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2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课时强化训练备考卷(Word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2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课时强化训练备考卷(Word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07 07:2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高二课时强化训练备考卷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一、选择题:本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1春?河南期末)如图是旧中国和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均寿命的变化情况。据此可以得出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  )
A.对外开放决定身心健康
B.人民文明素养得到不断提升
C.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
D.环境恶化影响人均寿命提高
2.(2021春?湛江期末)1938年4月,《新中华报》开辟“防疫”专栏,宣传清洁卫生和防疫常识。1942年4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成立防疫总委员会,筹划管理全边区的防疫工作。同年5月,边区防疫总委员会通过《预防管理传染病条例》,对传染病进行分类,并规定相应的报告和防治制度。据此可知(  )
A.国家重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
B.陕甘宁边区的疫情日益严重
C.边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壮大
3.(2021春?邢台期末)据统计,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拥有公共汽车65.12万辆,拥有出租汽车139.58万辆,全年完成城市客运量127215亿人次,2017年,全国34个城市开通了轨道交通,全年累计完成客运量184.8亿人次,累计完成客运周转量1515亿人公里。据此可知(  )
A.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
B.城镇化进程正在不断加速
C.经济发展使人们生活节奏加快
D.城市职能发生了根本变化
4.(2021春?舟山期末)《良友》杂志1926年第5期刊登了漫画家开心的作品《可厌的印象》。该作者旨在(  )
A.说明中国近代物质生活土洋并存
B.表明中国近代习俗西化举步维艰
C.说明西装是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主流服饰
D.调侃和讽刺中国近代社会的某些西化现象
5.(2021春?奉化区期末)北洋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涉及妇女问题的法律、法规和条例,如北洋政府大理院规定:“孀妇未经表示情愿之婚姻,得由其请求撤销”;“童养媳未及成亲而夫死,若养家欲令其改嫁,自应准用孀妇改嫁之条例,须其情愿,其婚约始能完全生效。”据此得出北洋政府时期(  )
A.婚姻自主成为时尚
B.妇女地位有所提高
C.婚姻礼俗删繁就简
D.包办婚姻基本淘汰
6.(2021春?泰州期末)近代上海出现了大量以欧美国家人名命名的路名,如“戈登路”“赫德路”“哈同路”。辛亥革命后,河南新成立了博爱县、民权县。新中国成立后,新地名随之大批出现,如和平路、人民路、建设路等。上述材料传递出地名(  )
A.折射出时代的价值追求
B.承载着历史变革的信息
C.是中西文化碰撞的产物
D.是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
7.(2021春?新乡期末)1913年,梅兰芳受丹桂第一台戏院经理许少卿邀请首次赴上海演出,丹桂第一台戏院提前半个多月就开始在《申报》上刊登广告,此后《申报》对梅兰芳的演出进行了多次大规模、持续的宣传报道,梅兰芳逐渐受到了上海观众的热烈追捧。这反映出当时(  )
A.广告成为娱乐宣传的主要方式
B.商业营销冲击民众的价值观
C.大众传媒提高了戏曲的影响力
D.民国前期文化氛围相对宽松
8.(2021春?黔西南州期末)1845年,上海英租界的《土地章程》规定,“如有人在议定租界内开设零用饮食等物铺房”,“应由管事官先发给执照,始准开设,以备查考”。1898年,工部局(列强在租界设立的市政委员会)设立了独立的卫生行政机构﹣﹣卫生处,主管菜场,屠宰场和乳场等的日常卫生检查。这些现象反映出(  )
A.西式餐俗的传入推动租界卫生事业进步
B.租界餐饮业始终受到清政府的严格监管
C.西式餐饮企业成为列强资本输出的先锋
D.租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提高
9.(2021春?天津期中)2012年2月26日,《人民日报》载文,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覆盖全体城乡居民,截至2011年年底,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三项医保”的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超过13亿,比预定目标增加3000多万,参加率达到了95%左右,超过计划5个百分点。“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覆盖全体城乡居民”有利于(  )
