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章末综合练习:5.2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1.人的身高主要是由于下肢骨的长长,人到一定的年龄就不再长高的原因是( )
A.骨膜内的成骨细胞不再分裂 B.红骨髓变成了黄骨髓
C.骨老化,缺乏营养 D.软骨层骨化,不再分裂产生新的骨组织
2.青少年要注意坐、立、行的正确姿势,可以避免驼背、脊柱侧弯等毛病,这是因为少儿时期( )
A.骨中有机物不足三分之一,弹性小 B.骨中有机物超过三分之一,弹性大
C.骨中有机物不足三分之一,弹性大 D.骨中有机物超过三分之一,弹性小
3.下列关于人体骨骼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保护内部器官 B.钙是构成骨骼的重要成分
C.为各种动作的完成提供动力 D.支撑身体,保持一定的体形
4.下列对骨骼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由肌腱和肌腹组成
B.任何一块肌肉受到刺激后都一定能收缩
C.两端的肌腹分别固定在不同的骨上
D.两端的肌腱固定在同块骨上
5.如图为关节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关节头,④是关节窝 B.②是运动的动力来源
C.③内含滑液 D.⑤表面光滑
6.军礼是军队中使用的严肃礼节,我国军礼右手迅速取捷径从胸前抬起,右臂与肩同高,前臂手掌呈一条直线,掌心稍向外翻,下列有关这个动作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行军礼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无须神经系统的协调
B.行军礼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C.完成这个动作时,相关的骨和关节都起杠杆的作用
D.完成这个动作所需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的配合
7.如图为人的屈肘动作示意图,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屈肘时,①肱三头肌收缩,②肱二头肌舒张
B.①和②跨越关节,由肌腱附着在不同的骨上
C.屈肘动作是骨骼肌牵动骨围绕关节活动完成的
D.人的伸肘和屈肘运动要受神经系统的协调和控制
8.下列关于人体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运动的完成不仅靠运动系统,还需要其他系统的调节和配合
B.一块骨骼肌就可以独立完成某个动作
C.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
D.动物的运动有利于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
9.通过各方努力,CBA于6月20日重启。这对于全面推进复工复产,恢复生活秩序,战略意义深远,其社会影响已经超出了篮球运动本身。下列对篮球赛事中的有关知识点理解错误的是( )
A.运动员在比赛中需要注意合理饮食,比赛间隙要以补充糖类为主
B.运动员进球后,往往会大喝一声来加油打气,此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C.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排尿量很少,主要是因为大部分水分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了
D.投篮不仅仅需要运动系统的参与,还需要其他系统的协调配合
10.下列有关哺乳动物的骨、肌肉和关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骨骼肌的两端分别附着在同一块骨上
B.骨骼肌由中间的肌腹和两端的肌腱组成
C.骨骼肌受到刺激,牵动骨绕关节活动
D.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
11.下列与哺乳动物运动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骨骼肌两端的肌腹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B.骨的运动至少需要两组肌肉相互配合
C.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
D.运动不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还需要其他系统的配合
12.下列关于运动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推门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B.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和肌肉组成
C.只要运动系统完好,运动就能正常进行 D.在运动中骨和关节都起到杠杆的作用
13.退役后的警犬经特殊训练可成为导盲犬。下列关于导盲犬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其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构成 B.它的关节包括关节囊、关节腔和关节面
C.犬敏锐的感觉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D.犬的引路行为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14.生物圈中有多种多样的动物,它们的运动方式和运动能力千差万别,下列关于动物的运动说法错误的是( )
A.骨的位置变化产生运动,但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
B.一块骨骼肌两端的肌腱分别附着在不同的两块骨上
C.只要运动系统完好,动物就能正常运动
D.强大的运动能力有利于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15.孑孓是蚊子的幼虫,孑孓一旦发育成蚊子,就会吸食植物的汁液或动物的血液。这种行为( )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后天学习行为
③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6.乌鸦会衔住坚果驻足在红绿灯杆上,当汽车来时扔下坚果,让汽车将坚果碾碎,等红灯亮时,再飞落到地面享用美味。从行为获得途径来看,下列实例与上述动物行为类型不同的是( )
A.乌鸦刚刚见到稻草人时十分害怕,久而久之就没有任何反应了
B.臭鼬遇到敌人时,会翘起尾巴,放出奇臭的气味
C.搜救犬在搜救时发现受难者,会重嗅、抓地、摇尾巴,然后连声吠叫
D.小猩猩跟着大猩猩摇晃树枝,让枝头的果实掉落地上便于取食
17.下列关于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的学习行为越复杂,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B.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C.“老马识途”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D.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吃奶,这属于学习行为
18.关于社会行为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所有的节肢动物都有社会行为
