英国北海油田及气田的开发,石油及天然气成为替代煤炭的新型能源。除了政府机构在中央层面加强控制外,英国民间也成立了一系列社会团体来转变人们对雾霾的认知,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进入20世纪,英国人已经可以通过科学手段测量雾的浓度,同时运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一套标准设备来测量空气中粉尘的含量。1965年,英国成立了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专门对英国的空气、水体、土壤等方面的环境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吴洋卜、风贤《19世纪以来伦敦和曼彻斯特雾霾的治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以来英国城市雾霾的危害,并分析导致雾霾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以来英国城市雾霾治理的措施及对中国环境治理的借鉴意义。
26.(2021春?湖北月考)【武汉城市发展】
材料一:自从张之洞奠定了武汉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基本格局之后,武汉市政建设在20世纪前半叶尤其是民国中期获得长足进展。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汉口成为特别市,一批曾经留学欧美具有西方市政理念的专家型官僚如刘文岛、吴国桢、董修甲等执掌汉口市政,城市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独立的具备现代政治形态的城市政府正式建立:具有现代民主政治意味的城市组织条例被批准实行;汉口特别市的建制使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条件和发展机遇:城市规划的制定、功能分区的划定、一系列城市管理制度和规定的出台,将城市的发展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运行轨道之中;市民对城市的责任观念、公共意识开始形成:市容市貌大为改观,现代化都市风貌初具规模。
﹣﹣涂文学《湖北新政与近代武汉的崛起》
材料二:
﹣﹣资料来源:武汉市统计局《武汉市统计年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武汉城市现代化的表现和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新中国成立后任一时段,概括该时段的武汉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7.(2021?辽宁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部分)
时间
城市规划思想
古希腊时期
城市分为公共区、宗教(文化)区,私人区三部分,城市布局模式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相对于狭小而简朴的住宅区,雅典城市建设将公共建筑作为重点,配建了文化、宗教、市政等各项大型公共设施。各个功能区之间不设区界,可以自由穿行。
中世纪
城市的整体结构,城市的片区空间组织及其中所包含的种种社会活动都围绕教堂展开,道路也以教堂和广场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形成蜘蛛网状道路系统。
15世纪
府邸、市政厅、行会大厦等世俗建筑占据城市中心,珍惜和慎重对待城市历史文化的积淀,自觉地遵循城市统一和整体协调的法则,关注市民日常生活的需求。
19世纪末
“田园城市“观念出现,主张城市规模要尽可能满足各种社会生活,但不能太大,试图建立一个融合城市生活的优点和乡村的良好环境为一体的“没有贫民窟和烟尘的城市群”来取代当时特大城市的发展道路。
20世纪30年代
赖特提出“广亩城市”规划思想:已经没有把一切活动集中于城市的必要,分散(包括住所和就业岗位)成为未来城市规划的原则。各功能区之间有超级公路连接,公共设施沿着公路布置,加油站设在为整个地区服务的商业中心内。
﹣﹣据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等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4小题)
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据材料“19世纪中叶起,英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管理;1909颁布了《住宅与规划法》;1936年,伦敦郡通过了“绿带开发限制法案”,引导城市建设开发,减少对乡村环境和利益的损害。”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代价是日益恶劣的环境,为此政府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对城市化问题进行管理,故C选项正确;
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城市经济的发展,A选项错误;
对城市化建设问题的管理与政治体制建设无关,B选项错误;
材料表明英国政府出台法案对城市化建设问题进行管理,并没有体现出由自由放任调整到国家干预,D选项错误。
故选:C。
2.【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化的演进及其产生的问题、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考生可结合导致全球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
【解答】材料体现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全球城市化进程显著加快,因此B正确;
ACD不属于推动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关键因素,排除。
故选:B。
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史料的作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一手史料与二手史料的区别。
【解答】A.小说《雾都孤儿》是文学作品,属于二手史料,可信度不是最高,故排除A;
B.根据材料“伦敦1830年至1850年的市政档案文件”并结合所学可知,②是市政的原始档案,属于一手史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故选B;
C.《维多利亚时,代的城市》是后人编纂的著作,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故排除C;
D.三份材料均具有一定史料价值,可以当作佐证材料,故排除D。
故选:B。
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解答】根据材料“一方面中国政府从清末新政时开始引入西方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另一方面,西人主导的一整套现代市政管理开始在租界建立成型,并为华界所效仿”可知近代中国城市治理呈现近代化趋势,故选C项;
材料主旨强调近代中国城市治理呈现近代化趋势,未涉及市民生活,排除A项;
根据材料“一方面中国政府从清末新政时开始引入西方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另一方面,西人主导的一整套现代市政管理开始在租界建立成型,并为华界所效仿”可知近代中国城市治理的改善,排除B项;
材料主旨为近代中国城市治理的改善,未涉及不同地区租借开放的比较,排除D项。
故选:C。
5.【分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解题的关键是“1983年,国家积极提倡发展集体和个体零售商业、服务业。于是,个体商业户,特别是个体零售商业、饮食业和缝纫、修理、洗染、照相等服务业在各大城镇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
【解答】“1983年,国家积极提倡发展集体和个体零售商业、服务业。于是,个体商业户,特别是个体零售商业、饮食业和缝纫、修理、洗染、照相等服务业在各大城镇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表明这一情况缓和了城镇的就业压力,故B正确;