A.增加居民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
B.完善分配制度,调节过高收入
C.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D.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10.(2021?江西模拟)1958年,山东省图书馆的借阅工作指标由原来的336707人次增加到264O000人次,提高了684%。浙江省图书馆的借阅工作指标由原来的475141人次增加到2385705人次,比原来提高402%。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快速提高
B.图书馆领域积极贯彻双百方针
C.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图书馆领域
D.人民群众的图书借阅热情高涨
11.(2021?日照三模)晚清上海报刊开展过一场位与奢的讨论。1877年《申报》发文指出;节修的传统美德“可行诸三代以上,不能行之三代以下也……裕国足民之道,不在乎斤斤讲求崇尚节俭,盖自有其道也”。这表明(  )
A.传统农耕经济结构趋于瓦解
B.西方奢靡之风冲击传统文化
C.社会发展引发消费观念变化
D.报刊传媒引领社会风气改变
12.(2021春?河南月考)1905年前后,秋瑾发出“诸位晓得国要是亡了,男人自己也不保,我们还想靠他么?我们自己要不振作,到国亡的时候,那就迟了”“天下兴亡,匹妇有责”等主张,影响甚广。秋瑾等革命党人的这些言论(  )
A.指出了妇女是救亡图存的主力军
B.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C.把妇女解放同救亡图存联系起来
D.指出妇女解放是民族解放的先决条件
13.(2021?湖北模拟)1950年到1952年,国家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免费种痘运动,很快,大陆基本消灭了天花和麻疹。老百姓说,这是共产党毛主席关心我们,为我们穷苦人家节约了一笔不少的费用。新中国的免费种痘运动,从本质上反映了(  )
A.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新中国政权的人民性
C.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建立
D.新中国政权的民主性
14.(2021?高州市二模)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开展了群众性的大规模卫生运动,其中,主要包括1949﹣1952年以环境卫生清洁大扫除为中心的卫生运动、1952﹣1954年以反美细菌战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1955年以后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等。这表明(  )
A.近代“卫生”概念获得国家认同
B.人民的健康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C.初步建立起了国家卫生防疫体系
D.倡导群防群治的新风尚已形成
15.(2021春?运城月考)晚清以来,沿海地区逐渐出现“崇奢黜俭”现象,甚至“隶卒倡优之徒,服饰艳丽;庶人之妻,珠玉炫耀,虽经禁约,少有遵守”,形成了“等威不能辩,贵贱不能别”的局面。这一现象反映了(  )
A.沿海地区率先经历社会变革
B.沿海地区生活习俗日趋西化
C.传统等级观念发生剧烈变动
D.奢靡僭越成为人们追逐潮流
16.(2021?石家庄模拟)1902年,清政府组建天津卫生总局,开启了地方卫生行政的序幕。1904年,成立第一个区域性卫生机构﹣﹣北洋卫生局,并颁布《天津防疫章程》,规定天津铁路枢纽四围路口均派士兵把守,倘有车船搭载患病旅客,不但乘客要送医院隔离,而且车船也将被扣留没收,以示惩戒。这反映出当时天津(  )
A.公共卫生安全得到有效保护
B.成为清政府推行新政的试点
C.政府主导市民生活习俗嬗变
D.公共卫生管理体系逐渐形成
17.(2021?南开区校级模拟)张焘在《津门杂记》中写道1980年代的天津商业区景象:“行人蚁集蜂屯,货物如山堆垒。车驴轿马,辄夜不休。电线连成蛛网,路灯列若繁星。制甚得法,清雅可观,亦俨如一小沪渎(上海)焉。”由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天津商业繁华程度等同上海
B.天津成为北方最早开埠城市
C.商业区崇尚西方式生活
D.天津城内百姓生活无忧
18.(2021?江苏模拟)1906年,以尹德钧为首的成都绅商以“城内水味咸质浊,有碍卫生,且井属地偏人稀”为由,创办了利民自来水公司。1908年,农工商部大臣溥颊等人以“京师自来水一事,于卫生、消防关系最要”,奏请筹办京师自来水公司。据此可知,当时(  )
A.市政当局宣传公用事亚
B.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C.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
D.现代卫生观念得到传播
19.(2021?保定二模)如图是晚清画家吴昌硕1918年的画作《岁朝清供图》。“岁朝清供”是以清雅之物入画,迎接新岁,寄托吉祥寓意,祈祷来年平安顺遂的画作。此作由红梅、水仙、蒲草、果蔬等诸品花果与各种秀石文玩组成,并辅以题跋、印章,笔墨遒劲古拙。据此可知,该作品(  )
A.寄寓了画家远离尘世的理想
B.受到近代西方绘画风格影响
C.兼具雅俗共赏的艺术特点
D.旨在歌颂太平盛世局面