B.有社会行为的群体,可通过“语言”传递信息
C.社会行为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衍
D.具有社会行为的群体成员间有明确分工
19.下列现象不属于同种动物间信息交流的是( )
A.黑长尾猴发现蛇时向同伴发出叫声 B.蜜蜂发现蜜源后跳“圆形舞”
C.蚊子飞行时发出“嗡嗡”声 D.蝶蛾类昆虫的雌虫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虫
20.动物和人能通过运动与行为适应环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骨骼、关节和肌肉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
B.人体的运动系统能独立完成各种复杂运动
C.刚出生的小猫能吮吸母猫的乳汁属于先天性行为
D.后天性行为不受遗传因素的限制,能使动物更好地适应环境
21.在探究小鼠走迷宫的实验中,迷宫中设有几处“T”字形接头,小鼠可左转也可右转。小鼠在完成走迷宫后会被奖励一些食物。实验统计数据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小鼠在动物分类中属于________动物。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小鼠走迷宫的行为属于________行为。
(3)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小鼠走迷宫时________逐渐减少,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4)若小鼠在完成走迷宫后长时间不给予食物奖励,则小鼠之前已建立的行为________(填“会”或“不会”)随之消退。
22.蚂蚁是我们常见的营群体生活的动物,每个群体中有蚁后、蚁王和工蚁等。蚁后的主要职能是产卵、繁殖后代;蚁王的职能是与蚁后交配,工蚁的主要职能是筑巢、觅食和饲喂幼蚁及蚁后等。请据下图及你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当蚂蚁发现新食源地或要迁移到新的巢址时,都要如图中所示通知同伴。蚂蚁的这种通讯方式依靠的是__________。
A.动作 B.声音 C.气味 D.激素
(2)蚂蚁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有一对触角、三对足,有的蚂蚁还有两对翅,所以它们属于节肢动物中的__________。
(3)我们知道蚂蚁是群居动物,具有__________行为,这种行为的特征是有组织,有__________,有些群体还有等级。
23.请据图回答问题:
(1)骨科医生在给骨伤病人做手术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好甲图中的C,原因是C内的_________与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关。
(2)儿童和少年的骨中有机物多于三分之一,这样的骨所具有的特性是_________,不易骨折,但容易变形,所以青少年要注意__________的姿势。
(3)关节使人体既能弯曲又能伸展,这与关节的灵活性和牢固性有关:乙图中[ ]是__________,由结缔组织构成,所以关节非常牢固;乙图中[4]_________与关节的灵活性有关。
(4)进入青春期后,人的身高突增,这主要是长骨骺端的__________能产生新的骨组织,使骨长长,身体长高。
(5)小明在大笑时,上下颌突然不能合拢,医生说这是脱臼。脱臼是指_________从___________里滑脱出来。(填标号)
(6)丙图表示人体__________动作,此时1的状态是___________。丁图表示人体_________动作,此时4的状态是__________。这表明人体一个运动都要有__________系统的调节,有_______、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关节在动物运动中起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
24.教育部发布新规定,学生每年进行一次体质健康测试,其中1 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引体向上(男)、1分钟仰卧起坐(女)等是重要的测试项目,请根据图联系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1)人体各项运动的完成都需要__________系统直接参与,_________系统的调节以及其他系统的协调配合。
(2)图一所示,骨骼肌是由中间的肌腹和两端乳白色的[___]____________两部分构成的。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_____________收缩时,就会牵动___________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3)图三中,做引体向上动作时,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肱二头肌处于_________状态,肱三头肌处于_________状态,牵引身体向上运动。
(4)图二所示,在你立定跳远的过程中,膝关节中能够减少摩擦、缓冲机械压力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而女生做仰卧起坐时,髋关节在活动中起___________作用。
25.地球上的动物种类繁多,它们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和行为扩大了其活动范围,便于更好地生存和繁衍。
(一)下列是与动物运动有关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蚯蚓靠__________协调配合完成运动;图乙中,Ⅰ、Ⅱ、Ⅲ表示蝗虫身体的各部,①、②、③表示蝗虫的某些器官,其中飞行器官及所在身体部位分别是__________(填代码)。
(2)图丙是人的关节及屈肘动作模式图,与关节的灵活性有关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和[3]中的滑液。屈肘动作的产生是当[___]__________受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时,就会收缩,牵动骨绕着[9]活动。从动物体结构层次上看,[6]和[7]均属于__________。
(3)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骨、关节、骨骼肌关系模式图,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理由是__________。
(二)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请分析下面资料并回答:
资料一:幼狮天生的利爪能够帮助它成功狩猎,本能地突袭那些引起它注意的目标,这非常有利于它的生存。然而,要想完全掌握捕猎技巧,还需要不断实践以积累经验。
资料二:蚕农发现,雌雄蛾从茧中钻出来,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进行交配,否则,会因寿命短暂失去传宗接代的机会。雌雄蛾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完全是靠它们之间释放“气味”和闻到“气味”实现的。
(1)资料一说明__________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学习行为的优越性在于使动物能够__________。
