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2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课时强化训练备考卷(Word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2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课时强化训练备考卷(Word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07 07:2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高二课时强化训练备考卷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一、选择题:本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表为1870﹣1910年世界船舶数(单位:百万净吨),从如表可知,世界航运业(  )
年份
帆船
汽船
1870年
14.1
2.7
1880年
14.5
5.5
1890年
12.0
10.2
1900年
10.0
16.2
A.航行里程明显增加
B.航运费用大幅下降
C.机器化程度提高
D.呈现多中心的格局
2.写于1909年的《京华百二竹枝词》,其中一首云:“臀高肩耸目无斜,大似鞠躬敬有加,噶叭一声人急避,后边来了自行车。”材料中的新式交通工具(  )
A.冲击了封建传统观念
B.改善了人们的出行状况
C.得到了群众一致认可
D.提高了人们的政治地位
3.从19世纪中叶近代交通工具出现在上海开始,直到20世纪20年代末,近代交通工具才开始在上海地区的运输业中占据主流;在长达80年的交通近代化进程中,不乏洋人私建﹣﹣政府拆毁再重建的工程案例。这一进程折射出(  )
A.上海成为中国近代化的中心
B.鲜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
C.列强侵略显著的地域性差异
D.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根深蒂固
4.《骆驼祥子》一书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代表人物,他穷其一生的愿望是“能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他所渴望的“洋车”(  )
①是近代新式交通工具
②使用机械动力
③在当时北平有数万辆之多
④由国外传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黄包车车夫祥子的人生经历。“黄包车”的出现(  )
A.使近代交通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
B.开启了近代中国电车运输新时代
C.使交通动力从人力向机械力转变
D.促进了近代中国交通形式多样化
6.高速铁路是20世纪铁路建设的新成就。下列关于高速铁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的高铁是从美国华盛顿到纽约
B.中国高铁在核心技术上与其他国家合作实现快速发展
C.中国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高铁是在阿根廷的伊安高铁
D.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高铁时代
7.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时,身为总办兼总工程师的他,所面临的困难是(  )
①沿线重峦叠嶂,面临许多技术难题
②修路工具简陋,缺乏现代化设备
③清政府严令按时通车,且处处掣肘
④外国人冷眼旁观,准备坐收渔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1910年,上海某刊载:“一车辟易人百千,双轮足值价万钱。汽声呜呜向前进,按机四顾心雄然。未过泥城尘似烟,忽来马路灰扑天。……行路难,行路难,逢窄路,真可骇。”据此判断,材料中的这种交通工具是(  )
A.由英国人最早发明
B.上海新推出的公共交通工具
C.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标志
D.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运输工具
9.进入近现代社会以后,中国的交通工具日新月异。阅读如表,分析最为正确的一项是(  )
领域
出现时间
最早地点
人力车
1874年
上海
有轨电车
1906年
天津
公共汽车
1924年
上海
地铁
1969年
北京
磁悬浮列车
2003年
上海
①受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
②牵引动力由人力向机械动力演进
③各种层次交通工具在现代中国并行应用
④人力车等传统交通工具逐渐被汽车等新式交通工具取代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1835年,巴伐利亚首次建成德意志地区第一条铁路,标志着德国铁路运输时代的开始。全德范围逐渐兴起“铁路热”。到1850年,德意志地区铁路总长近6000千米,大约为法国的两倍。德意志地区的铁路建设(  )
A.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B.得益于德国统一大市场建立
C.反映了垄断资本的投资方向
D.表明德国工业实力赶超法国
11.如图为詹天佑主持修筑的粤汉铁路的广州韶关段、武昌长沙段。对此铁路解读正确的是(  )
A.粤汉铁路于1909年提前全线通车
B.这两段铁路于詹天佑逝世前得以完工
C.该铁路建有19世纪末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
D.詹天佑要求收回中国在该铁路的驻兵权和管理权
12.1908年1月清政府与英德银团签订《津浦铁路借款合同》,第17条载明“此铁路建造工程以及管理一切之权全归中国国家办理”。规定由中国政府选用公司认可之英、德总工程师各一人,此两总工程师须听命于总办或代办。对此理解合理的是(  )
A.清政府力图保障国家路权
B.中国当时无铁路专业人才
C.中国路权长期被列强操纵
D.清政府腐败借款出卖路权
13.如图为1909年的时政漫画“中国铁路之现象”,对漫画所示“现象”的解读恰当的是(  )
