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2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课时强化训练备考卷(Word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2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课时强化训练备考卷(Word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07 07:2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高二课时强化训练备考卷
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一、选择题:本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海上航行了2个月零9天之后,哥伦布和水手们终于到达美洲巴哈马群岛的华特林岛,他在兴奋之余也表示遗憾,认为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所说“黄金遍地,香料盈野”。由此可见(  )
A.发现美洲完全出于历史的偶然
B.哥伦布远洋航行是为寻找印度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D.新航路开辟有深刻的经济动因
2.重大历史事件之间常常隐藏着各种内在联系,学习历史要善于发现它们之间的关联。下列事件按其发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哥伦布发现美洲
②代议制在欧美国家普遍建立
③德国宗教改革兴起
④经典力学体系建立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①③②④
D.①③④②
3.“8月3日出发,到西印度群岛后,10月12日在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华特林岛)登陆,到了岸上,探险队员在岸边升起旗子,宣布该岛归西班牙所有”。这次远航(  )
A.开辟了绕道非洲好望角到印度的航线
B.实现了由大西洋西行到达中国的目的
C.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
D.推动了南瓜、玉米等农作物向世界传播
4.16世纪初年,欧洲人稳步推进海外殖民探险事业,麦哲伦的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的壮举,麦哲伦本人却没有走完最后一段航程就被菲律宾土著拉布送上了天堂,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菲律宾是麦哲伦为西班牙发现的最有价值的海外领地
B.在麦哲伦帮助下西班牙垄断了绕过好望角的印度航线
C.传播天主教是麦哲伦环球航行的精神动力
D.麦哲伦的海外探险损害了当地土著的利益
5.16世纪20年代,欧洲的一支探险船队的编年史官和领航员在完成航行时才发现,他们最初各自计算时间的方式是错误的,实际航行用时比他们想象中的多了一天。这次航行(  )
A.开辟了欧亚非之间的新商路
B.引发了欧洲对美洲的殖民侵略
C.导致了欧洲经济中心的转移
D.空前扩展了人类地理空间视野
6.西方人解释“地理大发现”的动机,大体先后提出过三种理论:宗教动因说,即葡萄牙寻找传说中的东方基督教王国,共同夹击阿拉伯人;寻找黄金、香料说,强调资本主义早期发展的冲动;近期有学者强调,“地理大发现”的动机是得到粮食、燃料等大宗商品。据此可知,新航路开辟(  )
A.是诸多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B.主要得益于宗教传播的精神动力
C.意在探寻黄金,抑制物价上升趋势
D.缓解了当时欧洲严重的农业危机
7.16世纪,世界新旧大陆的经济作物广泛种植与外贸增多,白银出现跨洲际流动,各大洲纷纷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该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  )
A.新航路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
B.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
C.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迅速发展
D.白银成为西欧社会上层的追求
8.美国学者帕尔默《现代世界史》一书中给出了不同时间段人类认知中的世界地图,其中一幅如图。据此推断,这幅世界地图出现的时间最早应该在(  )
A.迪亚士发现好望角后
B.达?伽马到达印度前
C.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前
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后
9.16世纪初,从中国运往葡属印度市场分销的中药材土茯茶价格奇高,几乎只有权贵才能消费;到16世纪末期,销往该地的土茯苓价格下降,普通民众皆可消费。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东西方贸易渠道的拓展
B.中医药在欧洲得到普及
C.社会等级观念逐渐淡化
D.价格革命改变消费结构
10.有学者对新航路开辟作了如下评价:“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对这一材料的正确解读是(  )
A.片面强调新航路开辟的积极作用
B.经济发展完全依赖对殖民地掠夺
C.新航路开辟直接引发了工业革命
D.较为客观分析新航路的历史作用
11.印第安人在病床上死于欧亚大陆的病菌的,要比在战场上死于欧洲人的枪炮和刀剑下的多得多。……1520年,天花随着一个受感染的来自西班牙属地古巴的奴隶到达墨西哥。由此而产生的天花流行接着杀死了阿兹特克的近一半人口,……到1618年,墨西哥原来2000万左右的人口急剧减少到160万左右。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欧洲在美洲实行种族灭绝政策
