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同步检测二(第三、四单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同步检测二(第三、四单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6 22:2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语文·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同步检测二
第三课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第四课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
【说明】本试卷满分100分,语基60,作文40,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基础知识(27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薄bó  
薄本  
薄利  
日薄西山
B.涨zhàng
涨红
涨价
水涨船高
C.核hé
核对
审核
成本核算
D.创chuàng
创见
创伤
遭受重创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  )
A.臃肿 震慑 彬彬有理 接踵而至
B.缄默 慵懒 出奇不意 一览无余
C.煽动 钟情 与日俱增 肆无忌惮
D.渊源 症结 不修边副 至高无尚
3.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百舸争流
长治久安
深谋远虑
擢发难数
B.百废待兴
政通人和
深谋远虑
擢发难数
C.百舸争流
长治久安
高瞻远瞩
不胜枚举
D.百废待兴
政通人和
高瞻远瞩
不胜枚举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日前表示,将加强监督检查,规范各地工矿企业废渣的排放、转移、收集和集中处置行为,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B.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家长只有严于律己,树立正面形象,为孩子营造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才能避免孩子今后不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C.如今,使用微信聊天已经成为手机族进行交流的又一便捷方式,微信交流人群范围不断扩大,已由最初的青年人逐渐扩大至中老年人。
D.被称为“中国第一编剧”的邹静之认为,韩剧能够在亚洲地区走红,主要原因是韩国的编剧和导演对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与深度发掘功不可没。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从中世纪开始,器乐统治了西方将近四百年,致使整个近现代都成了器乐的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百年来被分隔在世界各个局部地域的歌唱,开始得以在整个世界中流传,并有可能光荣地进入音乐的史册。
①随着黑人布鲁斯的兴起,歌曲重新回到了音乐的主流地位
②而器乐的发展开始呈现缓慢和僵化的局面
③而歌曲只占据非常可怜的仆人地位
④而由于这个歌唱世纪的推动
⑤它的发展是迅速的、惊人的、幅员广大的、波澜壮阔的
⑥因此我们或可以把二十世纪称为歌唱的世纪
A.①⑤②⑥③④
B.③①②⑥⑤④
C.①②⑥⑤④③
D.③①⑤②⑥④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6分)
[甲]早在青少年时期,毛泽东就一遍又一遍地读过《水浒传》。那时,乡间能够借到的书,多半是些民间留传的旧小说。[乙]当他阅读《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说唐全传》《说岳全传》这些小说的时候,常常为一些生动的斗争故事所吸引,一遍又一遍地读,直到熟悉这些故事情节和一些主要人物的性格才放手。
[丙]毛泽东患眼疾以后,虽有张玉凤为他读文件、信件。但他毕竟是个酷爱文史、手不释卷的人,要张玉凤读古籍,就勉为其难了。为此,毛泽东要中共中央办公厅遴选一位熟悉古典文学的大学教师,为他读古籍。
(1)文段中的加线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留传
B.手不释卷
C.勉为其难
D.遴选
(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
7.请阅读这幅端午节标志图片,写一段文字说明画面内容,要求语言简明、准确。(“说明文字”不超过80个字)(6分)
二、阅读理解(3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5分)
他短小臃肿,外表结实,生就运动家般的骨骼。一张土红色的宽大的脸,到晚年才皮肤变得病态而黄黄的,尤其是冬天,当他关在室内远离田野的时候。额角隆起,宽广无比。乌黑的头发,异乎寻常的浓密,好似梳子从未在上面光临过,到处逆立,赛似“梅杜头上的乱蛇”。眼中燃烧着一股奇异的威力,使所有见到他的人为之震慑;但大多数人不能分辨它们微妙的差别。
