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质量 教案 表格式 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1 质量 教案 表格式 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07 00:0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
第一节 质  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知道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空间位置、状态的改变而变化。
2.对质量单位形成感性认识,会粗略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
3.了解质量的测量工具。
过程与方法
经历通过比较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建立质量概念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唯物辩证的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质量的定义、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质量的单位、托盘天平是实验室测质量的常用工具。
难点:物体质量大小的估测、用不同的质量单位描述相应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托盘天平和砝码,铁锤,钉子,铅笔,大玻璃杯,小玻璃杯,塑料桶,塑料杯,小玻璃杯(里面有冰)。
学生准备:托盘天平、橡皮泥、天平使用说明书(每6人一组)。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1.当菜站的售货员用秤给你称了一千克的西红柿时,你可曾想过,这“一千克”说的是西红柿的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注意归纳学生的不同答案,可作如下说明:“一千克”指的是西红柿的质量。若说是西红柿的重力是错误的;说是它的重不够明确;说是西红柿的重量还可以,因为质量和重量在生活、贸易中是同义词。
2.提高服务质量的含义是什么?这里所说的质量与西红柿的质量,含义是否相同?
那么,物理学里所说的质量,指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这两个质量的意义。)
二、讲授新课
1.质量的概念。
出示一杯水、铁钉、木块。说明上述物体分别由水、铁、木材等物质组成。
再出示铁钉和铁块。
问:铁钉与铁块都由铁这种物质组成的。但它们分别含有的铁的多少是否相同?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
一杯水比半杯水含的水多。小木块比木桌含的木材少。可见,物体中,含有的物质有多少之分。物理学中用质量来区别物体的这种性质。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作物体的质量。它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的物理量,用符号“m”表示。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所处的空间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问:怎样用质量的概念,描述一杯水与半杯水的不同,铁钉与铁块的不同呢?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质量的单位
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有:千克(kg)、吨、克、毫克(板书四个单位),出示1 dm3的正立方体容积模型。充满水后告诉学生,水的质量大约为1千克。
(了解国际千克原器,感受1千克有多大。)
列车、汽车的载重常用“吨”为单位表示,金戒指的质量、邮包质量,常用“克”为单位表示。
  换算关系
1吨=1 000千克 1千克=1 000克 1克=1 000毫克
(学生口算练习。)
①0.5克等于多少毫克?合多少千克?
②20吨等于多少千克?合多少毫克?
提问:我们买粮、买菜时,售货员要用秤来称粮与菜的质量。那么,你见过哪些种类的秤呢?请说出它们的名称。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设疑:学校实验室中、工厂的化验室中,常用什么仪器测物体的质量呢?
  2.测量质量的工具。
我们的要求:知道托盘天平的构造,会使用托盘天平。
托盘天平的构造及功能
横梁、指针、分度盘、标尺、游码(移动游码相当于往右盘上加砝码)、托盘(左盘放被测物体,右盘中放砝码)、平衡螺母(调节横梁平衡用),每架天平配置一盒砝码。盒中每个砝码上都标明了质量大小,以“克”为单位,用符号“g”表示。
(学生观察桌上托盘天平的构造,在教师的指导下说出天平的构造及各部分的功能。练习巩固;同学之间相互纠错。)   
从生活常识中了解学习质量概念的重要性。
通过辨析引出物理学中质量的概念。
引出质量的定义、单位、符号。
了解部分物体的质量是多少。
练习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了解测量质量的工具。
  三、课堂小结 1.这堂课讲述的主要内容是质量的概念、单位及质量的测量和测量质量的工具。
2.明确教学要求。 教师根据反馈进行讲解。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质  量
一、质量的概念
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单位:千克、吨、克、毫克。
单位换算:1吨=1 000千克;1千克=1 000克;
1克=1 000毫克。
二、测量质量的工具
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托盘天平。
托盘天平的构造及功能
【教学反思】
质量历来是物理教学的重点,一方面由于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质量的测量是一项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学习质量的概念和天平的使用,为深入探究密度的概念以及开展密度知识交流会的活动作了重要的铺垫,所以教材安排在第一节学习,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改变:
一、教法:为突出重点,我以引导性提问发现法为主线,以提问拓展学生思维,用引导让学生逐渐靠近问题实质,结合比较法,最终让学生自己发现并得出结论;为突破难点,采用多媒体演示法,以生动的感观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并用探究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突破本节难点;用反馈练习法检验所学知识及巩固所学内容。
二、学法: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需要的是创造型和开拓型的人才,所以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为了能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会学知识,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自主学习法、探究法和讨论法。通过自主学习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讨论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过程。
三、教学程序:首先我利用多媒体演示法播放图片,接着出示问题;接着我出示铁钉和铁锤,两个大、小烧杯,塑料桶和塑料杯,提出问题,并让学生举出类似的例子;接着让学生对已经有所了解的质量单位进行交流归纳,并分为两类:一类是国际单位,一类是生活中常用单位,并说出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目的是让学生贴近生活寻找物理的“原形”,拉近生活与物理的距离,为后面将物理回归生活打好基础。接着针对前面的学习我设计了一些练习,接着让学生有步骤地自主学习托盘天平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第一步学生自学教材,目的是渗透自主学习理念,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读懂仪器的说明书;第二步学生活动,这样以生生互动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加深学生对天平结构的认识;第三步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第四步先强调注意事项,以便养成学生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有保护实验仪器的意识,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再用课件演示天平的使用过程,这样能形象直观,让学生印象更深刻。另一方面是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获得体验,理解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而改变。探究实验1中的橡皮泥还可以用面团或泥团替代。探究实验2,除了用冰做实验外,还可以用雪、冰箱里的霜或硫代硫酸钠做实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