B.欧洲人得以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
C.欧洲人口大量向美洲移民开发
D.新航路的开辟促进物种的全球性流动
12.某国经营的横跨太平洋的贸易,主要在其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坚固、快速和装备精良的“马尼拉大帆船”,运载大量中国生产的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据研究,自1571年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后的20年间,平均每年有150吨白银运到马尼拉,这些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根据材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帆船为西班牙商船
B.该帆船以蒸汽为动力
C.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D.中国是世界市场的中心
13.1502﹣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了18600吨白银和200吨黄金。到16世纪末,世界金银总产量有83%被西班牙占有。然而,与后来的英国不同,西班牙的暴富只是昙花一现,之后便持续衰落下去。这一状况(  )
A.印证了技术革新关系国家兴衰
B.体现了近代殖民掠夺的残酷性
C.表明殖民国家间竞争日趋激烈
D.说明专制式民族国家活力有限
14.据统计,1615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全部出口货物总值中实物只占6%,金银占94%,在1660~1720年的60年里,贵金属占该公司向亚洲输出总值的87%。1600~1800年,经欧洲市场流入亚洲的美洲白银多达32000吨。这一状况(  )
A.促进了当时亚洲地区的社会转型
B.体现了欧洲“重商主义”的要求
C.反映出亚洲经济仍具有一定的优势
D.改变了东西方贸易的传统格局
15.如表是关于工业革命前英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消费品出口北美等市场份额的变化。据此可推知,英国这一时期(  )
年份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把1820年设定为100)
年份
北美和西印度市场占英国消费品出口额
1650年
54
1700﹣1701年
11%
1700年
69
1750﹣1751年
16%
1750年
84
1772﹣1773年
38%
A.以技术创新等方式推动了经济发展
B.以暴力扩张等手段占据了国际市场
C.在自然科学理论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D.在经济领域已经开始流行自由主义
16.19世纪末,美国国务卿发照会提醒英国的内阁:“根据《门罗宣言》,美国总统有权利也有义务调解英属美洲殖民地的纠纷。”这个严正声明引起了英国内阁成员的哄堂大笑。这一政治现象折射出(  )
A.英国殖民霸权地位遭受挑战
B.英国无意干预拉美独立国家事务
C.美国意图争夺欧洲霸权地位
D.美国经济相对于英国的劣势明显
17.17世纪,英国形成了新的中等阶层,他们竞相购买新品,时尚的红木必须取代传统的橡木,华丽的椅子必须取代铆合的凳子,必须购得成套的陶瓷,每一餐甚至每道菜都用一套,再加上食用甜点的各种刀叉,新玻璃瓶,新眼镜,新印刷品,新书架,新小说。上述表明(  )
A.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已经转移到英国
B.价格革命深刻影响了英国的阶层变动
C.工业资产阶级的势力正在迅速地上升
D.世界市场的扩展推动了英国阶层变动
18.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民族工业被消灭了,新的工业得以建立;“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国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由此可知(  )
A.资产阶级摧毁了各国的民族工业
B.世界市场缩小了各国的差距
C.资产阶级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世界市场推动了贸易制度化
19.1912年南俄冶金公司与相关企业占冶金、铁矿和煤炭三大工业部门的比重与1901年相比,分别由74%、65%、13%增加到100%、78%、37%,占整个三大工业部门的比重由35%增加到58%。这间接反映了当时俄国(  )
A.冶金行业生产集中度提高
B.重工业生产水平领先世界
C.逐步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D.已经基本完成工业化任务
20.美国经济学家J?穆迪指出:“托拉斯中的支配势力是由大小资本家集团的交错网所构成的。……洛克菲勒集团和摩根集团……构成了美国企业和商业生活的心脏,其他的全是以千百种方式遍布于我们国民生活的动脉,使得每家每户都感到他们的影响。”据此可知美国(  )
A.财团影响民众的经济生活
B.民主政治受到财团影响
C.资本集团控制国家财政
D.国家税收来自资本集团
21.如表为1850﹣﹣1913年欧洲部分国家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结合当时欧洲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可知(  )
国家
1850﹣﹣1870年(%)
1870﹣1913年
(%)
德国
3.5
3.9
英国
1.8
2.1
意大利
2.5①
2.2
俄国
2.3②
5.3
注:①1861﹣1870年数据;②1860﹣1870
年数据
A.统一与否是影响工业生产迅速增长的关键因素
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工业水平优势不再
C.趋向近代化的变革推动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D.轻工业发展是工业生产能力增长的最主要原因
22.如表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20年间机器进口的状况。该表从侧面反映出(  )