20.(2021?昌平区二模)1906年,清政府建立农事试验场。农事试验场是一个从事近代农业技术和试验方法研究及推广的机构。如图为农事试验场的正门(拍摄于1908年),此建筑的立柱拱形门具有西洋建筑风格,其中砖雕部分的图案有龙、蝙蝠、祥云、花卉等中国文化元素。据此可以说明(  )
①此建筑风格体现中西文化的交融
②清末新政引入西方先进农业经验
③清政府固守“重农抑商”的政策
④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变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1.(2021?朝阳区二模)1906年,沈家本在《革禁买卖人口变通旧例议》中奏请:“我朝振兴政治,修订法律,百度维新,独买卖人口一端,即为古昔所本无,又为环球所不韪,拟请……革此习,嗣后无论满汉官员军民等,永禁买卖人口。如违,买者卖者均照违律治罪。”据此可知,此时(  )
A.维新派的民权思想深入人心
B.清末新政铲除旧的社会陋习
C.修订法律推动社会移风易俗
D.自由平等观念成为社会主流
22.(2021?广东三模)钟表自明末传入中国后,多为社会上层标识身份、装点时尚之用;但19世纪60年代后,钟表开始作为日常生活用品在市面流行。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传统等级观念趋于消亡
B.新的生活方式逐渐兴起
C.战乱导致阶级流动加快
D.工业制造能力进步明显
23.(2021?辽宁二模)天花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曾夺去了数亿人的生命。全球天花根除认证委员会于1979年签署认证书,宣告人类消除天花疫病。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西蒙森说:“当时苏联和美国正在进行合作…这是多边体系最伟大的成就。”材料说明(  )
A.疫情推动意识形态改变
B.公共卫生政治化促进医学发展
C.抗疫需要全球团结合作
D.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抗疫成效
24.(2021?香坊区校级二模)开埠前的天津是一个封建性城市。开埠通商后,天津很快发展成我国最早建立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的城市之一,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工商业和港口城市北方金融中心。材料表明了(  )
A.西方侵略主导了中国城市变革
B.城市化过程中和世界的碰撞融合
C.天津成为全国最西方化的城市
D.新型城市功能发生了彻底的转变
二.材料题(共3小题52分)
25.(2021?丙卷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各级卫生防疫机构。公共卫生服务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用社会组织手段替代高成本、高技术的专业性投入,走专业机构防治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道路。1985年,卫生服务收费放开。通过市场获取资金来拓展服务内容、范围。公共卫生服务积极性提高的同时,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随之凸显。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进行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卫生防疫向疾病防控的转变。2003年以后,中国公共卫生改革的步伐大大加速。公共卫生的改革方向重回公益性和公平性的道路上来。财政对公共卫生投入加大,公共卫生机构通过市场化的技术服务收入比重不断下降。与此同时,国家相继颁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法规。
﹣﹣摘编自胡兴强、任军《中国公共卫生服务发展与改革历程》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卫生服务改革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我国卫生服务改革的原因。
26.(2021?徐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17世纪,瘟疫在西欧频繁暴发,英国人口大量死亡,基督教会束手无策。英国王室政府与地方政府相互合作,共同致力于防疫工作。为了防控疫情扩散,英国当局采取医学隔离、物件消毒、禁止公共集会、打扫街道、清理垃圾及捕杀流浪动物等措施,同时采用放血、催吐等疗法治理病痛。尽管有信徒进行抵制,但政府依然强制推行。英国的防疫不仅来自欧陆防疫经验,而且也来自地方长期防疫实践,更来自医生专业性建议,是多方面智慧的结晶。在各方努力下,英国的防疫措施加快了瘟疫的消退。
﹣﹣摘编自陈凯鹏《论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的特点》
材料二
1910年中国东北发生了长达半年之久的烈性肺鼠疫。清政府立即成立了京师防疫局和东三省各防疫机构,出台百余项法规,要求各地区必须逐日向上级机关详细呈报疫情,同时任命剑桥大学医学博士伍连德为东三省防疫全权总医官。伍连德通过解剖疫尸,证明此次鼠疫为肺鼠疫,主要通过呼吸飞沫在人际传播。他采取隔离诊治、注射抗鼠疫血清、对公共场所实施污染源整治及清洁消毒、疫尸火化、推广使用口罩等措施。面对疫情,上到皇亲国戚、下到平民百姓多能参与募捐。1911年3月,东北鼠疫全部消灭。庚戌鼠疫的成功防治,为中国近代公共卫生机制的形成和中国近代防疫体系的构建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摘编自焦润明《庚戌鼠疫应对与中国近代防疫体系初建》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早期英国卫生防疫措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2)据材料二,分析中国防疫成功的原因其历史意义。
