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谁
知道有关狼的故事?
二百多年前,我的故乡曾出了一个讲故事的伟大天才,我们村里的许多人,包括我,都是他的传人。
说故事的人
【清】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试一试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其一/犬坐于前
狼吞虎咽
鬼哭狼嚎
试一试
教你一招
划分句子节奏的方法:
A、按音节(词语)划分:
1、恐/前后受其敌
2、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3、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B、按文意划分:
其一/犬坐于前
①
②
③
④
⑤
②
①
⑤
④
③
战斗打响
狼计第一计:趁火打劫
狼计第一计:趁火打劫
趁火打劫:比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
特点:利用时机,果断地打击对方。
文中哪句话能够表现出狼的这一计策的运用?
一
一屠晚归
狼计第二计:打草惊蛇
狼计第二计:打草惊蛇
打草惊蛇:有怀疑就要侦探确实,待情况完全掌握再行动。
特点:反复侦察
你能找出狼运用此计的语句?
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2、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从这两句话中,你读出狼的什么性格特点?
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2、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
并驱如故。
狼为什么“不敢前,眈眈相向”呢?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虎视眈眈
贪婪
狡诈
凶狠
之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之”的常见用法
撤屏视之
吾欲之南海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代词
动词,到
助词,的
调节音节
1代词
2动词
3助词,的
4调节音节
5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1、
2、
3、
4、
5、
两狼之并驱如故
主谓之间
狼计第三计:声东击西
狼计第三计:声东击西
1、一狼径去,
其一犬坐于前。
2、久之,
目似瞑,意暇甚。
声东击西:以假动作欺敌,掩护主力在第一
时间击其要害。
文中哪些句子能够表现狼的这一计策的运用?
比较:
1、其一坐于前
2、目暝,意暇
阴险狡诈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屠户拆计
狼步步紧逼,计策不断,屠户的反应又如何?
狼
屠户
趁火
打劫
打草惊蛇
声东击西
一屠晚归
缀行
并驱
眈眈
假寐
心理
拆招
惧怕
大窘
悟
投骨
弛担持刀
暴起,刀劈,断其股,毙之
从狼的步步紧逼,最后灭亡或者屠户从妥协退让到奋起反抗的过程,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蒲松龄评狼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几何哉?止增笑耳。止增笑耳。
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蒲松龄评狼
这仅仅是一场人狼之战吗?
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
——《梦狼》
如果狼和屠户的斗争,狼战胜了人,社会将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
堂上、堂下,坐者、卧者,皆狼也。又视墀(chí)(堂前台阶上面的空地,又指台阶)中白骨如山。
——《梦狼》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郭沫若
蒲松龄,
清代小说家,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创作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蒲松龄其人
“聊斋”是书房名,“志”是记述,“异”指奇异的故事。
书中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文章语言简练,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聊斋志异》
推荐阅读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之《狼三则》
莫言:
《狼》
板书
PK
趁火打劫
打草惊蛇
声东击西
阴险
狡诈
凶残
贪婪
丢掉幻想
敢于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