年代
各种机器和工具(A)
农机具(B)
1912﹣﹣1916
15956
118
1917﹣﹣1921
39269
798
1922﹣﹣1926
43074
390
1927﹣﹣1931
55192
998
A.政府大力推动农业近代化进程
B.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机械制造基本上依赖外来进口
D.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缺陷亟需改变
23.如图为我国机器出口数据演变图(单位:关平两),对此分析恰当的是(  )
A.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B.一战以后中国轻重工业总体协调发展
C.中国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D.近代中国机器制造业不断纳入世界市场
24.如表选自美国学者萧公权《中国乡村﹣﹣论19世纪的帝国控制》,对此表分析合理的是(  )
省,类别
佃农变小农百分比
平均年龄
小农变小地主百分比
平均年龄
小地主变大地主百分比
平均年龄
河南
6.5
32.8
0.2
40.9
0.9
46.7
湖安徽北
6.1
32.7
1.3
42.4
0.3
12.4
江西
9.3
29.8
1.9
40.4
0.8
50.0
4.7
28.8
1.0
39.5
0.7
46.0
A.四省农村土地流转比率大不相同
B.各省土地高度集中情况基本相同
C.安徽大地主阶层四省中变动最大
D.中国农村的大地主阶层相对稳定
二.材料题(共3小题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商主义原则极大地助长了英国人增强海洋霸权的欲望和信心,加快了构建重商帝国的步伐。英国先后于1651年和1660年两次颁布《航海条例》,使得英国确立重商主义理念,对外贸易得到发展,海上实力逐步增强。英国对荷战争的最初目标是打击荷兰的海外贸易,但是战争的结果却使它逐渐赢得了大西洋、波罗的海、地中海和加勒比海的制海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本主义工业得到迅速发展,使其能在对外贸易中立于不败之地。庞大的海外殖民地和海外市场为英国工业经济实力增强奠定了基础,进而为其增加军费投入、提升军备水平、发展具有全球辐射能力的海军舰队提供了充足保障,便于英国掌握最大限度的制海权。在此助推下,英国海洋实力大为增强,其主导的国际秩序逐步确立。
﹣﹣摘编自张景全、吴昊《海洋话语与国际秩序转变》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后,国内有识之士编译出版的一些著作已经开始涉及海防问题。但译著整体还停留在“编译”阶段,即将西方国家的报刊著作进行摘录、改编和翻译。译员主要是来华西方传教士、中国官员以及幕僚,阅读群体也限于政府及军事机构的主要决策人和部分知识分子。当时还没有专门的海防著作翻译出版,覆盖面和影响力都比较有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清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天津机器局、江南水师学堂等官办机构事实上成为了中国最早的军事研究机构,他们延揽中外人才,筛选有代表性和实用性的西方海防著作进行译介,服务于清政府海防建设的需要。1886年起,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等机构翻译出版了《英国水师考》、《法国水师考》、《美国水师考》、《德国海军条议》和《俄国水师考》等多部重要著作,使得国人对于世界海军发展的主要动向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摘编自张瑞嵘、龙心刚《海洋强国梦的先声:晚清西方海防著作译介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英国逐步掌握海洋话语权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海防著作译介”发展的表现。
(3)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英国逐步掌握海洋话语权”与“晚清西方海防著作译介”的关系。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没有对外扩张的迫切需求与主观愿望。中国自古重视人与土地、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强调顺天应人、天人合一;在对外关系上,强调“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战争问题上,强调“兵者,凶器也,非不得已而用之”“国家虽大,好战必亡”“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反对轻启战端,仗势欺人。中国大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没有利用手中率领当时世界无与伦比的巨大舰队,去开拓海外殖民地,而是展开睦邻友好之旅。汤因比的结论是“中华民族是一个没有征服野心的民族”。
材料二:资本的逐利性以及由此对海外市场、海外资源、海外廉价劳动力的无限渴求,孕育了美国人的冒险精神与对外扩张传统。资本的竞争性,使美国奉社会达尔文主义为圭臬。他们一方面宣传所谓天赋人权,另一方面却把自然界里“大鱼吃小鱼”、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生物链法则搬到人类社会领域,以大欺小、以富压贫、以强凌弱。美国以每年占全世界一半的军费开支,建立了一部超级战争机器和足以毁灭地球几十次的核武库,仍无停步的迹象。像这样一个国家,很难理解中国“国强不霸”的文化传统,很难让他们对别的国家实力增长和自己力量衰退不格外敏感。
﹣﹣以上材料均摘自彭光谦《新炮舰政策难阻美国衰落》
(1)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民族是一个没有征服野心的民族”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和开辟新航路的根本目的有何不同?
