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四复习 教学案 专题四 “亚洲觉醒” 的先驱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选修四复习 教学案 专题四 “亚洲觉醒” 的先驱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5-29 18:4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四 “亚洲觉醒” 的先驱
[内容标准]
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评价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认识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了解凯末尔在领导土耳其民族独立运动中的主要活动,评价其在土耳其民族独立和复兴中的贡献。
[学习要求]
1.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的主要史实。
2.概述孙中山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
3.评价孙中山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4.体会孙中山的革命献身精神和追求“民主”、“自由”的人文情怀。
5.概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开展土布运动、食盐进军、提倡不合作和绝食祈祷事迹等。
6.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7.感受甘地为印度民族独立事业而贡献一生的坚定信念和斗争精神。
8.了解凯末尔在领导土耳其民族独立运动中的主要活动:领导国民军击败希腊的入侵、签定《洛桑和约》、结束封建君主统治等史实。
9.知道凯末尔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10.评价凯末尔在土耳其民族独立和民族复兴中的贡献。
11.认识到亚洲国家对争取民族独立和富强的道路的选择与国情有关。
[整体感知]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不断向东方各国加紧扩张;亚洲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发展,接受西方政治观念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组织大规模的民族主义运动;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不仅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也向亚洲民族解放的先驱们提出了革命道路的选择问题。亚洲进入了“东方的觉醒”时期: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为旗帜,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巨变,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甘地发起并领导了多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者,为印度民族独立开辟了道路;凯末尔组织大国民议会,积极抗击外来侵略者,赢得了民族独立并走上近代化发展道路。
[知识清单]
一、“亚洲觉醒” 的先驱们
1.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孙中山,名文,号逸仙,1866年11月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早年接受西式教育,不满清王朝的政治腐败,向往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1892年,他以香港西医书院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后开始行医,1894年上书李鸿章失败后感到“和平方法无可复施”,放弃了对清政府的幻想,走上了革命道路,于同年11月在檀香山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开始了他的早期革命活动。1895年,发动的广州起义表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者已经同清王朝彻底决裂,以武装起义迈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第一步。广州起义失败后流亡海外十六年之久,此间的伦敦蒙难使他名闻世界,成为当时中国最有名望的革命党人;对美英等国社会状况的考察和潜心研究,也使他改造中国的思想趋于系统。1897年10 月,开始以日本为筹划革命的基地,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在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上,将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以夺取政权、建立民主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为革命的目标,促成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1912年,出任中华民国的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同年2月12日,清帝即位,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这是中国20世纪的第一次历史巨变。这是孙中山长期的革命鼓动和斗争实践推动的结果。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先后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本人的革命经历和形势的变化促使他不断修正自己的政治主张,特别是1924年,他接受中共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到新解三民主义阶段,领导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实现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转变。从而成为20世纪中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位伟人。1925年3 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
