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2课 歌曲 江苏民歌《茉莉花》花城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2课 歌曲 江苏民歌《茉莉花》花城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8-07 13:4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茉莉花》教案

教学内容:
  广东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第五课《多彩的乡音(4)》:歌曲《茉莉花》
  教材分析:
“弘扬民族音乐”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设计了一系列以我国某一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为主题的单元,本课是《多彩的乡音(4)》这一单元的一部分,引导学生充分领域该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丰富多样的色彩与风貌,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茉莉花》是一首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民间小调。它有许多变体,江苏扬州的《茉莉花》源于明代的一首民歌《鲜花调》,歌曲通过对茉莉花的赞美,生动含蓄地表达了青年人的爱情,也被认为表露了一位少女爱花、惜花、护花的情怀及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歌采用五声调式,2/4拍,为四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具有起、承、转、合的性质。第一、二乐句对称方整;第三、四乐句结构压缩,衔接紧密,一气呵成,句尾的切分节奏的运用,使旋律更为轻盈活泼,表现出一种淳朴柔美的感情。
《茉莉花》作为典型的中国民歌,18世纪末叶,曾被传到了欧洲、南美等地并广为流传。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还将《茉莉花》的曲调用作歌剧《图兰朵》中女声合唱的素材。流行于江苏的《茉莉花》是人们最熟悉、旋律最优美的诸多变体中的一首。它曲调婉转曲折、节奏均匀平稳,旋律以级进为主,极富江南民歌清秀细致的特征。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茉莉花》的旋律享誉世界,让学生知道这首歌曲在音乐界中地位,并以此来教育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拓展他们的视野。
2. 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去理解新课,理解歌词,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并作出评价
3. 知识与技能:能够流畅自如的演唱《茉莉花》,表达出人与花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演唱、对比分析,感悟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与艺术内涵,了解民族音乐的魅力所在。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不同风格的茉莉花,培养学生分析和表现音乐作品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习习惯:四年级的学生在近四年的音乐学习中已经形成了自主、协同协作,对于新歌的学习都要先预习或者先收集有关的资料,学生们都形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
心理特征:学生们逻辑思维逐步占优势,创造性思维也随之发展,所以他们对很多事物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特别是对于一些新的事物,针对这样的心理特征,老师巧妙的让学生们课前去搜集有关茉莉花的资料,他们非常感兴趣;
知识结构:学生们都有很好的音乐基础,因此学习本课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困难,老师在考虑到他们能力的同时,巧妙的设计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音乐学习的情境。
媒体资源:多媒体_è?????_、相关音视频、音视频播放器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境情导入 激发兴趣
1、听音乐跟老师做律动。播放音乐:肯尼基萨克斯演奏的《茉莉花》,学生跟随老师律动。
(设计意图:用肯尼基萨克斯演奏的《茉莉花》学生以前欣赏过,旋律非常的优美,非常适合高年级的学生进行律动,在上课之前放松身心,让学生尽快的进入到音乐课的意境当中来,并为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做准备)
2、介绍茉莉花(播放茉莉花PPT)
茉莉花是一种复瓣花,小巧玲珑,清香四溢。它原产于印度,宋朝时就传入我国。在江苏、扬州一带种植。茉莉花洁白芬芳,深受人们喜爱。人们为了表达对茉莉花的喜爱之情,传唱着许多赞美茉莉花的小曲(出示课题《茉莉花》)。
(设计意图:通过用茉莉花的图片来导入本课,让学生从图片中认识茉莉花,老师描述茉莉花并以此来让学生感受到好像课室里充满了茉莉花的美、白、香,达到了新课标中提出的音乐不但止是知识的学习,也是人文的学习。)
二、自主感悟 探索新知
1.欣赏童声合唱《茉莉花》
2.用《茉莉花》的旋律来连声
3.从这首茉莉花导入另外一首江苏民歌《茉莉花》
4.老师示范唱江苏民歌《茉莉花》导入歌曲的学习(老师唱第三段歌词时运用江苏的方言来演唱,让学生从方言中去感受江苏美丽宜人的景色)
5.播放视频江苏民歌《茉莉花》
6.学生学唱新歌,看谱视唱
7.理解歌词,老师提出问题(歌词里描述了什么?)
8.学生学唱歌词
9.分组唱歌(老师提出要求,唱这首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去演唱)
三、尝试创编 培养合作能力
1、《茉莉花》的旋律唱遍大江南北,歌词朴实,但表达了人们爱花惜花,向往美好生活的感情。老师让全班同学分组把茉莉花的歌词在进行二度创作
四、拓展视野 提升审美素养
1.聆听女子十二乐坊民乐演奏的《茉莉花》
2.观看视频宋祖英演唱的《茉莉花》
五.总结本课(略)
附件:
1、媒体资源应用思路;
2、评价方法;
3、教学反思;
4、说课稿
5、课件;
6、《茉莉花》的音视频;
7、酷我音乐播放器、搜狐影音播放器。
媒体资源应用思路:
1、情景导入音乐课,播放肯尼基的《茉莉花》
导入学习,使用图片,认识茉莉花
2、创设情景聆听童声合唱《茉莉花》及江苏民歌《茉莉花》
3、欣赏女子十二乐坊民乐演奏《茉莉花》及视频宋祖英维也纳演唱的《茉莉花》
评价方法:
1. 小组之间的评比
2. 同学之间的讨论,老师进行总结,并得出结论
3. 老师直接给学生们的评价
教学反思
1、贯彻新课程标准精神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陶冶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
2、培养学生音乐的耳朵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在教唱新歌前我通过范唱和听赏宋祖英演唱,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聆听去充分体会音乐中美和丰富的情感,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辅垫。听钢琴弹奏旋律,学生自己添加歌词,是一种很有效的学唱方式。
3、以音乐要素为中心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学习
我课前将《茉莉花》的简谱旋律分别写在七张卡片上,然后打乱顺序,让学生借助自身已有的音乐知识识读乐谱、唱出音高、击打节奏、确定歌曲顺序。由此,一个由教师引导、学生独立进行的识谱视唱过程得以实现,注重将音乐学习的基本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拥有日后独立学习音乐的能力。
1
同课章节目录