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探 索 之 路 教案表格式 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 探 索 之 路 教案表格式 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07 00:07: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探 索 之 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
2.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过程与方法
知道科学探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曲折并富有意义的。
【重点难点】
重点:
1.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2.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含视频)。
学生准备:课本、学案。
【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请学生看爱因斯坦的讲话“我从事科学研究的动机,来自一种想要了解自然奥秘的无法遏制的渴望,而不是别的什么目的”。 2.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在自然中、在生活中都有很多神奇,面对神奇,人们感到迷茫、好奇、敬畏,人们渴求去探究。“一种想要了解自然奥秘的无法遏止的渴望”促使世界各民族努力探索、坚持不懈,从茫茫远古延续至今,并将走向未来。
3.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物理学的探索之路。板书课题“第二节探索之路”。   1.学生看爱因斯坦的讲话。
  2.学生看书上的引入语。
3.学生听讲。 名人名言激励学生。
引入课题。
推出标题。
  (二)进行新课。
一、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教师讲述:远古的先人们早就开始思索自然界的神奇现象了,而那些能直接刺激感官(如眼睛和耳朵)的神奇现象则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从古人的文字和图画中便可看出他们的一些科学思索。推出段标1: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 2.请学生看文字、图形思考。
①图1-8,甲骨文“殸”。
甲骨文“磬”,好像是一块很大的斜面石头和一只拿着结实木槌的手,这只手正拿着木槌欲敲打石块。石头上分叉的笔画有时被解释成悬挂它的绳子形象,有时又被解释成某种形式的装饰品。磬和耳组成了“聲”(声)字,这似乎表示耳朵听的是木槌敲打磬发出的声音。
②图1-9,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
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字的上部为发出光线的太阳,字的中部为被蒸发的水气,字的下部则为大地。该字的意思为日光照射大地,使地面的水蒸发,以便达到晒干的目的。
又如纳西象形文字“日出”,字的上部为太阳,光线向上,字的下部为山,好似一轮朝阳从山后升起;“曙光”,好似日光沐浴万物;“日光所至”,太阳光好似有脚,可以行走;“夕阳”,即日光的脚弯而无力了,说明夕阳没有正午的太阳那么厉害了;“日落”,即疲乏的太阳退隐到山后了;“暮”,即太阳休息,一天结束了。
③图1-10,古人的宇宙模型之一。
古代人认为“天圆地方”。(沪科版的图标也有此意思。)
④图1-11,雕刻玉版。
两短边钻有五个圆孔,一条长边钻有九个圆孔,另一长边则钻有四个圆孔。玉版正面雕琢有复杂的图纹,中心部位刻有两个同心圆,圆中心雕琢了一方八角图像,两圆之间以直线分为八区,每区内各雕琢一叶脉纹矢状标分别指向八方,外圆之外又雕琢四个矢状标分别指向玉版的四角。
  1.学生听讲。
2.学生看文、图形思考。
①学生看图并了解其含义。
②学生看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
③学生看图,古人的宇宙模型之一。
④学生看图,雕刻玉版。
  引入段标1。
展示了古人原始思维中的科学成分。了解古文明还停留在朦胧的感性认识阶段。
补充象形文字,使学生加深印象和理解。
  玉版含四方五位、八方九宫的意思。四方与五位是方位的基础,八方九宫则是前两个概念的进一步延伸。 玉版中央雕刻的圆形像天,外面的轮廓方形像地,侧面拱形像天穹,只是天盘与地盘尚未分离,这表现了比较原始的天圆地方的思想。在这种宇宙观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司南”(指南针)。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⑤图1-12,石头阵。
介绍“英格兰的石头阵”。
英国西南部的“魔圈”石头阵(又称巨石阵),被一些考古学者认为是人类现存最早的天文观察台之一。它大约建立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500年,全部工程延续千年之久。1960年,天文学家杰拉德·霍金斯借助计算机发现:在夏至这天,从英格兰石头阵圆圈中心观察时,刚刚升起的太阳必将从远离中心的一块“巨石脚跟”上射出来。而在其他重要的节令、日子,太阳、月亮升起和落下的方向也同样与另外的巨石一一对准成一条直线。它的外围坑洞可以被用来预报月食。
⑤看图,石头阵。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物理学的进步之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讲述:灿烂的古代文明闪烁着古人朦胧的理性之光,也为人们科学地认识世界奠定基础。在物理学发展的漫长历程中,不少前辈做出卓越贡献。接下来我们了解物理学的进步之阶。推出段标2:物理学的进步之阶…… 2.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解物理学的发展史和相关的科学家的科学成就、科学探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你认为物理学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
汇总各小组的讨论结果,最后得出物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然科学先驱哥白尼冲击了托勒密体系,提出了“日心说”。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先驱伽利略用望远镜观察天空,其观察所得数据进一步支持了哥白尼的理论。
第二阶段,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
第三阶段是现代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在该阶段的主要突破则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玻尔等人的量子力学。
物理学便是在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玻尔等科学巨匠经过漫长、不断的艰辛努力下,才有了今天的辉煌,希望大家努力学习,经过你们年轻一代的艰辛努力,物理学将会有更加辉煌的未来。 1.学生听讲。
2.学生听讲。
3.四人一组分组讨论、交流。
4.学生听讲。   引入段标2。
知道科学探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布置作业】
听科普讲座,阅读有关科普读物。
【教学板书】
第二节 探索之路
一、古文明中的科学思考:象形文字、石头阵等
二、物理学的发展之阶
【教学反思】
学习本节课时与第一节的授课方式有所变化,以便让学生感觉新鲜有趣。在黑板上讲解象形文字的构成,物理学发展历程等,可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解物理学发展历程。建议在讲解物理学发展历程时为学生勾画出物理学发展的几个大的阶段,并强调这几个阶段对物理学发展的重要作用。可让每一位同学在课前以各种不同的信息渠道,收集中外科学家艰苦探索的事例。事例也不一定是物理方面,可以是生物学、医学、化学等等,体现学科间的交流。观看科学家传记或从2017年12月3日起首播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