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四单元
习题练习三(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及抛江过其下(路过)
②杰然特起(特别突兀)
③上干云霄(直指)
④信造化之尤物也(确实)
⑤与江山相发挥(相互辉映)
⑥有俊鹘抟水禽(搏击)
⑦大孤状类西梁(相似)
⑧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比)
A.
①③⑤⑥
B.
③⑤⑦⑧
C.
②④⑥⑦
D.
①②④⑧
2.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都表现“秦爱纷奢”的一组是( )
①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②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③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④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⑥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A.
①③④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②⑤⑥
3.下列加线的词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 )
A.
信造化之尤物也
B.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
C.
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
D.
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庄子,名周,战国时蒙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B.
《庄子》一书现存33篇,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三部分。作品形象诡谲奇特,文风汪洋恣肆。
C.
“庖丁”的“庖”指的是厨师,也就是这个人的职业,“丁”是壮年男子的意思。这种称呼在先秦时期很普遍。
D.
文惠君指的是魏惠王,“惠”是其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二、语言表达
6.阅读下面一则寓言,写出寓意。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感到自由自在,于是他积极修炼,终于化成了蝴蝶。蝴蝶日日为食物奔波,还要防备天敌。蝴蝶很怀念曾经是庄周的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
7.默写课内名句。
(1)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________________。
(2)鼎铛玉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3)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面问题。
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记
(元)虞集
延祐五年,某①以圣天子之命,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七月二十八日,舟次彭泽,明日,登小孤山,观其雄特险壮,浩然兴怀,想夫豪杰旷逸名胜之士,与凡积幽愤而怀感慨者之登兹山也,未有不廓然乐其高明远大而无所留滞者矣。
旧有亭在山半,足以纳百川于足下,览万里于一瞬,泰然安坐,而受之可以终日。石级盘旋以上,甃结②坚缜,阑护完固,登者忘其险焉。盖故宋江州守臣厉文翁之所筑也,距今六十二年。而守者弗虔,日就圮毁,聚足③以涉,颠覆是惧。
至牧羊亭上,芜秽充斥,曾不可少徙倚④焉。是时,彭泽邑令咸在,亦为赧然愧,赩然怒,奋然将除而治之。问守者,则曰:“非彭泽所治境也。”乃相与怃然而去。明日,过安庆,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因以告之。曰:“此吾土也,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夫所谓‘一柱’者,将以卓然独立,无所偏倚,二震凌冲激⑤,八面交至,终不为之动摇;使排天沃日之势,虽极天下之骄悍,皆将靡然委顺,听令其下而去。非兹峰其孰足以当之也耶!新亭峥嵘在吾目中矣,子当为我记之。”
李候真定人,仕朝廷数十年,历为郎官,谓之旧人⑥,文雅有高材,以直道刚气自持,颇为时辈所忌。久之,起佐郡,人或愤其不足,候不屑也。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且一亭之微,于郡政非有大损益也。到郡未旬日,一知其当为,即以为己任,推而知其当为之大于此者,必能有为无疑矣。(选自《道固学古录》卷七,有删节)
注:①某:我。②甃结:砖块建筑。③聚足:登台阶一步一停。④徒倚:来回走动。⑤震凌冲激:指江水侵凌撞击。⑥旧人:有资历的老臣。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舟次彭泽