(2)据材料二,概括推动美国对外扩张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对外扩张的表现。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表现
13﹣16世纪期间
荷兰通过排水获得了28万多英亩的新土地。为了避免有肥力的土地闲置,荷兰人还在田间种植了可供人类和牲畜食用的作物,种类也更加丰富,如黄豆、荞麦、苜蓿草等,这种自身循环导致大量高产的田地出现。
1550﹣1700年
1550﹣1670年鼠疫再次肆虐欧洲,1660年左右又传到法国北部。英格兰和荷兰在此之后,天花取代鼠疫成为欧洲非常可怕的传染性疾病,死亡率高达10%,1660﹣1799年间英国每3﹣4年都会爆发一次天花疫情。另外,腹泻也是导致17﹣18世纪欧洲死亡人数上升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在1669﹣1732年间,疫情十分严重。
新航路开辟初期
随着气候变冷,水温降低,鱼群向西南方向迁徙,15,16世纪的船长也追随着鳕鱼的足迹一直向西航行,这使人们的目光从陆地转向海洋。由气候变化引起的粮荒,使当时贫困而饥饿的欧洲“穷则思变”。在经济利益、地缘政治,国家野心和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共同驱使下,欧洲人向着广阔的海洋挺进。
16世纪末到18世纪
气候变化更为频繁,再加上频繁的火山爆发,导致17世纪出现寒冷期,气温再次降低,农作物生长适宜期缩短,粮食产量大受影响。1739年英国谷物收获期普遍推迟,英格兰北部损失了大量玉米和大麦,谷物价格比过去31年的平均价格高出23.6%。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信息有关联,阐述合理并有史实依据。)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4小题)
1.【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考生可结合材料“在海上航行了2
个月零9天之后,哥伦布和水手们终于到达美洲巴哈马群岛的华特林岛,他在兴奋之余也表示遗憾,认为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所说‘黄金遍地,香料盈野’”进行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在海上航行了2
个月零9天之后,哥伦布和水手们终于到达美洲巴哈马群岛的华特林岛,他在兴奋之余也表示遗憾,认为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所说‘黄金遍地,香料盈野’”,可得出,哥伦布对于没找到黄金和香料表示遗憾,说明其远航的目的是寻找财富,由此可见,新航路开辟有深刻的经济动因,故D项正确;
“发现美洲完全出于历史的偶然”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
材料与印度无关,故B项错误;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与工业革命后,故C项错误。
故选:D。
2.【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资产阶级代议制、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考生可结合材料中给出的重大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发现美洲是在1492年;代议制在欧美国家普遍建立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宗教改革兴起是在16世纪;经典力学体系建立是在17世纪。因此正确排序是①③④②,D正确,ABC排除。
故选:D。
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西印度群岛”“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可以判断出这是哥伦布发现美洲航海的过程,这次航海推动了美洲的南瓜、玉米等农作物向世界传播,D正确;
A是达伽马的航海成就,排除;
哥伦布并未实现由大西洋西行到达中国的目的,B排除;
C是麦哲伦船队的航海成就,排除。
故选:D。
4.【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依据材料“麦哲伦本人却没有走完最后一段航程就被菲律宾土著拉布送上了天堂”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
【解答】结合所学和材料麦哲伦船队的航行,可知垄断了绕过好望角的印度航线的是葡萄牙而非西班牙,故B选项合题意;
ACD均表述正确,不合题意,故排除。
故选:B。
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根据“他们最初各自计算时间的方式是错误的,实际航行用时比他们想象中的多了一天。”可得出其指的是人类在探险过程中发现地球远比人们想象中的要大,这空前扩展了人类地理空间视野,故D项正确;
材料主旨与新商路的开辟、殖民扩张、重心的转移没有关系,排除ABC。
故选:D。
6.【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需要扎实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解答】A.根据题干“宗教动因说“、“寻找黄金、香料说”、“地理大发现'的动机是得到粮食、燃料等大宗商品“可知,西方人对“地理大发现“的动机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由此可以看出,新航路开辟是诸多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故A正确;
B.此项不能完整反映题干信息,故B错误;
C.此项不能完整反映题干信息,故C错误;
D.题干信息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动机,没有涉及影响,故D错误。
故选:A。