(3)综合材料,指出近代中英两国成功防疫对现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启示。
27.(2021?五华区校级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中国
《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述:“在元朝宫殿里,献食的人,皆用绢布蒙口鼻,俾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
14世纪
黑死病横行欧洲时,部分医生佩戴鸟嘴面罩,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疾病的传播。
19世纪末
巴斯德用实验证明了空气中有细菌存在之后,莱德奇建议医护人员在手术时戴上一种用纱布制作能掩住口鼻的罩具,结果大幅度减少了伤口感染率,口罩在欧洲医学界逐渐流行开来。
1918到1919年
西班牙流感蔓延期间,人们被强制性要求戴口罩,口罩成了疫病出现的象征性影像。
1952年
长期的污染以及高气压滞留导致伦敦大雾围城,伦敦人染上了支气管炎、气喘和其他肺部疾病,口罩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21世纪初
2003年中国“非典(SARS)”期间,口罩的使用和普及达到新高潮。此后,除了防毒、防霾、防过敏、防病毒之外,各色各款的口罩还成为年轻人展示个性与耍酷的工具。
﹣﹣据欧阳晓黎《口罩从历史中来》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4小题)
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考生可根据材料中旧中国和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均寿命的变化情况分析。
【解答】通过观察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寿命明显提高,说明人民的健康状况不断改善,这得益于我国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故C项正确;
A项中“决定”的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A项;
人均寿命和人民文明素养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B项;
环境恶化影响人均寿命提高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D项。
故选:C。
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医疗卫生体现的建立,考生可根据材料“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成立防疫总委员会,筹划管理全边区的防疫工作。同年5月,边区防疫总委员会通过《预防管理传染病条例》,对传染病进行分类”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宣传清洁卫生和防疫常识”“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成立防疫总委员会,筹划管理全边区的防疫工作”“边区防疫总委员会通过《预防管理传染病条例》,对传染病进行分类,并规定相应的报告和防治制度”可知,材料反映的都是边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C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国家重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A错误;
陕甘宁边区的疫情日益严重表述与史实不符,B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壮大,D错误。
故选:C。
3.【分析】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我国拥有公共汽车65.12万辆,拥有出租汽车139.58万辆,全年完成城市客运量127215亿人次,2017年,全国34个城市开通了轨道交通,全年累计完成客运量184.8亿人次,累计完成客运周转量1515亿人公里”。
【解答】材料体现的是人们的出行方式日趋多样化,说明的是经济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C正确;
近代交通工具并非是西方人的特有产物,A错误;
题干没有对比,无法得出“主流”结论,B排除;
城市的职能仍然以经济职能为主,D排除。
故选:C。
4.【分析】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彼此都是中国人相见时何必把手乱捏”。
【解答】“彼此都是中国人相见时何必把手乱捏”说明作者讽刺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见面礼节,故D正确;
“土洋并存”“举步维艰”材料未体现,故AB错误;
C不能反映材料主旨,排除。
故选:D。
5.【分析】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孀妇未经表示情愿之婚姻,得由其请求撤销”;“童养媳未及成亲而夫死,若养家欲令其改嫁,自应准用孀妇改嫁之条例,须其情愿,其婚约始能完全生效”。
