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2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课时强化训练备考卷(Word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2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课时强化训练备考卷(Word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07 07:2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高二课时强化训练备考卷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一、选择题:本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1春?汕尾期末)1883年11月18日,美国全国铁路协会把全美分为4个时区。一家报纸概括这一决定的影响时说:“人们得按铁路时刻结婚,按铁路时刻死亡,牧师要用铁路时刻布道,银行要按铁路时刻营业,实际上铁路协会已掌管时间事务,人们可以按这一规定着手调整他们的事情。”该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美国(  )
A.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
B.垄断组织干预百姓生活
C.工业革命已经基本完成
D.火车成为人们生活必需
2.(2021春?靖远县期末)1830年,利物浦至曼彻斯特的铁路建成通车,在运营的头18个月,运送乘客近70万人次。不到两年,公司的股票价格上涨了1倍。到1835年,公司铁路运输的年净收入达8万英镑。这说明,此时期英国(  )
A.铁路交通受到社会青睐
B.经济发展带来交通变革
C.民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交通进步助推工业革命
3.(2021?山西三模)1900年,第一条巴黎地铁在塞纳河右岸投入运行,其他线路也随后开放,员工和工人们因地铁可以居住在距离单位很远的地方。这表明(  )
A.大众交通改变了城市居住格局
B.交通革命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
C.社会各阶层间实现了快速流动
D.民众之间的情感联系日益密切
4.(2021?蜀山区校级模拟)1908年4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司颁布了乘车守则若干条,其中规定:不准在车辆行驶时上下车、不准头和手伸出车外、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不得带狗等动物上车等等。该守则(  )
A.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养成
B.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
C.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
D.提高了中华民国的国民素质
5.(2021春?柘城县校级期末)1922年,上海公共汽车公司广告宣称:“要求事业速成,必须交通便利,要求事业速成,必须时间经济,请看欧美列强由人力车而马车,由马车而脚踏车而汽车、电车,愈来愈省时间,有利于农工商学各界。”这则广告认为新式交通有利于(  )
A.变革制度
B.抵制西方
C.提高效率
D.继承传统
6.(2021春?科左中旗期中)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有(  )
①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
②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③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
④减缓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7.(2021?温州模拟)民国时期上海有竹枝词道:“汽车来往疾如风,苦煞行人在路中。撞着身时丧性命,岂徒折骨痛无穷。”不久,上海又有竹枝词说:“有轮无马亦飞行,机器开车制亦精。时止时弯直便捷。呼人让路气球鸣。”这反映了(  )
A.近代上海交通成就领先全国
B.中西合璧是近代习俗的特征
C.交通工具更迭速度逐渐加快
D.民众对西方文明认识的变化
8.(2021?合肥模拟)如表统计了株萍铁路、广九铁路、京汉铁路、沪宁铁路等路线建成后的物流营业情况。由此可见(  )
年份
营业里程
车辆数
载客人数
装货吨数
营业收入
1907年
3392公里
7035
7360994
3443270
﹣7172321
1908年
3554公里
7761
9050167
5292650
﹣1076515
1909年
3659公里
8075
9352602
5808479
5453881
1910年
4218公里
8635
11523650
7574024
5849098
1911年
5006公里
8946
12785004
8434029
3946393
A.列强加紧了对华商品输出
B.交通运输业实现了近代化