7.【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16世纪,世界新旧大陆的经济作物广泛种植与外贸增多”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
【解答】材料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后新旧大陆之间的物种、商业交流频繁,世界市场对黄金的需求增加。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应在于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对黄金和市场的渴求,故C项正确;
A项是对材料的变相重复,而非根源,排除;
B项表述不严谨,当时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排除;
D项是原因之一而非根源,排除;
故选:C。
8.【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对图片信息的正确解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解答】题干图片显示是世界整体的大致面貌,应该是在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后,故D正确;
ABC均只达到世界俄部分大洋或洲,排除。
故选:D。
9.【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解题的关键是“到16世纪末期,销往该地的土茯苓价格下降,普通民众皆可消费”。
【解答】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贸易量增大,导致土茯苓供给量增大,因此土茯苓价格下降,普通百姓也消费得起,故A选项正确;
题干只涉及伏苓这一味中药,不能说中医药在欧洲得到普及,故B选项错误;
工业革命后,社会等级观念逐渐淡化,故C选项错误;
价格革命导致物价飞涨,与题意不符,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10.【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结合题干“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进行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说明殖民扩张推动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材料比较客观分析新航路的历史作用,故D项正确;
材料是对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经济发展的客观认识,排除A项;
完全依赖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
市场的扩大是工业革命的直接因素,排除C项。
故选:D。
11.【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解答本题需要结合所学殖民扩张的史实,准确解读材料关键信息。
【解答】材料只说明墨西哥人口大量死亡,未有说明殖民者的政策,故A项不符合题意;
材料强调印第安人死于欧亚大陆病菌的比死于欧洲人枪炮刀剑下的多得多,墨西哥人口大量死亡,有利于建立殖民统治,故B正确;
材料中未反映欧洲人口“大量”向美洲移民,排除C;
材料也未提及新航路开辟后物种流动的情况,故D项错误。
故选:B。
1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早期殖民扩张,考生可根据材料“其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分析。
【解答】根据“其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菲律宾和墨西哥是西班牙的两大殖民地,所以主导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是西班牙,该帆船为西班牙商船,故选A;
此时的帆船并不是蒸汽动力,排除B;
世界市场形成是在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排除C;
中国不是世界市场的中心,排除D。
故选:A。
13.【分析】本题考查葡萄牙、西班牙的早期殖民扩张,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502﹣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了18600吨白银和200吨黄金。到16世纪末,世界金银总产量有83%被西班牙占有。然而,与后来的英国不同,西班牙的暴富只是昙花一现,之后便持续衰落下去”。
【解答】A项,事实上,英国的技术革新也是建立在资产阶级革命后环境宽松、有法律保障的基础上的,相比之下选项不妥,排除;
B项,殖民侵略的残酷性材料中没有体现,更多应该描述被殖民地的状况,排除;
C项,与竞争无直接关系,而是要探究原因,排除;
D项,西班牙盛况的昙花一现其实质是由于专制制度导致资;本不能及时转化而是用于享乐,故D正确。
故选:D。
1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荷兰的殖民扩张,要求学生结合荷兰殖民扩张的表现来分析。
【解答】解读材料信息可知,17世纪到19世纪初,欧洲大量白银流往亚洲地区,说明当时欧洲流往亚洲的商品有限,即当时欧洲在与亚洲的对外贸易中处于贸易逆差的地位,这说明当时欧洲的生产力水平与亚洲相比,比较落后,亚洲经济具有一定优势,故选C项;
大量黄金流入亚洲,并没有推动亚洲地区的社会转型,当时亚洲仍然处于封建社会,故排除A项;
“重商主义”强调白银是财富的象征,鼓励出口,限制进口,这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B项;
古代与近代早期,在东西方贸易中,西方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的地位,故排除D项。
故选:C。