【解答】北洋政府颁布的这些涉及妇女问题的法律、法规和条例,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妇女的利益,这说明北洋政府时期妇女地位有所提高,故B正确;
材料体现不出婚姻自主成为时尚,故A错误;
材料信息不涉及婚姻礼俗问题,故C错误;
“包办婚姻基本淘汰”说法错误,故排除D项。
故选:B。
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来分析。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以来,以欧美侵略者命名近代上海的路名,以辛亥革命的宗旨命名新的行政区县,到用新中国的价值观命名地名,反映出地名承载着历史变革的信息,B项正确;
“以欧美国家人名命名的路名”不能折射出时代的价值追求,A项错误;
“和平路、人民路、建设路等”新中国成立后的地名,并非中西文化碰撞的产物,C项错误;
“以欧美国家人名命名的(上海)路名”与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不符,D项错误。
故选:B。
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考生可根据材料“提前半个多月就开始在《申报》上刊登广告”“多次……宣传报道”“受到了上海观众的热烈追捧”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信息“提前半个多月就开始在《申报》上刊登广告”“多次……宣传报道”“受到了上海观众的热烈追捧”等可知,《申报》广告宣传促使梅兰芳受到上海观众的热烈追捧,推动了戏曲的传播和其影响力的扩大,故答案为C项;
仅从材料无法得知广告是娱乐宣传的主要方式,故A项错误;
材料并未提及商业营销手段对民众价值观的影响,故B项错误;
众追捧戏曲演员不代表文化氛围“宽松”,D项结论无法得出,错误。
故选:C。
8.【分析】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如有人在议定租界内开设零用饮食等物铺房”“应由管事官先发给执照,始准开设,以备查考”“工部局(列强在租界设立的市政委员会)设立了独立的卫生行政机构﹣﹣卫生处,主管菜场、屠宰场和乳场等的日常卫生检查”。
【解答】据材料“如有人在议定租界内开设零用饮食等物铺房”“应由管事官先发给执照,始准开设,以备查考”、“工部局(列强在租界设立的市政委员会)设立了独立的卫生行政机构﹣﹣卫生处,主管菜场、屠宰场和乳场等的日常卫生检查”可知,列强规定租界开设饮食等物铺房需要执照,并设立卫生处进行日常的卫生检查,反映了西式餐俗的传入推动租界卫生事业的进步,A选项正确;
据材料“上海英租界的《土地章程》规定”“工部局(列强在租界设立的市政委员会)设立了独立的卫生行政机构”,无法反映出清政府对租界餐饮业的监管,B选项错误;
材料只说明租界对餐饮业的管理,无法得出西餐企业是列强资本输出的先锋以及租界半殖民半封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结论,C、D选项错误。
故选:A。
9.【分析】本题考查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考生需要正确认识“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作用。
【解答】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缓和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故选C项;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无法增加居民收入水平,也不能调节过高收入,排除A、B;
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与实现城乡优势互补无关,故排除D。
故选:C。
1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社会生活,要求学生结合我国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可知,1958年,山东省和浙江省图书馆的借阅工作指标大大增加。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正值“大跃进”时期,提出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任务目标,材料中的现象反映了当时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图书馆领域,使得图书馆的借阅工作指标猛增,故C项正确;
图书馆的借阅工作指标增加,并不能体现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快速提高,故A项错误;
材料未体现“双百方针”,故B项错误;
图书馆的借阅工作指标增加,无法体现人民群众的图书借阅热情高涨,故D项错误。
故选:C。
1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要求学生结合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和影响因素来分析。
【解答】从材料中的“1877年”和“不在乎斤斤讲求崇尚节俭”等信息可以看出,近代中国打开国门后,西方奢靡之风涌入,冲击传统文化中崇尚节俭的观念,故答案为B项;
材料没有涉及经济结构的变化,排除A项;
联系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消费观念的变化与社会发展无关,排除C项;
材料没有反映报刊传媒对社会风气的影响,排除D项。
故选:B。
