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题学习 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秋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题学习 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09 10:25: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
2.内容解析
点、线、面是重要的几何图形,观察立体实物中点、线、面的几何位置和形状特征,进而设计其平面展开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本次课题学习中,学生完整地经历了“实物观察——平面展开图形——平面图形设计——实物制作还原”的过程,有助于后续几何知识的系统学习.
课题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应该如何进行是一个新的问题,教科书对于这个活动作了认真细致的安排,包括方法、材料、准备和活动步骤等.在课题学习中要分组、分工,观察和讨论、设计和制作、交流和比较、评价和总结,课后还要自己做进一步的练习等.
教学过程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独立思考,独立设计、独立制作,切不可千篇一律.活动总结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所学的数学知识在这个活动中的作用,引导他们去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几何问题,并运用所学的几何与图形的知识解决问题,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根据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制作包装纸盒.  
二、教学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能够独立制作出相关的包装纸盒并能进行简单的美术设计;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空间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合作意识.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通过小组探究、合作交流,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的几何初步知识,逐步学会独立思考,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在实践中应用数学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学生实践意识、团队合作精神;
达成目标(2)的标志:通过探究长方体的展开图,以及制作长方体包装盒,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归纳的数学能力和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理解立体图形和相应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关系,逐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于点、线、面等基本几何图形已有初步感性知识,但都比较粗浅.
学生在系统学习几何图形时,要逐步认识点、线、面在立体图形及其平面展开图间的相互转化.在本节课中不仅要求学生画出平面图形,而且还要再制作成为立体图形,这就要求学生在平面图形的设计上位置和尺寸要准确,才能很好地完成制作任务.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
四、教学过程设计
1.观察与讨论
前期准备:
工具准备:请同学们准备好厚(硬)纸板、直尺、裁纸刀、剪刀、胶水、彩笔等.
实物准备:收集一些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如墨水瓶盒、牙膏盒、牛奶包装盒、饼干盒等.
活动1
教师在讲台上展示出一些产品的包装盒,问:这些包装盒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学生活动:观察实物,得出结论:长方体.
教师继续提问:
大家观察我手上的长方体,谁能够准确数出长方体中点、线、面的个数?各自的位置特点如何?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按照几何位置的顺序来表达.
(1)长方体是一个立体图形,它是由多少个面、多少条棱、多少个顶点组成的呢?
(2)长方体中相对的两个面有什么特殊的位置关系?这两个面的形状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面积呢?长方体中相邻的两个面有什么特殊的位置关系呢?
(3)长方体的棱共有
12
条,同一方向的棱的大小和位置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呢?不同方向的棱呢?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回顾所学内容,得出答案.
教师活动:学生回答时有可能回答不全,教师要根据情况分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两方面引导学生去观察、比较、思考;另一方面,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学过的定义,找出平行、垂直、异面的棱,找出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棱与面、面与面.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再次去感受立体图形,回顾旧知识,更加明确其中点、线、面的关系,从而乐于接受生活中的数学信息,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思考:如图1,在正方体木箱顶点B处有一粒米,顶点A处有一只小蚂蚁想要去点B处搬运米粒,它要沿着木箱表面最近的路线走,问这样的最近路线是怎样的,共有多少条?
图1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追问理由,学生做简单阐述.教师先不给出具体的标准答案,可随着本次课教学引导学生独立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从实际问题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探究实际问题之后引入数学理论,渗透由立体实物抽象到平面图形的思想,并体验猜想、讨论、实践的学习过程.
活动2
请大家将我们在问题1中观察的长方体沿棱剪开,展开成一个完整的平面展开图,需要剪开多少条棱?
图3
图4
教师进行实物演示,学生观察并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几何位置和尺寸.
在本环节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踊跃表达,对表现较好的学生及时加以鼓励;
(2)引导学生对照自己准备的实物,思考立体图和平面图间的关系,训练学生读图的
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实物,独立观察,得出结论,积累学习数学的自信.进行简单的实物演示,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面展开图的影像.
活动3
现在请每一组将纸质长方体沿棱剪开,展开成一个完整的平面图.请各小组到讲台前展示各自的图形.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经过小组讨论,提出实施方案,动手操作.
在本环节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说明方案表达不唯一,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实施方案;
(2)各小组明确分工,成员充分讨论,提出可行性方案;
(3)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展现小组的作品;
(4)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遵守纪律.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独立发现立体图和平面展开图各自的几何特点,明晰转化过程.
活动4
还原表面展开图为包装盒.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动手操作:把展开图复原为包装盒,观察它是如何折叠粘贴到一起的.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交流解决问题,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加强组员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2.设计制作
活动5
如何设计包装盒呢?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设计;教师巡视,对个别设计有问题的小组加以指导.
设计意图:根据已有的平面展开图,打开设计思路.通过设计方案的调整,体会几何的严谨性.
设计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的步骤:
步骤1:在一张软纸上画出长方体包装盒展开图的草图,简单设计一下,裁纸、折叠,观察效果。如果发生问题,及时调整原来的设计,直到达到满意的初步设计.
步骤2:各小组在硬纸板上,按照设计方案,画好包装盒的平面展开图,注意要预留出粘合的地方,适当剪去棱角.可以在平面图上进行美术设计,比如写上小组成员的个性签名.
步骤3:裁下设计好的平面图形,折叠并粘合,各小组展示成果.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动手实践.鼓励学生展示最终的成果.
在本环节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对操作要求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学生设计作图是否规范,对于设计和操作问题教师要适当引导,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各成员分工合作,加深对图形的认识,提高动手能力.
3.交流展示
活动6
各组展示本组的作品,并介绍设计思想和制作过程.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关注:
(1)制成的包装盒是否是长方体?如果不是,是哪个地方出了问题?如何改进?
(2)从实用性方面看,包装盒形状、尺寸是否合理?用料是否节省?是否需要改进?
(3)包装盒的外观设计是否美观?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积极说明自己的观点,为程度不同的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为学生提供空间梳理自己在本次课程中的收获.在活动中尊重他人的见解,在交流中获益.
问题回顾:
下面我们回到本次课开始的“小蚂蚁搬米粒”的问题,大家能不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选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主练习.
在本环节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对立体和平面图形转化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能否打开思路,规范作图.
设计意图:利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提高做简单几何图形的能力,培养空间概念.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梳理知识和展示能力的机会,激发学习热情.
4.课堂小结
活动7
引导学生进行复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有哪些新的认识?
从研究长方体出发,先把长方体展开成平面图形,再学习制作长方体纸盒.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常常能引起“探究”问题的兴趣;研究解决问题之前,要设计方案,并尽量考虑周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要根据需要调整原来的方案;问题得到解决以后,要总结经验,相互交流.在这样的过程中,大家要学会互相帮助,团结协作,还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从多角度引导学生认识数学、学习数学.
5.布置作业
(1)自己设计制作一个正六棱柱形状(底面是6条边都相等、6个角都相等的六边形,6个侧面都是长方形)的包装纸盒;
(2)自己设计制作一个圆柱形状的包装纸盒.
五、目标检测设计
1.在下列图形中,哪些是正方体展开后得到的图形?
(1)
(2)
(3)
设计意图:检测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掌握情况.
2.按左图所示尺寸制作一个长方体包装纸盒,这个纸盒的体积是

设计意图:检测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相互转化.
说明:本课程结合了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四章课题学习的内容,见教科书第142页至第1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