1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的殖民扩张,要求学生结合英国殖民扩张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A.材料交代的是工业革命之前贸易发展的情况,所以并没有突出强调技术创新;
B.材料看不出暴力手段;
C.材料信息和自然科学理论的突破无关;
D.从材料可以看出贸易额不断的增长,说明当时开始流行自由贸易政策。
故选:D。
16.【分析】本题考查殖民扩张,解题的关键是扎实掌握殖民扩张的相关史实。
【解答】材料中虽然英国漠视美国在拉美地区的扩张计划,但这从侧面反映出英国的殖民霸权地位正在遭受美国的挑战,故选A项;
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排除B项;
据材料“根据《门罗宣言》,美国总统有权利也有义务调解英属美洲殖民地的纠纷“可知,此时美国意图称霸美洲,故排除C项;
19世纪末,美国工业总产值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一位,故排除D项。
故选:A。
17.【分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材料“他们竞相购买新品,时尚的红木必须取代传统的橡木,华丽的椅子必须取代铆合的凳子,必须购得成套的陶瓷,每一餐甚至每道菜都用一套,再加上食用甜点的各种刀叉,新玻璃瓶,新眼镜,新印刷品,新书架,新小说。”
【解答】材料无法体现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已经转移到英国,且与材料主旨不符,A项错误;
价格革命强调资本原始积累造成的通货膨胀,加速了依赖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阶层的衰落和依赖新型生产方式的资产阶级的地位上升,材料也并未涉及通货膨胀等价格革命的信息,B项错误;
17世纪尚未发生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尚不存在,C项错误;
材料反映出17世纪,伴随着世界市场的扩展,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不断扩大,英国那些致力于殖民扩张和新型生产方式的人构成了新的中等阶层,热衷于消费来自世界各地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如陶瓷、新小说等),体现出世界市场的扩展客观上加速了英国新的中产消费阶层的壮大,D项正确。
故选:D。
18.【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考生可根据材料“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国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分析。
【解答】材料“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国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体现了资产阶级通过摧毁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而让其为资产阶级提供原料,然后供世界各地消费,这体现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故C正确;
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世界市场扩大了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排除B;
材料没有提到制度化的相关信息,二战后关贸总协定的建立,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制度化,排除D。
故选:C。
1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垄断组织的形成,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数据的变化趋势,并正确掌握垄断组织的特征及历史影响。
【解答】根据材料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时的俄国经济发展水平已经了明显的提升,南俄冶金公司在几个行业的比重已经基本处于垄断阶段,这反映出当时的俄国逐步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故C项正确;
题干所给材料不仅仅只有冶金行业,故A项表述错误;
题干所给材料信息没有涉及与世界的比较,因此无法得出“重工业生产水平领先世界”的结论,故B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已经基本完成工业化任务”是在斯大林时期,这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故选:C。
20.【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依据材料“其他的全是以千百种方式遍布于我们国民生活的动脉,使得每家每户都感到他们的影响”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依据材料“构成了美国企业和商业生活的心脏,其他的全是以千百种方式遍布于我们国民生活的动脉,使得每家每户都感到他们的影响”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垄断组织影响民众的经济生活,故A正确;
题干没有涉及民主政治,故排除B;
“资本集团控制国家财政”题干不能体现,故排除C;
题干没有体现国家税收来源,故排除D。
故选:A。
21.【分析】本题考查1850﹣﹣1913年欧洲部分国家工业生产发展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信息的正确解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解答】意大利统一后反而比统一前略有下降,故排除A。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业总产值位居欧洲第二、世界第三,排除B。
