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知识归纳
知识点1 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原因
①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____________,扩大侵略权益
②直接原因:“________事件”和“________事件”
经过
①1856年10月,英军炮轰________
②1857年,英法联合出兵,攻陷广州
③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结果
①________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_____________
②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被迫承认了____________的合法化
知识点2 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背景: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________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暴行:________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________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签约:奕?被迫与英、法交换了《________》批准书,并签订了中英、中法《________》。
在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________》继续有效外,又增开________为商埠,割________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知识点3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沙俄割占中国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________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____________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程度进一步加深。
知识演练
核心知识点——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驻华公使:“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进行。”1856年,法国外长指令法国驻华代办,强调“商业关系的推广”。以上材料说明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让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要求鸦片贸易合法化
C.割占中国领土
D.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列强强迫清政府开放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使外国公使获得进驻北京特权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黄埔条约》 D.《北京条约》
核心知识点——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3.1860年,北京居民有可能看到仓皇出逃的清朝皇帝是( )
A.乾隆帝 B.康熙帝
C.道光帝 D.咸丰帝
4.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论说世事。右面漫画叙述了哪个事件?(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黄海海战
D.八国联军攻入北京
5.右图中的“废墟”是西方列强在哪次侵华战争后造成的?(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核心知识点——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6.在中国近代史上,最先占领中国领土和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分别是( )
A.英国、法国 B.英国、美国
C.沙俄、日本 D.英国、沙俄
知识过关
1.下列与《天津条约》无关的内容是( )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增开天津为商埠
C.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D.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2.1861年,法国作家雨果说:“抢劫已成为一种日常行为,小至小资家庭的钱匣,大至富丽堂皇的圆明园,直到被塞满的裤子不堪负重,坠至脚踝处。”英法联军的这一掠夺行为出现在(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3.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鸦片走私利益
B.解决“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惩罚清政府拒绝“修约”的行为
4.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的输入 ②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③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④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向内地发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5.清朝时期中国版图形似秋海棠叶,因此这一时期的中国地图也被人们称为“秋海棠地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蚕食这片“秋海棠叶”最多的国家是( )
A.英国 B.沙俄
C.日本 D.美国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据估计,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英镑。在场的每一个军人,都掠夺得很多。在进入皇帝的宫殿后,谁也不知该拿什么东西,为了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镶有珠玉的时计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瓶,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英国《泰晤士报》
材料二 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马克思
(1)材料一反映的列强的暴行发生在哪个地方?这些侵略者入侵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2)材料二中与俄国一起参与调停的是哪个国家?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的是什么?(3分)
(3)综合上述材料内容,指出中国遭到如此劫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核心素养要点:勇于探究]
材料一 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领土面积的情况见下表。
时间
条约名称
割占领土面积
1858年
《瑷珲条约》
60多万平方千米
1860年
《北京条约》
约40万平方千米
1860年
1864年
《北京条约》
《勘分西北界约记》
44万多平方千米
19世纪80年代
《改订条约》以及以后5个勘界议定书
7万多平方千米
材料二 1858年,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气势汹汹地来见奕山。他声称“以河为界”,“同意与否,我只能等到明天”。说完,他一甩袖子,转身就走。当天夜晚,沙俄兵船放炮示威。软弱无能的奕山屈服了。
(1)据材料一,说说沙俄割占的中国领土集中在什么地区。(4分)
(2)材料二反映出沙俄是用什么方式得到中国领土的?清政府对沙俄这种行为采取了什么态度?(6分)
答案
知识点1 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中国市场 亚罗号 马神甫 广州 1858 《天津条约》 鸦片贸易
知识点2 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咸丰帝 1860 圆明园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天津 九龙司
知识点3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50 长江中下游 半殖民地化
核心知识点——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6 DBDBBD 1-6 BBCAB
6.(1)圆明园。(1分)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意对即可,2分)
(2)美国。(1分)沙俄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2分)
(3)腐败的清政府一再妥协退让,造成中国局势急转直下。(4分)
7.(1)集中在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4分)
(2)以武力为后盾,用威胁恐吓的方式。(意对即可,3分)妥协退让。(意对即可,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