1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社会生活,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和影响因素来分析。
【解答】材料显示秋瑾号召妇女自强、救亡,强调妇女应担负救亡责任,故选C;
秋瑾是指出了妇女在救亡图存方面的责任,并没有指出妇女是主力军,尚未推动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排除AB;
妇女解放并不是民族解放的先决条件,D项说法夸张,排除D。
故选:C。
13.【分析】本题考查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考生可结合材料“大陆基本消灭了天花和麻疹。老百姓说,这是共产党毛主席关心我们,为我们穷苦人家节约了一笔不少的费用。新中国的免费种痘运动”进行分析。
【解答】从材料可以看出,民众对中共领导全国人民抗击天花等疫病所取得的成果十分认同,这从本质上反映出新中国政权为人民服务的本质,B项正确;
社会主义制度是1956年建成的,排除A项;
材料与民主政治无关,排除D项;
社会保障制度是改革开放后逐步建立起来的,C不符合建国初期的史实,排除C项。
故选:B。
14.【分析】本题考查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考生可结合材料“群众性的大规模卫生运动““1952一1954年以反美细菌战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进行分析。
【解答】结合材料中“群众性的大规模卫生运动““1952一1954年以反美细菌战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等信息可知,这些运动凸显了国家对于卫生事业的重视,力图构建现代化的卫生保障体系,故选A项;
材料与健康水平无关,排除B项;
防疫体系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
D项错在“已形成”。
故选:A。
15.【分析】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考生可结合材料“隶卒倡优之徒,服饰艳丽;庶人之妻,珠玉炫耀,虽经禁约,少有遵守”进行分析。
【解答】根据沿海地区出现“崇奢黜俭”现象,以及“等威不能辩,贵贱不能别”的局面,可以看出沿海地区因其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因此社会生活及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因此体现出沿海地区率先经历社会变革,A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到西化,排除B;
C项夸大了影响,排除C;
成为潮流的说法错误,排除D。
故选:A。
1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清朝卫生事业发展的表现和影响因素来分析。
【解答】根据“清政府组建天津卫生总局,开启了地方卫生行政的序幕”“规定天津铁路枢纽四围路口均派士兵把守,倘有车船搭载患病旅客……”可以看出,清政府加强了对城市卫生的管理,反映出当时公共卫生管理体系逐渐形成,D项正确;
有效的说法错误,排除A;
材料不能证明天津是试点,排除B;
材料体现的不是政府对民众生活改变的主导,排除C。
故选:D。
17.【分析】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考生可结合材料“电线连成蛛网,路灯列若繁星。制甚得法,清雅可观,亦俨如一小沪渎(上海)焉”进行分析。
【解答】材料“电线连成蛛网,路灯列若繁星。制甚得法,清雅可观,亦俨如一小沪渎(上海)焉”中的“电线”“路灯”等都体现了西方生活,故C正确;
材料只是体现了天津的生活方式等同于上海,并不是天津商业繁华程度等同上海一样,排除A;
中国北方最早开埠的城市是烟台,排除B;
D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C。
18.【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卫生体系的建立,考生可根据材料“创办了利民自来水公司”“京师自来水一事,于卫生、消防关系最要”分析。
【解答】根据“创办了利民自来水公司”以及“京师自来水一事,于卫生、消防关系最要”可得出近代中国的卫生防疫意识增强,卫生观念得到传播,D项正确;
材料中除了政府,还有“成都绅商”,故排除A;
材料主旨不在强调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B;
材料不能反映生活水平有实质的提高,排除C。
故选:D。
1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要求学生结合近代社会生活和文艺事业发展的表现以及影响因素来分析。
【解答】从材料中“是以清雅之物入画,迎接新岁,寄托吉祥寓意,祈祷来年平安顺遂的画作。此作由红梅、水仙、蒲草、果蔬等诸品花果与各种秀石文玩组成,并辅以题跋、印章,笔墨遒劲古拙”可以看出,既体现出高雅的寓意,又体现出生活气息,兼具雅俗共赏的艺术特点,C正确;
ABD选项都不符合材料的特点,排除。
故选:C。
2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要求学生结合近代清朝经济改革的表现以及影响了分析。
【解答】农事试验场建筑的立柱拱形门具有西洋建筑风格,其中砖雕部分的图案有中国文化元素,体现中西文化的交融,①正确;根据“1906年”“农事试验场是一个从事近代农业技术和试验方法研究及推广的机构”可知,建立农事试验场是清末新政的措施,目的是引入西方先进农业经验,②正确;①②正确,故选A;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抑商”,排除③,故排除BC;