19世界中期,德意的统一、英国的议会改革、俄国的1861年改革都是趋向近代化的变革,这些国家的工业生产也得以较快发展,故C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工业结构的相关信息,排除D。
故选:C。
22.【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辛亥革命后20年间机器进口的状况”。
【解答】从材料中农机具所占进机器和工具的数量很少来看,得不出政府大力推动农业近代化进程,而且机械进口也看不出全部或者主体是靠官方进口,排除A项;
B项发生在一战期间,排除;
从材料可直接得出机械制造基本上靠进口,不符合“从侧面”反映的要求,排除C项;
因近代中国经济、科技等水平落后,又被列强长期侵略、掠夺,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重工业发展十分缓慢,机器大量要依靠进口;近代中国小农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客观上阻碍了农业近代化进程,阻碍了农机具的使用与推广,因此,从近代工业与农业发展来看,经济发展的缺陷亟需改变,故D正确。
故选:D。
23.【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结合1914至1931年我国机器出口数据演变趋势进行分析。
【解答】根据1914至1931我国机器出口数据演变图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机器出口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实际上反映了近代中国机器制造业不断纳入世界市场,故D项正确;
材料体现了我国机器出口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无法得出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加快,排除A项;
近代中国轻重工业发展并不协调,排除B项;
材料并未强调中国仍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的经济附庸地位,排除C项。
故选:D。
24.【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表格中四省农村阶层变化情况,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农村的大地主阶层相对稳定。
【解答】依据表格信息可知,19世纪中国河南、湖北等四省佃农变为小农、小农变为小地主、小地主变为大地主的百分比及平均年龄情况。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四省小地主变为大地主的百分比普遍很低,这说明小地主变为大地主难度很大,即中国农村的大地主阶层相对稳定,故D项正确;
农村佃农、小农、地主角色的转变会涉及到土地流转,但四省中很多百分比数值相近,因此不能得出“土地流转比率大不相同”的结论,故A项错误;
表格数据无法说明土地高中集中,更不能说明各省情况基本相同,故B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河南大地主阶层在四省中变动最大,而非安徽,故C项错误。
故选:D。
二.材料题(共3小题)
2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的殖民扩张以及中国的近代化。第一小问要结合近代英国殖民扩张的影响因素来分析;第二小问要结合工业革命对英国和中国的影响来分析;第三小问要结合中国近代化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1)原因:根据“重商主义原则极大地助长了英国人增强海洋霸权的欲望和信心,加快了构建重商帝国的步伐重得出商主义传统;根据”英国对荷战争的最初目标是打击荷兰的海外贸易,但是战争的结果却使它逐渐赢得了大西洋、波罗的海、地中海和加勒比海的制海权“得出殖民战争和殖民掠夺;根据”资本主义工业得到迅速发展,使其能在对外贸易中立于不败之地。庞大的海外殖民地和海外市场为英国工业经济实力增强奠定了基础,进而为其增加军费投入、提升军备水平、发展具有全球辐射能力的海军舰队提供了充足保障,便于英国掌握最大限度的制海权“得出海外贸易的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海军力量不断增强。
(2)表现:根据“在清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天津机器局、江南水师学堂等官办机构事实上成为了中国最早的军事研究机构,他们延揽中外人才,筛选有代表性和实用性的西方海防著作进行译介,服务于清政府海防建设的需要”得出政府的大力推动;成立专门研究机构,延揽中外人才;注意西方海防著作的筛选;服务于清政府海防建设的需要;根据“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等机构翻译出版了《英国水师考》、《法国水师考》、《美国水师考》、《德国海军条议》和《俄国水师考》等多部重要著作,使得国人对于世界海军发展的主要动向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得出翻译出版西方海防著作;译著覆盖面和影响力扩大。
(3)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近代英国逐步掌握“海洋话语权”,对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独立,威胁清王朝统治;晚清政府和有识之士译介西方海防著作,旨在通过学习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故答案为:
(1)原因:重商主义传统;殖民战争和殖民掠夺;海外贸易的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海军力量不断增强。