①体现出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②主要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后
③说明帝国主义反对清廷铁路国有政策
④反映了新式交通的半殖民地色彩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中国人已经醒过来了。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建造铁路。中外人士都在注视我所主持的京张铁路,如果京张铁路工程失败的话,不但是我的不幸,中国工程师的不幸,同时带给中国很大的损失。”下列有关“京张铁路”说法错误的是(  )
A.工程难点滦河大桥采用新式气压沉箱法建造桥墩
B.八达岭隧道技术难题用设计“人”字形路线解决
C.隧道缩短后采用直井施工法解决其内部施工困难
D.甲午战争让清政府认识到铁路对调兵运械的重要
15.甲午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为争夺在中国修筑铁路的权力进行斗争。到1911年为止,中国已修成铁路总长为9292公里,其中40%控制在列强手中。材料表明(  )
A.铁路发展呈现出了半殖民地色彩
B.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略的主要方式
C.铁路修建的重要性成为中外共识
D.中国基本上丧失了修筑铁路的主权
16.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1909年~2000年)曾指出:“九十年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殆非以前数千年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但……这只能算中国交通事业之现代化的开始,距现代式的规模之形成,尚相去甚远”。下列“中国交通事业”取得的成就出现于20世纪上半期的是(  )
A.自行车成为中国人日常主要代步工具
B.民航事业形成了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
C.上海结束了中国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
D.电气铁路穿过昆仑山,青藏铁路全线贯通
17.如表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
史实
结论
A
1867年,马克思发表《资本论》,指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和动机,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确立了无产阶级斗争的指导思想
B
至1911年,中国共修建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占46%,贷款修筑占40%,中国人自建铁路仅1200公里,只占14%。
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C
1935年,美国成立工程振兴局。在1935﹣1943年间,该局雇佣了近330万人,共主办25万个工程项目,花费了110亿美元用于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项目。
刺激生产和消费,缓和了劳资矛盾
D
1956年,毛泽东提出:“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有利于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
A.A
B.B
C.C
D.D
18.甲午战后,光绪在“因时制宜”上谕中将“修铁路”列为首事。其后张之洞、刘坤一等大臣纷纷上奏强调修建铁路的紧迫性。在此背景下,清政府修建了(  )
①吴淞铁路
②唐胥铁路
③关东铁路
④京张铁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
19.如表是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状况简表,据此可以说明(  )
发展阶段
筑路总里程
开始(1876﹣1894年)
473.4公里,其中官办占69.3%
第一次筑路高潮(1895﹣1911年)
9200公里,其中借外资或列强直接修建占83.5%
低谷(1912﹣1927年)
2000多公里
东北和沿海地区占比94%:列
强直接或控制经营占86.7%
第二次筑路高潮(1928﹣1937年)
9000多公里
A.甲午战争前清政府大力推进铁路筑路工程
B.中华民国建立促进中国铁路事业迅猛发展
C.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逐步控制中国铁路路权
D.火车成为东北和沿海地区人们的主要代步工具
20.1874年,法国人米拉在中国引进了日本人力车,车身一律漆成黄色,故又名黄包车。在20世纪20﹣30年代,它的数量远超过汽车,达到五六万辆之多,在城市中来往穿梭。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
A.近代中国的交通业发展比较缓慢
B.黄包车促进了中国交通的近代化
C.近代中国交通呈现半殖民地色彩
D.黄包车较大提升了市民生活水平
21.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出现于1825年,中国第一条铁路出现于1876年;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出现于1885年,中国第一辆汽车出现于20世纪初;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出现于1903年,中国第一架飞机出现于1909年。从三种近代交通工具传入中国的时间间隔,我们可以看出(  )
A.中国融入世界步伐加快
B.中国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C.中国近代经济不断发展
D.近代交通工具受到国人欢迎
22.京城官员士大夫聚集,保守思想浓厚,在洋务运动造轮船、办铁路之初,动辄纷起反对,斥为崇洋。清末以后,京城官员外出公务差旅,往往尽量借道轮船、火车。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交通发展促进思想解放
B.传统观念制约交通发展
C.近代社会转型异常艰难
D.中国半殖民地色彩浓厚
