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练习(鲁教版五四学制)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夏日的校园,坐在教室里就能闻到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 )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由原子构成
D.分子之间有间隔
2.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现象
解释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间有间隔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A.A
B.B
C.C
D.D
3.防疫期间常用酒精消毒,在消毒过程中我们能闻到酒精散发出的特殊气味,主要是因为( )
A.分子的体积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可以再分
4.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公共场所多进行消毒。消毒后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刺激性的气味,该现象主要说明了( )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都有特殊的气味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5.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40L的钢瓶
相同条件下,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大
B
香水、汽油要密闭保存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现象
分子受热增大,遇冷缩小
D
氧气和臭氧(O3)的化学性质不同
构成氧气和臭氧的分子不同
A.A
B.B
C.C
D.D
6.下列对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每年10月,桂花盛开,花香四溢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200mL
分子本身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C
水和双氧水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的构成不同
D
钠与镁的化学性质不同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A.A
B.B
C.C
D.D
7.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浓氨水挥发﹣﹣氨分子不断运动
B.氢气燃烧生成水﹣﹣分子种类改变
C.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
D.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
8.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燃冰变成天然气,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
B.糖水是混合物,由不同的分子构成
C.冰不容易分割,水易分割,冰中水分子间作用力大
D.水通电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9.下列宏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白糖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溶解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原子的种类不同
D.把液化石油气压缩进钢瓶﹣﹣分子体积变小
10.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干冰升华﹣﹣分子的体积变大
B.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
C.氧化汞受热分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D.酒精挥发﹣﹣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11.在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如图所示实验。烧杯A中溶液变红,B中溶液不变色,该现象说明( )
A.分子可以再分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
12.从分子、原子角度对下面一些现象和变化的解释,合理的是( )
现象和变化
解释
A
花香四溢
分子很小,质量也很小
B
热胀冷缩
温度变化,分子或原子大小发生变化
C
滴水成冰
温度降低,分子间隔变小、停止运动
D
食品变质
分子种类发生变化,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A.A
B.B
C.C
D.D
13.下列事实与对应解释不相符的是( )
A.辣子辣,花椒麻﹣﹣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B.水结冰后不能流动﹣﹣水分子不再运动
C.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间有间隔
D.烧煤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但看不到二氧化硫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14.共享单车为了方便我们绿色出行,夏季期间气温升高共享单车的充气轮胎最容易发生爆炸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子体积变大
B.分子质量变大
C.分子数目变大
D.分子间的间隙变大
15.某同学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
C.食物腐败──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D.酒精挥发──分子间间隔变大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6.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发展了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将水加入电子显微镜,并快速降温固态化,从而对生物样品进行观察。在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分子质量B.分子种类C.分子间隔。
17.酒精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作为中学生,不应该饮酒.
(1)将100mL酒精与100mL水混合后,所得到混合液体的体积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00mL,原因是
;
(2)实验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措施是
(3)下列仪器不能加热的是
A.燃烧匙B.试管C.量筒D.蒸发皿.
18.请从物质的组成、构成角度解释下列问题:
(1)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
(2)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
;
(3)稀盐酸和稀硫酸均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
19.某学生在研究分子的性质时,做如图所示实验。在一个小烧杯里放半杯水,然后用药匙取一小粒品红,放入烧杯。观察到品红在水中
。此实验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20.水、水蒸气和冰都是由
构成的,保持金属铜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练习(鲁教版五四学制)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夏日的校园,坐在教室里就能闻到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 )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由原子构成
D.分子之间有间隔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鲜花盛开,香远益清,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能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
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花香四溢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
B、由于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这是造成花香四溢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
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花香四溢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由原子构成无关,故选项错误。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花香四溢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现象
解释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间有间隔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敞口放置的液体一段时间后减少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运动到了空气中去的缘故,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无关,解释错误;
B.可以挤压塑料瓶内的气体说明气体的分子间存在着间隔,压强增大,间隔变小,解释正确;
C.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具有香味的分子通过运动扩散到周围的空气中,解释正确;
D.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因此湿衣服在阳光下更容易干,解释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防疫期间常用酒精消毒,在消毒过程中我们能闻到酒精散发出的特殊气味,主要是因为( )
A.分子的体积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可以再分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在消毒过程中我们能闻到酒精散发出的特殊气味,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特殊气味。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公共场所多进行消毒。消毒后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刺激性的气味,该现象主要说明了( )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都有特殊的气味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消毒后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刺激性的气味,是因为消毒液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刺激性的气味。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40L的钢瓶
相同条件下,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大
B
香水、汽油要密闭保存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现象
分子受热增大,遇冷缩小
D
氧气和臭氧(O3)的化学性质不同
构成氧气和臭氧的分子不同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40L的钢瓶,是因为相同条件下,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大,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B、香水、汽油要密闭保存,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为防止运动到空气中造成浪费,故选项解释正确。
C、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D、氧气和臭氧(O3)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氧气和臭氧的分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下列对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每年10月,桂花盛开,花香四溢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200mL
分子本身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C
水和双氧水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的构成不同
D
钠与镁的化学性质不同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每年10月,桂花盛开,花香四溢,是因为桂花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桂花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由于分子间有间隔,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200mL,是由于水和酒精在混合时分子相互占据了间隔,分子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故选项解释错误。
C、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水和双氧水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水和双氧水分子的构成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主要决定了元素的性质,钠与镁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浓氨水挥发﹣﹣氨分子不断运动
B.氢气燃烧生成水﹣﹣分子种类改变