2.“圣雄”甘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主要采取了非暴力抵抗的形式,印度非暴力抵抗运动的历史是和甘地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圣雄”甘地1869年10月2日出生于印度波尔班达土邦。1888年留学英国, 1893年起在南非生活了22年,在南非有过领导非暴力抵抗运动的成功的斗争实践。1915年回国后,开始了争取印度自治的30年征程:倡导土布运动。一战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掀起高潮,英国实施高压政策,阻止印度自治;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1930年的食盐进军中达到高潮;后来又提倡不合作和多次进行绝食祈祷;二战爆发后,甘地发起了第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甘地和印度人民的坚持斗争下,印度最终于1947年赢得了独立。1948年,遇刺身亡。他把他的一生全部献给了印度的民族独立事业,因而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
3.“土耳其之父” 凯末尔
凯末尔1881年出生于萨罗尼加的一个木材商人家庭,21岁后进入军校学习,毕业时获得上尉军衔。以后他投入反政府的活动,一战期间,他成为“伊斯坦布尔的救星”,一战后,加入同盟国集团的土耳其沦为战败国,协约国企图瓜分土耳其,与之签订了《色佛尔条约》;素丹政府实行专制制度;凯末尔的母亲和姐妹加入了难民潮中,他统率的军队被解散;祖国、家庭和个人的不幸遭遇,促使凯末尔以一名军队高级将领的身份加入到土耳其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来:他以优秀的军事才能和强烈的民族意识,组织召开东部各省“保护民族权利协会”,议会通过了被称为“新土耳其的独立宣言”的《国民公约》,为土耳其的民族解放奠定了组织基础和思想基础;在苏俄的军事援助下,领导国民军击败希腊的入侵,与协约国签定《洛桑和约》,结束了封建君主统治。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定都安卡拉,凯末尔当选为第一任总统。
在取得民族独立后,凯末尔领导开展了把土耳其建设成现代文明国家,塑造新土耳其的艰难任务,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政治方面,废除素丹制度和哈里发制度,撤销宗教法和宗教法院,确立国民议会的立法地位,颁布共和国宪法和土耳其民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实行了国家制度的世俗化、政教分离和军政分离;经济方面,推行国有化,以赎买方式收回了外国资本控制的企业,限制和利用外资,对私有资本采取不限制的政策,废除农村的封建义务,为国民经济现代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文化教育方面,关闭宗教学校,取消宗教课程,将学校教育交由政府管理,推行完全的世俗教育和义务教育,实行男女同校,从根本上为妇女地位的提高打下了基础,推行字母改革,坚持字母拉丁化,使土耳其成为中东地区识字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并为土耳其日后融入西方社会准备了语言条件;社会生活方面,废除一夫多妻制,规定所有政府人员必须穿着“世界讲文明国家所通用”的服饰即西服和礼帽,变革旧的称谓,采用公元纪年和24小时制,实行姓氏法,规定妇女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凯末尔政府的改革使被视为“西亚病夫”的土耳其走上了民族复兴和现代化道路。到1938年,凯末尔去世时,一个新的土耳其已经建立起来。
二、 “亚洲觉醒” 的先驱们给后人的启示
作为亚洲觉醒的代表人物,他们既是亚洲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代表,也代表了20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亚洲各国对争取独立和富强道路的选择是由本国的国情决定的,也与重要历史人物的个性特征和和追求目标有关;民族解放的先驱们为了国家独立和富强“一往无前,愈挫愈奋”的精神,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重点突破]
一、孙中山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孙中山是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并且毕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他高举三民主义大旗,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民族的觉醒和民主精神的高涨,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求新求变的历史潮流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此后他开创了新三民主义时代,继续推进中国革命,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他是站在时代潮流前面,领导中国人民结束旧时代,开拓新时代的伟大革命家。
二、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甘地是20世纪世界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的历史潮流中涌现出来的印度民族英雄,他持之以恒地发动不合作运动,反抗英国殖民统治,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印度的民族独立事业,被称为印度之魂。
三、凯末尔在土耳其民族独立和复兴中的贡献
凯末尔领导的独立运动和社会改革,是同一时期亚非各国民族解放和复兴的成功典范,它不仅对现代土耳其的发展影响深远,也激励着许多亚非国家的志士仁人,为争取民族的独立和富强而不懈奋斗。他使土耳其在20世纪30年代一举成为世界上工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走上了民族复兴和现代化的道路。今天土耳其社会各个领域所遵循的原则,基本上都是凯末尔时代所确立的。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中国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其理由是:①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大同盟 ②有全国统一的政党组织体系 ③有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④有公认的革命领袖⑤确定以武装起义为斗争方式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2.三民主义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是因为
A、它表达了中国民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B、它体现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实现民族独立的强烈愿望
