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习题精练-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习题精练-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07 09:11: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习题精练
一、单选题
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
A.
国民党“一大”召开
B.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
《双十协定》的签订
D.
达成《国内和平协定》
下表是某次会议的各党派参会代表的人数统计。这次会议是(?
?

政党
国民党代表
共产党
民主同盟
青年党
无党派人士
合计
代表人数
8
7
9
5
9
38
A.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D.
国共两党重庆谈判
1946年8月,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进攻,胜利完成中原突围。中原突围()
A.
为《双十协定》的签订奠定军事基础
B.
有利于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C.
为推进解放战争保存了有生力量
D.
粉碎了国民党军发动的重点进攻
1948年8月19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如果当年金圆券的购买力以1计算,12月跌至0.0603,1949年2月跌至0.0000002,相当于金圆券发行时的500万分之一。上述现象(
)
A.
说明国人的消费能力增强
B.
是政府刺激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C.
反映了国民政府面临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D.
与《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有直接关系
钱理群在《1948:天地玄黄》中记载了民国某杂志刊登的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小品所反映的情景导致()
A.
官僚资本彻底崩溃
B.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C.
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D.
民族资本迅速发展
下图是瑞蚨(fú)祥绸缎店利润额折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甲段上升是因为受到洋务运动刺激
B.
乙段上升是因为列强停止对华商品输出
C.
丙段下降是由于政府限制民间设厂
D.
丁段下降是由于受到内外势力双重打压
1947年9月,中国共产党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宣布没收地主的土地财产,将之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1948年8月,国民政府为了阻止通货膨胀继续恶化,宣布停用法币,进行金圆券改革,冻结全国物价。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A.
国共双方态势发展变化明显
B.
国民政府的统治已经崩溃
C.
国民党赢得城市居民的支持
D.
共产党即将取得革命胜利
1947年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胸膛插上一刀”指的是(  )
A.
为内战爆发做准备
B.
拉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C.
实施战略决战
D.
进行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1947年底,中共中央在杨家沟开会,毛泽东说:“20年来未解决的革命力量在斗争中的优势问题,今天解决了。局面开展,胜利可期。”中共为解决“优势问题”而采取的关键举措是()
A.
解放军对国民党展开战略反攻
B.
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全面进攻
C.
参加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D.
发动三大战役并取得彻底胜利
下侧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由此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始于()
A.
全面内战爆发时
B.
战略反攻开始前
C.
三大战役进行中
D.
渡江战役结束后
1949年以来,每年新年伊始,《人民日报》都会发表一篇位于头版的辞旧迎新的元旦社论,用来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它们因对中国政治、社会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引人关注。毛泽东发表的第一篇元旦社论应该是
A.
《将革命进行到底》
B.
《论持久战》
C.
《乘风破浪》
D.
《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
1949年4月,国共两党代表在北平举行谈判,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的最后修正案。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随后的一场关键战役,结束了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该战役是(?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渡江战役
D.
平津战役
1949年4月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解放军在长达1000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天险,随即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结束了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统治。此次战役是(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1945年8月25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中共中央对目前时局宣言》,提出承认解放区民选政府和抗日军队,承认各党派合法地位,成立联合政府等要求。9月3日,国民党发布《中国国民党为抗战胜利告全国同胞书》,提出必须完全实施宪政,要加紧整编全国军队,切实保障人民权利。这表明
A.
国民党正面回应了中共主张
B.
国共两党宣言大同小异
C.
国共战时合作关系已经破裂
D.
国共两党矛盾日趋激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包括(?
?

①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②鼓舞了世界其他被压迫民族的斗争
③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基础
④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949年5月解放上海的战斗结束,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战士整齐地睡在马路上。对此,美国《生活》杂志称:“这个行动宣告国民党时代已经结束。”该杂志的评论实际上反映了
A.
美国已经放弃“扶蒋反共”的政策
B.
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C.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赢得了民心
D.