23.《民国首都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略论》一书中指出,南京政府完善交通法规,健全交通设施,对车辆进行登记检验,形成严密化、程序化的规范体系;南京政府制定价格标准,确定行车速度,针对交通违法行为实施处罚,形成法制、规范、管控和惩治等管理路径。该举措旨在(  )
A.保障交通秩序的规范
B.推动大中城市的发展
C.加强交通安全的立法
D.保障首都的交通安全
24.当今中国高铁发展速度世界领先,但是一百多年前中国的铁路事业步履维艰。下列有关晚清至民国铁路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吴淞铁路是中国境内的第一条铁路
B.京张铁路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
C.19世纪末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建成
D.唐胥铁路最终成为“马车铁道”
二.材料题(共3小题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用领土、主权以及一系列经济、贸易特权暂时满足了列强的要求,国内农民战争也进入低潮,因而出现了暂时相对“稳定”局面。但在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头脑清醒的当权者如曾国藩、李鸿章及恭亲王奕?等人,预感到了一种潜在的长远威胁,进而提出开展洋务运动。为了给洋务运动培养人才,1872年,清政府派出了第一批30名幼童赴美留学,其中就有詹天佑。
﹣﹣李侃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光绪七年(1881年),在铁路专业上学成归来的詹天佑,拜见李鸿章时由于没有穿长袍马褂和佩戴假发,被李鸿章斥骂为“离经叛道、无君无父”;同年被派往福州船政局马尾水师学习海轮驾驶;光绪八年,又被派往杨武号兵舰任驾驶官;光绪十年,提升为水师学堂的英文教师;光绪十二年,被委派选带测绘生勘测广东沿海地区地形;光绪十四年,才有机会用其所学,被中国铁路公司聘请担任铁路工程师,这是献身于中国铁路事业的开始。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促成詹天佑等赴美留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詹天佑投身铁路事业遇到的种种困难。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5﹣1835年,英国国会通过了54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到1838年末已经有了500英里的铁路。1844﹣1846年间、1862﹣1865年间又有两次“铁路热”。当时的报纸支持这种狂热,政府许可这种狂热,铁路公司发行债券和股票以集资,民众纷纷解囊抢购,迅速完成了大规模的铁路建设。1870年,全国通车铁路长达15500英里,约占最后通车里数的70%以上。至此,英国的近代化铁路运输体系大体建成。
﹣﹣摘编自胡晓莹《英国工业化时期的铁路建设对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美国政府通过贷款、土地赠予等“私人投资,政府援助”的形式,大力推动近代铁路的兴修。1830年美国建成本国第一条近代意义上的铁路,到1840年美国的铁路通车里程已达到2820英里,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南北内战结束后,1869年联合太平洋铁路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在犹他州的普罗蒙特利接轨,成为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线。随着美国领土的扩张和西部大开发,西部又先后于1868~1873年、1879~1883年、1886~1891年掀起了三次铁路建设高潮,相继完成了圣菲、南太平洋和北太平洋铁路,到1893年大北铁路建成通车,标志横贯北美大陆铁路线修筑过程的终结,美国全国统一的铁路网逐渐形成。1888年铁路建设达到156080英里。
﹣﹣摘编于(美)福克纳著《美国经济史(下卷)》
材料三
1932年德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这一时期美国也提出了建设纵贯全国连接各州的州际国防公路战略构想。1956年国会通过的联邦资助公路法案公布了前所未有的公共工程﹣﹣建立全国州际和国防高速公路系统。同时出台法案建立了“公路信托基金”,接受专用于公路目的的税收。此条款打破了美国国会不将税收专门用于指定目的的惯例。艾森豪威尔在德国目睹了高速公路对部队高速移动的情景,认为建设州际公路是提高军队机动性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大力支持该法案。此后经40余年不懈努力,终于建设完成了7.7万公里的州际高速公路系统,这个系统支撑着这个世界强国的经济繁荣和国民的荣耀。
﹣﹣摘编自刘瑞波、赵宁《欧美国家高速公路融资模式及其借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英国和美国铁路建设的相同点。
(2)指出与材料二美国铁路建设相比,美国州际高速公路得以发展的不同原因。
(3)综合材料一二三,概括铁路、高速公路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汽车发展简表
时间
历史事件
1769年
法国人居纽制造了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驱动的三轮汽车。
1825年
英国人嘉内制造了一辆蒸汽公共汽车,开始了世界上最早的公共汽车运营。
1885年
德国戴姆勒把汽油内燃机装在了木制自行车和四轮马年上,被后人称做是摩托车和汽车的初始;
本茨成功研制世界公认的第一辆汽车,1886年1月29日申请了汽车发明的专利,这一日被公认为是世界汽车的诞生日。
1896年
美国福特试制出第一台汽车。
1914年
福特汽车公司采用流水生产线技术生产汽车,成为全世界汽车厂大批量生产方式的原型。此后不久,世界上的大部分汽车生产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占领了美国之外的世界市场的35%。
20世纪80﹣90年代
80年代,汽车逐渐电子化、智能化。
1990年,日本本田导航系统问世、无人驾驶汽车问世,激光、超声波、电视摄像机取代了人眼。