C.辛亥革命爆发的时机成熟
D.铁路物流业发展初具规模
9.(2021春?宁江区校级月考)中国最早的红绿灯出现在上海英租界。改革开放后,随着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发展,自助红绿灯、触摸红绿灯语音红绿灯等接连出现,以保证道路的顺畅。由此可知,科技进步(  )
A.遏制了城市化带来的弊端
B.彻底改善了城市交通的面貌
C.消除了城市严重的社会问题
D.促进了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
10.(2021?安徽模拟)19世纪中叶的英国出现了这样的图景:新鲜的鱼取代了猪蹄成为劳工阶层廉价的晚餐;从伦敦到南部海滨度假地的一日游成了穷人的日常。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政治民主化推动了民生的改善
B.交通技术进步改变了民众生活
C.福利国家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D.工业化进程加快了农业的进步
11.(2021春?阎良区期末)吴蔼宸在《华北国际五大问题》中提到:“(20世纪20年代)盖天津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交通进步推动城市化进程
B.近代天津最早出现城市公交
C.华北的交通事业发展迅猛
D.交通发展促进民族工业成长
12.(2020秋?静海区校级期末)古代的马车、轿子、船等传统交通工具中,很少出现陌生男子共处一起的情况。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轮船、火车和公共汽车的相继传入,男女同处一个公共空间的情况越来越多,人们从开始的忧虑、防范,逐渐过渡到习以为常。这反映出(  )
A.新式交通工具提高了人们的政治地位
B.近代交通工具取代了传统交通工具
C.新式交通工具冲击了传统的价值观念
D.近代中国交通工具呈现多元化特点
13.(2021?六模拟)19世纪末,湖南人充分认识到发展交通是湖南进步的必要条件,因此大力发展交通。从此,湖南一改自古以来南隔五岭、北阻洞庭的闭塞状况,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而且开阔了视野,实现了与外界接轨。这一变化有利于(  )
A.推动社会的近代化
B.交通运输的长途化
C.洋务运动迅速发展
D.政治民主化的实现
14.(2021春?前郭县校级期中)如表是根据《北京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编制的2017年北京公共交通数据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运营线路
运营车辆
运营线路长度
全年客运总量
公共电汽车
881条
24
131辆
19
299千米
33.3亿人次
轨道交通
22条
5
210辆
609千米
37.8亿人次
A.公共电汽车是北京市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B.北京交通工具种类不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C.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为人们在市内通行提供方便
D.轨道交通因价格低廉吸引了市民乘坐
15.(2021?海陵区校级四模)民国时期,“自铁路四通,奇技淫巧,皆萃于都市,故近城镇者习奢华,而山泽则尚朴素,风气固判然两截”这客观反映出(  )
A.城乡思想观念截然对立
B.交通发展促进社会习俗变革
C.居民生活实现近代化
D.交通发展是社会习俗变革的根源
16.(2021春?宁江区校级期中)2012年10月8日哈大高铁进入试运营阶段。哈大高铁、京哈高铁,犹如一条加速跑道,迅捷地串起东北四大城市,连通关内关外,标志着“东北同城”的崭新生活即将开启。这表明(  )
A.新型交通工具的革新使城市化进程加快
B.中国的经济版图彻底地突破了地域界限
C.人们的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正逐步形成
D.改革开放以来区域性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17.(2020?定远县校级一模)如表是《1870~1900年世界铁路里程表》。对此解读最正确的是(  )
表:1870~1900年世界铁路里程表(单位:千公里)
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澳洲
1870年
210
105
93
8
2
2
1880年
373
169
175
16
5
8
1890年
617
224
331
34
9
19
1900年
79
284
402
60
20
24
A.工业生产发展推动了进一步革新运输工具的需求
B.全球落后地区铁路里程增长速度落后于发达地区
C.铁路向全球延伸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重要表现
D.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铁路发展不平衡
18.(2020秋?新泰市校级期中)双汇集团率先把冷鲜肉的“冷链生产、冷链配送、冷链销售、连锁经营”模式引入国内,大力推广冷鲜肉的品牌化经营,使得其产品进入国内大部分城市。这体现出(  )