1911年辛亥革命,排除④,故排除D。
故选:A。
2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变化的特点来分析。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6年即清末新政时期,在陈述国际国内情况后,沈家本奏请政府修订法律时,永禁买卖人口,反映此时修订法律推动社会移风易俗,C项正确;
维新派的民权思想深入人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错误;
清末新政铲除旧的社会陋习说法绝对,B项错误;
1906年,清政府的专制统治依然存在,自由平等观念尚未成为社会主流,D项错误。
故选:C。
22.【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得出变化表现,结合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表现分析。
【解答】依据材料可知,钟表在明末传入中国后是身份地位的象征,19世纪60年代后,钟表开始作为日常生活用品在市面流行,这说明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打破了等级观念,新的生活方式逐渐兴起,故B项正确;
A项中的“消亡”说法绝对化,排除;
C项无法解释材料中的变化,排除;
1860年中国民族工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制造能力非常欠缺,故D项错误。
故选:B。
2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世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特征和影响因素来分析。
【解答】材料中:“当时苏联和美国正在进行合作…这是多边体系最伟大的成就”可以看出,消灭天花病毒是当时的美国和苏联以及世界大多数国家共同努力合作的结果,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当前抗击世界疫情需要全球团结合作,C符合题干的要求;
ABD选项不符合材料的特点,排除。
故选:C。
2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从材料中“开埠前的天津是一个封建性城市。开埠通商后,天津很快发展成我国最早建立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的城市之一,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工商业和港口城市北方金融中心”可以看出,天津成为商埠以后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不断的促进城市的发展,B符合题干的要求;
ACD选项都不符合材料的特点,排除。
故选:B。
二.材料题(共3小题)
25.【分析】本题考查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第一问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各级卫生防疫机构。公共卫生服务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进行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卫生防疫向疾病防控的转变……”分析;第二问结合我国卫生服务改革的原因概括。
【解答】(1)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各级卫生防疫机构。公共卫生服务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进行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卫生防疫向疾病防控的转变……”,可得出,我国卫生服务改革的变化趋势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转变为注重疾病预防控制和重视大众健康;根据材料“……用社会组织手段替代高成本、高技术的专业性投入,走专业机构防治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道路……2003年以后,中国公共卫生改革的步伐大大加速。公共卫生的改革方向重回公益性和公平性的道路上来。财政对公共卫生投入加大,公共卫生机构通过市场化的技术服务收入比重不断下降……”,可得出,我国卫生服务改革的变化趋势是:社会组织由市场化到市场化比重降低、走向公益化;根据材料“……与此同时,国家相继颁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法规”,可得出,我国卫生服务改革的变化趋势是:社会结构不断健全、立法不断完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居民对卫生服务需求不断提升、改革开放的推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影响、重大疫情的影响、专业性机构的建立、立法的不断完善、国力增强和国家对居民卫生服务的重视以及资金投入日益增多等方面简析推动我国卫生服务改革的原因。
故答案为:
(1)趋势: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转变为注重疾病预防控制和重视大众健康;社会组织由市场化到市场化比重降低、走向公益化;社会结构不断健全、立法不断完善。