因为在褐色而悲壮的脸上,这双眼睛射出一道犷野的光,所以大家总以为是黑的;其实却是灰蓝的。平时又细小又深陷,兴奋或愤怒的时光才大张起来,在眼眶中旋转,那才奇妙地反映出它们真正的思想。他往往用忧郁的目光向天凝视。宽大的鼻子又短又方,竟是狮子的相貌。一张细腻的嘴巴,但下唇常有比上唇前突的倾向。牙床结实得厉害,似乎可以嗑破核桃。左边的下巴有一个深陷的小窝,使他的脸显得古怪地不对称。据莫希尔斯说:“他的微笑是很美的,谈话之间有一副往往可爱而令人高兴的神气。但另一方面,他的笑却是不愉快的,粗野的,难看的,并且为时很短。”——那是一个不惯于欢乐的人的笑。他通常的表情是忧郁的,显示出“一种无可疗治的哀伤”。1825年,雷斯太勃说看见“他温柔的眼睛及其剧烈的痛苦”时,他需要竭尽全力才能止住眼泪。一年以后,勃罗姆?洪?勃隆太在一家酒店里遇见他,坐在一隅抽着一支长烟斗,闭着眼睛,那是他临死以前与日俱增的习惯。一个朋友向他说话,他悲哀地微笑,从袋里掏出一本小小的谈话手册;然后用着聋子惯有的尖锐的声音,教人家把要说的话写下来。——他的脸色时常变化,或是在钢琴上被人无意中撞见的时候,或是突然有所感应的时候,有时甚至在街上,使路人大为吃惊。“脸上的肌肉突然隆起,血管膨胀,犷野的眼睛变得加倍可怕,嘴巴发抖,仿佛一个魔术家召来了妖魔而反被妖魔制服一般”,那是莎士比亚式的面目。于里于斯?裴奈狄脱说他无异“李尔王”。
鲁特维克?范?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科隆附近的篷恩,一所破旧屋子的阁楼上。他的出身是弗拉芒族。父亲是一个不聪明而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女仆,一个厨子的女儿,初嫁男仆,夫死再嫁贝多芬的父亲。
艰苦的童年,不像莫扎尔德般享受过家庭的温情。一开始,人生于他就显得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想开拓他的音乐天分,把他当做神童一般炫耀。4岁时,他就被整天的钉在洋琴前面,或和一架提琴一起关在家里,几乎被繁重的工作压死。他的不致永远厌恶这艺术总算是万幸的了。父亲不得不用暴力来迫使贝多芬学习。他少年时代就得操心经济问题,打算如何挣取每日的面包,那是来得过早的重任。11岁,他加入戏院乐队;13岁,他当大风琴手;17岁,他丧失了他热爱的母亲。“她对我那么仁慈,那么值得爱戴,我的最好的朋友!噢!
当我能叫出母亲这甜蜜的名字而她能听见的时候,谁又比我更幸福?”她是肺病死的;贝多芬自以为也染着同样的病症;他已常常感到痛楚;再加比病魔更残酷的忧郁。17岁,他做了一家之主,负着两个兄弟的教育之责;他不得不羞惭地要求父亲退休,因为他酗酒,不能主持门户:人家恐怕他浪费,把养老俸交给儿子收领。这些可悲的事实在他心上留下了深刻的创痕。他在篷恩的一个家庭里找到了一个亲切的依傍,便是他终身珍视的勃罗宁一家。可爱的爱莱奥诺?特?勃罗宁比他小两岁。他教她音乐,领她走上诗歌的路。她是他的童年伴侣;也许他们之间曾有相当温柔的情绪。后来爱莱奥诺嫁了韦该勒医生,他也成为贝多芬的知己之一;直到最后,他们之间一直保持着恬静的友谊,那是从韦该勒、爱莱奥诺和贝多芬彼此的书信中可以看到的。当三个人到了老年的时候,情爱格外动人,而心灵的年轻却又不减当年。
贝多芬的童年尽管如是悲惨,他对这个时代和消磨这时代的地方,永远保持着一种温柔而凄凉的回忆。不得不离开篷恩、几乎终身都住在轻佻的都城维也纳及其惨淡的近郊,他却从没忘记莱茵河畔的故乡,庄严的父性的大河,像他所称的“我们的父亲莱茵”;的确,它是那样的生动,几乎富有人性似的,仿佛一颗巨大的灵魂,无数的思想与力量在其中流过;而且莱茵流域中也没有一个地方比细腻的篷恩更美、更雄壮、更温柔的了,它的浓阴密布,鲜花满地的坂坡,受着河流的冲击与抚爱。在此,贝多芬消磨了他最初的20年;在此,形成了他少年心中的梦境,——慵懒地拂着水面的草原上,雾气笼罩着的白杨,丛密的矮树、细柳和果树,把根须浸在静寂而湍急的水流里,——还有是村落、教堂、墓园、懒洋洋地睁着好奇的眼睛俯视两岸,——远远里,蓝色的七峰在天空画出严峻的侧影,上面矗立着废圮的古堡,显出一些瘦削而古怪的轮廓。他的心对于这个乡土是永久忠诚的,直到生命的终了,他老是想再见故园一面而不能如愿。“我的家乡,我出生的美丽的地方,在我眼前始终是那样的美,那样的明亮,和我离开它时毫无两样。”
8.选文的肖像描写,抓住了贝多芬的哪些外貌特点?表现出其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9.文章的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0.见多芬的童年生活对他今后的人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11.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篇幅来描写贝多芬的故乡的美丽呢?(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19分)
长征中的领袖们
吴东峰 朱继红
毛泽东书生外表,走路像诸葛亮“山人”的派头
长征之初,毛泽东40岁。书生外表,儒雅温和,走路像诸葛亮“山人”的派头,而谈吐之持重与音调,又像村中学究,面目上没有特别“毛”的地方,只是头发稍微长一点。他双颊深陷,憔悴消瘦,黑发长得几乎齐肩,两眼炯炯发光,颧骨高耸,看上去很难受。他患疟疾,经常复发,一病数月。尽管傅连暲医生使尽了浑身解数,他还是处在半恢复状态,感到虚弱和乏力。
