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附答案-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附答案-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8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8-07 10:1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人教化学九上第7单元 燃料及其应用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粮库失火用水浇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C.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氧气D.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隔绝氧气
2、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在有限空间内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B.用煤炭烧锅炉时不断鼓入空气,可使煤炭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时可用湿布盖灭,是因为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D.森林起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建立隔离带灭火
3、.近期,我国多处地方的煤矿发生爆炸,造成多人死伤.引起爆炸的主要气体是(?? )
A.?氢气?????????????B.?甲烷????????????C.?一氧化碳?????????D.?氧气
4、“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要减少能量消耗,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做法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A.大量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B.汽车使用乙醇等清洁燃料
C.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D.广泛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
5、将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其燃烧更旺的原因是(  )
A.减少酒精的挥发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6、“霾”是由细小颗粒物组成的,主要来源是热电排放、化工生产、汽车尾气、冬季供暖及地面灰尘等。它侵蚀着人们的健康,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出行。下列治理雾霾的措施中,可行的是(  )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②控制车辆使用
③减少户外活动 ④加强城市绿化
⑤关闭厂矿企业 ⑥调整能源结构
A.①②④⑥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7、3月30日密云区发生山火,由于风势较大导致火势迅速向平谷区由于风势较大,导致火情迅速向平谷区刘家店镇北吉山村方向蔓延。消防官兵灭火时用到鼓风灭火机,其灭火原理是(  )
A.移走可燃物 B.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C.隔绝氧气 D.降低着火点
8、下列物质与空气充分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P2O5 B.面粉
C.镁粉 D.CH4
9、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以及安全措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将煤球粉碎可使其燃烧更充分
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C.?电视机着火时直接用水扑灭
?D.?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
10、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菜刀用后洗净擦干 B.用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C.坐公交车代替开私家车 D.管道天然气泄漏,打开电灯检查
11、某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点燃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珠;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对气体组成的推断正确的是(  )
A.可能只有氢气一种气体
B.可能只有甲烷一种气体
C.三种气体一定都存在
D.一定是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12、下列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物质中,不属于污染物的是 (  )
A.一氧化碳 B.水C.二氧化硫 D.炭粒、尘粒
13、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县发生森林大火,火灾夺走了30位救火英雄的生命。下列关于森林火灾应急处理措施或原因不合理的是(  )
A.砍掉或清理大火面前的干枯树枝、树叶等可燃物,达到隔离可燃物的目的
B.火灾初期,可选用覆土法,达到隔绝空气的目的
C.飞机播撤干冰,达到降低可燃物着火点的目的
D.紧急疏散火灾周围地区的人群及贵重物品,达到减少损失的目的
二、填空题。
14、请回答下列问题:
化学知识常常可以用来解释历史问题:《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大军,却被周瑜的“火箭”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个条件回答:
曹军的木船是_______;“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______,使火烧得更旺。
15、合理利用能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1)使用脱硫煤能减少________的排放,减轻酸雨的危害。煤加工成蜂窝煤会更充分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
(2)为了节约石油资源,常在普通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形成乙醇汽油作为燃料。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应与时俱进,为减少化石燃料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人们正在开发使用的新能源有________(答一种即可)
16、能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清洁燃料,原因是:_____;
(2)煤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大量CO气体面造成空气污染,其原因是_____;
(3)从“低碳经济“的角度分析,在氢能、化石燃料、太阳能、风能等能源中,应尽量减少_____的使用。
17、两淮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瓦斯存在于煤层及周围岩层中,是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主要成分是甲烷。
(1)请你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煤矿瓦斯爆炸有两个必要条件:
①瓦斯含量在爆炸极限的范围内;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是常见三种气体的爆炸极限,请你据此判断:
可燃气体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H2 4.0%~74.2%
CH4 5%~15%
CO 12.5%~74.2%
最容易发生爆炸的气体是____。
(4)下列图标中,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5)某现代化的矿井采用了“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有效解决了矿区及周边地区的照明用电。这种既采煤又发电联合生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
A实验:玻璃棒的作用________.
B实验:点燃氢气之前必须先________.