(2)原因: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卫生服务需求不断提升;改革开放的推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影响;重大疫情的影响;专业性机构的建立;立法的不断完善;国力增强,国家对居民卫生服务的重视以及资金投入日益增多。
26.【分析】本题考查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第一问结合近代早期英国卫生防疫措施的特点和背景分析;第二问结合中国防疫成功的原因其历史意义总结;第三问结合近代中英两国成功防疫对现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启示概况。
【解答】(1)特点:根据材料“为了防控疫情扩散,英国当局采取医学隔离、物件消毒、禁止公共集会、打扫街道、清理垃圾及捕杀流浪动物等措施”可归纳出防治结合和政府主导;根据材料“英国的防疫不仅来自欧陆防疫经验,而且也来自地方长期防疫实践”可归纳出借鉴经验;根据材料“更来自医生专业性建议”可归纳出专业指导。背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当时的经济、思想及科学发展等方面变化的表现进行分析即可,如资本主义发展;文艺复兴促进思想解放;宗教改革加强世俗王权;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推动医学进步。
(2)原因:根据材料“清政府立即成立了京师防疫局和东三省各防疫机构,出台百余项法规”可归纳出建立机构和出台法规;根据材料“要求各地区必须逐日向上级机关详细呈报疫情”可归纳出科学防疫和实施疫情上报制度;根据材料“面对疫情,上到皇亲国戚、下到平民百姓多能参与募捐”可归纳出全民参与。意义:根据材料“庚戌鼠疫的成功防治,为中国近代公共卫生机制的形成和中国近代防疫体系的构建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可归纳出有效避免了鼠疫的传播;推动了近代公共卫生体制和防疫体系的建立。
(3)启示: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加强制度建设、科学决策、健全中央与地方协调机制、加强立法及凝聚民力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
(1)特点:防治结合;政府主导;借鉴经验;专业指导。
背景:资本主义发展;文艺复兴促进思想解放;宗教改革加强世俗王权;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推动医学进步。
(2)原因:建立机构;出台法规;科学防疫;实施疫情上报制度;全民参与;意义:有效避免了鼠疫的传播;推动了近代公共卫生体制和防疫体系的建立;
(3)启示:加强制度建设;科学决策;健全中央与地方协调机制;加强立法;凝聚民力。
2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考生可根据材料中口罩的使用情况分析。
【解答】论证:首先按照题意,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如根据材料中“在元朝宫殿里,献食的人,管用絹布蒙口鼻,俾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19世纪末,巴斯德用实验证明了空气中有细菌存在之后,莱德奇建议医护人员在手术时戴上一种用纱布制作能掩住口鼻的罩具”“1952年,长期的污染以及高气压滞留导致伦敦大雾围城,伦敦人染上了支气管炎、气喘和其他肺部疾病,口罩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等信息,可得出论题“口罩的使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确定论题后,围绕这一问题,梳理相关信息和所学知识,展开论述,如对比古今中外戴口罩的原因、特点、本质及其作用;接着在论述基础上总结规律,说明认识,如指出口罩从历史中来,沾染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风尘,有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还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和研究历史的新视角、新方法;解题过程中,注意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故答案为:
论题:口罩的使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论述:古代中国宫廷中献食之人用绢布遮住口鼻体现的是身份等级的差别,是皇权至上、等级森严的体现。19世纪末,在两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科技水平进一步发展,近代生物医学获得长足进步。受此影响,口罩的制作工艺更为科学,普及程度也因有了科学理论的支撑大大增长。20世纪以来,一方面随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受疫情的影响,口罩使用率上升;另一方面,随城市化与工业化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加剧,“防霾”成为口罩使用的又一特色功能,同时也彰显了因社会公共卫生意识的提高,人们更为关注自身健康的诉求。
总之,口罩从历史中来,沾染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风尘,小小的口罩,也是一份史料,以一个特殊的视角记录着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