C.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
D.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浓氨水挥发,是因为氨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氢气燃烧生成水,是氢分子和氧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新组合形成水分子,分子种类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
C、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是因为原子间有间隔,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汞原子体积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D、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燃冰变成天然气,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
B.糖水是混合物,由不同的分子构成
C.冰不容易分割,水易分割,冰中水分子间作用力大
D.水通电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可燃冰变成天然气,状态变化,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B、糖水是混合物,是因为糖水中蔗糖分子、水分子不同的分子,是由不同的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C、冰不容易分割,水易分割,是因为冰中水分子间作用力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水通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下列宏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白糖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溶解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原子的种类不同
D.把液化石油气压缩进钢瓶﹣﹣分子体积变小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白糖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溶解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B、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D、把液化石油气压缩进钢瓶,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干冰升华﹣﹣分子的体积变大
B.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
C.氧化汞受热分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D.酒精挥发﹣﹣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干冰升华,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B、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是因为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只含有一种分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氧化汞受热分解,是因为氧化汞分子分裂成了汞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汞原子直接聚集成金属汞,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D、酒精挥发,是因为酒精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运动到空气中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在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如图所示实验。烧杯A中溶液变红,B中溶液不变色,该现象说明( )
A.分子可以再分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析】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它们很小,之间有间隔,总是不断运动的。
【解答】解:B中溶液不变色,说明空气中的物质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烧杯A中溶液变红,是因为浓氨水中的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运动到A中时,和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从而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该实验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故选:C。
【点评】微观粒子总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温度越低,运动的越慢。
12.从分子、原子角度对下面一些现象和变化的解释,合理的是( )
现象和变化
解释
A
花香四溢
分子很小,质量也很小
B
热胀冷缩
温度变化,分子或原子大小发生变化
C
滴水成冰
温度降低,分子间隔变小、停止运动
D
食品变质
分子种类发生变化,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花香四溢,是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花香的微粒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不是因为分子很小,质量也很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B、物质的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或原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分子或原子大小没有发生变化,故选项解释错误。
C、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的,滴水成冰,分子仍在不断地运动的,故选项解释错误。
D、食品变质,是由于分子发生变化,分子性质发生变化,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下列事实与对应解释不相符的是( )
A.辣子辣,花椒麻﹣﹣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B.水结冰后不能流动﹣﹣水分子不再运动
C.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间有间隔
D.烧煤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但看不到二氧化硫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辣子辣,花椒麻,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B、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的,0℃以下,水分子仍在不断地运动,故选项解释错误。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D、烧煤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但看不到二氧化硫分子,是因为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共享单车为了方便我们绿色出行,夏季期间气温升高共享单车的充气轮胎最容易发生爆炸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子体积变大
B.分子质量变大
C.分子数目变大
D.分子间的间隙变大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随着夏季气温的升高,充气轮胎容易发生爆炸,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分子体积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B、随着夏季气温的升高,充气轮胎容易发生爆炸,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分子质量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随着夏季气温的升高,充气轮胎容易发生爆炸,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分子运动速率加快,而分子数目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D、随着夏季气温的升高,充气轮胎容易发生爆炸,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5.某同学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
C.食物腐败──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D.酒精挥发──分子间间隔变大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B、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C、食物腐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故选项解释正确。
D、酒精挥发,是因为酒精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6.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发展了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将水加入电子显微镜,并快速降温固态化,从而对生物样品进行观察。在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C (填字母序号)。
A.分子质量B.分子种类C.分子间隔。
【分析】根据变化的特征分析判断;
【解答】解: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质量和分子种类,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的性质,属于课本中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17.酒精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作为中学生,不应该饮酒.
(1)将100mL酒精与100mL水混合后,所得到混合液体的体积 小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00mL,原因是 分子之间有间隔 ;
(2)实验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措施是 用湿抹布盖灭
(3)下列仪器不能加热的是 C
A.燃烧匙B.试管C.量筒D.蒸发皿.
【分析】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之间有间隔;
隔绝氧气,或降温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都可以灭火;
量筒不能加热.
【解答】解:(1)将100mL酒精与100mL水混合后,所得到混合液体的体积小于200mL,原因是分子之间有间隔;
(2)实验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措施是用湿抹布盖灭;
(3)下列仪器不能加热的是量筒.
故填:小于;分子之间有间隔;用湿抹布盖灭;C.
【点评】燃烧匙、试管、蒸发皿可以直接加热,而量筒不能加热,要注意理解.
18.请从物质的组成、构成角度解释下列问题:
(1)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
(2)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 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
(3)稀盐酸和稀硫酸均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溶液中都存在
H+ .
【分析】可以根据物质的组成或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等知识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1)因为金刚石和石墨中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
(2)水和过氧化氢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
(3酸之所以具有通性是由于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故答为:(1)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3)溶液中都存在
H+.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组成或构成决定物质的性质等方面的内容.
19.某学生在研究分子的性质时,做如图所示实验。在一个小烧杯里放半杯水,然后用药匙取一小粒品红,放入烧杯。观察到品红在水中 逐渐扩散 。此实验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把品红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品红分子会向水分子中不断扩散,品红分子不断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烧杯中的水逐渐变红色。
故答案为:逐渐扩散;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0.水、水蒸气和冰都是由 水分子 构成的,保持金属铜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铜原子 .
【分析】根据水、水蒸气和冰的构成,由原子直接构成物质,原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分析.
【解答】解:水、水蒸气和冰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保持金属铜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铜原子.
故答为:水分子;铜原子.
【点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由原子直接构成物质,原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