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单元总结与提升(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单元总结与提升(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07 17:2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单元 单元总结与提升
知识归纳

知识演练
核心考点一 列强四次侵华战争
战争
时间
列强
条约
影响
鸦片
战争
1840—1842年
英国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年
英国、法国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日本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年
英、俄、德、法、美、日、意、奥
《辛丑条约》
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针对训练
1.“中国的首都几次被西方的武装力量所占领,这是近代中国最痛苦的一个时期。”“中国的首都”曾在下列哪两次战争中被“占领”?(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右图是法国作家布立赛的历史著作。与封面上提到的“大劫难”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核心考点二 三大不平等条约
条约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签订国家
中英
中日
中国与英、俄等11国
内容
赔款
2 100万银元
2亿两白银
4.5亿两白银,本息共计9.8亿两

土地
割香港岛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

内容
特权
协定关税
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在京驻兵权、划定使馆界

其他
五口通商(广福厦宁上)
增开通商口岸
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归纳
(1)三大条约都涉及的内容是赔款,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2)有突出特征的条约:①《南京条约》——中国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关税、司法主权开始丧失;②《马关条约》——体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要求资本输出的特点;③《辛丑条约》——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针对训练
3.《马关条约》签订后,爱国将领刘永福表示“万死不辞”“愿合众志成城”,反对日本侵略暴行。这里的“暴行”包括(  )
A.火烧圆明园
B.割占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C.镇压义和团
D.在南京大肆烧杀淫掠,无恶不作
4.“东交民巷的大炮注视和监督着紫禁城,象征着条约制度的权威和中国的国将不国。”导致中国“国将不国”的条约是(  )
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核心考点三 近代不同阶级救亡图存的探索之路
阶级
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事件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时间
1851—1864年
19世纪末
19世纪60—90年代中期
1898年
人物
洪秀全

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结果
失败
失败
失败
失败
性质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反帝爱国运动
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意义
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抗击了八国联军的侵略,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针对训练
5.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相同之处是(  )
①斗争矛头主要指向帝国主义 ②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了 ③都是以农民阶级为主体的革命运动 ④都是因领导集团的分裂大大伤了元气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其中“加快”主要表现在(  )
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C.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D.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知识过关
1.鲁迅曾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鞭”后,当时中国政府的“动弹”主要表现在(  )
A.虎门销烟 B.维新变法
C.洋务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
2.有人用《增广贤文》中“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来比喻洋务运动。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指(  )
A.自强、求富  抵制西方列强的侵略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创办中国近代工业
C.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开辟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
D.维护清朝统治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引发如下表所示列强在华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时间
1894年前
1900年
列强在华设厂总数
80家
933家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劝导国人(  )
A.放弃天朝观念 B.学习西方技术
C.拥护民主共和 D.反抗列强侵略
5.1898年,康有为40岁,梁启超25岁。变革前,两人都没有出过国,对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了解只囿于表面,而且对于西方的认识,也只是局限于所读的传教士的出版物和对香港、上海租界的殖民管理中的见闻。这说明(  )
A.西方列强支持维新变法
B.慈禧太后控制着政治和军事事务
C.维新派缺乏经验
D.顽固派反对变法
6.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下列有关侵略与抗争的史实搭配错误的是(  )
A.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
B.第二次鸦片战争——左宗棠收复新疆
C.甲午中日战争——邓世昌迎战敌舰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廊坊大捷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顶戴花翎与“自强”“求富”
材料二 从6月11日到9月21日这一百多天中,皇帝迅速地接连发布了一百多条上谕,试图以空前规模大力推行变法维新。8月底前大多数法令涉及经济、军事和文教领域。经济和军事领域中,诏令体现了自强运动的强化。在经济领域,国家以更大的力量促进农、工、商业。在军事方面着重训练现代化陆军,加强海军。8月后期起,开始改革政府机构,一些中央的衙门和几个督抚所辖的地方衙门都被废除。但是他(康有为)关于政治制度改革的建议,如颁布宪法、建立国会和宣布君民合治,上谕中均未提。尽管维新运动没有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全国规模的影响。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请谈谈你对材料一中的图片标题《顶戴花翎与“自强”“求富”》的理解。



(2)结合材料二,谈谈在经济和军事领域中,“诏令”是如何体现“自强运动的强化”的。



(3)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如何?根据材料二,指出维新变法的主要历史作用。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著名漫画杂志Punch于1858年4月和1900年7月分别登载了题为《没有开化的中国佬》和《中国就要崩溃了》的漫画,同一时期,法国报纸也登载了题为《中国蛋糕》的漫画。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当时的社会现状和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

(1)分析材料,指出这一时期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



材料二 正当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20世纪到来之际,中国人却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收到了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



(2)这份“礼物”是什么?“20 世纪到来之际”西方国家是如何使中国崩溃的?



(3)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源是什么?对你有何启示?
















答案

◆针对训练
1-5 DBBDBB 1-6 CDCACB
7.(1)洋务运动。揭示了洋务运动只学西方技术不学西方制度的本质。
(2)在经济领域,国家以更大的力量促进农、工、商业;在军事方面,着重训练现代化陆军,加强海军。
(3)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戊戌变法引起的思想变化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全国规模的影响。
8.(1)愚昧落后,任人宰割。
(2)《辛丑条约》。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闭关锁国导致清政府综合国力衰弱,清政府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力抵抗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示例: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就要思变,思变才能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