A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B。
6.【分析】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结合所学进行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城市化水平同期均比其他国家高,反映了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故B项正确。
A项,题干未直接体现英国工业化进程,排除。
C项,题干与产业结构无关,排除。
D项,19世纪中期德俄意等国已开始工业革命进程,排除。
故选:B。
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结合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材料反映了英国19世纪治理环境的特点,也反映出20世纪治理环境的法案特征,可以看出英国治理环境利用了法律的力量。
故选:C。
8.【分析】本题考查宋朝的商业发展,依据材料并联系教材可以得出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解答】A.材料表明当时杭州餐饮业的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反映,与奢靡之风无关,排除;
B.材料宋高宗的召见,体现出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不是政治地位,排除;
C.材料宋高宗的召见,是对该鱼羹店味道的肯定,与政府强化市场管理无关,排除;
D.依据材料“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可得出餐饮业的发展,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正确。
故选:D。
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工业革命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A.新航路开辟主要是对英国海外贸易和早期殖民扩张起到促进作用,对英国农村的影响不明显。
B.由于工业革命的进行,大量人口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工业开始取代农业,成为国家的主导经济产业,国家逐渐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这些导致了农村的持续衰落。
C.混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而不是近代社会。
D.近代英国农村持续衰落,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当时政府实行的是自由放任的政策,没有强力干预经济的措施。
故选:B。
10.【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化的演进及其产生的问题,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1700年”。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1500
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使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伦敦处于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的位置,促进了国际贸易和航运业的发展,伦敦城市人口大幅增长,故选D;
A项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工业革命开始,B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C项不是最主要原因,故排除。
故选:D。
1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的演进及其产生的问题,要求学生结合英国城市人口在全国占比数据表来分析。
【解答】依据题干示意图可知,1801年﹣1861年间英国城市人口在全国人口占有的比例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后期正值工业革命深入开展,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大批农村人口也涌入城市,因此城市人口显著增加,B正确;
政府政策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A排除;
自由贸易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有利于英国拓展海外贸易,但与国内人口布局的变化并没有直接关系,CD排除。
故选:B。
1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的演进及其产生的问题,考生可根据材料“18世纪早期”、“1851年”分析。
【解答】根据“18世纪早期”、“1851年”等信息可知此时是英国开展工业革命的时期,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英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工业革命的进行,故选B;
这一时期英国城市化的发展主要是因为工业革命,并非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迁移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排除AC;
新航路的开辟是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排除D。
故选:B。
1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的演进及其产生的问题,考生可根据材料“内蒙古城镇化率仅有12%左右,而如今农牧民纷纷进城安居乐业,城镇化率已超过60%”分析。
【解答】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内蒙古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民族自治区,民族自治区的建立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权益和当家做主的地位,这有利于推动农牧民进城定居,故选C;
基层民主选举并不是推动农牧民进城的主要因素,排除A;
内蒙古是传统的游牧区,并不具备良好的工业基础,而且内蒙古也没有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排除BD。
故选:C。
1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欧洲的城市化进程,要求学生结合工业革命以后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从材料中的“先后有
30
多家公司进军住房领域”等信息来看,为了解决住房压力,社会资金大量涌入住房建设领域,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多,从而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故答案为B项;
材料没有反映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排除A项;
材料没有涉及民主政治的作用,排除C项;
19世纪早期的英国,社会保障机制还没有建立,排除D项。
故选:B。
15.【分析】本题考查近代欧洲城市化进程,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失地农民、无业游民(进入城市后)并没有完全依照当局、资本所设计的路径(成为雇佣工人)发展,城市的社会矛盾由此尖锐起来,动荡日益加剧”的主旨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依据材料“失地农民、无业游民(进入城市后)并没有完全依照当局、资本所设计的路径(成为雇佣工人)发展,城市的社会矛盾由此尖锐起来,动荡日益加剧”可知,反映的是在欧洲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对人口迁移的处理不当,导致城市的社会矛盾尖锐,故C项正确;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故A项错误;