(2)表现:政府的大力推动;成立专门研究机构,延揽中外人才;注意西方海防著作的筛选;服务于清政府海防建设的需要;翻译出版西方海防著作;译著覆盖面和影响力扩大。
(3)简析:近代英国逐步掌握“海洋话语权”,对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独立,威胁清王朝统治;晚清政府和有识之士译介西方海防著作,旨在通过学习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26.【分析】(1)本题考查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和郑和下西洋,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学中国古代思想和郑和下西洋的内容,解读材料。
(2)本题考查美国的霸权主义,解题的关键是结合冷战的相关知识作答。
【解答】(1)原因:据“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没有对外扩张的迫切需求与主观愿望“可知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无需对外扩张;据“自古重视人与土地、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强调顺天应人、天人合一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兵者,凶器也,非不得已而用之”、“反对轻启战端,仗势欺人”等得出儒家主张建立和谐社会,墨家主张“兼
爱”、“非攻”,影响深远;对外奉行“亲仁善邻”等友好政策;军事上,反对轻启战端,仗势欺人。不同:据材料“中国大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没有利用手中率领当时世界无与伦比的巨大舰队,去开拓海外殖民地,而是展开睦邻友好之旅”并结合所学可知,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睦邻友好;而开辟新航路是为了开拓海外殖民地。
(2)因素:据“资本的逐利性以及由此对海外市场、海外资源、海外廉价劳动力的无限渴求,孕育了美国人的冒险精神与对外打张传统。资本的竞争性,使美国奉社会达尔文主义为圭臬。他们一方面宣传所谓天赋人权,另一方面却把自然界里‘大鱼吃小鱼'、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生物链法则搬到人类社会领域,以大欺小、以富压贫、以强凌弱”等信息概括得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具有扩张性;资本的逐利性和竞争性;发财致富、冒险精神;信奉社会达尔文主义。表现:根据题干设问“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限定信息,联系此时冷战形成过程中美国的相关举措作答。经济扩张表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关贸总协定的签订、马歇尔计划的实施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政治扩张表现为,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北约的建立;军事扩张表现为,发动朝鲜战争。
故答案为:
(1)原因:优越的自然环境;重视和谐的思想传统;和平友好的外交传统,反对轻启战端的战争观。根本目的: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睦邻友好;开辟新航路是为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2)因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具有扩张性;资本的逐利性和竞争性;发财致富、冒险精神;信奉社会达尔文主义。表现:经济扩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关贸总协定的签订、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政治扩张: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北约的建立;军事扩张:发动朝鲜战争。
27.【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解题的关键是结合西方近代经济发展的史实和原因,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解答】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根据“由气候变化引起的粮荒“、“气候变化更为频繁,再加上频繁的火山爆发,导致17世纪出现寒冷期,气温再次降低,农作物生长适宜期缩短,粮食产量大受影响“等信息可知,近代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受气候影响较大。综合材料内容,结合欧洲气候的变化和农作物的种植收获等信息展开阐述,言之有理即可。从其他角度总结论点,言之有理亦可。
故答案为:
论题:近代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受气候影响较大。
阐述:气候的变化不仅影响作物生长,还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条件和身体健康。粮食减产形成了大规模的饥荒,破坏了人类的免疫系统,引起传染病的肆虐,这些都是气候突变所导致的并发症。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人们发明新的造船技术等,对良好捕鱼场的探求使欧洲人勇敢地走向海洋,开辟了新大陆。同时,人们还根据气候变化改良了耕种方法、发明了排水灌溉设施、增加了新作物的品种,有效提高了农业产量,由此展开了一系列农业革命。尤其是经历农业革命后的英国率先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进入工业化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