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鼓响咚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用自然快乐的歌声表现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音乐情绪。
(二)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会歌曲切分节奏,唱好歌曲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用聆听、模仿、学唱、演唱、欣赏等方式学习歌曲,感受音乐作品欢快活泼的场面。
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1.掌握附点节奏
教学重点:能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听音导入(第二种导入)
1.鼓
问题1: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看这是什么
学生:鼓
问题2:鼓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2. 教师敲鼓,学生模仿鼓声。
学生:咚 当
教师:长音咚-------------
短音咚 咚 咚
学生模仿:模仿长音咚-------- 模仿短音咚
方法:教师和敲击鼓,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做,教室不停,学生不停
教师引导:你们能把长短鼓声何在一起吗?谁想试试
要求:长音咚三拍,短音咚一拍
学生:咚 —— 咚
3.变化拍速
教师打拍子学生练习。教师变化拍速学生练习
多媒体:咚.咚 ,咚.咚, 咚.咚
咚.咚 咚咚 咚 咚.咚 咚咚 咚 咚.咚 咚咚 咚
问题:你们发现老师的拍速有什么变化吗?
学生:原来三拍的咚,变成了一拍半,
4.讲解附点四分音符
附点四分音符,加上符点后,延长前面音符时值的一半。
5.歌词节奏
教师引导1:
教师敲击小鼓三声问题:
教师:我敲了几声
学生:三声
教师引导2: 我说小﹒鼓 | 响三 声- |
学生跟着念
6.选择节奏
第一条 第二条
7.教师讲解附点四分音符
8. 教师弹奏:
Mi sol la do do la sol mi
引导:同学们现在我往节奏中填入音符,你们听听是什么音符在唱歌。
学生跟唱:
9.念第二条节奏
教师引导:哪位同学能够念念第二条节奏
学生念节奏 :
学生演唱回答。
(二)学习新歌
教师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和鼓有关的歌曲,请你来听听。
1、聆听歌曲
第一次聆听:
问题1:乐情绪是怎样的?
第二次聆听
问题2:你给歌曲起个名字?
第三次聆听
老师唱旋律
学生回答:
学生听到一个音写一个音
2.唱旋律
教师指音符
方法:跟着教师指示演唱旋律。
学生唱方法:教师指出音符学生唱后另一名学生做评价。
音高唱名全对了5分。
3.第四次聆听排出旋律顺序
(1) (2)
(3) (4)
学生回答:(1)(3)(4)(2)
4. 打开书识乐谱
(1) 学生视唱乐谱
可能出现的问题:二分音符时值不满。
解决的方法:用碰钟或者响板做辅助在第二拍敲击。
组织学生:一名学生拿着小乐器在前面带着其他同学一起,别的同学拍手或者拍腿。
(2) 换乐句演唱
采用接龙的形式,演唱乐谱。
5.唱歌词
方法:按照节奏念歌词。
完整演唱歌曲
6.加入f 与p
问题:你觉得强弱放到哪里比较适合
7.加入打击乐器演唱歌曲
方法:一个小鼓 一个碰钟或者响板。
8.介绍鼓的敲击方法
(1)学生介绍
鼓的敲击方式
(2)跟着模仿敲击节奏
(3)鼓的情绪
(三)拓展
介绍中国鼓
视频花盆鼓 排鼓 中国鼓
排鼓由五个大小不同、发音有别的鼓组成一套。鼓身高29至33.3厘米,上口面直径16.7至37厘米,下口面直径11.7至37厘米。每个鼓的两面鼓框外径相同而内径不一,可发出音高不同的两个音来,故五个鼓有十个音。每个鼓的两面都装有调音设备,调音幅度可达四或五度,可根据实际需要定音。鼓身固定在一个可以升降的特制鼓架上,鼓架上端为“u”形架,鼓身置于架中可以翻转进行音高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