自桐梓经良村至赤水县之土城,均系大路,地势均向上,中间有几段筑有汽车路基。但这种汽车路,确为中国最难行之汽车路。如值下雪,路上湿而且滑,行路之难莫甚于此。毛泽东亦手拄竹杖,步行上山,两腿污泥及膝,且满身沾泥,系滑跌于污泥中所致。
当红军行经剑河县附近之某村落时,毛泽东见路边有一老妇与一孩子,身穿单衣,倒于路边,气息尚存。询之,始知为当地农家妇,秋收之后,所收获之谷米,尽交绅粮(地租),自己则终日乞食,因今日气候骤寒,且晨起即未得食,故倒卧路旁。当时毛即从身上脱下毛线衣一件及行李中取出布被单一条,授予老妇,并命人给以白米一斗。老妇则连连道谢,含笑而去。
朱德看上去不像一个军事指挥员,倒很像红军的父亲
红军在遵义休整期间,红军总司令朱德曾亲至总卫生部之病房,慰问伤病兵,与参加乌江战役的红军受伤士兵谈话半小时,叮嘱他们安心静养。
马海德医生回忆朱德在会宁会师时的情景:“他瘦得像个精灵,可是身体强壮结实,长得满脸胡须,穿着一身破烂皮袄。”“朱德最令人惊异的是,看上去根本不像一个军事指挥员,倒很像红军的父亲。他两眼锐利,说话缓慢、从容,总是露出和蔼的笑容。他随身带着一支自动手枪,枪法精良。烟抽得很厉害。他50岁,可是显得老得多,满脸皱纹;但他动作有力,身体结实。”又回忆当时张国焘的印象:“政治委员张国焘是个又高又大的胖子,满脸红光。我真不了解,人人都瘦下来,他怎么还能那样胖。”
刘伯承元帅回忆说,朱德涵养好,度量大。长征当中,张国焘再三再四逼朱总司令反对毛主席。朱总司令呢,不管你张国焘说什么,他总是不动气。总司令说:北上的方针,我是举了手的。朱毛、朱毛,朱是不反对毛的。
周恩来亲手把伤员轻轻扶上担架,唯恐别人用力太重
毛泽东对于每个决定都要提出自己的意见,力图使自己的观点占上风。周恩来偶尔也表示反对意见,但他不是固执地坚持己见。他在1934年夏也曾提出从中央苏区突围的建议,但因“三人团”中的多数——博古和李德——表示反对,他就让步了。
长征中任红四方面军36军262团2营教导员的周纯麟回忆首次见到周恩来、毛泽东的情景说:周恩来穿着破旧灰军装,拄着木棍,后面跟着牵着马的警卫员。周恩来自我介绍说:“我是周恩来!”即问:“你们很辛苦!你们是哪部分的?”“你们部队现在粮食怎么样?”周纯麟说,周恩来和蔼可亲,话语坚定有力。毛泽东身材魁梧,头发很长,脸庞瘦削,也拄着根棍子。他显得有些疲劳,后面警卫员拉着马匹,还跟着挑子。
周恩来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对人和蔼可亲。长征途中,他亲手把伤员轻轻扶上担架,唯恐别人的手用力太重。
1936年10月10日,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任荣将军回忆说:在此期间,周恩来骑马到“红大”看望学员。我们自动站在路旁欢迎他进村。他一下马就向我们问好,说“同志们辛苦了,我代表党中央来迎接你们”,大家热烈鼓掌。
(节选自人民网)
12.文章以翔实的材料、细腻的文笔,真实地再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伟人的风范。请就其中某一位领袖的个性做简要的分析。请分条陈述。(6分)
13.本文在材料的组织安排上颇具特色,请做简要分析。(4分)
14.文章没有全景式地描写波澜壮阔的长征,而是撷取长征途中一个个细节,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去透视这段伟大历史的概貌。有人认为,正是这些细节决定了历史,决定了长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就此谈谈你的观点。(5分)
四、写作(40分)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0分)
材料一:
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病,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忧伤,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暗淡的荒地!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了。
(1935,方志敏《可爱的中国》)
材料二:
1956年11月12日,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说:“事物总是发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他提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方志敏在率部北上抗日途中不幸被捕,在狱中写下了遗著《可爱的中国》。请结合材料一,写一篇读后感,在学校举办的“阅读红色经典,传承革命精神”读书会上交流。
②今天,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为人类作贡献。请结合材料二,写一篇演讲稿,在学校组织的“我为祖国献份力”演讲活动中,面对全体同学发表演说。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符合场合;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C;【解析】A项,依次读为“báo,bó,bó”;B项,依次读为“zhàng,zhǎng,zhǎng”;C项,均读“hé”;D项,依次读为“chuàng,chuāng,chuāng”。