C、它将民族、民生、民权三者有机结合推动民主运动发展D、它在一个时期内成为革命党人战斗的口号和团结的旗帜
3.下列体现民生主义思想的是: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4.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B、标志着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诞生
C、标志着清朝统治被推翻 D、意味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彻底结束
5.孙中山在创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的作用不包括
A、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总结为民国成立奠定基础 B、以崇高的威望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C、颁布《临时约法》用法律形式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D、直接领导了武昌起义并取得成功
6.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专注紧要的民生主义,他主张优先发展
A、交通业 B、农业 C、轻工业 D、商业
7.孙中山晚年指出,阻碍中国实现和平统一的关键因素是
A.外国势力的干涉 B.军阀混战
C.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D.不平等条约的存在
8. 甘地对英国态度发生根本性变化是在 : A、《罗拉特法案》颁布后 B、阿姆利则惨案发生后
C、乔里乔拉村事件后 D、《蒙巴顿方案》实施后
9.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中,最能体现其自治目标的是
A.放弃英国殖民当局授予的头衔和名誉职位 B.抵制英国人的立法机关和法院,建立新的裁决法庭
C.抵制英货恢复手工纺织 D.发动群众开展抗税斗争
10.下列不属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内容是:A、放弃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和荣誉 B、拒绝为英国印度殖民当局工作
C、以手工纺纱抵制洋布 D、把非暴力定为国大党指导思想
11.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高潮是
A、土布运动 B、乔里乔拉事件 C、食盐进军 D、《甘地—艾尔文协定》
12.下列关于“非暴力不合作计划” 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以不合作的态度抵制英国的殖民统治 B.以非暴力的手段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
C.以和平手段抗议英国殖民当局的压迫 D.以和平和合法的手段争取印度的自治
13.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对英国的打击主要体现在
A、军事方面 B、政治方面 C、经济方面 D、文化方面
14.甘地之所以被印度人民称为“圣雄”,主要是因为
A、倡导了土布运动 B、提出了非暴力主义的思想
C、解决了宗教纷争 D、领导了印度民族独立事业
15.凯末尔的意思是:A、胜利者 B、伟大的灵魂 C、完美 D、阿塔图尔克
16. “新土耳其的独立宣言”是: A、成立国民议会 B、《国民公约》
C、《色佛尔条约》 D、《洛桑和约》
17.土耳其民族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是:A、结束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B、萨卡里亚河战役
C、《色佛尔条约》的签订 D、《洛桑和约》的签订
18.一战后,土耳其民族解放运动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协约国之间存在矛盾 B、得到苏俄的大力支持
C、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希腊军队战斗力较弱
19. 说凯末尔革命是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的依据是:A、获得了民族独立 B、推翻了素丹政府统治
C、成立了共和国 D、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
20.凯末尔被国民议会授予“土耳其之父”,最主要原因在于
A、领导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 B、成立了民主共和国
C、倡导“国内和平,世界和平” D、缔造了现代土耳其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径,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材料二:“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1903年12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孙中山的什么思想?这一思想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反映了孙中山思想有何变化?促使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孙中山的这一变化对你有何启示?
22. 阅读下列材料:
1922年9月,土耳其国民军在对希腊军队的作战中获胜。希腊军队两位将领前往凯末尔的大本营投降时,土耳其士兵对他们大声辱骂。凯末尔闻声当即制止。他上前握住两位将军的手,温和地对他们说:“请坐,两位先生,你们一定走得很累了。”在讨论了投降的有关事项及细节之后,凯末尔没有忘记慰籍两位失败者:“两位先生,战争中有许多偶然情况,有时最优秀的军人也会打败仗。”
在全国胜利的兴奋中,凯末尔为了长远的利益,仍然铭记着这一重要的信条:“慰籍失败的人,让他们保住尊严。” —摘自人民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18页
请回答:(1)希腊军队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入侵土耳其的?
(2)土耳其国民军为什么最终能打败希腊军队?
(3)从凯末尔的话中你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三、问答题
23.对甘地及其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有人说是“印度人民生命中的明灯”,也有人说是“帝国主义的帮凶”、“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请你根据对教材的理解,谈谈你对甘地的评价。
24、仔细观察下图:
图一 教材P92页 图二教材P104页 图三教材P114页
请回答:
(1)三幅图分别是指谁?
