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化学真奇妙(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练习(鲁教版五四学制)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21年5月29日,搭载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文昌成功发射。下列操作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火箭转运
B.总装调试
C.燃料注入
D.点火发射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用碳素墨水书写档案文件
B.用稀有气体制作霓虹灯
C.纯氧用于医疗急救
D.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3.在下列生产、生活过程所涉及的变化中,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撒干冰降雨
B.太阳能路灯
C.垃圾用来发电
D.蒸馏淡化海水
4.在下列各项中,体现铜的化学性质的叙述是( )
A.铜有良好的导电能力
B.把铜在熔炉中加热,到1083℃能熔成液体
C.熔化的铜在模具中可铸成铜器
D.铜在潮湿空气中表面会生成铜绿
5.下列描述的,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氢气的可燃性
B.汽油的挥发性
C.浓硫酸的腐蚀性
D.氧气的助燃性
6.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 )
A.火星四射
B.有发光现象
C.有大量热放出
D.有黑色固体生成
7.CO2在下列变化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溶于水中
B.溶于石灰水中
C.进行光合作用
D.制成干冰
8.最能说明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本质是( )
A.发出白光
B.产生白烟
C.放出热量
D.生成白色固体P2O5
9.有关浓盐酸的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滴在大理石上有气泡放出
B.检验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
C.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有刺激性气味
10.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
A.铁生锈
B.煤燃烧
C.水汽化
D.米饭蒸熟
1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用途主要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用水银温度计测体温
B.氢气填充气球
C.汽油做燃料
D.用铁制作炊具
12.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沸点
B.熔点
C.可燃性
D.密度
13.重庆美食不仅仅是火锅和小面,下列食物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江津老白干的酿造
B.城口老腊肉的熏制
C.奉节脐橙的采摘
D.忠县豆腐乳的发酵
1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只体现该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供动物呼吸
B.氮气做医疗冷冻剂
C.汽油做汽车的燃料
D.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15.用来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火星四射
B.剧烈燃烧,放热
C.铁丝熔化成小球
D.生成黑色固体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6.通常状况下,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其熔点为﹣59℃,沸点为11.0℃,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得到酸性溶液。该气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吸入一定浓度的二氧化氯气体会引起咳嗽和呼吸道粘膜的损伤。二氧化氯极其不稳定,受热或见光易发生爆炸性分解,直接造成氯气泄漏而污染环境,工业上用潮湿的氯酸钾(KClO3)和草酸(H2C2O4)在60℃时反应制得。由于制取二氧化氯需要使用的氯酸钾是易爆危险品,所以制备和运输成本很高,因此我国目前还未广泛用其消毒自来水。
请依据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介绍了二氧化氯的性质、制法和
等方面内容。
(2)二氧化氯的物理性质有①
;②
。(写两条即可)化学性质有①
;②
。
(3)发生二氧化氯泄漏时,紧急处理方法是
。
17.选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一填写在下列空格中:
(1)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是
。
(2)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是
。
(3)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水在0℃时结成冰是
。
(4)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为100℃,4℃时密度最大是
。
18.请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煤气是一氧化碳的俗称,在通常情况下,它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1.25g/L左右)跟空气接近,不易溶于水.为了防止煤气中毒,常在煤气里加一些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醚,当煤气泄漏时,人们可以从硫醚的气味察觉到煤气泄漏了,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一氧化碳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可以跟铁矿石中的三氧化二铁在高温时发生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从而用于工业冶炼钢铁.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
;(2)
;(3)
;(4)
;(5)
.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
;(2)
.