A.科技含量的高低决定了产品的销售范围
B.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扩大了产品的市场范围
C.连锁经营是该类企业的最终出路
D.冷链物流是食品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19.(2020?湖南学业考试)抗战胜利后,上海的交通工具有所发展。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主要是(  )
A.使市民生活彻底西化
B.促进了各地的经济交流
C.阻碍思想观念的转变
D.不利于生活水平的提高
20.(2020?山东模拟)淞沪商埠督办公署所发布的《脚踏车取缔章程》是国人单独针对自行车交通安全发布的第一部法律
法规。1928年3月,上海特别市政府参照《脚踏车取缔章程》核准颁布《上海特别市暂定稽查脚踏
车罚则》。据此可知(  )
A.交通工具革新推动市政管理的完善
B.自行车是当时中国主要交通工具
C.政府政策限制了新式交通工具推广
D.近代交通工具地域分布的不平衡
21.(2020?道里区校级三模)1876年,淞沪铁路通车后,华客即持照纷纷上车,并有妇女小孩。1897年,京津铁路告成,京城内外附近居民,咸思(乘火车)到津一扩眼界,其中以旗人妇女为最多。这表明(  )
A.近代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步履维艰
B.新式交通工具推动思想观念的革新
C.京津地区是中国近代化的前沿阵地
D.甲午战争战败激发了国人民族意识
22.(2020春?河南月考)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境内基本完成了轮船、火车、汽车等机动长途交通工具取代人畜力交通工具的近代运输革命。这场革命(  )
A.导致旧式交通工具退出历史
B.使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改变
C.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结果
D.抑制了列强对华侵略的步伐
23.(2020?湖北学业考试)1914年上海发布了《公路安全须知》,规定了行人、乘客、驾驶员、修理员等须注意的事项。其中有“协助救济翻车,扶弱伤者……行车遇险应协助救伤并据实报告,大车让小车先行”“过牲畜时勿使快车或急鸣喇叭”“不要一面走路一面看报”等等。这印证了(  )
A.近代中国的交通业滞后于西方
B.中国的交通领域开始近代化
C.近代交通文明在上海逐步确立
D.临时政府注重交通文明培养
24.(2020春?青铜峡市校级期末)1898年袁世凯进贡一辆奔驰轿车给慈禧太后作寿礼。结果,慈禧发现司机坐在她的前面,而且还和她“平起平坐”,顿时气的下车拂袖而去,并至此将此车“打入冷宫”。这一现象从本质上说明(  )
A.清朝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
B.新型交通工具在中国没有市场
C.新型交通工具冲击旧的等级伦理制度
D.中国人的观念落后
二.材料题(共3小题)
25.(2016?红桥区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5年时,欧洲人在非洲修建的铁路里程仅为760公里,1885年达到7030公里,1913年时,猛增到44309公里。整个非洲大陆,通过密集的铁路网,被欧洲的殖民者牢牢控制着
﹣﹣《罗得斯纵贯非洲的铁路梦》(2014年12月22日《国际金融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运输格局出现的经济影响。
材料二:19世纪末汉口至上海航线的轮船公司概况
开办年
国别
公司
船只(艘)
吨位
1875
中国
招商局
4
5860
1887
英国
太谷、怡和
7
13922
1898
日本
大阪
4
6581
1899
德国
瑞记、美最时
5
5743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长江航运业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材料三:轮船使商业贸易流通渠道发生了实质性变化,1881年进出汉口装运茶叶的远洋轮船有30艘,吨位达48670吨;汉口至宜昌轮运航线的出现,使货物运转日期缩短了一个月……但是轮船不可能迅速而彻底的将传统木船挤出近代商品流通渠道,以1881年为例,汉口进出船只中,木船为250艘,吨位达41887吨;外国租赁木船为127艘,吨位达11289吨。武汉地区以土货进出口为主轴的市场,基本上依傍木船运输。
﹣﹣任放《近代两湖地区的交通格局》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世纪末湖北航运业格局的变化,由此说明了什么?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20年代末,近80年间,上海地区才完成了从传统交通工具到近代交通工具的变迁。轿夫、纤夫的呼号,小车的吱咛,大车的转动,汽笛的呜咽,火车的轰鸣及飞机的长啸声等相交织,合奏出一支中国传统交通运输工具向近代化交通运输工具变迁的共鸣曲。
材料二 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近现代化的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1)从材料一中找出近代中国出现了哪些新式的交通工具?