﹣﹣摘编自《世界汽车百年历史》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予以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4小题)
1.【分析】本题考查交通工具的进步,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870﹣1910年世界船舶数”。
【解答】从材料信息看,世界航运业经历了从帆船到汽船的跨越,说明世界航运业逐步实现机器化,故C正确;
材料涉及船舶的动力问题,而非里程,排除A项;
材料没有涉及航运费用问题,也没有涉及格局问题,排除B、D项。
故选:C。
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交通工具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交通工具发展的特征来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噶叭一声人急避,后边来了自行车”可知,交通工具(自行车)的进步改善了人们的出行状况,故B项正确;
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人们政治地位的提高,排除D项。
故选:B。
3.【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洋人私建﹣﹣政府拆毁再重建”。
【解答】上海在长达80年的交通近代化进程中,不乏洋人私建——政府拆毁再重建的工程案例。这一进程反映出近代交通推行的艰难,也折射出清政府对上海的治理有一定的缺失,即鲜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故B正确;
材料没有“上海成为中国近代化的中心”的信息,故A错误;
列强侵略显著的地域性差异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错误;
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根深蒂固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故D错误。
故选:B。
4.【分析】本题考查交通工具的进步,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祥子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代表人物,他穷其一生的愿望是‘能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
【解答】20世纪20年代,西方交通工具传入,洋车是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由西方传入,在当时的北平有数万辆之多,C正确;
洋车使用的是人力而非机械动力,排除A、B、D。
故选:C。
5.【分析】本题考查交通工具的进步,解题的关键信息是“《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黄包车车夫祥子的人生经历”。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包车”有别于传统的交通工具,该工具的出现有利于促进近代中国交通形式的多元化,D正确;
黄包车并未引发近代交通方式出现革命性的变化,A排除;
黄包车属于人力,因此BC说法错误。
故选:D。
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交通工具的进步,考生可结合材料“高速铁路是20世纪铁路建设的新成就”分析。
【解答】2008年8月1日,我国首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正式通车运营,中国正式迈入高铁时代,D正确;
1964年,东京到大阪之间的东海道新干线于东京奥运会前夕正式通车营运,这条铁路是日本的第一条新干线,也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的高速铁路,A排除;
中国高铁在核心技术上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B排除;
中国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高铁是土耳其的安卡拉至伊斯坦布尔高速铁路,C排除。
故选:D。
7.【分析】本题考查詹天佑与中国铁路事业,考生可结合材料“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时,身为总办兼总工程师的他,所面临的困难”进行分析。
【解答】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当时政府并没有严令按时通车,故③错误,其余三项均是当时詹天佑面临的困难,故C正确,符合题意,排除ABD。
故选:C。
8.【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交通工具,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可知,这种交通工具是汽车。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出现了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故D项正确;
汽车最早是由德国工程师发明的,A排除;
汽车在当时属于私人交通工具,而不是公共交通工具,B排除;
航空运输是交通事业现代化的标志,C排除。
故选:D。
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交通工具的进步,要求学生结合近代和现代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以及影响因素来分析。
【解答】①受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从时间上可以体现出来,上海近代交通工具的发展比其他地区要找,这和上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
②牵引动力由人力向机械动力演进,从材料中的人力车像磁悬浮列车转变可以看出来;
③各种层次交通工具在现代中国并行应用,从材料中各种交通工具的出现可以体现出来;
④人力车等传统交通工具逐渐被汽车等新式交通工具取代材料中体现不出来。
故选:C。