(2)概述各自为本国民族民主运动所作的突出历史贡献。
第四专题巩固练习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C A D B D A A B B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C D C B B C D D
解析
7. 答案为A 此题主要测试考生对于重要历史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立意在于测试考生是否了解列强侵略与近代中国政治的关系,是否了解近代中国军阀割据混战的主要原因。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四分五裂,这种历史现象的出现具有一个与中国古代社会军阀混战不同的重要原因,即帝国主义列强的“分裂剥削”政策(毛泽东语)。在题目所列四个选项中,“军阀混战”可以视为中国不能和平统一的同义语;“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虽然可以成为军阀割据的经济基础,但并非必然会导致国家的分裂;“不平等条约的存在”虽然有助于列强的侵略,但各种不平等条约本身并没有分裂中国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孙中山对于中国不能和平统一的原因,曾发表过明确意见。他说:“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不可能。”所以,正确选项只能是A项。
10. 答案为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分析能力,通过分析、比较“非暴力不合作计划”中各种措施的内在含义,抓住最符合本题题意的本质。这是一道最佳选择题,它把“非暴力不合作计划”的具体措施与其政治目标联系起来,并要求从中找出最佳的结合点。无疑,本题所列四个选项内容都是印度民族资产阶级自治目标的体现,但它们又不是同一层次上有体现:有经济的、有政治的、有个人行为的、有属于集体行为的。学生如果能把选项做出这种区分,就为回答本题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其次,自治首先是一种政治主张,是指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束缚实现印度民族的自我治理,即通过建立民族政权和独立的国家来实现,它要求在法律上要有所体现,而这种法律体现不是针对某一个个体,而是针对一定的群体。有了这两点分析,再比较本题的四个选项,正确选项就不难确定了。
二、材料解析题
21. (1)思想:改良思想。原因:①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中国人民不断抗争和探索民族出路。②维新思想当时成为社会主要思潮。③海外求学,长期受西方思潮影响。(2)变化:由改良转向革命。原因:①上书李鸿章失败。②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③维新变法受挫。(3)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22.(1)①希腊与土耳其有领土争议。②英法等协约国的支持。③协约国与素丹政府签订宰割土耳其的《色佛尔条约》。(2)①凯末尔领导的民族独立运动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②凯末尔及其国民军的英勇作战。 ③协约国之间的矛盾。(3)该问属于开放性试题。提示:可从他的坦荡胸怀,不以成败论英雄、维护人格尊严等角度作答。
解析: 本题以教材中提供的一则有关凯末尔的轶事,引出三个小问题。其中的第(1)问与材料没有多大关系,要求学生能够结合课文进行分析;第(2)问以材料为依托,要求学生分析土耳其国民军打败希腊军队的原因,这需要有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第(3)问是一道开放式问题。
三、问答题
23. (1)甘地的“非暴力主义”思想、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推动了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事业,打击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鼓舞了印度人民的斗志。 (2)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存在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民群众的反英斗争,而且宗教色彩浓厚。他幻想以支持大英帝国的战争来感化殖民者,争取印度的独立和解放,这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3)甘地的一生 “以德报怨”、“苦行游说”,直至为印度的民族团结献出生命。其伟大的人格受世界人民的尊敬。
解析:本题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对甘地进行综合评价。题目像是开放性试题,但严格说来,它不能说是开放性试题。评价历史人物时,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不能片面,更不能偏激。
24.(1)分别是: 孙中山、甘地、凯末尔。(2)贡献 : 孙中山高举三民主义大旗,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实现了20世纪中第一次巨变,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甘地发起并领导了多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者,为印度民族独立开辟了道路;凯末尔为拯救祖国,组织起大国民议会,积极抗击外来侵略者,赢得了民族独立并走了近代化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