次:排列
B.芜秽充斥
秽:杂草
C.乃相与怃然而去
怃:失意
D.起佐郡
起:起任
9.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与“新修一柱峰亭”有直接关系的一组是( )
①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 ②登者忘其险焉 ③日就圮毁 ④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 ⑤因以告之 ⑥必能有为无疑矣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10.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孤山山腰有个旧亭子,是宋代江州守臣厉文翁主持修建的。
B.虞集来到小孤山,发现牧羊亭破败不堪,认为是彭泽县令失职所致。
C.李维肃想将新亭更名为“一柱”,表明了他“直道刚气”的个性。
D.文章借修一柱亭峰之事,表达了对新任府判李维肃有所作为的期待。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
(2)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②“特起”,拔地突起。⑥“抟”,持,抓。
2.【答案】A
【解析】②是秦统一天下,六国宫人被迫来秦。⑤是秦始皇的骄奢顽固。⑥是楚人焚烧秦宫。排除这三句即可。
3.【答案】D
【解析】A项,文中指风景最优美的地方。今义指优异的人或物品,多指美女。B项,文中指衬托,辉映。今义指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C项,文中指管辖。今义多指节制,约束。D项,由于沉淀或沉积物而混浊不清。
4.【答案】C
【解析】“丁”是壮年男子的说法错,这里指的是他的名字。
5.【答案】D
【解析】D项,连词,即使。A项,副词,大概/名词,器物的盖子;B项,助词,的/助词,起补足音节作用,不译;C项,介词,用/连词,来。
6.【答案】 (示例)没有得到的总比已有的好,拥有了又怀念失去的。
【解析】 这道题首先要抓住寓言中的主要信息——庄周感到自由自在(成为蝴蝶),蝴蝶怀念曾经是庄周的日子;然后用哲理性
的语言作答。
7.【答案】(1)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2)金块珠砾 弃掷逦迤
(3)奈何取之尽锱铢 (4)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8.【答案】A
【解析】A项,次:停泊。
9.【答案】D
【解析】①句写的是作者到临川的目的,意在引出下文,与新修一柱峰亭没有关系;②句表现的是作者登山的感受。⑥句介绍的是李侯的胸怀与气魄,与新修一柱峰亭无直接关系。③④⑤涉及新修一柱峰亭的原因、契机和发起人,故有直接关系。
10.【答案】B
【解析】从原文“是时,彭泽邑令咸在,亦为赧然愧”可知是因为牧羊亭破败不堪,在场的彭泽县令认为是自己失职所致,羞得无地自容。作者在此并无任何指责彭泽县令失职之语,故B项错误。
11.【答案】(1)我为你新修那座亭子,并重新命名为‘一柱’,可以吗?(“新”“更”“题”是翻译重点)
(2)(我)体察李维肃给新亭命名的用意,也能约略看出他的为人。(“命”“足以”“少”是翻译重点)
[参考译文]
延祐五年,我奉天子之命到江西临川征召吴幼清先生。七月二十八日那天,把船停靠在彭泽,第二天登小孤山,看到小孤山的雄伟突出,惊险壮观,顿时有一股浩然之气充斥心中,想起那些旷放逍遥于山水名胜的杰出人物,以及所有心里郁积愤懑而怀有感慨的人,当他们登上小孤山时,都会觉得心胸开阔,乐于那样眼界高明,目光远大,而没有什么排遣不了的幽愤感慨了。
从前在半山腰有一亭,(驻足亭上)可以把天下的河流容纳在自己脚下,从这一角放眼广大的世界,泰然安坐享受美景,可以持续一整天。石阶盘旋而上,以砖石砌成,坚实而细密,路旁栏杆扶手完好坚固,登山者忘记了它的险峻。这亭子大概是以前宋朝江州守臣厉文翁修建的吧,距今已有六十二年了。只是守亭者存心不诚,任凭这亭子一天天倒塌毁坏。石阶每登一级,都要等两脚站稳,就怕倒塌倾覆。到了牧羊亭,发现亭子荒芜不堪,杂草遍地,竟使人一点不能在亭上停留。此时彭泽的官员们都在场,他们也为此感到羞愧而激怒,振足精神,要铲除荒秽,把亭管好。询问守亭者,则说:“小孤山不属彭泽县管辖。”于是大家只好含怒又无奈地离开。第二天经过安庆,府判李维肃是我的老朋友,我就把有关亭子的情况告诉他。他说:“那是我管辖的地方,我为你新修那座亭子,并重新命名为‘一柱’,可以吗?所谓‘一柱’,就是要卓然独立,不偏侧哪边,也不倚傍什么,任凭江水的侵凌撞击从各方面一起涌来,始终不为之动摇。具有排斥上天,浇灌太阳的气势,即使把天下所有的骄横强悍的力量都使出来,都会倒下驯服,在一柱亭下听从它的命令而离开。没有这座山峰,如何能抵挡上述强大势力?想象中新建的高峻亭子形象已经在我心目中了。您要为我写一篇记。”
李维肃是真定人,在朝廷当官几十年,历次担任郞官,被人称为有资历的老臣,儒雅且很有才华,为人正直有骨气,颇为时人所忌惮。不久,被任命佐助郡守,有人对于起用李维肃担任府判感到愤愤不平,认为他不够资格。李维肃不屑与他们计较。(我)体察李维肃给新亭命名的用意,也能约略看出他的为人。只是区区一亭,对郡的治理并没有大的利害影响。来到这里不到十天,我就看出李维肃只要认为自己应该做的,必以此为己任,由此可以推想,对于兴办那些比筑亭重要的大事,他一定能够有所作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