10.【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到1850年,德意志地区铁路总长近6000千米,大约为法国的两倍”。
【解答】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德国的铁路总里程飞速发展,大约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前,说明这是为了工业革命的到来,这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故A正确;
德国此时尚未统一,故B项错误;
第二次工业革命尚未完成,故C项错误;
德国超越法国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D项错误。
故选:A。
11.【分析】本题考查詹天佑与中国铁路事业,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詹天佑主持修筑的粤汉铁路的广州韶关段、武昌长沙段”。
【解答】粤汉铁路于1936年全线通车,故A错误;
詹天佑于1919年逝世,粤汉铁路于1936年全线通车,故B错误;
詹天佑建造了滦河大桥,这是19世纪末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它位于关东铁路中,故C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詹天佑要求收回中国在该铁路的驻兵权和管理权,故D正确。
故选:D。
12.【分析】本题考查中国铁路事业,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规定由中国政府选用公司认可之英、德总工程师各一人,此两总工程师须听命于总办或代办”。
【解答】从合同内容可知当时清政府虽须借款修筑铁路,但在力图挽回保障国家路权不因借款而被列强操纵,不能说明清政府的封建腐败,也不是要出卖路权,当时中国政府借款造铁路是形势使然,故A正确,排除C、D项;
据材料,中国政府选用英、德总工程师不能等同于中国当时无铁路专业人才,排除B项。
故选:A。
13.【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交通,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分析图片信息,结合列强资本输出的时间和表现以及近代中国交通的特征分析。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对中国资本输出的热潮,其中就包括修建铁路,故①②正确;
清廷宣布铁路国有政策是在191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③错误;
依据材料中的漫画可知,铁路被各帝国主义列强控制,体现出中国新式交通的半殖民地色彩,故④正确,故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
故选:C。
1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詹天佑的功绩,考生可根据材料“中外人士都在注视我所主持的京张铁路,如果京张铁路工程失败的话,不但是我的不幸,中国工程师的不幸,同时带给中国很大的损失”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采用新式气压沉箱法建造桥墩的工程是关东铁路工程,不是“京张铁路”,所以A项符合题意;
“京张铁路”的八达岭隧道技术难题用设计“人”字形路线解决,隧道缩短后采用直井施工法解决其内部施工困难,但这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C项;
“京张铁路”是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干线铁路,修建于“甲午战争让清政府认识到铁路对调兵运械的重要”的背景下,“京张铁路”投入运营,是中国铁路的起点,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号角,但这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项。
故选:A。
15.【分析】本题考查近代铁路事业发展情况,依据材料“到1911年为止,中国已修成铁路总长为9292公里,其中40%控制在列强手中”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
【解答】依据材料“到1911年为止,中国已修成铁路总长为9292公里,其中40%控制在列强手中”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铁路发展呈现出半殖民地色彩,故A正确;
B项题干不能体现,排除;
C题干不能体现,排除;
依据材料“到1911年为止,中国已修成铁路总长为9292公里,其中40%控制在列强手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D说法片面,排除。
故选:A。
16.【分析】本题考查交通工具的进步,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909年~2000年)
…九十年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殆非以前数千年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
【解答】据材料“(1909年~2000年)
…九十年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殆非以前数千年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30年代中期民航事业形成了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B正确;
20世纪50年代后自行车成为中国人日常主要代步工具,A与材料不符,排除;
中国最早的城市地铁是北京,1969年线路竣工,C错误;
2006年
青藏铁路全线贯通,D与材料不符,排除。
故选:B。
1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A.确立无产阶级斗争的指导思想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材料信息看不出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C.材料中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主要是新办公共工程,主要是要扩大消费,而不是要缓和劳资矛盾;