上海解放后,国民党统治彻底结束
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
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
B.
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C.
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
D.
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次会议应是()
A.
八七会议
B.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
遵义会议
D.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材料,
探究问题。
?
?
材料3?
?
全国同胞们!
由于日本的投降,
我全民族……所坚持的神圣的抗日战争,
已经胜利地结束了!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胜利地结束了……抗战结束后的各项重大问题,制定民主的施政纲领,结束训政,
成立举国一致的民主的联合政府,
并筹备自由无拘束的普选的国民大会。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目前时局的宣言》(1945年8月25日)
?
?
材料4?
?
军令政令的必须统一,军队必须一律归还国家统辖,任何割据地盘,破坏交通,阻碍复员的军事行动,必须绝对避免,则是解决目前纷争不安的唯一先决条件……除了革命的责任不能放弃,国家的统一不容损害,
根本大法不容变更,
政府基础不容动摇以外,
其他无不可以容忍,
无不可以协商。
——蒋介石《告全国军民同胞书》(1946年1月1日)
?
?
材料5?
?
1945年8月15日中国民主同盟发表《在抗战胜利声中的紧急呼吁》,
提出“民主统一,
和平建国”的口号……致公党在国外发表宣言,
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九三学社、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等先后正式成立并发表政治主张。他们的共同愿望是在中国保持一个和平的环境和实现民主政治。这些党派及其成员,
为了把握千载一时的良机,
建立长期追求的资产阶级民主国家,
做着不懈的努力。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依据上述三则材料,
列举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的主要政治力量。他们的建国方案分别是什么?
(2)中国人民、中国历史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此你有何认识?
土地问题是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
?
材料1?
?
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我初到长沙时,会到各方面的人,听到许多的街谈巷议。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
无不一言以蔽之曰:
“糟得很。”……“糟得很”,
明明是站在地主利益方面打击农民起来的理论,明明是地主阶级企图保存封建旧秩序,阻碍建设民主新秩序的理论……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材料1中毛泽东批判了哪种错误态度?他对农民运动是如何认识的?
?
?
材料2?
?
?中国共产党不是以空话,
而是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
使他们迅速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中国革命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开的……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
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
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依据材料2,指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民又是怎样“全力支持”人民解放战争的?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毛主席说:“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毛泽东号召全国人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真诚合作,采取一致的步骤,粉碎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政治阴谋,将革命进行到底。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将要获得比1948年更加伟大的胜利。1949年我们在经济战线上将要获得比1948年更加伟大的成就。我们的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将要比过去提高一步,铁路公路交通将要全面恢复。1949年将要召集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以完成人民革命任务为目标的政治协商会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组建共和国的中央政府。
——摘编自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任务是什么。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解放战争进行到1948年,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国理论和经验,对中共不可能不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为了在中国创立一个和苏联一样的革命国家,毛泽东这时期明显一直在努力学习、摸索和模仿中。而最让毛泽东难以适应的就是,无论是在列宁的著作中,还是苏联的建国实践中,都没有出现过与资产阶级合作建国的问题。而按照自抗战以来成功地帮助了中共的统一战线政策的经验,这个新的国家需要以共产党和其他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中间党派组成“民主联合政府“的形式来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就现实的策略需要不难理解,但具体到未来政权组织和政治运作上,给中共出了一道难题。这里面的原因很简单,按照阶级分析的观点,资产阶级在本质上只能是共产党的敌人。
--据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8年中共在“创立一个和苏联一样的革命国家”问题上遇到“难题”的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是如何破解这道“难题”的。
材料一??
该著作以选手白描的手法再现了1947年的中国社会面貌:……晋西北山地农民许多穷困破产,虽然有些地方农民已经分得若干土地,但非常零碎,没有系统、普遍和彻底。目前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的去组织这样一个群众运动,并正确的把这个运动领导到底。
——摘编自(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
材料二???