19.通常情况下,一氧化氮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它的密度与空气相近。一氧化氮很容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请阅读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1)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是
;
(2)一氧化氮的化学性质是
。
20.下列各项中:(填序号)
A冰融化成水
B石蜡受热会熔化
C木材燃烧
D硫磺可以燃烧
(1)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2)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3)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4)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练习(鲁教版五四学制)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21年5月29日,搭载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文昌成功发射。下列操作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火箭转运
B.总装调试
C.燃料注入
D.点火发射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火箭转运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总装调试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燃料注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点火发射包含着物质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用碳素墨水书写档案文件
B.用稀有气体制作霓虹灯
C.纯氧用于医疗急救
D.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用碳素墨水书写档案文件,是因为碳不容易和其它物质发生反应,是化学性质;
B、用稀有气体制作霓虹灯,是因为通电时能够发出五颜六色的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C、纯氧用于医疗急救,是因为氧气能够供给呼吸,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D、氢气可以用作燃料,是因为氢气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故选:B。
【点评】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
3.在下列生产、生活过程所涉及的变化中,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撒干冰降雨
B.太阳能路灯
C.垃圾用来发电
D.蒸馏淡化海水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干冰升华过程中吸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B、太阳能转化成电能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C、垃圾用来发电过程中,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D、海水淡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
4.在下列各项中,体现铜的化学性质的叙述是( )
A.铜有良好的导电能力
B.把铜在熔炉中加热,到1083℃能熔成液体
C.熔化的铜在模具中可铸成铜器
D.铜在潮湿空气中表面会生成铜绿
【分析】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解答】解:A、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B、熔点高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C、熔化的铜在模具中可铸成铜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D、铜在潮湿空气中表面会生成铜绿,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故选:D。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5.下列描述的,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氢气的可燃性
B.汽油的挥发性
C.浓硫酸的腐蚀性
D.氧气的助燃性
【分析】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解答】解:A、氢气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B、汽油的挥发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C、浓硫酸的腐蚀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D、氧气的助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故选:B。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6.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 )
A.火星四射
B.有发光现象
C.有大量热放出
D.有黑色固体生成
【分析】根据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它的本质特征是有其他(新的)物质生成,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判断铁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有发光现象,都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生成黑色固体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说明铁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对化学变化特征的考查,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7.CO2在下列变化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溶于水中
B.溶于石灰水中
C.进行光合作用
D.制成干冰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
A、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了新物质碳酸,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溶于石灰水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生成了新物质氧气和有机物,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二氧化碳制成干冰,只是状态变了,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如果从分子的角度看(针对由分子构成物质而言),在物理变化中原物质分子没有变,改变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在化学变化中,原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他分子或微粒.
8.最能说明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本质是( )
A.发出白光
B.产生白烟
C.放出热量
D.生成白色固体P2O5
【分析】利用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的知识,分析过程要注意不要被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所迷惑,要找到本质(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判断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只有生成白色物质说明变化后产生了新物质。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对化学变化特征的考查,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9.有关浓盐酸的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滴在大理石上有气泡放出
B.检验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
C.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有刺激性气味
【分析】A、根据滴在大理石上有气泡放出,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利用了化学性质;
B、检验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是利用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考虑本题;
C、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利用盐酸与紫色石蕊试液反应,使其变红色;
D、有刺激性气味属于物质的气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解答】解:A、根据滴在大理石上有气泡放出,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利用了化学性质,故A错;
B、检验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是利用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B错;
C、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利用盐酸与紫色石蕊试液反应,使其变红色,利用了化学性质,故C错;
D、有刺激性气味属于物质的气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10.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
A.铁生锈
B.煤燃烧
C.水汽化
D.米饭蒸熟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铁生锈过程中,铁和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是化学变化;
B、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是化学变化;
C、水的汽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D、米饭蒸熟过程中,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故选:C。
【点评】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
1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用途主要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用水银温度计测体温
B.氢气填充气球
C.汽油做燃料
D.用铁制作炊具
【分析】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解答】解:A、汞能够热胀冷缩,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B、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C、汽油能够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D、铁具有延展性、导热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故选:C。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12.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沸点
B.熔点
C.可燃性
D.密度
【分析】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
【解答】解:A、沸点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B、熔点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C、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D、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故选:C。