(2)近代新式交通工具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7.(2020秋?松山区校级月考)自行车是近代工业社会中常见的大众交通工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战爆发次年,即1915年,日本出口中国自行车总价值达到55687关平两,占全年总进口价值的59.70%,以绝对优势位列第一,老牌自行车工业强国英国是年占有35.73%,屈居第二。之后连续8年间,日产自行车都占据中国市场第一进口国的位置。而此时日本自行车工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并未羽翼丰满,相对仍在襁褓中的中国民族自行车业,优势虽然已经十分明显,但与欧美诸国自行车工业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一战结束后,待欧美各国自行车工业恢复元气,重新大量输入中国市场之后,日产自行车的市场竞争优势则不再明显。
最早于1926年,由大兴车行开始聘请2名日籍技工,购入进口钢管和接头,正式进行自行车车架的组合、焊接和油漆,配以部分进口零部件组装成红马、白马牌自行车销向市场。这是最早的国产自行车。1927年,润大车行也在自制部分零部件的基础上,配以进口零部件组装成飞龙牌自行车。两大车行的国产自行车分别参加了上海中华国货展览会和杭州西湖博览会的展出,得到与会人士的一致好评,销路渐畅。
淞沪商埠督办公署所发布的《脚踏车取缔章程》在中国的自行车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该部章程是国人单独针对自行车交通安全所发布的第一部法律法规。1927年3月,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成立,取代淞沪商埠督办公署,成为上海市政管理的新主人。次年3月,上海特别市政府参照《脚踏车取缔章程》核准颁布《上海特别市暂定稽查脚踏车罚则》。
﹣﹣摘自徐涛《自行车与近代中国》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多角度论证,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4小题)
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交通工具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交通运输业产生的影响的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全国铁路协会制定铁路时间后,美国人民可以按这一规定着手调整他们的事情,这说明美国全国统一市场已经形成,因而标准时的制定影响全国,故选A项;
美国全国铁路协会并不是垄断组织,且材料不能说明其千预百姓生活,排除B项;
材料不能说明美国由手エ劳动转为机器生产,排除C项;
根据材料无法得出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火车,排除D项。
故选:A。
2.【分析】本题考查交通工具对生活的影响,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830年,利物浦至曼彻斯特的铁路建成通车,在运营的头18个月,运送乘客近70万人次。不到两年,公司的股票价格上涨了1倍。到1835年,公司铁路运输的年净收入达8万英镑”。
【解答】由材料可知,铁路建成通车促进公司的股票价格上涨,说明铁路交通受到社会青睐,故A正确;
B因果关系颠倒,排除;
C材料未体现,排除;
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排除。
故选:A。
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交通工具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近代铁路事业发展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根据“员工和工人们因地铁可以居住在距离单位很远的地方”可得出新的交通工具改变了城市居住格局,A项正确;
材料只涉及到生活的距离,没有涉及到贫富,排除B;
阶层的流动不是群众上下班的流动,排除C;
材料没有涉及到情感,排除D。
故选:A。
4.【分析】本题考查交通工具对生活的影响,考生可结合材料“不准在车辆行驶时上下车、不准头和手伸出车外、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不得带狗等动物上车等等”进行分析。
【解答】从材料反映的内容来看,上海在近代时候已经出现公共交通礼貌意识,这样的守则体现出社会对公共意识的培养,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B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社会公共意识的变化,不是交通的发展;
C选项材料没有体现使用人群,无法得出该结论;
D选项无法从材料中确定,因为这种现象这是用于上海的租界。
故选:A。
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点交通工具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从材料中“要求事业速成,必须交通便利,要求事业速成,必须时间经济,请看欧美列强由人力车而马车,由马车而脚踏车而汽车、电车,愈来愈省时间,有利于农工商学各界。”明显可以看出新式的交通工具有利于提高效率,C符合题干的要求;
ABD选项都不符合材料的特点,排除。
故选:C。
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交通工具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中国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有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①②③正确,A选项符合题意;
减缓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进程与近代中国人民抗争有关,④错误,BCD选项排除。
故选:A。
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交通工具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从“撞着身时丧性命,岂徒折骨痛无穷”,到“时止时弯真便捷,呼人让路气球鸣”,说明上海人对汽车为代表的西方文明由不接受到赞颂的变化,反映出民众对西方文明的认识发生变化,故选D;