D.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1956年,毛泽东提出:“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和科学事业的发展。
故选:D。
18.【分析】本题考查詹天佑与中国铁路事业,考生可结合材料“甲午战后,光绪......强调修建铁路的紧迫性”进行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甲午战后,光绪......强调修建铁路的紧迫性”并结合所学可知,在此背景下清政府修建了京张铁路,故④正确;
结合所学,吴淞铁路是清光绪二年以英国怡和洋行为首的英国资本集团擅自修建的铁路,翌年清政府赎回拆除,排除①;
唐胥铁路修建于1880年,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②;
结合所学可知,中英于1898年10月正式签定关于关内外铁路借款合同之后修建了关东铁路,英国人金达任总管兼总工程师,这条铁路的实权,也落到了英国人手中,这不符合材料,排除③,综上,D正确,排除ABC。
故选:D。
1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交通工具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A.从铁路修建的里程和官办所占的比例并不能说明清政府大力推进铁路工程;
B.1912年~1927年是中国铁路修建的低谷,选项表达是错误的;
C.从材料中“9200公里,其中借外资或列强直接修建占83.5%”可以直接体现出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国家逐步控制了中国的铁路路权;
D.材料并不能反映出铁路成为东北和沿海地区人们的主要代步工具。
故选:C。
2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交通工具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交通运输业和交通工具发展的特征来分析。
【解答】20世纪20﹣30年代,人力黄包车的数量远超过汽车数量,反映了我国交通工具的落后,说明我国近代交通业发展缓慢,故A项正确;
BCD选项都不符合材料的特点,排除。
故选:A。
2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交通工具的进步,考生可根据材料中三种近代交通工具传入中国的时间间隔进行分析。
【解答】通过阅读材料可知,从铁路传入中国到汽车传入中国再到飞机传入中国,三种交通工具传入中国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这说明中国正在逐步融入世界,本题选A项;
材料强调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加快,而不单单只是描述中国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排除B;
材料并没有体现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排除C;
材料并没有体现国人对近代交通工具的态度,而且D也不能准确概括材料主旨,排除。
故选:A。
2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交通工具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中国交通工具发展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A.从材料中“保守思想浓厚,在洋务运动造轮船、办铁路之初,动辄纷起反对,斥为崇洋。清末以后,京城官员外出公务差旅,往往尽量借道轮船、火车”可以看出,清朝官员开始接受近代交通工具,反映出近代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官员思想的解放;
B.材料信息并没有强调对交通的制约;
C.材料主旨不是强调社会转型的艰难;
D.材料没有体现出半殖民地的色彩。
故选:A。
2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交通工具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中国交通工具发展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据题意“完善交通法规”、“制定价格标准”、“形成法制、规范、管控和惩治等管理路径”可知南京政府采取较为全面的措施,规范交通秩序,故A正确;
题意没有体现对大中城市的推动,故B排除;
C只是一个方面措施,对材料归纳不够全面,故排除C;
题意重在强调交通规范,而不是保障安全,故D排除。
故选:A。
2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詹天佑与中国铁路事业,考生可结合京张铁路进行作答。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并非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B错误,符合题意;
ACD表述均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材料题(共3小题)
25.【分析】本题考查詹天佑与中国铁路事业。第一问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用领土、主权以及一系列经济、贸易特权暂时满足了列强的要求……”“进而提出开展洋务运动。”“为了给洋务运动培养人才,1872年,清政府派出了第一批30名幼童赴美留学,其中就有詹天佑。”分析;第二问结合“拜见李鸿章时由于没有穿长袍马褂和佩戴假发,被李鸿章斥骂为‘离经叛道、无君无父’”总结。
【解答】(1)原因:根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用领土、主权以及一系列经济、贸易特权暂时满足了列强的要求……”可得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中外“友好”局面开始;根据“进而提出开展洋务运动。”“为了给洋务运动培养人才,1872年,清政府派出了第一批30名幼童赴美留学,其中就有詹天佑。”可得出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亟需大量的洋务人才;出于挽救危亡的需要,曾国藩等有识之士积极推动。