【点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密切相关,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
13.重庆美食不仅仅是火锅和小面,下列食物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江津老白干的酿造
B.城口老腊肉的熏制
C.奉节脐橙的采摘
D.忠县豆腐乳的发酵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江津老白干的酿制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城口老腊肉的熏制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奉节脐橙的采摘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豆腐乳的发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只体现该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供动物呼吸
B.氮气做医疗冷冻剂
C.汽油做汽车的燃料
D.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分析】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解答】解:A、氧气能够供给呼吸,是因为氧气能和有机物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B、氮气做医疗冷冻剂,是因为液氮蒸发能够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C、汽油能够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D、二氧化碳能够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故选:B。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15.用来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火星四射
B.剧烈燃烧,放热
C.铁丝熔化成小球
D.生成黑色固体
【分析】根据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它的本质特征是有其他(新的)物质生成,据此即可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根据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它的本质特征是有其他(新的)物质生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生成黑色固体。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变化概念的理解,并应用到解题当中。对于新物质的生成的判断是建立在颜色等现象变化基础上的,所以要通过现象的变化分析物质发生的变化的实质。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6.通常状况下,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其熔点为﹣59℃,沸点为11.0℃,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得到酸性溶液。该气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吸入一定浓度的二氧化氯气体会引起咳嗽和呼吸道粘膜的损伤。二氧化氯极其不稳定,受热或见光易发生爆炸性分解,直接造成氯气泄漏而污染环境,工业上用潮湿的氯酸钾(KClO3)和草酸(H2C2O4)在60℃时反应制得。由于制取二氧化氯需要使用的氯酸钾是易爆危险品,所以制备和运输成本很高,因此我国目前还未广泛用其消毒自来水。
请依据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介绍了二氧化氯的性质、制法和 用途 等方面内容。
(2)二氧化氯的物理性质有① 黄绿色气体 ;② 有刺激性气味(或密度比空气大或其熔点为﹣59℃或沸点为11.0℃或易溶于水等)(答案合理即可) 。(写两条即可)化学性质有① 不稳定 ;② 有毒(或有强烈腐蚀性或能与水反应等)(答案合理即可) 。
(3)发生二氧化氯泄漏时,紧急处理方法是 喷洒大量的水 。
【分析】(1)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解答;
(2)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是它们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应用这个差别可以来判别某一性质是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
(3)根据题干中的信息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本文介绍了二氧化氯的性质、制法和用途等方面内容.
(2)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其熔点为﹣59℃,沸点为11.0℃,易溶于水,以上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来体现,属于物理性质;
二氧化氯极其不稳定,受热或见光易发生爆炸性分解,有毒等,是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3)由于二氧化氯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得到酸性溶液,所以发生二氧化氯泄漏时,紧急处理方法是洒大量的水.
故答为:(1)用途;
(2)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或密度比空气大或其熔点为﹣59℃或沸点为11.0℃或易溶于水等)(答案合理即可);化学性质:不稳定;有毒(或有强烈腐蚀性或能与水反应等)(答案合理即可);
(3)喷洒大量的水。
【点评】本题是个信息材料题,解题时要根据题干信息及所学化学知识来分析解答,难度不大。
17.选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一填写在下列空格中:
(1)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是 化学性质 。
(2)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是 化学变化 。
(3)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水在0℃时结成冰是 物理变化 。
(4)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为100℃,4℃时密度最大是 物理性质 。
【分析】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解答】解:(1)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2)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是化学变化;
(3)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水在0℃时结成冰,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
(4)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为100℃,4℃时密度最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故填:化学性质;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物理性质。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18.请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煤气是一氧化碳的俗称,在通常情况下,它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1.25g/L左右)跟空气接近,不易溶于水.为了防止煤气中毒,常在煤气里加一些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醚,当煤气泄漏时,人们可以从硫醚的气味察觉到煤气泄漏了,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一氧化碳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可以跟铁矿石中的三氧化二铁在高温时发生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从而用于工业冶炼钢铁.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 没有颜色 ;(2) 没有气味 ;(3) 气体 ;(4) 密度跟空气接近 ;(5) 不易溶于水 .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 一氧化碳能燃烧 ;(2) 高温时一氧化碳能与铁矿石中的三氧化二铁反应 .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解答】解:根据题干叙述,通常情况下,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为: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跟空气接近,不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有:能燃烧;能还原氧化铁,具有还原性.
故答案为:物理性质:(1)没有颜色;(2)没有气味;
(3)气体;
(4)密度跟空气接近;(5)不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1)一氧化碳能燃烧;(2)高温时一氧化碳能与铁矿石中的三氧化二铁反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
19.通常情况下,一氧化氮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它的密度与空气相近。一氧化氮很容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请阅读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1)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是 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它的密度与空气相近 ;
(2)一氧化氮的化学性质是 容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
【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解: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
(1)一氧化氮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它的密度与空气相近属于物理性质;
(2)一氧化氮很容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属于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1)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它的密度与空气相近;(2)容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20.下列各项中:(填序号)
A冰融化成水
B石蜡受热会熔化
C木材燃烧
D硫磺可以燃烧
(1)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
(2)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C ;
(3)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4)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D ;
【分析】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解答】解:冰融化成水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石蜡受热会熔化,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木材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硫磺可以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故填:A;C;B;D。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