C实验:倾倒二氧化碳下层的蜡烛熄灭:继续倾倒二氧化碳上层的蜡烛没有熄灭,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19、图1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图1
(1)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__。
(2)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__________;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________。
(4)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3-S-3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填序号)。
图2
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
四、计算类综合题。
20、我国科学家合成出羟基磷灰石[Ca5(OH)(PO4)3](相对分子质量等于502)超长纳米线,成功地研制出新型耐火纸。在1000℃的高温下,这种耐火纸仍然可以保持其完整性,使“纸能包住火”成为现实。
(1)羟基磷灰石由多少种元素组成,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是多少(列出计算式即可)。
(2)1000℃时,羟基磷灰石在氧气中不能燃烧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3)用耐火纸包住燃烧的火焰,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什么。
2021—2022学年人教化学九上第7单元 燃料及其应用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粮库失火用水浇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C.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氧气D.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隔绝氧气
【答案】A 
2、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在有限空间内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B.用煤炭烧锅炉时不断鼓入空气,可使煤炭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时可用湿布盖灭,是因为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D.森林起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建立隔离带灭火
【答案】C 
3、.近期,我国多处地方的煤矿发生爆炸,造成多人死伤.引起爆炸的主要气体是(?? )
A.?氢气?????????????B.?甲烷????????????C.?一氧化碳?????????D.?氧气
【答案】B
4、“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要减少能量消耗,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做法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A.大量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B.汽车使用乙醇等清洁燃料
C.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D.广泛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
【答案】C
5、将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其燃烧更旺的原因是(  )
A.减少酒精的挥发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D 
6、“霾”是由细小颗粒物组成的,主要来源是热电排放、化工生产、汽车尾气、冬季供暖及地面灰尘等。它侵蚀着人们的健康,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出行。下列治理雾霾的措施中,可行的是(  )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②控制车辆使用
③减少户外活动 ④加强城市绿化
⑤关闭厂矿企业 ⑥调整能源结构
A.①②④⑥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A
7、3月30日密云区发生山火,由于风势较大导致火势迅速向平谷区由于风势较大,导致火情迅速向平谷区刘家店镇北吉山村方向蔓延。消防官兵灭火时用到鼓风灭火机,其灭火原理是(  )
A.移走可燃物 B.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C.隔绝氧气 D.降低着火点
【答案】B
8、下列物质与空气充分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P2O5 B.面粉
C.镁粉 D.CH4
【答案】A 
9、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以及安全措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将煤球粉碎可使其燃烧更充分
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C.?电视机着火时直接用水扑灭
?D.?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
【答案】A
10、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菜刀用后洗净擦干 B.用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C.坐公交车代替开私家车 D.管道天然气泄漏,打开电灯检查
【答案】D
11、某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点燃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珠;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对气体组成的推断正确的是(  )
A.可能只有氢气一种气体
B.可能只有甲烷一种气体
C.三种气体一定都存在
D.一定是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答案】B 
12、下列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物质中,不属于污染物的是 (  )
A.一氧化碳 B.水C.二氧化硫 D.炭粒、尘粒
【答案】B
13、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县发生森林大火,火灾夺走了30位救火英雄的生命。下列关于森林火灾应急处理措施或原因不合理的是(  )
A.砍掉或清理大火面前的干枯树枝、树叶等可燃物,达到隔离可燃物的目的
B.火灾初期,可选用覆土法,达到隔绝空气的目的
C.飞机播撤干冰,达到降低可燃物着火点的目的
D.紧急疏散火灾周围地区的人群及贵重物品,达到减少损失的目的
【答案】C
二、填空题。
14、请回答下列问题:
化学知识常常可以用来解释历史问题:《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大军,却被周瑜的“火箭”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个条件回答:
曹军的木船是_______;“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______,使火烧得更旺。
【答案】可燃物 温度达到着火点 空气或氧气
15、合理利用能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1)使用脱硫煤能减少________的排放,减轻酸雨的危害。煤加工成蜂窝煤会更充分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
(2)为了节约石油资源,常在普通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形成乙醇汽油作为燃料。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应与时俱进,为减少化石燃料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人们正在开发使用的新能源有________(答一种即可)
【答案】(1)二氧化硫;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2)C2H5OH+3O2 2CO2+3H2O
(3)太阳能
16、能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清洁燃料,原因是:_____;
(2)煤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大量CO气体面造成空气污染,其原因是_____;
(3)从“低碳经济“的角度分析,在氢能、化石燃料、太阳能、风能等能源中,应尽量减少_____的使用。
【答案】发热量高、燃烧的产物只有水,不污染环境 氧气不足 化石燃料
17、两淮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瓦斯存在于煤层及周围岩层中,是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主要成分是甲烷。
(1)请你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煤矿瓦斯爆炸有两个必要条件:
①瓦斯含量在爆炸极限的范围内;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是常见三种气体的爆炸极限,请你据此判断:
可燃气体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H2 4.0%~74.2%
CH4 5%~15%
CO 12.5%~74.2%
最容易发生爆炸的气体是____。
(4)下列图标中,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5)某现代化的矿井采用了“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有效解决了矿区及周边地区的照明用电。这种既采煤又发电联合生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H4+2O2CO2+2H2O
(2)温度达到着火点(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3)H2 (4)B (5)变废为宝,节约资源等
18、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
A实验:玻璃棒的作用________.
B实验:点燃氢气之前必须先________.
C实验:倾倒二氧化碳下层的蜡烛熄灭:继续倾倒二氧化碳上层的蜡烛没有熄灭,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引流;验纯;二氧化碳量少
三、实验探究题。
19、图1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图1
(1)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__。
(2)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__________;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________。
(4)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3-S-3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填序号)。
图2
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
【答案】(1)酒精灯  (2)燃烧需要可燃物
(3)乒乓球碎片 低  (4)D
四、计算类综合题。
20、我国科学家合成出羟基磷灰石[Ca5(OH)(PO4)3](相对分子质量等于502)超长纳米线,成功地研制出新型耐火纸。在1000℃的高温下,这种耐火纸仍然可以保持其完整性,使“纸能包住火”成为现实。
(1)羟基磷灰石由多少种元素组成,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是多少(列出计算式即可)。
(2)1000℃时,羟基磷灰石在氧气中不能燃烧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3)用耐火纸包住燃烧的火焰,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什么。
【答案】(1)四; (2);
(3)温度没有达到羟基磷灰石的着火点;
(4)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使火焰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