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七 年级上册 4.3.2 角的运算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七 年级上册 4.3.2 角的运算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09 07:1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角的比较与计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求:以人为本,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教师要采用比较新颖的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全员参与并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中获取知识。要切实让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单元第二节的第一课。角的和差倍分的表示方法和良好的识图能力的建立,是今后学好平面几何,寻找图形中的边角关系的重要基础。角平分线是应用广泛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是这节课的重点。
学情分析
角的比较和运算是在线段有关内容的基础上出现的又一个相类似的内容,教学的时候采用类比的方法,
引导学生对角的大小的认识从“数量”→→“形”的过渡。理解符号语言,在图形和等式之间建立一种关系,让学生了解两个角的和或差,仍是一个角,达到数与形的结合。对于角的平分线,主要是让学生结合图形来认识和理解,不要求用尺规作角平分线,用折叠法易于对角平分线的概念理解。
学生认知障碍点:在较复杂的角的图形里识别角度和与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运用类比的方法,学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2、在图形中认识角的和差关系,认识角的平分线,会画角的平分线;
3、能应用角的和差关系及角平分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多媒体演示对角的大小进行比较这一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及探究,培养学生协作及集体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在图形中认识角的和差关系及角的平分线教学难点:角的和差关系及与角的平分线有关的计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一:自主学习
教师说明自主学习内容和要求知识点一:角的比较知识点二:两角的和与差知识点三:角的平分线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课题及本节课学习的三个知识点后在下面开始巡视,对于学困生在自学部分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在学生探讨角的比较方法时,教师用幻灯片让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比较时的正确操作方法。
“自主学习”包括“自学”和“互学”两部分,首先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阅读教材,独立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在探究角平分线的概念时,学生需要自己动手,任意的画一个角进行折叠,从而探究出角平分线的定义。“互学”,组内同学把刚才独立完成的作业进行讨论交流,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组间答疑。
活动一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在探究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时,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鼓励形成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策略。由于自学部分比较简单,回答问题时,请平时学习困难的学生回答,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尤其增强学困生的信心。
活动二:交流展示
1.用“=”或“>”或“<”填空:
2.试一试用一副三角板能画出哪些角度的角,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哪个小组画出的最多。这些角有什么规律吗?3.有关角的和差的一个简单计算题在学生探索规律遇到问题时给予鼓励和适当的启发。在学生板书解答过程后,教师对于几何题的解答格式进行规范和强调。
1.学生完成第1题后,请同学口答讲解。2.第2题学生先自己用一副三角板进行拼画,然后组内交流,最后请2个小组代表把交流的结果写在黑板上,请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补充质疑,并在黑板上用三角板展示给大家看。最后得出规律。3.第3题要求学生自己写出解答过程,并请2个小组代表在黑板上板书过程。
1.第1题是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和应用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2.第2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组间交流,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培养协作精神,请小组代表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学生的语言概括表达能力。3.第3个计算题让学生体会做几何题的思路及简单的几何语言的应用
活动三:反馈评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度有关,边越长,角度越大。放大镜不能放大角的度数。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线段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用叠合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时,只需让两角的顶点和一边重合即可观察出来。如图所示,已知∠AOB=90°,∠BOC=60°,OD是∠AOC的平分线,求∠BOD的度数。教师在这一部分主要是进一步的规范解答题的格式及几何语言的应用。
1.学生先独立思考第一题,然后请同学进行分析讲解;2.第2题由小组代表在黑板上进行板演,然后学生质疑。
1.第1题选择题的设计是为了检测学生对于本节课概念的理解,比如角的大小及角的比较方法,角平分线的定义。2.第2题是在交流展示第3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几何题的解题思路,解题格式。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