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第二节 乐音的特性
一.选择题
1.生活中经常用“高”“低”来形容声音,如“女高音”的“高”,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传播速度
2.同学们利用业余时间排练节目,准备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汇演。小强同学在练功房外就能分辨出小刚同学的独特嗓音。小强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小刚的音色 B.小刚歌声的频率
C.小刚歌声的响度 D.小刚歌声的音调
3.甲音叉发声时振动频率为256Hz,乙音叉发声时每分钟产生12000次振动,则( )
A.甲音叉发声时振幅更大
B.甲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更高
C.甲音叉发声时振幅更小
D.甲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更低
4.声现象小实验简单有趣,下列做法中,所听到声音的音调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拨动同一根橡皮筋
B.用木棍敲击装有不同质量水的瓶子
C.吹响吸管的同时,不断剪短吸管
D.用卡片先后以不同速度划过梳齿
5.小明在弹奏吉他前调节琴弦的松紧程度,其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6.小明和小华读出a、o、e三个拼音字母,利用软件采集到的数据如表,分析可知( )
字母 小明 小华
a 109.2Hz 261.2Hz
o 115.4Hz 279.0Hz
e 120.5Hz 282.8Hz
A.小明声音音调低 B.小明声音响度大
C.小华声音音调低 D.小华声音响度大
7.如图甲、乙分别是利用同一个示波器显示的两段声音的波形图的部分截图,分析图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的声音音调较高 B.乙图的声音响度较大
C.两种声音的音色相同 D.两种声音的频率相同
二.填空题
8.如图甲所示,用大小相同的力从左向右敲击水瓶琴,其发出的音调将 (选填“升高”或“降低”);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音叉产生声音的 (选填“音调”或“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
9.如图所示的“苍峡雷鸣”,是莱芜八大景之一。每逢雨季,大雨倾盆,瀑流直泻。那飞泻的瀑布声,若龙声虎啸,似惊雷远震,可闻数里,这里的“若龙声虎啸”形容瀑布飞泻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似惊雷远震,可闻数里”形容瀑布飞泻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0.小华用录音机录下自己唱歌的声音,再播放出来感觉和直接听到的声音不同,在乐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三个特性中,考虑到录音机音量是由自己调节的,所以不是声音的 不同;询问其他同学,得知自己唱的音是准的,没有“跑调”,所以不是声音的 不同;由此可以推断是声音的 不同。
11.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小提琴,小提琴发声时是因为琴弦在 ,演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12.好听的歌声是唱声和乐音完美的结合,两者音调的完全一致、 此起彼伏;不同歌手演唱同一首歌,其特点通过 表现出来。
13.如图所示,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吹气,使其发出声音,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 产生,通过 传入人耳的。增加试管内的水量,会使声音的音调变 (选填“高“或“低”).
三.实验探究题
14.如图,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伟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
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C.改变薄塑料尺滑过梳子的速度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
(1)图中所示的实验不能够完成此探究目的的实验是 (选填选项中的字母)。
(2)如图B所示,将一把钢尺紧紧按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比较两种情况下发现,第一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 (选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由发声体振动的有关。若第二次用更大的力度拨动钢尺,听到的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就会更大,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几乎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
15.某研究小组利用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1)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 (选填符号a、b、c或d);
(2)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 ,在实验中用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是 法;
(3)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
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B; 4.A; 5.A; 6.A; 7.D;
二.填空题
8.升高;响度; 9.音色;响度;10.响度;音调;音色; 11.振动;音调; 12.响度;音色;13.振动;空气;高;
三.实验探究题
14.D;高;响度;振动频率低于20Hz,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 15.a和d;音调跟横截面积的关系;控制变量;没有控制材料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