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的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说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取到了最后的胜利。”
——摘自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二,列举说明
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军事上所采取的的重要举措及其各自的意义。?
(2)材料二所说的“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取到了最后的胜利”的“辛亥革命事业”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以哪些方式实现了新旧民主革命的转变,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A.该项是在1924年初,会议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故A错误。
B.该项是在1936年底,当时国共两党为即将实现的国共第二次合作铺平了道路,故B错误。
C.根据题干“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可知,强调国共内战的爆发有一定因素的限制,结合所学可知,该限制因素指的是1945年10月,国共双方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故C正确。
D.该项是在1949年,在解放战争的最后阶段,国共合谈达成《国内和平协定》,但最终国民政府未在协定上签字,故D错误。故选C。??
2.【答案】B
【解析】B.根据表中的各党派人数统计可知,这次会议的规模不大,各党派的参会代表都在5~9人之间。结合所学可知,这是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各党派为了民主建国的方案,展开协商讨论。它的决议有利于国家和民众,但最终的实际效果有限。故B符合题意。
AC.分别召开于1924年和1949年,且规模比重庆政协会议大很多,故排除AC。
D.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是两党高层人士的直接对话,其他党派没有直接参加。故排除D。故选B。??
3.【答案】C
【解析】C.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中原突围打破了国民党围歼中原军区主力的意图,为推进解放战争保存了有生力量,故C正确。
A.《双十协定》签订于1945年10月10日,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错误。
B.重庆政协召开于1946年1月,故B错误。
D.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发动对山东解放区和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故D错误。
故选C。??
4.【答案】C
【解析】A.解放战争时期国人的消费能力不可能增强,故不选A。
B.乱发纸币、通货膨胀不利于民族经济发展,故不选B。
C.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反映了南京国民政府乱发纸币、通货膨胀的现象,说明国民政府面临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故C正确。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属于外因,不是政府政策原因,故不选D。
故选C。??
5.【答案】C
【解析】A.该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故A错误。
B.货币贬值导致人们生活更加痛苦,故B错误。
C.从“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可知题干反映的是国民政府大量发行法币造成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困苦,这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使民族工业陷入困境,故C正确。
D.题干反映的是民族工业陷入困境,并不是民族资本迅速发展,故D错误。故选C。??
6.【答案】D
【解析】A.洋务运动在甲午战争后就已经破产,故A错误。
B.乙段处于民国时期,这时列强只是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但是没有停止对华商品输出,故B错误。
C.丙段处于北洋政府末期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当时政府并没有限制民间设厂,故C错误。
D.丁段处于全面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一时期由于受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打压,民族工业日益萎缩,故D正确。故选D。??
7.【答案】A
【解析】A.根据题干可知,1947年9月,中国共产党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宣布没收地主的土地财产,将之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结合所学可知,这一举措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而国民政府的金圆券改革,导致国统区金融体系濒临崩溃,国民党失去了城市居民和产业工人的支持;因此,到1948年秋,国共双方态势发展对比变化明显,中共中央认为决战时机已到,于是连续发动了三大战役,故A正确。
B.1948年8月份,三大战役尚末开始,国民政府仍在维系统治,故B错误。
C.结合所学可知,国民党失去了城市居民的支持,故C错误。
D.1948年8月份,三大战役尚末开始,“即将取得革命胜利”不符合史实,故D错误。
故选A。??
8.【答案】B
【解析】A.解放战争爆发于1946年,与题干时间信息明显不符,排除。
B.结合所学可知,蒋介石的“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那么暴露出来的“胸膛”就是国民党军队防守力量薄弱的中原地区,“插上一刀”就是解放军实施战略反攻,而战略反攻的序幕是由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的,故B正确。
C.战略决战,是在1948年至1949年初,不符合题意,排除。
D.渡江战役,是在1949年,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9.【答案】A
【解析】A.分析题干,注意时间“1947年底”,1947年6月至9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成为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转折点,题干所述“优势问题”得以“解决”正是战略反攻带来的结果,故A正确。
B.1947年上半年粉碎国民党军全面进攻,故B错误。
C.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分别是在1945年和194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错误。
D.1948年~1949年初发动三大战役并取得胜利,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错误。
故选A。??