(2)困难:根据“拜见李鸿章时由于没有穿长袍马褂和佩戴假发,被李鸿章斥骂为‘离经叛道、无君无父’”可得出封建官吏的歧视和冷遇,落后保守意识的排斥;结合所学可从中国落后,用武之地有限;列强掌控中国的筑路权,中国铁路修筑经费和技术严重依赖于列强等方面概括。
故答案为:
(1)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中外“友好”局面开始;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亟需大量的洋务人才;出于挽救危亡的需要,曾国藩等有识之士积极推动。
(2)困难:封建官吏的歧视和冷遇;落后保守意识的排斥;中国落后,用武之地有限;列强掌控中国的筑路权,中国铁路修筑经费和技术严重依赖于列强。
26.【分析】本题考查近代欧美国家的交通。第一问的相同点,对比材料一、二从主体、民众、规模和速度、成果以及持续性等角度分析;第二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科技、国际格局以及经验等角度分析;第三问的积极影响,依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从对交通运输、对人口和商品流通、对城市化、对劳动力和资本流动以及对国家综合国力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分析。
【解答】(1)相同点:根据材料一“英国国会通过了54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根据材料二“美国政府……大力推动近代铁路的兴修”可以得出政府大力推动;根据材料一“铁路热”,根据材料二“掀起了三次铁路建设高潮”可以得出民众积极支持(民间建设热情高涨);根据材料一“1870年,全国通车铁路长达15500英里,约占最后通车里数的70%以上”,根据材料二“1888年铁路建设达到156080英里”可以得出建设规模大、发展迅猛;根据材料一“英国的近代化铁路运输体系大体建成”,根据材料二“美国全国统一的铁路网逐渐形成”可以得出建成了各自的铁路运输体系;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可以得出铁路建设具有持续性。
(2)原因:根据材料二“艾森豪威尔在德国目睹了高速公路对部队高速移动的情景”可以得出借鉴德国经验;根据“建设州际公路是提高军队机动性的决定性因素”可以得出加强国防的需要;根据“1956年”,结合所学从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汽车工业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和冷战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
(3)影响:根据材料一“英国的近代化铁路运输体系大体建成”,根据材料二“标志横贯北美大陆铁路线修筑过程的终结,美国全国统一的铁路网逐渐形成”,根据材料三“此后经40余年不懈努力,终于建设完成了7.7万公里的州际高速公路系统,这个系统支撑着这个世界强国的经济繁荣和国民的荣耀”,结合交通发展的影响从推动交通运输的现代化、便利人口和商品的快速流通、加速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提高等角度分析。
故答案为:
(1)政府大力推动;民众积极支持(民间建设热情高涨);铁路建设具有持续性;建设速度快(规模大、发展迅猛);建成了各自的铁路运输体系。
(2)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汽车工业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借鉴德国经验;加强国防的需要;冷战的影响。
(3)影响:建立了新式交通运输体系,推动了交通运输的现代化和多样化;便利了人口和商品的快速流通;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加快了劳动力和资本的流动;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27.【分析】本题考查交通工具的进步,需结合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解答】根据世界汽车发展简表,可提出论题:世界汽车发展的历史是近代科技发展的一个缩影。论述:根据材料和所学,可从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动力应用到交通领域,促进蒸汽汽车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应用到交通领域,促进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发明;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技术使汽车逐渐电子化、智能化等,说明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汽车的发明和发展,世界汽车发展的历史是近代科技发展的一个缩影。
故答案为:
论题:世界汽车发展的历史是近代科技发展的一个缩影。
论述: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发明了蒸汽机,蒸汽动力应用到交通领域,法国人居纽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驱动的三轮汽车,英国人嘉内制造了一辆蒸汽公共汽车;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了内燃机,内燃机应用到交通领域,1886年德国人本茨成功研制世界公认的第一辆汽车,美国福特试制出第一台汽车;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成果是信息技术产生,其应用到交通领域,使汽车逐渐电子化、智能化。由此可见,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汽车的发明和发展,世界汽车发展的历史是近代科技发展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