法国大革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法国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不是城市化,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对各国城市化的比较,因此无法得出法国城市化开始过早,故D项错误。
故选:C。
1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的演进及产生的问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解答】由图可知,该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明显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而英国伦敦是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地区之一,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的演进及其产生的问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城市化的演进及其产生的问题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解答】BC段位于1800﹣1850年间,这是工业革命期间,所以BC段的城市化迅速发展应该得益于工业革命,故选B;
AB段城市化的启动应该和工业革命的开始有关,排除A;
CD段的城市化进程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是加大了贫富差距,而非缩小,排除C;
国家干预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DE段及其以后达到顶峰不是源于国家干预,排除D。
故选:B。
18.【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侧重于考查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解答】A.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机器大生产的普及,故排除;
B.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工人福利的保障,故排除;
C.根据“人们的休闲活动逐渐丰富,酒馆、咖啡馆、戏院、展览馆、博物馆、体育场等都成了许多人光顾的地方”可知,工业革命丰富了城市人民的生活,提高了城市化程度,故正确;
D.本项错在“消除”二字上,故排除。
故选:C。
19.【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现代科学技术,考查美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解答的关键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逐项分析选项内容即可。
【解答】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尤其是高速公路修建与汽车普及,大大便利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因此美国地产商与零售商开始在城市郊区建造购物中心,故A项正确;
B、C项不属于直接原因,排除;
人口向城市郊区的聚集是“结果”不是“原因”,排除D项。
故选:A。
2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外城市化进程比较,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中外城市化进程比较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解答】A.从材料中看不出1949﹣1960年城市化发展集中在沿海地区。而且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中还是革命性外交,一直认为有世界大战的危险,因而这一时期,我国主要建设中西部地区,而城市化也主要是集中在中西部地区,故A项错误;
B.根据所学可知,我国1960年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左倾错误,侧重发展农业,故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人口从城市回流农村的现象,故B项正确;
C.我国至今城市化水平依然不高,因而1978年还远远没有完成城市化,故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D.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化有段时间发展缓慢,甚至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故D项不符合史实。
故选:B。
2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要求学生结合近代城市化进程的表现和影响因素来分析。
【解答】A.政府形象不是主要原因;
B.材料是强调城市公共设施,对每个民众都应该公平,城市整体经济实力是基础,但不是保障公平的主要原因;
C.选项和材料无关;
D.城市对所有公民提供的公共设施要一样,是因为城市公共设施关系到每个居民的基本利益。
故选:D。
22.【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需要掌握现代工商业发展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中国逐渐发展了现代的工商业,……现代工商业集中的地区,包括铁路、轮船航线所及诸处,文化与社会均呈现都会化现象,而且居民也趋向于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的分析理解。
【解答】依据材料“中国逐渐发展了现代的工商业,……现代工商业集中的地区,包括铁路、轮船航线所及诸处,文化与社会均呈现都会化现象,而且居民也趋向于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可以看出现代工商业发展推动城市化,故B项正确。
AC两项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工商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发展,故D项错误。
故选:B。
23.【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市的变迁。需要掌握城市经济功能的变化。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
【解答】依据题干“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可以看出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B项正确。
A项中的“始终”错误。
题干材料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政策和地方行政管理效能日渐削弱,故CD两项错误。
故选:B。
2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解答】根据材料可知,1843年和1893年,中国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城市化率较高,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也说明列强侵华加剧,故B项正确;
洋务运动受挫于1895年甲午海战失败,1893年甲午战争尚未爆发,故A项错误;
当时民族工业刚起步不久,故C项错误;
单凭城市化率不能说明经济转型,故D项错误。
故选:B。
二.材料题(共3小题)