10.【答案】C
【解析】C.依据示意图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始于1948年11月,当时正值三大战役进行中,故C正确。
A.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故A错误。
B.1947年6月,战略反攻开始,故B错误。
D.1949年4月,渡江战役结束,故D错误。
故选C。??
11.【答案】A
【解析】略
12.【答案】C
【解析】C.因为国共两党的北平和平谈判的破裂,1949年4月21日,共产党的军队打响了渡江战役,随后攻占了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故C符合题意。
ABD.均与本题无关。故选C。??
13.【答案】D
【解析】D.1949年4月进行的战役主要是渡江战役,三大战役在1949年1月已经全部结束,故D正确。
ABC.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属于三大战役,在1949年1月已经全部结束,都不符合题干的时间特点,排除。故选D。??
14.【答案】D
【解析】D.根据题干时间“1945年8月25日”“9月3日”并结合所学可知,两则宣言均发表于国共重庆谈判前夕。国共两党矛盾非但未因抗战胜利而得以缓和,相反,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在政权和军队等方面的矛盾直接显现,在一系列问题上国共两党的主张针锋相对,国内政治局势因两党对立而日趋紧张,题干中的两则宣言就是体现,故D正确。
A.题干表明,国共两党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国民党对共产党成立联合政府等主张并未正面回应,故A错误。
B.题干显示国共两党宣言差异明显,此项说法也不符合史实,故B错误。
C.当时国共双方均准备参加重庆谈判,说明抗战胜利后国共战时合作关系并未骤然破裂,国共战时合作关系破裂的标志是1946年全面内战的爆发,故C错误。故选D。??
15.【答案】D
【解析】①.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故①错误。
②③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另一方面也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故②③④正确。
故选D。??
16.【答案】C
【解析】略
17.【答案】B
【解析】B.根据“1948年10月底”可知,此时解放战争已经进入战略决战阶段,中共兵力相比国民党兵力具有明显的优势。题干信息“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主要是为将来中共管理城市做准备,联系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做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决定,可知这一做法的目的是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故B正确。
A.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使农民获得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这与题干信息无关,故排除A。
C.工业化建设开始于1953年“一五”计划的实施,故排除C。
D.此时中国共产党尚未取得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还不是执政党,故排除D。故选B。??
18.【答案】B【解析】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时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故
B项正确。
A.1927年召开八七会议时,大革命刚失败,与“值得骄傲”等不符,故A项错误。
C.遵义会议是在党、红军和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召开的,与“夺取全国胜利”等不符,故C项错误。
D.毛泽东并未出席1945年12月召开的重庆政治协商会议,故D项错误。故选B。??
19.【答案】(1)三种政治力量及建国方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共产党,主张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民主联合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企图建立独裁的国家;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希望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
(2)①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在近代中国各个阶级和阶层的反侵略、求民主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从而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②国民党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丧失了在中国大陆的统治权。
20.【答案】(1)批判了认为农民运动“糟得很”的错误态度。毛泽东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要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2)进行土地改革。农民参军参战,支援前线。
21.【答案】任务: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和美帝国主义的政治阴谋;争取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进行以农业、工业、交通为主的经济恢复;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建立新中国,组建中央政府。
22.【答案】(1)原因:中共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习惯于运用阶级斗争的思维方式;但基于统一战线的成功经验,建立和建设新中国需要与中间党派继续合作;如何组建“民主联合政府”,中共没有可资借鉴的理论与经验。
(2)理论创新: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和毛泽东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法律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并通过《共同纲领》;制度保障:建立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23.【答案】(1)经济:解放区进行土改;农民分到土地,激发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军事:刘伯承、邓小平率领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2)反帝反封建。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组建统一战线;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