(2)资料二中,雌雄蛾依靠“气味”爬到一起,能散发这种“气味”的物质在生物学上叫做__________,这一实例表明了动物个体间能够进行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骨的生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既骨的长长与长粗。在骨的结构中与生长有关的结构有骨骺端的软骨层和骨膜中的成骨细胞。骨表面的骨膜内层有成骨细胞具有再生功能。对骨折后骨的愈合起作用,它还能不断产生新的骨细胞使骨不断长粗。人在幼年的时候,骨骺端的软骨层能够不断产生新的骨组织使骨不断长长,但到成年后这些软骨就骨化成骨不再生长了,因此人成年以后身体不再长高。故选:D。
2.答案:B
解析: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越多,骨的柔韧性越强,无机物越多,骨的硬度越大;在不同时期,骨的成分不同,如下表:
时期 骨成分的含量 骨的物理特性
无机物 有机物
儿童少年期 少于2/3 多于1/3 弹性大、硬度小、不容易骨易变形
成年期 约占2/3 约占1/3 既坚硬又有弹性
老年期 多于2/3 少于1/2 弹性小、硬脆易骨折
所以在青少年的骨中,骨内有机物的含量超过三分之二,无机物的含量少于三分之一,骨的弹性大,硬度小,容易变形,所以青少年要注意坐立行的正确姿势。故选:B。
3.答案:C
解析: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后会收缩,产生一定的拉力,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为各种动作的完成提供动力的是骨骼肌。
4.答案:A
解析:骨骼肌是由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组成的。骨骼肌两端的肌腱分别固定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到刺激收缩的特性,但不是任何一块肌肉受到刺激后都一定能收缩。故选A。
5.答案:B
解析:②是关节囊,关节周围由关节囊包裹着,增加关节的牢固性,骨骼肌是动力来源。
6.答案:D
解析:A、行军礼时在神经系统的协调靠运动系统来完成,错误;
B、行军礼时是一个屈肘动作,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错误;
C、完成行军礼动作时,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错误;
D、完成这个动作所需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的配合,正确;
故选:D。
7.答案:A
解析:A. 屈肘时,②肱三头肌舒张,①肱二头肌收缩,错误;B. ①和②跨越关节,由肌腱附着在不同的骨上,正确;C.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屈肘动作是骨骼肌牵动骨围绕关节活动完成的,正确;D. 人的伸肘和屈肘运动要受神经系统的协调和控制,正确。故选:A。
8.答案:B
解析: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还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也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A正确;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一块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完成一个动作至少需要两块骨骼肌相互配合,B错误,C正确;运动有利于动物觅食、避敌、夺取栖息地和繁殖,更加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D正确。
9.答案:B
解析:运动员大喝一声属于呼气,此时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10.答案:A
解析:A.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A错误:B.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B正确;C.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C正确;D.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D正确。
1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的肌腱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的运动至少需要两组肌肉相互配合,如伸肘时,肱二头肌处于舒张状态,肱三头肌处于收缩状态;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运动不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还需要其他系统的配合。
12.答案:A
解析:A.推门时属于伸肘动作,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正确。B.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三部分构成,错误。C.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错误。D.骨在运动中起到杠杆的作用,关节起到支点的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错误。故选A。
13.答案:D
解析: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连结有不活动的、半活动的和活动的三种形式,其中活动的骨连结叫关节。
A、导盲犬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构成,正确;
B、导盲犬的关节包括关节囊、关节腔和关节面,正确;
C、导盲犬敏锐的感觉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正确;
D、导盲犬的引路行为属于后天性行为,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错误。
14.答案:C
解析:运动的产生并不仅仅是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依赖于呼吸系统等的配合。
15.答案:C
解析:孑孓是蚊子的幼虫,孑孓一旦发育成蚊子,就会吸食植物的汁液或动物的血液,这种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是先天性行为。
16.答案:B
解析:题述乌鸦的行为是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学习行为。乌鸦刚刚见到稻草人时十分害怕,久而久之就没有任何反应了,这是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得知稻草人对它没有威胁,属于学习行为,A项不符合题意;臭鼬遇到敌人时,会翘起尾巴,放出奇臭的气味,这是臭鼬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B项符合题意;搜救犬在搜救时发现受难者,会重嗅、抓地、摇尾巴,然后连声吠叫,这得益于平时的大量训练,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学习行为,C项不符合题意;小猩猩跟着大猩猩摇晃树枝,这是向大猩猩学习通过摇晃树枝获得果实,属于学习行为,D项不符合题意。