没有其他地区交通情况的比较,无法得出近代上海交通成就领先全国的结论,排除A;
材料无法体现中西合璧,排除B;
材料无法体现交通工具更迭速度逐渐加快,排除C。
故选:D。
8.【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交通工具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我国铁路事业发展的表现和影响因素来分析。
【解答】A.材料信息中并不能说明列强对华的商品输出加紧了;
B.1911年,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并没有实现现代化;
C.材料信息体现不出辛亥革命爆发的时机成熟;
D.可以看出1907年~1911年我国的铁路事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能够体现出铁路物流业发展初具规模。
故选:D。
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中国交通工具发展的特征来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可知,交通信号灯的出现与改进有助于促进城市交通规范,有利于规范人们交通行为方式,即有利于促进城市的文明程度的提高,故D项正确;
交通信号灯的出现与改进有助于促进城市交通规范发展,不能推断出遏制了城市化带来的弊端,排除A;
B彻底改善的说法错误,且材料强调科技进步促进了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排除;
交通信号灯的出现与改进有助于促进城市交通规范发展,不能推断出消除了城市严重的社会问题,排除C。
故选:D。
1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交通工具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金的交通事业发展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A.材料现象和政治民主化无关;
B.材料中“新鲜的鱼取代了猪蹄成为劳工阶层廉价的晚餐;从伦敦到南部海滨度假地的一日游成了穷人的日常”体现出交通能力的提升,能够把海边的食物快速的运到内地;
C.材料没有体现出福利国家的特点;
D.材料信息和农业发展无关。
故选:B。
1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中国交通事业发展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据题意可知,天津市的发展从围绕旧城到沿河流、沿铁路和围绕电车道,都是随着交通的发展而发展,说明交通进步推动城市化进程,故选A;
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体现“最早”,排除B;
材料反映的是天津市的城市化进程,华北的交通事业发展和民族工业成长都与这一主旨不符,排除CD。
故选:A。
1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交通工具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中国交通事业发展特征来分析。
【解答】材料反映的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开始接受新式的交通工具,改变了以前男女不在同一公共空间的思想观念束缚,反映出新式交通工具冲击了传统的价值观念,C符合题干的要求;
ABD选项内容都不符合材料的特点,排除。
故选:C。
13.【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交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的主旨,从湖南发展交通后的变化分析得出推动社会的近代化。
【解答】依据材料可知,19世纪末湖南人大力发展交通,改变了湖南闭塞状况,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而且开阔了视野,实现了与外界接轨,推动了湖南社会的近代化,故A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湖南交通发展对社会近代化的影响,不能体现交通运输的长途化、政治民主化,故BD两项错误。
洋务运动在甲午中日战争时就已经失败,故C项错误。
故选:A。
14.【分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表格中轨道交通和公共电汽车在各个方面数据的比较,结合新式交通工具出现的影响分析。
【解答】依据表格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公共汽车、电车、地铁等主要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为人们在市内通行提供方便,故C项正确。
依据表格信息可知,轨道交通的全年客运总量高于公共电汽车,故A项错误。
表格信息无法体现北京交通工具种类不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故B项错误。
表格信息没有对比轨道交通和公共电汽车的价格,因此无法得出轨道交通因价格低廉吸引了市民乘坐,故D项错误。
故选:C。
1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交通工具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A.“截然对立”表述太绝对,是错误的。
B.从材料“自铁路四通,奇技淫巧,皆萃于都市,故近城镇者习奢华“可以看出民国时期铁路的发展,对我国社会生活和习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C.材料中没有反映出居民生活实现了近代化。
D.交通发展不是社会习俗改变的根源。
故选:B。
16.【分析】本题考查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主要考查中国高铁事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解答】材料反映了高铁的运营,串起东北四大城市,促进了“东北同城”的开启,表明地区间联系在不断加强。故选D项。
材料显示了东北四城的联系加强,故A项的“城市化”,B项中“中国经济版图彻底突破”不符合材料内容;
C项与材料无关。
故选:D。