2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进程。第一小问要结合英国工业革命以后城市化发展的影响来分析;第二,小问要结合中国和英国应对城市化产生的消极影响的措施来分析。
【解答】(1)危害:从材料中“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的人口死亡是因为空气污染导致,死亡人数粗略估算是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死亡人口的4至7倍。”可以看出导致人员大量的死亡;从材料中“浓雾遮蔽了城市大量的阳光,阴郁的天气还会导致城市居民出现软骨症、佝偻病、精神疾病等症状”可以看出引发各种疾病;从材料中“伦敦圣保罗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以及斯特兰德区的新交易大厦都遭遇了毒雾侵蚀,国会大厦在尚未完工前,外观的石头就开始呈现脱落迹象。”可以看出侵蚀城市建筑;从材料中“当时人们认为重工业城市是昆虫黑化的中心,因为烟尘覆盖了这些蛾子所吃的植物。雾霾导致的动物死亡事件在19世纪至20世纪时常出现。此外,雾霾导致绿色植物暗淡无光,甚至叶片大批掉落。”可以看出植物大量死亡以及物种变异。主要原因:结合19世纪的时间我们可知,首先是工业革命的影响,其次是能源消耗过大。当然还包括城市化进程中人口不断增加的影响。
(2)措施:从材料中“英格兰主要城市在遭遇了几个世纪雾霾的侵害后,相关法律相继诞生。”可以看出加强环境立法;从材料中“正式以立法的形式赋予地方当局购置伦敦周围土地的权利,以控制工业用地的发展。”可以看出控制城市的工业用地;从材料中“随着20世纪60年代英国北海油田及气田的开发,石油及天然气成为替代煤炭的新型能源”可以看出调整能源结构;从材料中“英国民间也成立了一系列社会团体来转变人们对雾霾的认知,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可以看出成立民间团体,增强环保意识;材料中“进入20世纪,英国人已经可以通过科学手段测量雾的浓度,同时运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一套标准设备来测量空气中粉尘的含量。1965年,英国成立了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专门对英国的空气、水体、土壤等方面的环境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可以看出加强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借鉴意义:这一小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可以结合英国的具体措施来归纳,比如:加强环境立法、增强民众环保意识、全面调整能源结构、鼓励民间团体的协作、提升科学监测水平等多维度互动治理。
故答案为:
(1)危害:引发各种疾病;导致人员和动植物死亡;侵蚀城市建筑;引发物种变异。
主要原因: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能源的大量消耗;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
(2)措施:加强环境立法;控制城市工业用地;调整能源结构;成立民间团体,增强民众环保意识;加强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等。
借鉴意义:加强环境立法、增强民众环保意识、全面调整能源结构、鼓励民间团体的协作、提升科学监测水平等多维度互动治理。
26.【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化的演进及其产生的问题。第一问结合近代武汉城市现代化的表现和原因作答;第二问结合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化发展的原因和趋势概括。
【解答】(1)表现:根据材料“城市规划的制定、功能分区的划定、一系列城市管理制度和规定的出台,将城市的发展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运行轨道之中”可概括出建立现代化的城市政府、组织和管理;根据材料“市民对城市的责任观念、公共意识开始形成”可概括出市民公共责任意识的形成;根据材料“市容市貌大为改观,现代化都市风貌初具规模”可概括出现代化的城市风貌初具规模;结合所学可知,武汉在近代较早成为通商口岸,地理位置重要,工商业和对外贸易发达。
原因:根据材料“自从张之洞奠定了武汉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基本格局之后”可概括出张之洞“湖北新政”奠定的基础;根据材料“一批曾经留学欧美具有西方市政理念的专家型官僚如刘文岛、吴国桢、董修甲等执掌汉口市政,城市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可概括出具有西方市政理念的专家型官僚的执政;根据材料“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汉口成为特别市”可概括出汉口特别市的设立;根据所学可知,武汉被称为“九省通衢”,位于长江流域,地理位置具有优势。
(2)考生可选
1979——1985年,根据材料二图片可知,此时的城市化水平逐渐恢复,原因可从文革结束,知青返乡;改革开放,经济发展;高考恢复,人才优势等角度作答。
故答案为:
(1)表现:建立现代化的城市政府、组织和管理;市民公共责任意识的形成;现代化的城市风貌初具规模;繁荣的工商业和发达的对外贸易。
原因:张之洞“湖北新政”奠定的基础;具有西方市政理念的专家型官僚的执政;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汉口特别市的设立。
(2)趋势及原因:
1979——1985年
趋势:城市化水平恢复。
原因:高考恢复,大学招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知青返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
2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进程,要求学生结合古代和近代以及现代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以及影响因素来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其主要涉及的是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从材料的内容可以提炼出主题为“技术条件影响城市规划思想。”论述时从15世纪以前社会生产技术的状况进行分析当时城市发展水平落后的原因及特点。再从工业革命开展,对城市化进程所产生的影响角度进行理解,得出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群日益显现。随着汽车的发明与普及,人们的出行半径更加宽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容易、便捷,加速了人员与物品的流动,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主张城市分散布局的规划思想。最后总结得出城市规划的思想皆是源自当时的社会文化观点与技术条件,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城市规划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故答案为:
示例:
论题:技术条件影响城市规划思想。
阐述:15世纪以前,由于生产技术落后,西方城市规模较小,城市建设以单一中心为主。15世纪时则是府邸、市政厅、行会大厦等世俗建筑占据城市中心。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群日益显现。随着汽车的发明与普及,人们的出行半径更加宽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容易、便捷,加速了人员与物品的流动,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主张城市分散布局的规划思想。
总之,城市规划的思想皆是源自当时的社会文化观点与技术条件,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城市规划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