2.C;【解析】CA项,理—礼;B项,奇—其;D项,副—幅,尚—上
3.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段,把握语境含意,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百舸争流:上百条船争着在水上疾驰。形容很多人都在奋勇前进。百废待兴:各种被废置的或该办未办的事业都等待兴办。此处是说一个好的领导干部可以开创很多人都在奋勇前进的局面,再结合横线后“奋楫争先”,此处选用成语“百舸争流”。长治久安:指社会秩序长期安定太平。政通人和:政治顺遂,人民和乐。形容国泰民安。此处是说把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定位为“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秩序长期安定太平的重大战略任务”,选用成语“长治久安”。高瞻远瞩:形容眼光远大。深谋远虑:周密地计划,往长远里考虑。根据横线后“的判断”可以推断不能选“深谋远虑”,因为“深谋远虑”就包含“判断”的意思,选用成语“高瞻远瞩”。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擢发难数: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数也数不清。此处是说历史上青年才俊担大任、成大业者太多了,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选用成语“不胜枚举”。故选C。
4.C;【解析】A.语序不当,将“收集”移到“转移”前。B.不合逻辑,删去“不会”。D.句式杂糅,删去“主要原因是”或“功不可没”。
5.D
【解析】作答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时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他选项,然后总体审查。整个材料是在说歌曲的发展过程,器乐时代歌曲的地位很低,所以③紧承前面,然后说歌曲的迅猛发展①⑤②⑥,最后④是歌曲时代的形成。
6.(1)A
(2)C
【解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A项,留传:遗留下来传给后代。用于此处不合语境。这里强调的是民间传播开来的旧小说,应为“流传”。B项,手不释卷: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读书勤奋或看书入迷。用于此处正确。C项,勉为其难:勉强做能力所不及的事。用于此处正确。D项,遴选:①选拔(人才);②泛指挑选。此处采用的是第②个义项,使用正确。
(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丙句中,“虽……但”是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组,“但”前不应用句号,而应用逗号。
7.【示例】图片的主体外形像个粽子,也是篆体人形,一个人坐在船上,手握着桨在划船。说明端午节的主要活动是赛龙舟、吃粽子。主体部分下面是三个汉字“端午节”,再往下是大写的英文“DRAGON
BOAT
FESTIVAL”,意思是“龙舟节”。
【解析】:一定要审清答题要求来说明画面内容。解答本题时图片说明要完整,说明主体、文字、英文以及之间的关系;主体的解释说明要清晰,粽子、划龙舟的篆体人形;说明的语言要有层次性和条理性。
8.描绘了贝多芬那双特别而深邃的眼睛,展现出贝多芬这个富有悲剧色彩的人物的性格中坚毅、深邃而又隐蔽的一面;眼下那奇特的鼻子被作者喻为狮子的相貌,也暗示着贝多芬自身散发出的那种不向命运低头的勇敢的王者风范;还有逆立的头发、结实的牙床,这一切都透露出贝多芬那叛逆的艺术家气质及坚强的性格。
9.①让读者对贝多芬形成初步的印象;②为下文做铺垫。
10.童年给贝多芬带来了凄凉惨淡的记忆,这些可悲的事实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创痕,也给他带来温柔美丽的梦境。
11.大自然滋养了贝多芬细腻温柔的情感,在不幸的生活中,他从自然的美丽中得到了安慰,他终生对大自然充满挚爱的情感,尤其是他美丽的故乡,他音乐中宽广的意境和淳朴的旋律都来源于大自然的灵感。童年生活对他的性格形成与创作风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12.朱德:①涵养好,度量大,立场坚定。面对逼迫不动气,坚持北上,反对张国焘分裂中央。②憨厚和蔼。总是露出和蔼的笑容,言谈毫不傲慢。③体恤下属。亲自慰问红军伤病战士。④有统帅风范或长者风范。眼光锐利,说话从容,动作有力,像红军的父亲。(答其余两人,符合文意即可)
13.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借鉴影视技术中的“镜头剪接法”,将一个个历史的特写镜头有机地组织起来,向读者提供了红军长征途中最原始、最真实的文本。
14.①历史由细节组成;②细节见品质,细节见精神;③细节影响甚至决定重大事件。
15.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