17.【分析】本题主考要查交通工具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以来铁路事业发展的表现和影响因素来分析。
【解答】A.材料中仅仅涉及的是铁路的里程表,没有涉及到其他交通工具的变化,故排除;
B.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增长速度,故排除;
C.材料中没有涉及到铁路向全球的延伸,故排除;
D.根据表格可以看出,铁路在各个地区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也表现出各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故正确。
故选:D。
18.【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交通工具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影响来进行分析。
【解答】A.材料体现不出科技含量的高低对产品的销售范围的决定作用;
B.从材料可以看出,冷链运输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的冷鲜肉生产销售获得很大的发展,能够体现出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扩大了产品的市场范围;
C.材料看不出连锁经营是冷鲜肉企业的最终出路;
D.材料并不是强调冷链物流是食品企业的必经之路。
故选:B。
19.【分析】本题考查交通工具对生活的影响。准确理解交通发展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使市民生活彻底西化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
由近代史实可知,交通工具的发展不仅推动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而且能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人们的眼界,加快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故B正确。
上海的交通工具的发展促进了思想观念的转变,排除C。
上海的交通工具的发展方便人们的生活,有利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排除D。
故选:B。
20.【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交通工具的进步。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取缔”“暂定稽查……罚则”。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对脚踏车由“取缔”到“暂定稽查……罚则”表明近代交通法规在不断完善,这也表明交通工具革新推动了市政管理的完善,故A正确。
B项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且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C项说法没有看到材料中从“取缔”到“暂定稽查……罚则”的变化,故排除。
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故选:A。
21.【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的主旨,分析得出材料反映了淞沪铁路、京津铁路建成通车促进人们思想解放,进而分析得出新式交通工具推动思想观念的革新。
【解答】依据材料可知,淞沪铁路、京津铁路建成通车扩大了铁路沿线一带的眼界,促进了思想解放,由此可知,材料反映了新式交通工具推动思想观念的革新,故B项正确。
材料信息无法说明步履维艰,故A项错误。
材料只涉及了淞沪铁路、京津铁路建成通车,没有涉及其他地区,无法得出京津地区是中国近代化的前沿阵地,故C项错误。
建成通车与民族意识无关,故D项错误。
故选:B。
22.【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变迁。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的主旨,即可得出交通工具的革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促进近代中国交通近代化。
【解答】依据材料可知,反映了20世纪20、30年代,我国基本完成了轮船、火车、汽车等机动长途交通工具取代人畜力交通工具的近代运输革命,这有利于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改变,故B项正确。
新的交通工具出现不代表旧式交通工具退出历史,故A项错误。
材料中交通工具革新主要是受西方文明的影响,故C项错误。
交通工具革新对抵制列强侵略影响不大,而且D项说法绝对化,排除。
故选:B。
23.【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交通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协助救济翻车,扶弱伤者……行车遇险应协助救伤并据实报告,大车让小车先行;等等。
【解答】材料“协助救济翻车,扶弱伤者……行车遇险应协助救伤并据实报告,大车让小车先行”“过牲畜时勿使快车或急鸣喇叭”“不要一面走路一面看报”都体现近代交通文明规则,故C正确。
题干主旨涉及的不是近代中国交通现状,排除AB。
D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故选:C。
2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中国君主专制统治和向西方学习的影响以及近代中国物质习俗变迁的表现来分析材料。
【解答】A.从材料可以看出,慈禧太后,奔驰车打入冷宫是因为司机和她平起平坐,体现了维护专制制度的特点,而不是维护天朝上国的尊严。
B.材料只是一个个案,并不能反映新式交通工具在中国没有市场。
C.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新式交通工具是汽车与中国传统的尊卑观念有明显冲突,所以被慈禧太后打入冷宫。
D.观念落后,并不能反映出整个社会观念的特征。
故选:C。
二.材料题(共3小题)