17.答案:A
解析:动物的学习行为越复杂,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A项正确。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当刺激该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去除后,该行为会逐渐消失,B项错误。“老马识途”是一种学习行为,C项错误。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吃奶,这是人生来就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D项错误。
18.答案:A
解析:社会行为的特点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有的节肢动物没有社会行为,如蝗虫,A的叙述错误。
19.答案:C
解析:A、黑长尾猴发现蛇时向同伴发出叫声,是同种动物通过声音进行交流,正确。
B、蜜蜂发现蜜源后跳圆形舞,是同种动物通过动作进行交流,正确。
C、蚊子飞动时发出“嗡嗡”声,不属于信息交流,错误。
D、雌蛾体表腺体分泌性外激素,是同种动物通过气味进行交流,正确。
故选:C。
动物通讯,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叫做动物语言。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通讯的方式,解题时要具体例子具体分析。
20.答案:C
解析:骨骼包括骨和关节,因此,人体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或者可由骨骼和肌肉组成),A错误;仅靠人体的运动系统不能独立完成任何一个复杂运动,通常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控,也需要能量的供应,即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参与,B错误;后天性行为即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由生活经验或学习而获得的行为,D错误。
21.答案:(1)哺乳
(2)学习
(3)平均转错的次数;经过训练,小鼠获得了走迷宫的学习行为(合理即可)
(4)会
解析:(1)小鼠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
(2)小鼠走迷宫的行为是小鼠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属于学习行为。
(3)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小鼠走迷宫平均转错的次数还渐减少,由此得出结论:经过训练,小鼠获得了走迷宫的学习行为。
(4)当学习行为建立以后,必须经常强化,才能巩固已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否则学习行为会逐渐消失,也不会遗传给后代。
22.答案:(1)A
(2)昆虫
(3)社会;分工
解析:(1)从图中看出蚂蚁用头左右摆动召唤同伴到新食源地或用身体前后来回运动召唤同伴到新巢址,这是蚂蚁用动作进行信息交流。
(2)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为感觉和摄食中心,有一对触角和口器等,有的蚂蚁有两对翅,所以它们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此类动物还有蜜蜂、蝗虫等。
(3)像蚂蚁一样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
23.答案:(1)成骨细胞;(2)弹性大,硬度小;坐、立、行;(3)1;关节囊;关节软骨
(4).软骨层;(5).3 ;5;(6).屈肘;收缩;伸肘;收缩;神经;骨;支点
解析:(1).甲图中的C是骨膜,骨膜内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关。
(2)骨的成分有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使骨具有韧性,无机物使 骨具有一定的硬度儿童和少年骨中有机物多于三分之一,这样的骨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但容易变形,因此青少年要注意坐、立、行的姿势。
(3).乙图中1是关节囊,2是关节腔,3是关节头,4是关节软骨,5是关节窝。关节棄由结缔组织构成,能将关节头和关节窝紧紧包裹在一起,增强关节的牢固性。关节软骨与关节的灵活性有关。
(4)长骨骺端的软骨层能产生新的骨组织,使骨长长。
(5)脱臼是指关节头从关节窝里滑脱出来。
(6)丙图 表示人体屈肘动作,屈肘时1肱二头肌收缩,2肱三头肌舒张。丁图表示人体伸肘动作,伸肘时3肢二头肌舒张,4肱三头肌收缩。人体一个动作的完成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和关节的参与,关节在动物运动中起支点作用。
24.答案:(1)运动;神经
(2)1;肌腱;刺激;骨
(3)收缩;收缩
(4)3;关节软骨;支点
解析:(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哺乳动物的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以及其他系统的配合。
(2)骨骼肌是由中间的2肌腹和两端乳白色的1肌腱两部分构成的。骨骼肌具有遇刺激而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3)做引体向上动作时,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牵引身体向上运动。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
(4)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做仰卧起坐时,髋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3关节软骨能缓冲运动时的震荡,还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25.答案:(一)(1)刚毛和肌肉;③、Ⅱ
(2)4;关节软骨;6;肱二头肌;器官
(3)A;骨骼肌绕过关节,至少附着在不同的两块骨上
(二)(1)先天性;更好地适应环境
(2)性外激素;信息交流
解析:(一)(1)蚯蚓靠刚毛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完成运动;蝗虫的飞行器官是[③]翅,位于身体的[Ⅱ]胸部。
(2)与关节灵活性有关的结构是[4]关节软骨和[3]关节腔内的滑液。屈肘动作的完成是[6]肱二头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就会收缩,牵拉着骨活动。[6]肱二头肌和[7]肱三头肌具有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等,是器官。
(3)人体内的骨骼肌绕过关节,至少附着在不同的两块骨上,所以正确的是A。
(二)(1)资料一说明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学习行为可以使动物更好地适应环境。
(2)资料二中,雌雄蛾之间释放的“气味”是一种化学物质,被称为“性外激素”,这一实例表明了动物个体间能够进行信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