25.【分析】(1)本题考查世界近代运输格局出现的经济影响。依据材料“整个非洲大陆,通过密集的铁路网,被欧洲的殖民者牢牢控制着”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19世纪长江航运业的特点及其成因。对材料二相关数据的正确解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本题考查19世纪末湖北航运业格局的变化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1881年进出汉口装运茶叶的远洋轮船有30艘,吨位达48670吨”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1)依据材料“整个非洲大陆,通过密集的铁路网,被欧洲的殖民者牢牢控制着”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如下:促进了工业化进程;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2)关于特点:依据材料图片数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如下:列强在中国轮船航运业占据优势,其中英国居于首位;中国近代航运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关于原因:依据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相关信息和中国自救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沿海沿江交通;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打开中国大门;洋务运动的推动。
(3)关于变化:依据材料“1881年进出汉口装运茶叶的远洋轮船有30艘,吨位达48670吨”、“汉口进出船只中,木船为250艘,吨位达41887吨;外国租赁木船为127艘,吨位达11289吨”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如下:远洋航运有所发展;轮船与木船既竞争又互补。关于原因:开放性试题,结合所学知识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如下:新式交通工具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工业化是历史的重要趋势;社会转型艰难。
故答案为:
(1)促进了工业化进程;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2)特点:列强在中国轮船航运业占据优势,其中英国居于首位;中国近代航运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原因: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沿海沿江交通;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打开中国大门;洋务运动的推动。
(3)远洋航运有所发展;轮船与木船既竞争又互补。新式交通工具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工业化是历史的重要趋势;社会转型艰难。
26.【分析】(1)本题考查交通工具的进步,需结合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变化来解答。
(2)本题考查交通工具的进步,需结合新式交通工具的特点来解答。
(3)本题考查交通工具的进步,需结合交通工具对生活的影响来解答。
【解答】(1)从材料中的“小车的吱咛,大车的转动,汽笛的呜咽,火车的轰鸣及飞机的长啸声等相交织“可以看出,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式交通工具有人力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电车等。
(2)近代新式交通工具与传统交通工具比较的进步之处,应当联系所学,从牵引动力、速度、运力、费用的变化,以及更有利于国计民生等方面来回答。
(3)新式交通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从材料中的“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近现代化的进程”等信息可以归纳得出在加强联系、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以及对经济结构、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
故答案为:
(1)人力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电车等。
(2)牵引动力的变化:由人力、畜力、风力转向机械力(或以蒸汽机、内燃机、电力为动力);速度更快;运力更大;费用更为低廉;.更有利于国计民生。
(3)加强了各地的联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信息的交流;有利于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使人们的生活多
姿多彩;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2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交通工具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和社会生活以及经济发展变化的特点来分析。
【解答】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从材料中首先要提炼出观点,比如:自行车与中国民族工业(自行车与大众生活;自行车与时代变迁)。然后从多角度来论证,比如:进口自行车(工业化)、中国民族自行车业仿制、造车(国产化)、自行车交通法律法规的制定(法制化)。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
故答案为:
示例:
自行车与近代民族工业。
材料反映出,民国前期,自行车工业继续发展但严重依赖国外的技术和零部件。其发展的原因一是民国政府颁布了大量促进经济发展的法律措施,二是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三是国内市场的扩大,以及民族资本家的努力等。这些因素促进了民族工业的继续发展。但是因为民族工业的基础薄弱,技术力量不足,以在原料和技术上对外国存在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